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凝结探针和勒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0593发布日期:2018-08-28 22:2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用于从患者移除组织的系统,以及特别地用于移除带蒂组织结构,诸如息肉和带蒂子宫肌瘤。



背景技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盆腔肿瘤,其影响大约四分之一处于生育期的女性。子宫肌瘤通常是非癌性的,但可能会导致不育或者如果它们发生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引起不利影响。典型的症状包括异常出血、压迫、或疼痛。

子宫肌瘤基于子宫的位置来进行分类。粘膜下肌瘤形成在子宫的内侧壁上;浆膜下肌瘤形成在子宫的外侧壁上;肌壁内肌瘤形成在子宫壁内;以及带蒂肌瘤通过蒂连接至子宫的内侧或外侧壁。

当前子宫肌瘤治疗包括药物和外科手术技术两种。药物治疗通常不能充分地治疗子宫肌瘤的症状,最终需要外科手术介入。外科手术技术包括子宫切除术、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消融术、肌溶解和子宫动脉阻断。另外,存在介入性放射学和高频聚焦超声技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所有这些治疗技术具有缺陷,诸如复发、不育的风险、以及仅适用于一种或几种子宫肌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电外科设备,其适于移除带蒂组织结构,诸如举例来说,息肉和某些肌瘤,该电外科设备包括双极表面电极和双极勒除器。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包括:探针,该探针具有近端和远端;双极表面电极,其靠近探针的远端;以及双极勒除器,其从探针的远端向远侧延伸并包括第一和第二勒除器电极。双极表面电极彼此间隔一间隙并在探针远端的一部分上延伸。

提供双极勒除器和双极表面电极有利地减少了在使用勒除器来切除带蒂组织结构时的热扩散发生(对比于单极勒除器的使用)。双极表面电极能够用于凝结切除点。因此,该设备在最小化流血方面是有效的。此外,通过在同一设备上提供勒除器和凝结表面电极,缩短了手术时间。

双极勒除器优选地包括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勒除器电极的远端之间的电绝缘构件。另外,绝缘材料优选地布置在双极表面电极之间。

双极勒除器还包括耦接至至少一个勒除器电极的手持件。该手持件能够由使用者来操纵以将双极勒除器绕待移除的带蒂组织结构的部分蒂收紧。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双极表面电极包括第一表面电极和以一间隙与第一表面电极分开的第二表面电极。如上所指出的,该间隙能够包括绝缘材料以防止第一和第二表面电极之间发生短路。因此,在被供给合适信号时,电流将从第一表面电极流出,通过相邻组织,至第二表面电极,从而凝结组织切除点。第一和第二表面电极能够是导电材料带,其布置成在探针的远端上相互交替。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和第二表面电极形成为绕探针远端的双螺旋。

该电外科设备还优选地包括第一和第二端子,该设备通过第一和第二端子耦接至双极能量源。另外,该设备包括将第一和第二端子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以及耦接至第一和第二勒除器电极的电路。该电路用于控制双极能量供给至表面电极和勒除器电极。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电路将第一和第二端子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的近端以及耦接至第一和第二勒除器电极的近端。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该电路可选择地引起勒除器电极和表面电极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变得“活跃”。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该电路包括切换设备,通过该切换设备,第一和第二端子可选择的耦接至(i)双极表面电极的近端,或(ii)第一和第二勒除器电极的近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该切换设备包括(a)第一继电器,其可选择地将第一端子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中的第一双极表面电极的近端或第一勒除器电极的近端,和(b)第二继电器,其可选择地将第二端子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中的第二双极表面电极的近端或第二勒除器电极的近端。

根据一个示例,在第一状态时,第一继电器将第一端子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中的第一双极表面电极的近端,而第二继电器将第二端子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中的第二双极表面电极的近端。另外,在第二状态时,第一继电器将第一端子耦接至第一勒除器电极的近端,而第二继电器将第二端子耦接至第二勒除器电极的近端。

根据另一示例,第一端子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中的第一双极表面电极的近端以及第一勒除器电极的近端,并且切换设备包括继电器,其可选择地将第二端子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中的第二双极表面电极的近端或第二勒除器电极的近端。例如,在第一状态时,继电器将第二端子耦接至第二双极表面电极的近端,以及在第二状态时,继电器将第二端子耦接至第二勒除器电极的近端。

根据其它实施方式,该电路能够引起勒除器电极和表面电极同时处于“活跃”。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该电路同时地(a)将第一端子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中的第一双极表面电极的近端以及至第一勒除器电极的近端;以及(b)将第二端子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中的第二双极表面电极的近端并耦接至第二勒除器电极的近端。因此,双极表面电极和双极勒除器电极能够同时被供电以使得能够随着带蒂组织结构被勒除器电极切除而促进凝结。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例证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意了子宫肌瘤的各种位置;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外科设备(带蒂组织结构移除设备)的侧视图;

