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rf截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1708发布日期:2018-09-25 16:01阅读:9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carf截骨器。



背景技术:

拇外翻是足踝部最常见的畸形之一,流行病学统计发病率约28.4%(fakoorm,sarafann,mohammadhoseinip,etal.comparisonofclinicaloutco-mesofscarfandchevronosteotomiesandthemcbrideprocedureinthetreatmentofhalluxvalgusdeformity.archbonejtsurg.2014;2(1):31-36.)。拇外翻畸形常会伴有疼痛、影响患者穿鞋及美观,严重的可形成溃疡或感染。拇外翻畸形手术治疗疗效确切,目前报道的拇外翻矫正手术方式从软组织矫形到骨性矫形超过100多种,但最常用的矫形术式主要是scarf截骨术和chevron截骨术(iselinld,muntj,symeonidispd,etal.operativemanagementofcommonfore-footdeformities:arepresentativesurveyofaustralianorthopaedicsurgeons.footanklespec.2012;5(3):188-194.)。1926年,最早由meyer提出scarf截骨术(joness,alhussainyha,alif,etal.scarfosteotomyforhalluxvalgus.aprospe-ctiveclinicalandpedobarographicstudy.jbonejointsurgbr,2004;86:830-836.),scarf截骨术是第一跖骨沿长轴的矢状面“z”型截骨术,参见图1,其截骨优势明显:1.“z”型截骨,稳定性好;2.截骨线在跖骨头颈部和基底部的松质骨区截骨,骨愈合快;3.矫形力度大,可以矫正轻度、中度到重度拇外翻畸形;4.可以同时矫正拇外翻角和第1-2跖骨间角,术后足部外形美观。

但是,目前“z”型截骨术由于其操作复杂,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且术中对摆锯和截骨经验要求高,因此,在术中由于摆锯的稳定性及术者经验的问题,有较多的并发症:1.截骨时由于没有阻挡,截骨较多损伤跖骨头部或基底部,出现医源性骨折,影响截骨术后稳定性及截骨愈合;2.由于第一跖骨长度较长,在“z”型截骨的长轴截骨时易出现截骨不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影响跖侧截骨块旋转及外移后截骨面不匹配,影响矫形效果及骨性愈合。

第一跖骨的基本解剖数据如图2,(yohanncouqueberg,romainaugoyard,marcaugoyard,etal.astatisticalstudyofmetatarsalanatomytowardthedesignofwide-rangeprostheticsolutions.foot&anklespecialist.2017:1-11.),矢状面:长度61.32±5.04mm,跖骨头部高度20±2.19mm,干骺端13.07±1.37mm,基底部28.65±2.88mm。

目前尚无关于scarf截骨术专用的截骨器专利或者临床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scarf截骨器,以克服目前scarf截骨术在临床应用中无专用截骨限位设备,容易出现的截骨损伤跖骨头部或基底部,出现医源性骨折,影响截骨术后稳定性或“z”型截骨时第一跖骨长轴的截骨线不平整引起的截骨不匹配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scarf截骨器,所述截骨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手柄、连接杆和摆锯限位片,所述摆锯限位片上设置有第一摆锯卡槽、第二摆锯卡槽和第三摆锯卡槽,第一摆锯卡槽、第二摆锯卡槽和第三摆锯卡槽依次回折连接构成的z字形的卡槽结构,在第一摆锯卡槽和第二摆锯卡槽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在第二摆锯卡槽和第三摆锯卡槽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克氏针固定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摆锯限位片包括固定部和滑动部,所述固定部上端面与连接杆下端固连,在固定部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部可伸入滑槽内并在固定部内滑动,固定部和滑动部构成可伸缩结构;第二摆锯卡槽通过固定部和滑动部的滑动长度可调,所述固定部和滑动部上均设置有临时克氏针固定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摆锯卡槽、第三摆锯卡槽的长度均为14.4mm,第二摆锯卡槽的长度为35mm或45mm,第一摆锯卡槽与第二摆锯卡槽之间的夹角为45-75度,第二摆锯卡槽与第三摆锯卡槽之间的夹角为45-75度。

进一步的,第二摆锯卡槽的长度调节范围为25-50mm。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为圆环结构,在手柄的外壁下端设置所述连接杆,连接杆的末端水平设置所述摆锯限位片,摆锯限位片与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为55-75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和第二克氏针固定套筒的直径均为1.5mm。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器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器的外部棱角均为倒圆角结构。

