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气密封喉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4070发布日期:2018-12-01 00:42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免充气密封喉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喉罩,尤其是一种免充气密封喉罩,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喉罩作为一种用于维护患者呼吸换气的医疗器械,因其非侵入气道的特点在临床麻醉、急救或复苏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材料和技术的进步,目前已有多种改进型的喉罩应用于临床,但现有技术的喉罩还有很多问题存在。

首先,在许多置入胃管的患者中,由于胃管在口腔鼻咽底部形成凸起,置入喉罩后导致喉罩无法与口腔咽后壁充分接触,喉罩会偏滑到胃管一侧不能与声门口正确定位,进而导致对声门口的密封效果极差,最终导致通气失败。目前临床的所有喉罩均不能在置入胃管的患者中使用。

第二、目前的所有喉罩均采用气囊或软胶圈包饶声门实施密封效果,其密封本质为气囊或软胶圈对环绕声门的咽喉粘膜按压,其压力与气体泄漏的压力垂直,密封效果较差,达到临床密封效果需要较大的压力,常导致患者术后咽喉疼痛;而压力较低时,又常发生气体泄漏,导致通气失败或口水流进气道发生误吸。

第三、目前的喉罩在呼吸支持期间无法进行有效吸痰,勉强吸痰常导致气体泄漏和咽喉部摩擦损伤。

第四、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喉罩均为气囊型,使用时对气囊的压力要求较高,需充放气操作,使用较为繁琐。

总之,临床需要一种更为优良的喉罩:在胃管置入患者中也能使用,甚至胃管能协助喉罩定位;在呼吸支持期间能持续有效使用负压吸引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同时不会因持续负压造成鼻咽部黏膜损伤,也能避免吸痰管对鼻咽部粘膜的摩擦损害;使用时无需充放气就能达到高效的密封性,提高喉罩使用成功率和安全性;实施粘膜部极低的压力也能达到足够密封,减少患者术后的咽喉部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免充气密封喉罩,其结构紧凑,降低喉罩的复杂度以及使用成本,使用时无须充气就能确保喉罩的通气效果,能实现分泌物吸引过程中的压力调压,避免会厌堵死气道,提高使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免充气密封喉罩,包括能笼罩声门周围口腔粘膜的罩体以及与所述罩体适配连接的罩体管;所述罩体包括罩体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罩体底板上的罩主体,所述罩主体内的中心区设置能与罩体管连通的罩体腔;

在所述罩主体的上部设置至少一圈密封膜,所述密封膜环绕分布在罩主体的外圈和/或罩体腔内的内圈;罩主体罩在声门上时,通过密封膜能密封罩主体与声门的结合部。

在所述罩主体的外侧壁设置至少一圈导流膜,所述导流膜与邻近的导流膜或罩主体外壁上的密封膜配合形成导流通道;导流膜位于罩体底板与密封膜之间。

所述密封膜的外圈边缘向远离罩体底板的方向翘起。

在所述罩体底部罩体底板上设有底板调压槽,所述底板调压槽与罩主体分别位于罩体底板的两侧;在罩体管内设置与底板调压槽连通的调压管,在罩体管远离罩主体的一端设置调压孔,所述调压孔通过调压管能与底板调压槽连通。

在所述罩体管上设置罩体管调压定位槽,所述罩体管调压定位槽在罩体管上邻近罩主体,罩体管调压定位槽与底板调压槽连通,且罩体管调压定位槽通过调压管与调压孔连通。

所述底板调压槽不大于罩体底板的长度;罩体管远离罩体的端部还设置呼吸机接口,所述呼吸机接口通过罩体管内的罩体通气管与罩体腔连通,罩体通气管与调压管相互隔离。

在所述罩体内临近罩体底板一侧设置用于与引流管连接的引流管接口,所述引流管接口与罩体头端的引流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引流进液口与底板调压槽相连通。