图3是包括第一切换设备的电路图,通过该第一切换设备可选择性地激活勒除器电极和表面电极;

图4是包括第二切换设备的电路图,通过第二切除设备可选择性地激活勒除器电极和表面电极;以及

图5是同时激活勒除器电极和表面电极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例性实施方式是在子宫肌瘤治疗以及特别是在带蒂子宫肌瘤的移除的情境中在下文参照附图进行描述。然而,所公开的电外科设备不限于用于移除带蒂肌瘤。该设备适于移除各种带蒂组织结构,诸如,举例来说,位于例如胃肠道内的息肉。因此,尽管下面描述主要聚焦在带蒂子宫肌瘤的移除上,通过所公开设备能够移除其它带蒂组织结构。

图1示意了可能会折磨患者的不同解剖位置的子宫肌瘤。粘膜下肌瘤40位于子宫10的内侧壁上。浆膜下肌瘤20位于子宫10的外侧壁上。壁间肌瘤50位于子宫10的壁14中。带蒂肌瘤30附接至子宫10的外侧壁。由于附接至子宫10的外侧壁,肌瘤30更加特别地被认为是带蒂浆膜下肌瘤。肌瘤34被认为是带蒂粘膜下肌瘤,这是因为它附接至子宫10的内侧壁。

首先通过一种或多种已知的成像技术来确定患者肌瘤的位置。例如,超声成像(公知为“超声”)能够使用置于患者身体外部或位于子宫内部的、例如经阴道插入的超声探头的末端处的换能器来进行。也能够使用mri。这些技术也能够用于定位息肉。

一旦已经确定了所述(或每个)肌瘤的位置,医生将确定如何接近肌瘤。例如,带蒂粘膜下肌瘤通常经阴道接近,而带蒂浆膜下肌瘤通常从盆腔接近(即,以腹腔镜方式接近)。然而,接近每个肌瘤的方式还基于外科手术的期望结果(例如,生育能力、患者症状的解决方案等)、每个肌瘤的大小、以及子宫内其它肌瘤的位置。

一旦电外科设备已经插入到患者内,患者的子宫将被操纵就位以开始治疗肌瘤。设备的勒除器则环绕肌瘤并被收紧以咬合带蒂肌瘤的蒂。勒除器然后被电激活以切除肌瘤。通过设置于设备远端处的双极表面电极实现的凝结最小化了切除点处的出血。如下文将描述的,表面电极能够随着勒除器电极的激活而同时激活或在勒除器电极已经激活后激活。然后从患者取出切除的肌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外科设备(带蒂组织结构移除设备)100示出于图2中。设备100包括探针(或探针主体)130,其具有远端132,用于插入患者内;以及近端134,其具有由医生握持的手柄部136。双极勒除器110从探针130的远端132内的孔152延伸。另外,双极表面电极120设置于探针130的远端132附近。

双极勒除器110包括第一勒除器电极112和第二勒除器电极114。第一和第二勒除器电极112、114的远端通过电绝缘构件116附接至彼此,以使得电流不会在电极112、114的远端之间流动。然而,在环绕带蒂肌瘤的蒂结圈并收紧以及激活时,电流将从电极112流经蒂并到达电极114。所供给的电流将足以切穿蒂而分离肌瘤,然后能够通过诸如夹钳的抓紧器设备将肌瘤移除。至少一个电极112、114的近端附接至能够由医生移动的牵拉构件140,从而打开或闭合勒除器110。图2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勒除器。一旦勒除器已经绕带蒂肌瘤(或息肉)的蒂定位,医生向近侧移动牵拉构件140,从而绕肌瘤(或息肉)蒂收紧勒除器110。

具有牵拉构件的勒除器诸如从美国专利no.4,493,320、美国专利no.4,905,691和美国专利no.6,610,056公知,其公开内容整体通过援引并入本文。在这些专利中,美国专利no.4,493,320和美国专利no.4,905,691示出了双极勒除器,而美国专利no.6,610,056示出了单极勒除器。

双极表面电极120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电极,它们彼此电绝缘。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双极表面电极包括第一电极122和第二电极124。电绝缘材料126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表面电极122、124之间的间隙内。因此,在以合适信号供给时,电流将从第一表面电极122流经接触第一和第二表面电极122、124的附近组织,然后流入第二表面电极124,从而凝结肌瘤(或息肉)切除点。尽管图2中未示出,表面电极122、124的近端附接至穿过探针130至设置于电连接件160中的触点延伸的电导体,电连接件160布置在探针130的近端134附近。

