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专用康复训练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5739发布日期:2018-09-14 22:1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神经内科专用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属于神经内科专用康复训练辅助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院神经内科的医务人员给有些脑中风病人的上下肢肢体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目前是采用由别人搀扶走平路或在室内扶着栏杆在专用走道上进行行走训练费时费力存在着很多不足大大延长了病人的康复期,另外病人康复时的安全性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现有神经内科专用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在进行行走训练时需要别人搀扶走平路才能保证不摔跤,费时费力存在着很多不足大大延长了病人的康复期,降低使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专用康复训练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不完善,现有神经内科专用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在进行行走训练时需要别人搀扶走平路才能保证不摔跤,费时费力存在着很多不足大大延长了病人的康复期,降低使用的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神经内科专用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其结构包括缓冲调节装置、腿部固定套、顶部活动支撑架、连接块、底部活动连接架、连接杆、松紧调节带、缓冲鞋垫、连接套筒,所述缓冲调节装置安装在连接块内部,所述腿部固定套前侧面与顶部活动支撑架顶端背部焊接,所述顶部活动支撑架底部两端与底部活动连接架顶部两端转动连接,所述顶部活动支撑架底部左端与底部活动连接架顶部左端连接到连接块内部,所述连接杆顶部与底部活动连接架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底端连接到连接套筒内部,所述连接套筒底部与缓冲鞋垫后端顶部焊接,所述松紧调节带底部与缓冲鞋垫前端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调节装置由右联动控制装置、散热装置、缓冲装置、通风装置、左联动控制装置、连接装置组成;所述右联动控制装置左端侧面与连接装置下半端右侧相啮合,所述散热装置底端连接到右联动控制装置顶端内部,所述缓冲装置底部与连接装置顶部垂直连接,所述通风装置底端连接到左联动控制装置顶端内部,所述左联动控制装置右端与连接装置下半端左侧相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右联动控制装置由齿轮盘、传动杆、电机、底座、定位杆、定位轮、底架、转向轮、调节轮、凸块、调节栓、驱动轮、传动架、焊接板、半齿轮、传动带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底部与底座顶部垂直连接,所述电机左端通过定位杆与传动杆右端进行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左端侧面与齿轮盘外圈前侧面相啮合,所述齿轮盘通过传动带与齿轮盘、驱动轮、调节轮、转向轮、定位轮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凸块底部与底架左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调节轮后端与凸块内部垂直连接,所述调节栓贯穿底架连接到凸块内部,所述驱动轮前端与传动架右半端内部焊接,所述传动架左侧与焊接板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焊接板左侧与半齿轮右侧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由拉力带、齿轮、传动齿轮盘、拉力杆、传动齿轮、第二传动带、第二传动轮、排气扇、第二拉力带组成,所述拉力带一端连接到齿轮前端侧面,另一端连接到齿轮盘前端侧面,所述齿轮侧面与传动齿轮侧面相啮合,所述拉力杆一端连接到传动齿轮外圈前侧,另一端固定于传动齿轮盘内圈前侧,所述传动齿轮盘后端侧面通过第二传动带与第二传动轮前端侧面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后端侧面通过第二拉力带与排气扇内部进行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由底板、底杆、缓冲外筒、复位杆、第一交叉臂、升降杆、顶架、第二交叉臂、收缩杆、顶部缓冲杆、凹形连接架组成,所述缓冲外筒底部与底板两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升降杆底端与缓冲外筒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杆顶部与顶架两端底