密封膜环绕分布在罩主体的外壁上时,在罩主体的头端设置用于防止密封膜翻卷的密封膜连接体,罩主体上的密封膜与密封膜连接体连接。

在所述罩体腔的底部设置支撑凸块,所述支撑凸块包括与底板调压槽正对应的调压槽凸起。

所述调压管、调压孔以及底板调压槽能与胃管适配;胃管能嵌置定位在底板调压槽内,或通过调压孔进入调压管并能经底板调压槽置入食道内。

本发明的优点:密封膜环绕分布在罩主体的外圈和/或罩体腔内的内圈;利用密封膜能密封罩主体与声门的结合部,从而在不采用气囊密封的情况下,确保喉罩的通气效果,提高喉罩使用成功率和安全性;实施粘膜部极低的压力也能达到足够密封,减少患者术后的咽喉部疼痛,且能降低喉罩的复杂度以及使用成本;在罩主体上设置导流膜,利用导流膜能对供气过程中的液体进行导流,利用引流进液口、引流管接口配合,能实现呼吸支持过程中的吸痰等操作,利用调压孔、底板调压槽的配合,能对负压吸引状态进行进行调节,且利用底板调压槽与胃管配合,不会影响罩主体与声门的定位,以及不会影响罩主体与声门的密封效果,利用支撑凸块,能避免会厌堵死气体通道,使用方便,安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罩体底板、2-底板调压槽、3-调压管、4-操作柄、5-调压孔、6-呼吸机接口、7-罩体通气管、8-第一密封膜、9-第二密封膜、10-导流膜、11-密封膜连接体、12-手柄连接体、13-罩体管、14-引流进液口、15-引流通道凸块、16-引流管接口、17-罩体通气槽、18-罩主体以及19-支撑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为了降低喉罩的复杂度以及使用成本,确保喉罩的通气效果,本发明包括能笼罩声门周围口腔粘膜的罩体以及与所述罩体适配连接的罩体管13;所述罩体包括罩体底板1以及设置于所述罩体底板1上的罩主体18,所述罩主体18内的中心区设置能与罩体管13连通的罩体腔17;

在所述罩主体18的上部设置至少一圈密封膜,所述密封膜环绕分布在罩主体18的外圈和/或罩体腔17内的内圈;罩主体18罩在声门上时,通过密封膜能密封罩主体18与声门的结合部。

具体地,罩体、罩体管13均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在使用时,罩体能罩在声门上,即罩体能环绕笼罩在声门周围的口腔粘膜,一般地,罩体与罩体管13连接的端部为罩体的尾端,罩体的另一端即形成罩体的头端,罩体与罩体管13之间配合形成的形状等与现有喉罩相同,即罩体呈心形或椭圆形,罩体管13邻近罩体的区域具有折弯,利用罩体管13的折弯能便于实现供气插入等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罩体底板1、罩主体18形成罩体的结构,罩主体18设置于罩体底板1上,利用罩主体18能环绕笼罩在声门周围的口腔粘膜。一般地,罩体底板1与罩主体18采用一体成型结构,罩主体18的厚度大于罩体底板1的厚度,罩主体18、罩体底板1可采用医用硅胶等具有柔性的材料制成,便于在使用时,不会对气道、声门等造成损伤。为了满足供气需要,在罩主体18内设置罩体腔17,罩体腔17位于罩主体18的中心区,罩体管13与罩体腔17连通,通过罩体管13能与呼吸机等连接,罩主体18罩在声门位置后,通过罩体管13与罩体腔17的连接配合,能形成供气通道。

为了保证供气状态,在所述罩主体18的上部设置至少一圈密封膜,所述密封膜环绕分布在罩主体18的外圈和/或罩体腔17内的内圈;罩主体18罩在声门上时,通过密封膜能密封罩主体18与声门的结合部,从而能确保通气的效果。即密封膜可以在罩主体18的外壁上并沿罩主体18的外壁均匀分布,或者密封膜设置在罩体腔17内,密封膜在罩体腔17内与罩体腔17的形状相一致,密封膜在罩体腔17内不会影响罩体腔17正常的通气状态;当然,可以在罩主体18的外壁上以及罩体腔17内同时设置密封膜,密封膜在罩主体18上的分布状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与现有喉罩相比,罩体上无需设置气囊等结构,在通气时,罩体腔17内处于正压状态,利用供气时的气压能使得密封膜紧贴在罩主体18与声门的结合部,即利用密封膜能环绕声门周围的粘膜并进行密封,在无需充放气的情况下,提高喉罩使用成功率和安全性;实施粘膜部极低的压力也能达到足够密封,减少患者术后的咽喉部疼痛。