scarf截骨器,所述截骨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手柄、连接杆和摆锯限位片,所述摆锯限位片为l形结构,在摆锯限位片的短边上开设有第一摆锯卡槽,在摆锯限位片的长边上开设有第二摆锯卡槽,第一摆锯卡槽和第二摆锯卡槽相接形成l形结构,在第一摆锯卡槽和第二摆锯卡槽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在第二摆锯卡槽末端设置有多个依次相接的可调克氏针固定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摆锯卡槽的长度均为14.4mm,所述第二摆锯卡槽的长度为35mm,所述可调克氏针固定套筒设置五个,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与可调克氏针固定套筒的直径均为1.5mm,每两个相邻的可调克氏针固定套筒圆心距2mm,所述第一摆锯卡槽与第二摆锯卡槽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手柄为圆环结构,在手柄的外壁下端设置所述连接杆,连接杆的末端水平设置所述摆锯限位片,摆锯限位片与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为55-75度;所述截骨器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截骨器的外部棱角均为倒圆角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scarf截骨器可以解决scarf截骨术中易造成的截骨损伤跖骨头部或基底部,出现医源性骨折,影响截骨术后稳定性或“z”型截骨时第一跖骨长轴的截骨线不平整引起的截骨不匹配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scarf截骨示意图;

图2为第一跖骨的基本解剖数据表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在一种伸缩长度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在另一种伸缩长度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滑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滑动部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固定部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

图中,1-手柄,2-连接杆,3-摆锯限位片,4-第一摆锯卡槽,5-第二摆锯卡槽,6-第三摆锯卡槽,7-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8-第二克氏针固定套筒,9-固定部,10-滑动部,11-临时克氏针固定套筒,12-可调克氏针固定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为了克服目前scarf截骨术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截骨损伤跖骨头部或基底部,出现医源性骨折,影响截骨术后稳定性或“z”型截骨时第一跖骨长轴的截骨线不平整引起的截骨不匹配等问题。本发明的主要思路是在截骨面形成固定于骨面“z”形的截骨限位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总体思路上具体细化为三种具体方案:1.固定型scarf截骨器;2.滑动可调式scarf截骨器;3.针孔可调式拇外翻scarf截骨器。

下面通过3个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固定型拇外翻scarf截骨器,截骨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手柄1、连接杆2和摆锯限位片3,摆锯限位片3为z字形的片状结构,在摆锯限位片3上开设有第一摆锯卡槽4、第二摆锯卡槽5和第三摆锯卡槽6,所述第一摆锯卡槽4、第二摆锯卡槽5和第三摆锯卡槽6依次回折连接构成的z字形的卡槽结构,在第一摆锯卡槽4和第二摆锯卡槽5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7,在第二摆锯卡槽5和第三摆锯卡槽6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克氏针固定套筒8。

第一摆锯卡槽4、第三摆锯卡槽6的长度均为14.4mm,第二摆锯卡槽5的长度为35mm或者45mm(a构型或b构型),第一摆锯卡槽4与第二摆锯卡槽5之间的夹角为60度,第二摆锯卡槽5与第三摆锯卡槽6之间的夹角为60度。

手柄1为圆环结构,在手柄1的外壁下端设置所述连接杆2,连接杆2的末端水平设置所述摆锯限位片3,摆锯限位片3与连接杆2之间的夹角为60度。

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7和第二克氏针固定套筒8的直径均为1.5mm。

截骨器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其外部棱角均为倒圆角结构,避免手术中锐利边缘对患者或医生造成伤害。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使用过程:

第一步:常规切开显露第1跖趾关节至跖骨基底部;

第二步:摆锯修整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

第三步:根据scarf术式要求,将1枚1.2mm克氏针固定于第一跖骨头内侧面的顶点处;

第四步:根据患者选择合适长度的截骨器(a构型或b构型),将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7套于固定的跖骨头侧克氏针上;

第五步:另一枚1.2mm克氏针固定于第一跖骨基底部的第二克氏针固定套筒8内;

第六步:将摆锯限位片3的下端面尽量贴附于跖骨骨面,术者一手通过连接杆2后方的手柄1握持固定截骨器;

第七步:术者另一手将摆锯片卡入第一摆锯卡槽4、第二摆锯卡槽5和第三摆锯卡槽6内,分别进行截骨;

第八步:截骨完成后拔出固定克氏针及移除截骨器;

第九步:将远端截骨块外旋或者外移至矫形满意位置;

第十步:用2枚空心螺钉或松质骨/皮质骨螺钉固定。

实施例2:

参见图5至图10所示的一种滑动可调式scarf截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手柄1、连接杆2和摆锯限位片3,所述摆锯限位片3包括固定部9和滑动部10,所述固定部9上端面与连接杆下端2固连,在固定部9内开设有十字槽结构的滑槽,所述滑动部10可伸入滑槽内并在固定部9内滑动,固定部9和滑动部10构成可伸缩的z字形片状结构,在固定部(9)和滑动部10上均设置有临时克氏针固定套筒11,临时克氏针固定套筒11起到接骨七伸缩后在骨面固定的作用;在摆锯限位片3上开设有第一摆锯卡槽4、第二摆锯卡槽5和第三摆锯卡槽6,所述第一摆锯卡槽4、第二摆锯卡槽5和第三摆锯卡槽6依次回折连接构成的z字形的卡槽结构,第二摆锯卡槽5通过固定部9和滑动部10的滑动长度可调,在第一摆锯卡槽4和第二摆锯卡槽5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7,在第二摆锯卡槽5和第三摆锯卡槽6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克氏针固定套筒8。

