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52862发布日期:2018-08-24 20:0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形成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为其基本病理变化,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好发于25-39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该病表现为乳房的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地生长一些肿块,质地柔软,边界不清,可活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在月经前、劳累后或是生气(中医称气郁)等情绪波动时,肿块增大,疼痛加重,而在月经后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疼痛一般是胀痛,很少有刺痛感。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乳腺增生症的主要组织学变化就是乳腺本质的增生过度和复原不全,这种现象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衡的结果。

乳腺增生疾病的症状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起初为游漫性胀痛,触痛为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为明显,每月月经前疼痛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大约80%的患者有乳房疼痛的症状,多双侧,也可单侧疼痛。疼痛性质分为胀痛、刺痛、窜痛、隐痛或触痛,乳房疼痛的表现常不稳定,在月经前可加重,也常在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时加重。乳房肿块是诊断乳腺病的主要依据,多数为多发,肿块大小不等,质地硬或硬韧,肿块不与皮肤粘连,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除以上症状外,部分患者有乳头发痒,溢液及口苦肋胀、胸闷、厌食、月经紊乱等全身症状。病理性的乳腺增生症,尤其是囊性增生类型,以乳管上皮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乳房内出现的肿块多为弥漫性增厚,有部分患者呈局限性表现,且呈椭圆形的囊状物居多,由于存在癌变的可能,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压抑及恐惧心理,需积极治疗。

现有的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主要以西医疗法为主:如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患口服5%碘化钾可缓解症状,或采用类似的药物产品进行治疗,如乳块消、乳癖消、天冬素片、平消片、囊癖灵、三苯氧胺等,毒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不一。此外,现有技术也有采用雄激素治疗本病,藉以抑制雌激素效应,软化结节,减轻症状;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副作用较大,不宜常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该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明显,且治疗方便;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丁香0.8~1.2份、广东紫珠0.8~1.2份、坤草1.8~2.2份、鸡血藤1.8~2.2份、麦冬0.8~1.2份、紫河车0.2~0.4份、怀牛膝0.8~1.2份、鹿角霜1.8~2.2份、炮山甲0.1~0.3份、蜈蚣0.08~0.12份、赤芍1.7~2.3份、白芍1.7~2.3份、红花0.8~1.2份、桃仁0.8~1.2份、盐菟丝子1.8~2.2份、路路通1.8~2.2份、红藤1.8~2.2份、熟地1.8~2.2份、醋三棱0.8~1.2份、醋莪术0.8~1.2份,片姜黄0.8~1.2份、大黄1.8~2.2份、乳香0.8~1.2份、没药0.8~1.2份、生南星0.4~0.6份、生甘草0.2~0.4份。

所述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材原料制成:丁香1份、广东紫珠1份、坤草2份、鸡血藤2份、麦冬1份、紫河车0.3份、怀牛膝1份、鹿角霜2份、炮山甲0.2份、蜈蚣0.1份、赤芍2份、白芍2份、红花1份、桃仁1份、盐菟丝子2份、路路通2份、红藤2份、熟地2份、醋三棱1份、醋莪术1份,片姜黄1份、大黄2份、乳香1份、没药1份、生南星0.5份、生甘草0.3份。

上述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取上述各中药材原料,粉碎,过100目筛,得粉状的中药材原料;

(2)将粉末状的中药材原料投入中药提取中,得中药材提取物;

(3)在中药材提取物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得膏状的中药组合物;

(4)将膏状的中药组合物摊涂在纱布、纸或皮的一面,即得上述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

本发明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各中药原料的药性及功效如下:

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温中、降逆、暖肾;主治胃寒呃逆、呕吐、反胃。泻痢、脘腹冷痛、疝气、癣症等。现在药理学证明丁香具有抗炎镇痛、抑制微生物、解热、抗氧化、耐缺氧、抗诱变等作用。

广东紫珠:广东紫珠:拉丁名callicarpaecaulisetfolium,味苦、涩,性凉,归肝、肺、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散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毒疮疡,水火烫伤等证。

坤草:又名益母草,味辛;苦;性微进。入心、肝、膀胱经。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岩豆藤或亮叶岩豆藤等的藤茎;香花岩豆藤含鸡血藤醇;性苦甘,温;归肝、肾经。鸡血藤活血、舒筋;主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现代药理学证明鸡血藤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麦冬:又称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含有麦冬皂苷、长叶烯、广霍香烯等有效成分;甘,微苦,微寒,归肺、胃、心经。功效为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麦冬具有促进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耐缺氧、提高免疫系统功能、降血糖、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促进肠胃运动功能、抗菌等作用。

紫河车:指人类的胎盘,中医认为,胎盘性味甘、咸、温,入肺、心、肾经,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胎盘含蛋白质、糖、钙、维生素、免疫因子、女性激素、助孕酮、类固醇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能促进乳腺、子宫、阴道、睾丸的发育,对甲状腺也有促进作用,对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贫血等亦有良效,研末口服或灌肠可预防麻疹或减轻症状;对门静脉性肝硬化腹水及血吸虫性晚期肝硬化腹水也有一定的疗效。