密封膜可以采用薄膜制成,密封膜与罩主体18配合,能有效降低喉罩的复杂度、生产成本以及使用成本。具体实施时,所述密封膜的边缘向远离罩体底板1的方向翘起,在密封膜的边缘翘起后,供气时,进一步能提高密封膜对罩主体18与声门结合部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在所述罩主体18的外侧壁设置至少一圈导流膜10,所述导流膜10与邻近的导流膜10或罩主体18外壁上的密封膜配合形成导流通道;导流膜10位于罩体底板1与密封膜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流膜10位于罩主体18的中部区域,导流膜10同样环绕罩主体18的外圈,导流膜10与密封膜呈平行分布。图1~图4中,示出了罩主体18上设置两圈密封膜的情况,两圈密封膜分别为第一密封膜8与第二密封膜9,第二密封膜9位于第一密封膜8与导流膜10之间,第一密封膜8位于第二密封膜9的正上方,第一密封膜8、第二密封膜9以及导流膜10相对应的外径逐渐变大,即第二密封膜9的边缘位于第一密封膜8的外侧,导流膜10的外圈边缘位于第二密封膜9的边缘外。

第一密封膜8与第二密封膜9间相互平行,第一密封膜8与第二密封膜9之间存在间隙,第二密封膜9与导流膜10之间存在间隙。利用第二密封膜9与导流膜10之间的间隙,能形成对口水导流的通道;当然,利用第一密封膜8与第二密封膜9之间的间隙,也能形成对口水导流的通道,即在供气时,口水能通过相应的的导流通道向罩体的头端流动。

此外,密封膜环绕分布在罩主体18的外壁上时,在罩主体18的头端设置用于防止密封膜翻卷的密封膜连接体11,罩主体18上的密封膜与密封膜连接体11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密封膜连接体11位于罩主体18的头端,密封膜连接体11的形状与罩主体18头端的形状适配,通过密封膜连接体11能将罩主体18上的密封膜连接,密封膜连接体11采用具有硬度的材料制成,通过密封膜连接体11能避免罩主体18置入过程中密封膜的翻卷,即不会影响密封膜对罩主体18与声门的结合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罩体底部罩体底板1上设有底板调压槽2,所述底板调压槽2与罩主体18分别位于罩体底板1的两侧;在罩体管13内设置与底板调压槽2连通的调压管3,在罩体管13远离罩主体18的一端设置调压孔5,所述调压孔5通过调压管3能与底板调压槽2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调压槽2的槽底靠近罩主体18,即底板调压槽2位于罩体底板1的背面,调压孔5位于罩体管13上远离罩体底板1的端部,调压孔5通过调压管3内底板调压槽2连通,调压管3位于罩体管13内。

具体使用时,所述调压管3、调压孔5以及底板调压槽2能与胃管适配;胃管能嵌置定位在底板调压槽2内,或通过调压孔5进入调压管3并能经底板调压槽2置入食道内。当胃管通过调压孔、调压管3以及底板调压槽2置入胃部,利用胃管能引流胃液,防止胃胀气和返流误吸。底板调压槽2与与胃管适配,当胃管嵌置在底板调压槽2内后,利用胃管与底板调压槽2的配合,从而避免胃管插入后影响罩主体18与声门的定位,且不会影响罩主体18与声门结合部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调压槽2沿罩体底板1的长度分布,且底板调压槽2与罩体底板1呈同轴分布;罩体管13的端部还设置呼吸机接口6,所述呼吸机接口6通过罩体管13内的罩体通气管7与罩体腔17连通,罩体通气管7与调压管3相互隔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底板调压槽2的长度优选与罩体底板1的长度相一致,底板调压槽2优选与罩体底板1呈同轴分布。呼吸机接口6位于罩体管13远离罩体底板1的端部,通过呼吸机接口6能与呼吸机连接。在罩体管13内还设置罩体供气管7,呼吸机接口6通过罩体通气管7能与罩体腔17连通,从而能实现供气呼吸支持。罩体供气管7与调压管3相互隔离,两者相互不影响。

具体使用时,对于胃管已从鼻孔置入患者食道的情况,利用底板调压槽2同样能与已置入的胃管配合,已置入的胃管嵌置在底板调压槽2内,不会影响罩主体18与声门的定位,也不会影响罩主体18与声门结合部的密封性。喉罩置入后,底板调压槽2能套置在患者咽喉深部的胃管上部,胃管能对喉罩的正确定位起到有益作用,有利于喉罩通气时的密封效果。