部焊接,所述凹形连接架底部与收缩杆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底杆一端连接到底板中端顶部,另一端连接到第一交叉臂右端底部与,所述第一交叉臂、第二交叉臂左端与顶部缓冲杆右侧垂直连接,所述复位杆两端固定于第一交叉臂右端内部,所述第一交叉臂右端与升降杆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交叉臂右端底部与第一交叉臂右端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交叉臂右端顶部与顶架右端顶壁底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部缓冲杆一端连接到第二交叉臂左端顶部,另一端与顶架中端顶壁底侧面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装置由拉力盘、左排气扇、联动带、联动盘、第二联动带、导向齿轮盘、被动齿轮、第二拉力杆组成,所述联动带一端连接到左排气扇内部,另一端连接到联动盘后端侧面,所述联动盘通过第二联动带与导向齿轮盘、拉力盘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拉力杆一端连接到导向齿轮盘内圈前侧面,另一端固定于被动齿轮外圈前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左联动控制装置由联动架、联动底盘、被动带、被动齿轮盘、联动齿轮杆、驱动电机、复合带、左定位轮、第二转向轮、左部底架、可调节轮、螺栓、第二焊接板、联动半齿轮、上连接板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顶端右侧与联动齿轮杆左端底侧相啮合,所述联动齿轮杆右端侧面与被动齿轮盘外圈前侧相啮合,所述被动齿轮盘通过复合带与联动底盘、可调节轮、第二转向轮、左定位轮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可调节轮后端与上连接板内部垂直连接,所述上连接板底部与左部底架右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螺栓顶端贯穿左部底架连接到上连接板内部,所述联动底盘前端与联动架左半端内部焊接,所述联动架右侧面与第二焊接板左侧面焊接,所述第二焊接板右侧面与联动半齿轮左侧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由左右移动连接杆、中间传动齿轮、联动杆、背部导轨组成,所述左右移动连接杆顶部与中间传动齿轮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右移动连接杆底端与底部活动连接架左端焊接,所述联动杆底端连接到中间传动齿轮外圈前侧,所述联动杆顶部与底板底部贴合连接,所述联动杆顶部后端侧面与背部导轨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收缩杆底端与背部导轨内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排气扇能够增加设备内部的空气流速,改变设备内部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出现故障。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神经内科专用康复训练辅助装置,连接杆与底部活动连接架在进行转动时,左右移动连接杆也会跟着转动,同时带动中间传动齿轮转动,中间传动齿轮能够带动联动杆进行循环式的上升下降,联动杆能够将底板往上顶,升降杆与缓冲外筒能够进行缓冲,同时底杆往上顶,第一交叉臂会收缩,复位杆能够进一步缓冲,收缩杆能够进行伸缩,收缩杆能够和凹形连接架一起往上升,顶部缓冲杆能够对收缩杆的上升产生一个缓冲的力,这样能够保证中间传动齿轮转动的匀速,同时降低使用者受到的冲击力,电机能够产生驱动转矩作为动力源,电机通过定位杆带动传动杆转动,从而带动齿轮盘转动,齿轮盘通过传动带带动定位轮、转向轮、调节轮、驱动轮转动,驱动轮通过驱动轮、传动架、焊接板、半齿轮控制中间传动齿轮的转动,从而带动左右移动连接杆转动,这样设备就能够自动转动,提高使用的价值,同时节省病人体力,齿轮盘通过拉力带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通过传动齿轮盘、拉力杆、第二传动带之间的传动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在通过第二拉力带带动排气扇进行工作,增加设备内部的散热速度。

本发明一种神经内科专用康复训练辅助装置的缓冲调节装置,该装置能够在进行行走训练时,保证腿部移动的匀速,同时对腿部的弯曲起到支撑的作用,只要病人上身辅助护栏,就能够独自训练且不会摔倒,装置还能够自动移动,这样能够节省病人体力,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神经内科专用康复训练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缓冲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缓冲调节装置细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缓冲调节装置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缓冲调节装置-1、腿部固定套-2