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表面电极122、124均是导电材料带。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彼此间隔的表面电极122和124螺旋缠绕探针130的远端132的一部分以形成双螺旋。然而,表面电极能够以不同于双螺旋的形式布置。例如,电极能够沿探针130的远端部132的纵轴纵向地延伸。作为另一替代例,电极能够是覆盖探针130的远侧部132附近区域的导电片。例如参见前述美国专利no.6,610,056和美国专利no.4,532,924,其公开内容整体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如图3至图5所示,提供双极能量源300并通过电路200a、200b或200c供给能量至勒除器和表面电极112、114、122、124。根据图3和图4示出的实施方式,选择性地供给能量至任一勒除器电极或至表面电极以使得在通过表面电极凝结之前发生勒除器电极的切割。在图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同时供给能量至勒除器电极以及表面电极二者,以使得通过勒除器电极的切除与通过表面电极的凝结同时发生。图5的实施方式因此非常有效地最小化了出血并减少了程序时间。

如图3至图5中所示,双极能量源300的交流输出(也称作为正输出和负输出)分别耦接至第一端子302和第二端子304。如上所提及,电路(200a、200b或200c)将第一和第二端子302、304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122、124以及至第一和第二勒除器电极112、114。该电路用于控制双极能量供给至表面电极和至勒除器电极。该电路将第一和第二端子302、304耦接至与双极表面电极的近端以及第一和第二勒除器电极的近端关联的导体;然而,出于说明简化目的,该导体也被认为是电极近端的一部分。因此,勒除器电极112具有近端112a,勒除器电极114具有近端114a,表面电极122具有近端122a,以及表面电极124具有近端124a。

根据图3和图4示出的实施方式,电路(200a、或200b)选择性地引起勒除器电极112、114或表面电极122、124变得“活跃”。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该电路包括切换设备(250或260),通过该切换设备,第一和第二端子302、304可选择地耦接至(i)双极表面电极122、124的近端122a、124a,或(ii)第一和第二勒除器电极112、114的近端112a、114a。根据图3的实施方式,切换设备250包括(a)第一继电器252,其可选择地将第一端子302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122的近端122a或勒除器电极114的近端114a,和(b)第二继电器254,其可选择地将第二端子304耦接至双极表面电极124的近端124a或勒除器电极112的近端112a。

根据图3的实施方式,在第一状态时,第一继电器252将第一端子302耦接至第一勒除器电极114的近端114a,而第二继电器254将第二端子304耦接至第二勒除器电极112的近端112a。另外,在第二状态时,第一继电器252将第一端子302耦接至第一双极表面电极122的近端122a,而第二继电器254将第二端子304耦接至第二双极表面电极124的近端124a。这两个继电器252和254也能够被认为是双极继电器。

根据图4的实施方式,第一端子302耦接至第一双极表面电极122的近端122a以及第一勒除器电极114的近端114a,并且切换设备包括继电器260,其可选择地将第二端子304耦接至第二双极表面电极124的近端124a或第二勒除器电极112的近端112a。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状态时,继电器260将第二端子304耦接至第二勒除器电极112的近端112a,并且在第二状态时,继电器260将第二端子304耦接至第二双极表面电极124的近端124a。

根据图5的实施方式,电路200c引起勒除器电极112、114和表面电极122、124同时处于“活跃”。特别地,电路200c同时地耦接(a)第一端子302至第一双极表面电极122的近端122a以及至第一勒除器电极114的近端114a,以及(b)第二端子304至第二双极表面电极124的近端124a以及至第二勒除器电极112的近端112a。因此,双极表面电极122、124和双极勒除器电极112、114能够同时被供电以使得能够随着肌瘤(或息肉)被勒除器电极切除而促进凝结。这进一步减少了出血并且缩短了整个程序。能量源300被简单地接通或断开以控制电源供给至所有电极112、114、122、124。

图3至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电路,并能以许多不同方式实现,还可以基于连接设备的发生器的类型而变化。例如,在发生器具有多个输出线路用于(双极)凝结和切割时,电外科设备能够连接至多于一条线路(例如,提供双极凝结能量的第一线路或端口,以及提供双极切割能量的第二线路或端口),以及能够基于由使用者选择以激活的端口来执行切换。在该实现方式中,使用者例如能够选择发生器上设置的不同切换器或按钮。可替代地,切换器能够设置在设备自身上(例如,在设备的手持件上),从而在接收能量的电极(勒除器电极和/或表面电极)之间切换,以及随后能量能够在按压激活按钮/开关时供给。此外,电容能够包括在电路中以使得基于发生器的单独输出,不同的能量水平提供至勒除器单极和表面单极,从而使得勒除器电极被供给合适的切割能量,而表面电极被供给合适的凝结能量。

所示意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旨在为示意性且非限制性的。能够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