怀牛膝: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治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症瘕,风湿关节痛,脚气,水肿,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

鹿角霜:味咸涩、性温,归肾、肝、脾经;具有补肾助阳,收敛止血的功效;主治肾阳不足,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尿频遗尿;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崩漏带下,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愈合。

炮山甲: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入肝、胃二经;中医的穿山甲鳞片分为山甲片、炙山甲、炮山甲。功效:消肿化脓、散淤通络、通经、下乳、活血镇痛。主治:痈疽疮肿、风寒湿痹、经闭、乳汁不通、止血、症痂积聚。

蜈蚣:为节肢动物蜈蚣科动物多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的干燥全体。性甘,微寒,入肝、心二经。功效:息风止痉、消肿解毒。主治惊痫抽搐、破伤风、面瘫者;蜈蚣有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性蛋白等。用于瘰疬结核、疮痈肿毒等症,使溃疡迅速愈合。

赤芍: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川芍药的根;含有单萜类如芍药苷,有机酸类如苯甲酸、没食子酸,儿茶素、谷甾醇等有效成分。性苦,微寒;归肝、脾经。功效为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赤芍具有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促进心血管系统功能、抗肿瘤、保肝等作用。

白芍: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含有环烯醚萜苷类如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等,甾醇类如β-谷甾醇、胡萝卜苷,鞣质如1,2,3,6-四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没食子酸、右旋儿茶素等,还含有挥发油例如苯甲酸、牡丹酚及其他醇类、酚类成分等活性成分;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治血虚寒热、脘腹疼痛、胁痛、肢体痉挛疼痛、痛经、月经不调、崩漏、自汗、盗汗、下痢泄泻、头痛眩晕等。现代药理学证明白芍具有抗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抗诱变、抗肿瘤、耐缺氧作用等。

红花:为菊科红花属植物红花的花;含有红花苷、前红花苷、红花黄色素、红花明苷等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有绿原酸、咖啡酸、马鞭烯酮及16种氨基酸等有效成分。性辛、温,归心、肝经;功效为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主治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胸痹心痛,癓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瘫,斑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花具有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抗凝血、降血脂、增强缺氧耐受能力、免疫活性及抗炎的作用。

桃仁:为蔷薇科桃属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含有苦杏仁苷、野樱苷、甾醇类、有机酸类、蛋白质等有效成分。性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功效为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主治痛经,血滞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癓瘕结块,跌打损伤,淤血肿痛,肺痈,肠痈,肠燥便秘;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桃仁具有促进循环系统功能、抗凝血和抗血栓、抗炎、止咳祛痰、抗肿瘤等作用。

盐菟丝子:指炮制过后的菟丝子,菟丝子为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菟丝子的种子;种子含有黄酮类如槲皮素、紫云英苷、金丝桃苷等;南方菟丝子果实含有大量的生物碱、种子含有新芝麻酯素、棕榈酸、硬脂酸、胡萝卜苷及甾醇类如β-谷甾醇、豆甾醇、5-燕麦甾醇等,黄酮类如山奈酚、紫云英苷、槲皮素、虫漆醋酸等,还含有南菟丝子苷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咖啡酸、对羟基桂皮酸等多种活性成分;性味辛、甘、平,归肝、肾、脾经;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始止泄;主治腰膝酸痛、目昏耳鸣、泄泻等;现代药理学证明菟丝子具有增强免疫、抗癌等作用。

路路通: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属植物枫香数的果序:含有28-去甲齐墩果酮酸、苏合香素、左旋桂皮酸龙脑酯、环氧苏合香素、白桦脂酮酸等多种活性成分;性味苦、平,归肝、膀胱经;能祛风活络、利水除湿;主治风湿痹痛、肢萎筋结、脘腹疼痛、经闭、乳汁不同、水肿、湿疹等;现代药理学证明,路路通具有保肝作用。

红藤:为木通科、大血藤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茎红褐色;复叶三出,互生;花单性异株,辐射对称,花瓣6,极小,花萼6,花瓣状;果实为聚合果,由多个肉质小浆果组成,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林缘沟边或灌木丛中。根茎可药用,有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理气行血、杀虫等功效,主治风湿痛、天气变化导致的关节酸胀、跌打损伤、痛经、闭经、蛔虫,也可作兽医用药,对牛马误食品店蚂蝗所致疾病有疗效。

熟地:为生地经加工炮制而成;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能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主治血虚诸证,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

醋三棱:具有祛瘀通经、破血消症、行气消积等功效,三棱治症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以破血祛瘀之功较强,三棱药性峻猛,能伤正气,非体虚者所宜,如体虚无瘀滞及瘀症出血者不宜应用。

醋莪术:是用醋把莪术炒过之后的莪术的成品,醋莪术不仅具有莪术的功效且又和莪术不同。其形如莪术片,色泽较黯,微黄色,偶有焦斑,角质状,具蜡样的光泽,质地坚脆,略有醋气。醋莪术可以症瘕积聚、经闭及心腹瘀痛。莪术苦泄辛散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破血散瘀,消症化积,行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食积日久而成的症瘕积聚以及气滞、血瘀、食停、寒凝所致的诸般痛证。