、顶部活动支撑架-3、连接块-4、底部活动连接架-5、连接杆-6、松紧调节带-7、缓冲鞋垫-8、连接套筒-9、右联动控制装置-11、散热装置-12、缓冲装置-13、通风装置-14、左联动控制装置-15、连接装置-16、齿轮盘-111、传动杆-112、电机-113、底座-114、定位杆-115、定位轮-116、底架-117、转向轮-118、调节轮-119、凸块-1110、调节栓-1111、驱动轮-1112、传动架-1113、焊接板-1114、半齿轮-1115、传动带-1116、拉力带-121、齿轮-122、传动齿轮盘-123、拉力杆-124、传动齿轮-125、第二传动带-126、第二传动轮-127、排气扇-128、第二拉力带-129、底板-131、底杆-132、缓冲外筒-133、复位杆-134、第一交叉臂-135、升降杆-136、顶架-137、第二交叉臂-138、收缩杆-139、顶部缓冲杆-1310、凹形连接架-1311、拉力盘-141、左排气扇-142、联动带-143、联动盘-144、第二联动带-145、导向齿轮盘-146、被动齿轮-147、第二拉力杆-148、联动架-151、联动底盘-152、被动带-153、被动齿轮盘-154、联动齿轮杆-155、驱动电机-156、复合带-157、左定位轮-158、第二转向轮-159、左部底架-1510、可调节轮-1511、螺栓-1512、第二焊接板-1513、联动半齿轮-1514、上连接板-1515、左右移动连接杆-161、中间传动齿轮-162、联动杆-163、背部导轨-16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专用康复训练辅助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缓冲调节装置1、腿部固定套2、顶部活动支撑架3、连接块4、底部活动连接架5、连接杆6、松紧调节带7、缓冲鞋垫8、连接套筒9,所述缓冲调节装置1安装在连接块4内部,所述腿部固定套2前侧面与顶部活动支撑架3顶端背部焊接,所述顶部活动支撑架3底部两端与底部活动连接架5顶部两端转动连接,所述顶部活动支撑架3底部左端与底部活动连接架5顶部左端连接到连接块4内部,所述连接杆6顶部与底部活动连接架5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底端连接到连接套筒9内部,所述连接套筒9底部与缓冲鞋垫8后端顶部焊接,所述松紧调节带7底部与缓冲鞋垫8前端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调节装置1由右联动控制装置11、散热装置12、缓冲装置13、通风装置14、左联动控制装置15、连接装置16组成;所述右联动控制装置11左端侧面与连接装置16下半端右侧相啮合,所述散热装置12底端连接到右联动控制装置11顶端内部,所述缓冲装置13底部与连接装置16顶部垂直连接,所述通风装置14底端连接到左联动控制装置15顶端内部,所述左联动控制装置15右端与连接装置16下半端左侧相啮合,所述右联动控制装置11由齿轮盘111、传动杆112、电机113、底座114、定位杆115、定位轮116、底架117、转向轮118、调节轮119、凸块1110、调节栓1111、驱动轮1112、传动架1113、焊接板1114、半齿轮1115、传动带1116组成,所述电机113底部与底座114顶部垂直连接,所述电机113左端通过定位杆115与传动杆112右端进行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112左端侧面与齿轮盘111外圈前侧面相啮合,所述齿轮盘111通过传动带1116与齿轮盘111、驱动轮1112、调节轮119、转向轮118、定位轮116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凸块1110底部与底架117左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调节轮119后端与凸块1110内部垂直连接,所述调节栓1111贯穿底架117连接到凸块1110内部,所述驱动轮1112前端与传动架1113右半端内部焊接,所述传动架1113左侧与焊接板1114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焊接板1114左侧与半齿轮1115右侧焊接,所述散热装置12由拉力带121、齿轮122、传动齿轮盘123、拉力杆124、传动齿轮125、第二传动带126、第二传动轮127、排气扇128、第二拉力带129组成,所述拉力带121一端连接到齿轮122前端侧面,另一端连接到齿轮盘111前端侧面,所述齿轮122侧面与传动齿轮125侧面相啮合,所述拉力杆124一端连接到传动齿轮125外圈前侧,另一端固定于传动齿轮盘123内圈前侧,所述传动齿轮盘123后端侧面通过第二传动带126与第二传动轮127前端侧面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127后端侧面通过第二拉力带129与排气扇128内部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缓冲装置13由底板131、底杆132、缓冲外筒133、复位杆134、第一交叉臂135、升降杆136、顶架137、第二交叉臂138、收缩杆139、顶部缓冲杆1310、凹形连接架1311组成,所述缓冲外筒133底部与底板131两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升降杆136底端与缓冲外筒133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杆136顶部与