所述第一摆锯卡槽4、第三摆锯卡槽6的长度均为14.4mm,第二摆锯卡槽5的长度调节范围为25-50mm,第一摆锯卡槽4与第二摆锯卡槽5之间的夹角为60度,第二摆锯卡槽5与第三摆锯卡槽6之间的夹角为60度。

手柄1为圆环结构,在手柄1的外壁下端设置所述连接杆2,连接杆2的末端水平设置所述摆锯限位片3,摆锯限位片3与连接杆2之间的夹角为60度。

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7和第二克氏针固定套筒8的直径均为1.5mm。

截骨器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其外部棱角均为倒圆角结构,避免手术中锐利边缘对患者或医生造成伤害。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使用过程:

第一步:常规切开显露第1跖趾关节至跖骨基底部;

第二步:摆锯修整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

第三步:根据scarf术式要求,将1枚1.2mm克氏针固定于第一跖骨头内侧面的顶点处,将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7套于固定的跖骨头侧克氏针上;

第四步:根据术前设计截骨方案,调整滑动部10与固定部9的相对位置使截骨器至合适长度,将另一枚1.2mm克氏针固定于第一跖骨基底部的第二克氏针固定套筒8内;

第五步:截骨器的伸缩长度确定后,分别在固定部9和滑动部10上的临时克氏针固定套筒11内用1枚1.2mm克氏针临时固定;

第六步:将截骨器的卡槽尽量贴附于跖骨骨面,术者将摆锯片卡入第一摆锯卡槽4、第二摆锯卡槽5和第三摆锯卡槽6内,分别进行截骨;

第七步:截骨完成后拔出克氏针,并移除截骨器;

第八步:将远端截骨块外旋或者外移至矫形满意位置;

第九步:用2枚空心螺钉或松质骨/皮质骨螺钉固定。

实施例3:

参见图11至图12所示的一种针孔可调式拇外翻scarf截骨器,所述截骨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手柄1、连接杆2和摆锯限位片3,所述摆锯限位片3为l形结构,在摆锯限位片3的短边上开设有第一摆锯卡槽4,在摆锯限位片3的长边上开设有第二摆锯卡槽5,第一摆锯卡槽4和第二摆锯卡槽5相接形成l形结构,在第一摆锯卡槽4和第二摆锯卡槽5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7,在第二摆锯卡槽5末端设置有多个依次相接的可调克氏针固定套筒12。

第一摆锯卡槽4的长度均为14.4mm,所述第二摆锯卡槽5的长度为35mm,所述可调克氏针固定套筒7设置五个,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7与可调克氏针固定套筒12的直径均为1.5mm,每两个相邻的可调克氏针固定套筒12圆心距2mm,五个可调克氏针固定套筒12可调节总长度为8mm,所述第一摆锯卡槽4与第二摆锯卡槽5之间的夹角为60度。

手柄1为圆环结构,在手柄1的外壁下端设置所述连接杆2,连接杆2的末端水平设置所述摆锯限位片3,摆锯限位片3与连接杆2之间的夹角为60度。

截骨器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其外部棱角均为倒圆角结构,避免手术中锐利边缘对患者或医生造成伤害。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使用过程:

第一步:常规切开显露第1跖趾关节至跖骨基底部;

第二步:摆锯修整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

第三步:根据scarf截骨术式要求,将1枚1.2mm克氏针固定于第一跖骨头内侧面的顶点处;将第一克氏针固定套筒7套于固定的跖骨头侧克氏针上;

第四步:根据术前设计截骨长度方案,在五孔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可调克氏针固定套筒12,将另一枚1.2mm克氏针穿过该套筒孔并固定于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顶点处;

第五步:将截骨器的卡槽尽量贴附于跖骨骨面,术者一手通过连接杆后方的手柄握持固定截骨器;

第六步:另一手将摆锯片卡入锯片第一摆锯卡槽4和第二摆锯卡槽5内,分别进行前两刀截骨;

第七步:然后在保持2枚克氏针不动的情况下,将截骨器从2枚克氏针上提起,水平旋转180°后再次套于2枚克氏针上,此时“z”型截骨的最后一刀由第一摆锯卡槽4形成限位,术者一手通过连接杆后方的手柄握持固定截骨器;另一手将摆锯片卡入锯片卡槽1内,进行最后一刀截骨;

第八步:截骨完成后拔出克氏针,并移除截骨器;

第九步:将远端截骨块外旋或者外移至矫形满意位置;

第十步:用2枚空心螺钉或松质骨/皮质骨螺钉固定。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