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内服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9915发布日期:2018-07-13 17:5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内服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是指月经来潮前后的小腹疼痛,疼痛发生的时间,或在经前,或在经后;疼痛的性质有绞痛,酸痛,胀痛等;由于年龄的大小,身体素质的差异,致病因素的不同。中医认为痛经的原因是冲任瘀阻,寒凝经脉,造成气血不畅,经血受阻,以致“不通则痛”。其中,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痛经中常见的一种,其属于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在临床上经常使用各类口服西药,但是药效不明显,或者广泛应用中成药类内服药,但由于西药对患者产生一些副作用,常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的用于治疗治疗痛经的内服中药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痛经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天仙藤14--20份、血竭15--20份、淫羊藿25--35份、白术14--20份、吴茱萸18--25份、枸杞子18--25份、苏木20--35份、细辛15--25份、肉苁蓉35--45份、蒲公英35--45份、红花25--35份、菟丝子14--20份、巴戟天15--25份、没药10--15份、生姜6--12份、砂仁18--25份、肉桂14--20份、白芍20--35份、枳壳25--35份、金银花15--24份、黄柏30--40份、青皮25--35份、白芷5--10份。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痛经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天仙藤18份、血竭16份、淫羊藿31份、白术17份、吴茱萸21份、枸杞子21份、苏木30份、细辛21份、肉苁蓉38份、蒲公英40份、红花28份、菟丝子18份、巴戟天19份、没药13份、生姜10份、砂仁20份、肉桂18份、白芍26份、枳壳29份、金银花22份、黄柏35份、青皮31份、白芷8份。

将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4—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服用,日服一剂,分2—3次服完,五天为一个疗程。

天仙藤:味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利水消肿之功效。

血竭:味甘、咸,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之功效。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之功效。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

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胃、脾、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肝补肾,益精明目,润肺之功效。

苏木:味甘、咸,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之功效。

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效。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效。

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安胎,止泻之功效。

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

没药:味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毒之功效。

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肾经;具有行气化湿,性脾和胃,安胎之功效。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之功效。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和营,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枳壳:味苦、酸,性微寒;归给、脾、大肠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积之功效。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青皮: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功效。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痈排脓之功效。

本中药组合物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进行辨证配伍组方,组份中的各种原料药物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可有效调节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和自我协调能力,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且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痛经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天仙藤17份、血竭18份、淫羊藿34份、白术17份、吴茱萸25份、枸杞子25份、苏木20份、细辛24份、肉苁蓉38份、蒲公英42份、红花26份、菟丝子20份、巴戟天23份、没药14份、生姜11份、砂仁23份、肉桂17份、白芍30份、枳壳30份、金银花23份、黄柏36份、青皮31份、白芷9份。

将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4—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服用,日服一剂,分2—3次服完,五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一种治疗痛经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天仙藤15份、血竭18份、淫藿32份、白术19份、吴茱萸24份、枸杞子24份、苏木32份、细辛15份、肉苁蓉37份、蒲公英42份、红花33份、菟丝子18份、巴天23份、没药12份、生姜10份、砂仁19份、肉桂15份、白芍21份、枳壳26份、金银花23份、黄柏37份、青皮34份、白芷6份。

将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4—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服用,日服一剂,分2—3次服完,五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3,一种治疗痛经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天仙藤19份、血竭18份、淫羊藿28份、白术18份、吴茱萸24份、枸杞子24份、苏木30份、细辛22份、肉苁蓉43份、蒲公英44份、红花31份、菟丝子16份、巴戟天21份、没药14份、生姜6份、砂仁25份、肉桂19份、白芍28份、枳壳31份、金银花22份、黄柏32份、青皮31份、白芷6份。

将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4—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服用,日服一剂,分2—3次服完,五天为一个疗程。

病例,王某,女,39岁,患有痛经,常感觉小腹疼痛,乏力;服用本发明制备的药剂两个疗程,痛经症状完全消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