顶架137两端底部焊接,所述凹形连接架1311底部与收缩杆139顶部垂直连接,所述底杆132一端连接到底板131中端顶部,另一端连接到第一交叉臂135右端底部与,所述第一交叉臂135、第二交叉臂138左端与顶部缓冲杆1310右侧垂直连接,所述复位杆134两端固定于第一交叉臂135右端内部,所述第一交叉臂135右端与升降杆136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交叉臂138右端底部与第一交叉臂135右端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交叉臂138右端顶部与顶架137右端顶壁底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部缓冲杆1310一端连接到第二交叉臂138左端顶部,另一端与顶架137中端顶壁底侧面垂直连接,所述通风装置14由拉力盘141、左排气扇142、联动带143、联动盘144、第二联动带145、导向齿轮盘146、被动齿轮147、第二拉力杆148组成,所述联动带143一端连接到左排气扇142内部,另一端连接到联动盘144后端侧面,所述联动盘144通过第二联动带145与导向齿轮盘146、拉力盘141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拉力杆148一端连接到导向齿轮盘146内圈前侧面,另一端固定于被动齿轮147外圈前侧面,所述左联动控制装置15由联动架151、联动底盘152、被动带153、被动齿轮盘154、联动齿轮杆155、驱动电机156、复合带157、左定位轮158、第二转向轮159、左部底架1510、可调节轮1511、螺栓1512、第二焊接板1513、联动半齿轮1514、上连接板1515组成,所述驱动电机156顶端右侧与联动齿轮杆155左端底侧相啮合,所述联动齿轮杆155右端侧面与被动齿轮盘154外圈前侧相啮合,所述被动齿轮盘154通过复合带157与联动底盘152、可调节轮1511、第二转向轮159、左定位轮158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可调节轮1511后端与上连接板1515内部垂直连接,所述上连接板1515底部与左部底架1510右端顶部垂直连接,所述螺栓1512顶端贯穿左部底架1510连接到上连接板1515内部,所述联动底盘152前端与联动架151左半端内部焊接,所述联动架151右侧面与第二焊接板1513左侧面焊接,所述第二焊接板1513右侧面与联动半齿轮1514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16由左右移动连接杆161、中间传动齿轮162、联动杆163、背部导轨164组成,所述左右移动连接杆161顶部与中间传动齿轮162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右移动连接杆161底端与底部活动连接架5左端焊接,所述联动杆163底端连接到中间传动齿轮162外圈前侧,所述联动杆163顶部与底板131底部贴合连接,所述联动杆163顶部后端侧面与背部导轨164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收缩杆139底端与背部导轨164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左排气扇142能够增加设备内部的空气流速,改变设备内部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出现故障。

在进行使用时,连接杆6与底部活动连接架5在进行转动时,左右移动连接杆161也会跟着转动,同时带动中间传动齿轮162转动,中间传动齿轮162能够带动联动杆163进行循环式的上升下降,联动杆163能够将底板131往上顶,升降杆136与缓冲外筒133能够进行缓冲,同时底杆132往上顶,第一交叉臂135会收缩,复位杆134能够进一步缓冲,收缩杆139能够进行伸缩,收缩杆139能够和凹形连接架1311一起往上升,顶部缓冲杆1310能够对收缩杆139的上升产生一个缓冲的力,这样能够保证中间传动齿轮162转动的匀速,同时降低使用者受到的冲击力,电机113能够产生驱动转矩作为动力源,电机113通过定位杆115带动传动杆112转动,从而带动齿轮盘111转动,齿轮盘111通过传动带1116带动定位轮116、转向轮118、调节轮119、驱动轮1112转动,驱动轮1112通过驱动轮1112、传动架1113、焊接板1114、半齿轮1115控制中间传动齿轮162的转动,从而带动左右移动连接杆161转动,这样设备就能够自动转动,提高使用的价值,同时节省病人体力,齿轮盘111通过拉力带121带动齿轮122转动,从而带动传动齿轮125转动,传动齿轮125通过传动齿轮盘123、拉力杆124、第二传动带126之间的传动带动第二传动轮127转动,在通过第二拉力带129带动排气扇128进行工作,增加设备内部的散热速度。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不完善,现有神经内科专用康复训练辅助装置,在进行行走训练时需要别人搀扶走平路才能保证不摔跤,费时费力存在着很多不足大大延长了病人的康复期,降低使用的价值,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该装置能够在进行行走训练时,保证腿部移动的匀速,同时对腿部的弯曲起到支撑的作用,只要病人上身辅助护栏,就能够独自训练且不会摔倒,装置还能够自动移动,这样能够节省病人体力,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