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产妇活血祛瘀驱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29904发布日期:2018-07-13 17:58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促进产妇活血祛瘀驱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分娩是女性特有的自然生理过程,由于产妇的体质不同,加之其在分娩过程中会受到七情、饮食、六淫侵袭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很多产妇会在产后发生恶露不绝、产后发热、缺乳等病症,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身心健康。中医认为妇女在分娩时会消失过多的气血,产后会出现血虚,虚实夹杂,临床主症表现为虚,尤其是剖宫产会消耗更大,产妇血虚和气虚的表现十分明显,产妇更容易受风寒影响,使瘀血留存而出现腹疼等症状。因此产后进行调补以促进母体早日康复是有必要的。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在传统中草药的研究基础上,针对产后气血虚弱或兼气虚血瘀所致的产后腹疼、恶露不止等情况,从众多的中草药中进行筛选与复配,得到了疗效明显,且无毒副作用的中药配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产妇活血祛瘀驱寒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生血、补益五脏、化瘀止血功效,能促进母体早日康复的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促进产妇活血祛瘀驱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促进产妇活血祛瘀驱寒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当归10~15份、白背木耳6~12份、酒川芎6~12份、桃仁8~10份、炮姜4~8份、乌枣6~12份、炙甘草4~8份。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当归10~12份、白背木耳8~12份、酒川芎6~10份、桃仁8~10份、炮姜6~8份、乌枣8~10份、炙甘草4~6份。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当归12份、白背木耳9份、酒川芎9份、桃仁9份、炮姜6份、乌枣9份、炙甘草6份。进一步地,将所述中药组合物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药物制剂。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制剂包括汤剂、膏剂、胶囊剂、口服液、丸剂或颗粒剂中的任一种。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促进产妇活血祛瘀驱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药物制剂为汤剂,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相应重量份数的各原料;2)将各原料放入锅内,添加水使水面没过药面0.5~1厘米,浸泡15分钟,加入糯米酒,使水面没过药面1~2厘米,大火烧开,转小火煎煮1~1.5小时,滤过,即制得所述中药组合物。进一步地,步骤2)中,转小火煎煮1~1.5小时后,加入调味剂古法黑糖2~8份。本发明结合中医传统配方实践,选用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类食材,依据君臣佐使理论科学配伍,配伍关系如下:当归是君药,选用药食同源品当归个子的头部切片,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适合产后虚损调理之用。白背木耳是臣药,选用药食同源品木耳的一种,具有祛风行气、散瘀止痛、消疮肿等功效,能养血驻颜,促进胃肠蠕动,防治缺铁性贫血,兼具有缓解产后痔疮等作用。酒川芎是臣药,选用药食同源品川芎经黄酒炮炙后切薄片,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等症状之用。桃仁是臣药,选用药食同源品桃仁的颗粒燀去表皮用捣药罐打成碎块,具有活血行瘀,润燥滑肠的功效,适用于产后瘀阻腹痛等症状之用。作为种子类药食同源品,不仅具有坚果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矿物质等作用,可以迅速补充能量,还具有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的生发之气,有利于身体之气的恢复。炮姜是佐药,选用药食同源品干姜经沙烫至鼓起的炮制品,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适用于产后血虚寒凝、小腹疼痛、温阳驱寒,并可以促进肠胃消化,改善胃口,增加食欲,有利于平缓心情,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生理上的产后恢复。乌枣是使药,选用药食同源品大枣经用松树锯末烟熏后阴干而成的炮制品,具有补中益气、养胃益肾、养血壮神的功效,适用于产后补血调理、滋补肝肾之用,并兼具有润心肺、调营卫、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解药毒、调和诸药的作用。炙甘草是使药,选用药食同源品甘草,取其整条的甘草刮皮后涂蜜浸润再经烘烤,反复多次,直至甘草条的中心完全炙透后,再切片使用,具有抗炎、益气复脉的功效,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适用于产后气血双补、活血化瘀、畅通脉络的调理之用,并兼具有调和诸药,提升整体配伍效果的作用。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研究及临床证实,妇人产后,血亏气弱,寒邪极易乘虚而入,寒凝血瘀,故恶露不行;瘀阻胞宫,不通则痛,故小腹冷痛。因此,中医调理适宜活血养血,温经止痛。