此外,在所述罩体管13上设置罩体管调压定位槽,所述罩体管调压定位槽在罩体管13上邻近罩主体18,罩体管调压定位槽与底板调压槽2连通,且罩体管调压定位槽通过调压管3与调压孔5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罩体管调压定位槽与底板调压槽2的配合,能有效延长底板调压槽2的长度,即能提高与胃管配合的长度,进一步提高与胃管配合的可靠性,避免影响罩主体18与声门的定位以及罩主体18与声门结合部的密封性。当然,具体实施时,底板调压槽2的长度也可以小于罩体底板1的长度,即在罩体底板1上形成底板调压槽2以及底板调压管的配合结构,底板调压槽2与底板调压管相互连通,且底板调压管靠近罩体管13。

进一步地,在所述罩体底板1上设置用于与引流管连接的引流管接口16,所述引流管接口16与罩体底板1头端的引流进液口14相连通,且引流进液口14与底板调压槽2相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引流管接口16在罩体底板1上靠近罩体管13,引流管接口16位于罩体管13的外侧,通过引流管接口16与引流管适配连接,当然,引流管与引流管接口16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引流管与引流管接口16连接后,通过引流管能与外部的负压吸引设备连接,即能实现呼吸支持过程中的吸痰等操作,负压吸引设备为能实现负压吸引的设备,负压吸引设备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形式,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说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能实现吸引的效果,引流进液口14位于罩体底板1的背面,引流进液口14与底板调压槽2相连通,即在负压吸引时,利用导流膜10导流后的液体能进入底板调压槽2内,并将吸引的液体通过引流进液口14进入引流管内。由于引流进液口14与底板调压槽2连通,引流管与负压吸引设备连接时,利用底板调压槽2与调压孔5的配合,能对负压吸引的状态进行调节,其中,当调压孔5处于敞开状态时,在利用负压吸引时,外部的气体通过调压孔5、调压管3进入底板调压槽2内,避免负压吸引的压力过大时对粘膜造成的损伤;而需要较大的吸引状态时,只需要调压孔5封闭,此时,外部的气体无法通过调压孔5进入底板调压槽2内。

同时,底板调压槽2能与患者口腔底部的粘膜形成与患者鼻腔连同的连通的腔道,使患者鼻腔分泌物能经此通道流至底板调压槽2的头端,最终能经引流进液口14进入引流管内被吸引排出。

这样,在手术麻醉中使用喉罩呼吸支持时,可以在引流管与外部的负压吸引设备连接:有口腔鼻腔分泌物时口水会汇集到底板调压槽2的头端,经引流进液口14进入引流管内被吸引排出;当没有口腔鼻腔分泌物时,外界气体会经调压孔5、调压管3、底板调压槽2、引流进液口14进入引流管内,避免负压吸引的压力过大时对粘膜造成的损伤。能安全有效的实施持续吸痰,最大限度避免分泌物积聚,最大限度避免降低误吸发生机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罩体腔17的底部设置支撑凸块19,所述支撑凸块19包括与底板调压槽2正对应的调压槽凸起。此外,在所述罩体底板1内设置引流通道,引流进液口14通过引流通道与引流管接口16连通;在罩体腔17内设置与所述引流通道正对应的引流通道凸块15。

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凸块19位于罩体腔17内,支撑凸块19与底板调压槽2正对应,底板调压槽2呈弧形,支撑凸块19在罩体腔17内也呈弧形,支撑凸块19在罩体腔17内处于凸出于罩体底板1,支撑凸块19与底板调压槽2正对应,当然,支撑凸块19与底板调压槽2也可以采用非正对应的位置状态。引流通道凸块15与支撑凸块19位于罩体底板1的同一侧,引流通道凸块15的高度小于支撑凸块19的高度,引流通道凸块15也可以与引流通道处于非正对应的状态。引流通道凸块15在罩体底板1上呈倾斜分布。

当罩主体18罩在声门上时,利用支撑凸块19与会厌的配合,避免会厌堵死罩体管13内的罩体通气管7与罩体腔17的连通,即不会堵死气体通道,确保通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此外,引流通道凸块15也具备与支撑凸块19相同的作用。

此外,在罩体管13上还设置手柄连接体12,在手柄连接体12上还设置操作柄4,利用操作柄4能方便拿持整个罩体管13,调压孔5以及呼吸机接口6均位于手柄连接体12的外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