一种治疗头痛的穴位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2736发布日期:2018-07-20 18:35阅读:18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头痛的穴位贴。



背景技术: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许多颅内疾病、全身性疾病、功能性或精神疾病等均可引起头痛。2010年中国原发性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发布会提出:在中国6大区域、35个地市开展的随机抽样入户调查数据显示:在18~65岁人口中,原发性头痛发病率为23.8%,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头痛:紧张性头痛为10.77%,偏头痛为9.3%,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头痛带给人的不仅是疼痛、失眠、坏情绪,还会使免疫功能下降,甚至造成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溃疡等疾病。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ihs)头痛分类委员会首次制定了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将所有的头痛编码化,分成13类。在此基础之上,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发布了修订的第2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ichd-ⅱ),仍将头痛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tth)、丛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神经自主性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4种类型。还有属于继发性头痛的8种类型、颅神经痛和不能分类的头痛等共计14类。

现代医学对头痛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主要采用药物对症治疗,如麦角碱制剂、非载体类抗炎药、选择性5-ht受体激动剂、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剂等,虽可暂时缓解疼痛,但维持时间短暂,病易反复,且有诸多毒副作用,中医学对头痛的认识历史悠久,将其归属于“头风”、“首风”、“脑风”、“头痛”范畴,病位在头,风、火、痰、瘀、虚为致病之主要因素,脉络闭阻,神机受累,清窍不利为其病机。头痛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临证指南》中指出“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久病致脉络瘀滞不通而形成瘀血,邪气多依附于风而令人发病,风邪稽留不去,头痛日久不愈,风邪入络,其痛或偏或正,时发时止,休作无时。故头痛的发生应责之于风、瘀。现代中医对治疗头痛也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中药方剂,有内服制剂也有外用制剂,但针对穴位的外用贴剂却少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头痛的穴位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治疗头痛的穴位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川芎10-20份、羌活10-20份、白芷10-20份、白芍10-20份、白芥子10-20份、郁李仁10-15份、吴茱萸10-15份、薄荷10-15份、香附8-12份、柴胡8-12份。

优选的,所述治疗头痛的穴位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川芎15份、羌活15份、白芷15份、白芍15份、白芥子15份、郁李仁12份、吴茱萸12份、薄荷12份、香附10份、柴胡10份。

所述治疗头痛的穴位贴的制备与使用方法为:将上述各原料洗净、沥干,于50-70℃下烘干,打粉,过100-200目筛,按比例混合均匀,备用。使用时,每次取10g粉末以蜂蜜调匀,外敷于太阳穴或痛处,以胶布固定。敷一夜除去,连敷5-7天即可止痛。

本发明中药药理作用如下: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等症。

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等症。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

白芥子:辛、温,归肺、肝、脾、胃、心包经。具有化痰逐饮、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等症。

郁李仁: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润燥滑肠、下气、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症。

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等症。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具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等症。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等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常用中药制备的穴位贴是经体表皮肤穴位给药,经经络发挥作用,不是胃肠道给药,故不受消化道的吸收、排泄功能的干扰和影响,同时也不存在损伤脾胃之害,也无伤害肝肾之弊。本发明中的川芎为治头痛要药,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上行头目”,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故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从川芎中提取的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本发明以蜂蜜调和诸药,《本草纲目》记载“蜂蜜入药有五:清热也;补中也;润燥也;解毒也;止痛也。用其调诸药,即可防诸辛温之品伤津,又可制风邪温燥之性”。同时现代科学证明蜂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镁、磷、钙及多种无机盐等,有一定调节神经系统及镇静、止痛作用。本发明所得穴位贴具有疏肝解郁、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痛,而且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头痛的穴位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川芎10份、羌活10份、白芷10份、白芍10份、白芥子10份、郁李仁10份、吴茱萸10份、薄荷10份、香附8份、柴胡8份。

所述治疗头痛的穴位贴的制备与使用方法为:将上述各原料洗净、沥干,于50℃下烘干,打粉,过100目筛,按比例混合均匀,备用。使用时,每次取10g粉末以蜂蜜调匀,外敷于太阳穴或痛处,以胶布固定。敷一夜除去,连敷5-7天即可止痛。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头痛的穴位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川芎15份、羌活15份、白芷15份、白芍15份、白芥子15份、郁李仁12份、吴茱萸12份、薄荷12份、香附10份、柴胡10份。

所述治疗头痛的穴位贴的制备与使用方法为:将上述各原料洗净、沥干,于60℃下烘干,打粉,过150目筛,按比例混合均匀,备用。使用时,每次取10g粉末以蜂蜜调匀,外敷于太阳穴或痛处,以胶布固定。敷一夜除去,连敷5-7天即可止痛。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头痛的穴位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川芎20份、羌活20份、白芷20份、白芍20份、白芥子20份、郁李仁15份、吴茱萸15份、薄荷15份、香附12份、柴胡12份。

所述治疗头痛的穴位贴的制备与使用方法为:将上述各原料洗净、沥干,于70℃下烘干,打粉,过200目筛,按比例混合均匀,备用。使用时,每次取10g粉末以蜂蜜调匀,外敷于太阳穴或痛处,以胶布固定。敷一夜除去,连敷5-7天即可止痛。

临床治疗数据

1、病例

随机选取200例病患,年龄在25-50岁之间,病程1-20年,其中,男性60例,女性14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实验组1-3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诊断标准

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ihs)的偏头痛诊断标准,头痛强度分级bussone(1987)分为5级,无疼痛为0级,轻疼痛为1级,中度疼痛为2级,严重疼痛为3级,剧烈疼痛为4级。

排除标准:神经系统及理化、ct、mri等检查可排除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颅内肿瘤、感染性疾病及五官科疾患所致头痛者。

3、治疗方法

实验组1~3分别外敷实施例1~3的穴位贴,每天晚上敷1贴,连敷7天。

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每日2次;拜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连服7天。

4、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年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6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疼痛强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

有效:疼痛强度减轻1级,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1/3以上且不足2/3。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5、结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