本方主要针对妇女产后气血虚弱或兼气虚血瘀所致的产后腹疼、恶露不止等情况,运用传统中医产后调理理论,严选道地产区的药食同源品,结合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精心配制,得到安全无毒副作用的适合产妇使用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生血、补益五脏、化瘀止血的功效,能促进母体早日康复,可以帮助产妇排除恶露,消除因腹中血瘀而导致之腹痛不适等症状,能促进乳汁分泌,加强子宫收缩,减轻子宫缩痛,防止内脏下垂,兼具祛风驱寒之效,避免产后伤寒,具有良好治疗效果,适用性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促进产妇活血祛瘀驱寒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当归10克、白背木耳12克、酒川芎8克、桃仁8克、炮姜7克、乌枣7克、炙甘草5克。本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药物制剂为汤剂,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相应重量克数的各原料;2)将各原料放入锅内,添加水使水面没过药面0.5厘米,浸泡15分钟,加入糯米酒,使水面没过药面1厘米,大火烧开,转小火煎煮1小时,滤过,即制得所述中药组合物。实施例2一种促进产妇活血祛瘀驱寒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当归12克、白背木耳9克、酒川芎9克、桃仁9克、炮姜6克、乌枣9克、炙甘草6克。本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药物制剂为汤剂,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相应重量克数的各原料;2)将各原料放入锅内,添加水使水面没过药面1厘米,浸泡15分钟,加入糯米酒,使水面没过药面2厘米,大火烧开,转小火煎煮1小时,滤过,即制得所述中药组合物。实施例3一种促进产妇活血祛瘀驱寒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当归12克、白背木耳6克、酒川芎10克、桃仁8克、炮姜4克、乌枣10克、炙甘草8克。本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药物制剂为汤剂,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相应重量克数的各原料;2)将各原料放入锅内,添加水使水面没过药面0.6厘米,浸泡15分钟,加入糯米酒,使水面没过药面1厘米,大火烧开,转小火煎煮1.5小时,滤过,即制得所述中药组合物。实施例4一种促进产妇活血祛瘀驱寒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当归15克、白背木耳11克、酒川芎6克、桃仁9克、炮姜8克、乌枣6克、炙甘草4克。本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药物制剂为汤剂,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相应重量克数的各原料;2)将各原料放入锅内,添加水使水面没过药面0.8厘米,浸泡15分钟,加入糯米酒,使水面没过药面1.5厘米,大火烧开,转小火煎煮1小时,滤过,即制得所述中药组合物。实施例5一种促进产妇活血祛瘀驱寒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当归12克、白背木耳8克、酒川芎12克、桃仁10克、炮姜4克、乌枣12克、炙甘草6克。本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相应重量克数的各原料;2)将各原料放入锅内,添加水使水面没过药面1厘米,浸泡15分钟,加入糯米酒,使水面没过药面1.5厘米,大火烧开,转小火煎煮1.5小时,滤过,即制得所述中药组合物。试验例为了说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促进产妇活血祛瘀驱寒的治疗效果,本发明进行了下列疗效试验。1、患者资料选取足月分娩产妇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产妇。治疗组有68例初产妇,22例经产妇,53例为阴道分娩,37例为剖宫产,年龄20~35岁,平均(25.6±1.2)岁,体量52~70kg,平均(63.5±4.3)kg,新生儿体量2500~4000g;对照组有64例初产妇,26例经产妇,58例为阴道分娩,32例为剖宫产,年龄21~36岁,平均(26.7±2.3)岁,体量50~69kg,平均(62.5±5.6)kg,新生儿体量2500~4000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次服用200ml,2~3次/d。对照组:口服益母草膏,10ml/次,2~3次/d。2组产妇均连续服药7d。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恶露量、恶露颜色、宫缩、宫高等情况。治愈:治疗3d后,产妇恶露颜色变淡;有效:治疗7d后,产妇恶露颜色变淡;无效:治疗7d后,产妇恶露颜色为鲜红色,整个恶露持续时间超出42d。4、结果两组产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见表1。表1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6718594.4对照组23452275.5对两组产妇泌乳开始时间、3天内的平均子宫底高(子宫底高1)及7天内的平均子宫底高(子宫底高2)进行了记录,结果见表2。表2组别泌乳开始时间/小时子宫底高1/cm子宫底高2/cm治疗组15±3.45.2±1.02.6±0.9对照组26±2.87.1±1.24.5±0.6结果表明:治疗组产妇恶露清除及子宫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帮助产妇排除恶露,消除因腹中血瘀而导致之腹痛不适等症状,能促进乳汁分泌,加强子宫收缩,减轻子宫缩痛,防止内脏下垂,兼具祛风驱寒之效,避免产后伤寒,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