片姜黄:为姜科植物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含挥发油类如莪术二酮、莪术醇、α及β-蒎烯、莰烯、柠檬烯、1,8-桉叶素、龙脑、异龙脑、樟脑、松油醇、丁香烯、丁香油酚、姜黄烯、姜烯、莪术福嫩烯酮、姜黄酮、温郁金萜醇、莪术呋喃二烯等,又含β-谷甾醇;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能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主治血气心痛、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打损伤等;现代药理学证明片姜黄具有抗肿瘤、抗早孕、抗菌、保肝、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大黄(川军):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及根;含有游离蒽醌类如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等,综合蒽醌类如掌叶大黄素、大黄素甲醚-8-葡萄糖苷等,还含有双蒽醌类如掌叶大黄二蒽醌a、b、c,番泻苷a、b、c、d等,二苯乙烯苷类等多种活性成分;性味苦,寒,归胃、大肠、肝、脾经;能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实积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等;现代药理学证明大黄具有利胆、保肝、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抗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及病毒)、抗肿瘤、抗炎、止血、降脂、抗疲劳、延缓衰老、通便等作用。

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没药: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

生南星:为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及东北天南星的块茎;含有β-谷甾醇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性味苦、辛,温,归肺、肝、脾经;能祛风止痉,化痰散结;主治中风痰壅,口眼斜,半身不遂,手足麻痹,风痰眩晕,癫痫,惊风,破伤风,咳嗽多痰,痈肿,瘰疬,跌扑损伤,毒蛇咬伤;现代药理学天南星具有祛痰、镇静、镇痛、抗惊厥、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生甘草:生甘草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作用。可以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

本发明的有效果:本发明中各中药原料运相互补充,使药效事半功倍,拔毒散结,将引起肿块淤毒拔出体外,无副作用、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时,仅需将本发明贴于患者发病部位即可,治疗非常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材原料制成:丁香1份、广东紫珠1份、坤草2份、鸡血藤2份、麦冬1份、紫河车0.3份、怀牛膝1份、鹿角霜2份、炮山甲0.2份、蜈蚣0.1份、赤芍2份、白芍2份、红花1份、桃仁1份、盐菟丝子2份、路路通2份、红藤2份、熟地2份、醋三棱1份、醋莪术1份,片姜黄1份、大黄2份、乳香1份、没药1份、生南星0.5份、生甘草0.3份。

本实施例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重量取上述各中药材原料,粉碎,过100目筛,得粉状的中药材原料;

(2)将粉末状的中药材原料投入中药提取中,得中药材提取物;

(3)在中药材提取物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得膏状的中药组合物;

(4)将膏状的中药组合物摊涂在纱布、纸或皮的一面,即得上述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材原料制成:丁香0.8份、广东紫珠0.8份、坤草1.8份、鸡血藤1.8份、麦冬1.2份、紫河车0.4份、怀牛膝1.2份、鹿角霜2.2份、炮山甲0.1份、蜈蚣0.08份、赤芍1.7份、白芍1.7份、红花0.8份、桃仁0.8份、盐菟丝子1.8份、路路通1.8份、红藤1.8份、熟地1.8份、醋三棱0.8份、醋莪术0.8份,片姜黄0.8份、大黄1.8份、乳香1.2份、没药1.2份、生南星0.6份、生甘草0.4份。

本实施例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的外用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丁香1.2份、广东紫珠1.2份、坤草2.2份、鸡血藤2.2份、麦冬0.8份、紫河车0.2份、怀牛膝0.8份、鹿角霜1.8份、炮山甲0.3份、蜈蚣0.12份、赤芍2.3份、白芍2.3份、红花1.2份、桃仁1.2份、盐菟丝子2.2份、路路通2.2份、红藤2.2份、熟地2.2份、醋三棱1.2份、醋莪术1.2份,片姜黄1.2份、大黄2.2份、乳香0.8份、没药0.8份、生南星0.4份、生甘草0.2份。

本实施例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贴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王某,女,32岁,农民,2015年七月份发现,胸部乳房出现一些片状肿块、,有时有乳头溢液等表现,临床诊断乳腺增生,给予实施例1所制备的贴剂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七贴一个疗程),两个疗程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典型病例2:李某,女,40岁,2015年四月份换上乳腺增生,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起初为游漫性胀痛,触痛为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为明显,每月月经前疼痛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患者乳房内有肿块。给予采用实施例2所制备的贴剂治疗,两个疗程(七贴一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三个疗程后,肿块消失,随访1年未曾复发。

典型病例3:周某某,女,38岁,小学教师,2016年3月份发现乳房有椭圆形无痛性肿块,并伴有乳房疼痛或乳头溢液,临床诊断乳腺增生。给予实施例3所制备的贴剂治疗,两个疗程(七贴一个疗程)后痊愈,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