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呼吸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4047发布日期:2018-12-01 00:4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医用呼吸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医用呼吸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装置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装置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呼吸装置自主通气时吸气动作产生胸腔负压,肺被动扩张出现肺泡和气道负压,从而构成了气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而完成吸气;吸气后胸廓及肺弹性回缩,产生相反的压力差完成呼气。治疗用的呼吸设备,常用于病情较复杂较重的病人,呼吸装置要求功能较齐全,可进行各种呼吸模式,以适应病情变化的需要。

传统的呼吸装置功能比较单一,大多数呼吸装置只能吸入氧气,不能吸入负离子,而且传统的负离子发生器生成的离子动能低,迁移距离近,难以形成负离子森林浴环境,人体想大量获取需要正对很近的距离才能吸入,负离子发生器生成的负离子纯度低,浓度较低的负离子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种能同时制备更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和氧气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同时制备高浓度负氧离子和氧气的新型医用呼吸康复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医用呼吸康复装置,主要包括壳体、空气净化装置、负离子制备装置、制氧装置、护理面罩、控制装置、电源;壳体包括空气净化腔、负离子制备腔、制氧腔,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负离子出口、氧气出口、废气出口、抽气口;空气净化装置内部设置有净化模块;负离子制备装置包括负导流罩、负离子发生器、风扇、负离子发射器;制氧装置包括初滤装置、风机、分子筛膜;护理面罩上设置有负离子接口、氧气接口、排气口、弹性固定带;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遥控器;空气净化腔设置在壳体内部底端,负离子制备腔设置在壳体内部,位于空气净化腔上端,负离子制备腔与空气净化腔连接处设置有进风口,制氧腔设置在壳体内部上端;进气口有两个,两个进气口贯穿壳体,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腔的左、右侧面上;负离子出口与负离子制备腔连接,氧气出口、废气出口、抽气口与制氧腔连接;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空气净化腔内部;导流罩设置在负离子制备腔内部,导流罩侧面设置有循环进气口,离子发生器设置在负离子制备腔上,位于导流罩内部,风扇设置在离子发生器上,负离子发射器设置在导流罩内部,位于风扇上端,负离子发射器与负离子发生器连接;初滤装置设置在抽气口内部,风机设置在初滤装置右侧,分子筛膜倾斜设置在制氧腔内部;负离子接口与负离子出口连接,连接处设置有单向电磁阀一,氧气接口与氧气出口连接,连接处设置有抽气装置,排气口上设置有单向阀,弹性固定带设置在呼吸面罩的左、右两侧;控制器为市售,控制器与负离子发生器、风扇、负离子发射器、单向电磁阀一和风机连接,遥控器与控制器连接;电源为负离子发生器、风扇、负离子发射器、单向电磁阀一和风机提供电源。

进一步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导风罩、电机、气缸、排风板、二次净化组件、涡轮风机;导风罩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净化腔的左、右两侧,导风罩上设置有通风孔,电机设置在设置在空气净化腔底部中心位置,气缸设置在电机上,排风板设置在气缸上,排风板可在空气净化腔内部上下往复运动,二次净化组件水平设置在空气净化腔内部后侧壁上,涡轮风机设置在净化腔顶端中心位置,进风口位于涡轮风机的左、右两侧,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对外界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或转化,确保进入负离子制备腔中的空气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毒害作用。

进一步地,二次净化组件空气净化腔连接处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二次净化组件在水平方向旋转,可以对外界空气进行二次旋转净化,能够提高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程度。

进一步地,制氧腔内部设置有紫外线灯,对进入制氧腔内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人体呼吸系统,损害人体健康。

进一步地,护理面罩上设置有额头贴,额头贴与呼吸面罩连接处设置有调节板,额头贴与弹性固定带连接,避免使用者在进行护理康复过程中,呼吸面罩脱落,影响呼吸康复的效果。

进一步地,呼吸面罩边缘处设置有密封护边,使呼吸面罩与人体面部紧密贴合,防止使用过程中,负离子气体或者氧气泄漏。

进一步地,净化模块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导风罩的两侧,净化模块包括活性炭过滤层和光触媒层,活性炭过滤层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腔的左、右两侧,光触媒层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活性炭过滤层相靠近的一侧,活性炭过滤层可以对空气中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进行吸附,光触媒层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接通电源,通过操作遥控器,控制器控制涡轮风机启动,空气经进气口进入空气净化腔,经过活性炭过滤层和光触媒层处理,再经过二次净化模块处理,电机带动气缸,使得排风板上下往复运动,将净化后的空气推入负离子制备腔,负离子发生器启动,负离子经过负离子发射器发出,风扇使得负离子在引流罩和负离子制备腔之间循环,提高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负离子出口与负离子接口连接,使用穿戴呼吸面罩,通过控制器控制单向电磁阀一开启,使用着吸入负离子;外界空气经过风机作用经抽气口进入制氧腔,首先经过初滤装置和紫外线灯处理,再经过分子筛膜处理,制备的氧气由氧气出口排出,供患者使用,产生的废气由废气出口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空气净化装置的设置,使得进入负离子制备腔的空气无毒无害,确保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通过本装置,使用者可以同时呼吸负离子和氧气,大大提高了呼吸治疗的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净化模块和二次净化组件,可以对空气进行二次净化,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呼吸面罩上设置有额头贴调节板,通过调节板调节额头贴和呼吸面罩的距离,使得该装置能适应不同脸型的使用人群,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负离子制备装置能够制备更高浓度的负离子,有利于使用者吸收;装置结构紧凑,功能全面,节省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负离子发射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呼吸面罩的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控制器模块图。

其中,1-壳体、11-空气净化腔、12-负离子制备腔、13-制氧腔、2-空气净化装置、21-净化模块、210-活性炭过滤层、211-光触媒层、22-导风罩、23-电机、24-气缸、25-排风板、26-二次净化组件、27-涡轮风机、3-负离子制备装置、31-导流罩、32-负离子发生器、33-风扇、34-负离子发射器、4-制氧装置、40-初滤装置、41-风机、42分子筛膜、43-抽气装置、5-护理面罩、51-负离子接口、52-氧气接口、53-排气口、54弹性固定带、55-额头贴、56-调节板、57-密封护边、6-控制装置、61-控制器、62-遥控器、7-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医用呼吸康复装置,主要包括壳体1、空气净化装置2、负离子制备装置3、制氧装置4、护理面罩5、控制装置6、电源7;壳体1包括空气净化腔11、负离子制备腔12、制氧腔13,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负离子出口、氧气出口、废气出口、抽气口;空气净化腔11设置在壳体1内部底端,负离子制备腔12设置在壳体内部,位于空气净化腔11上端,负离子制备腔12与空气净化腔11连接处设置有进风口,制氧腔13设置在壳体1内部上端,制氧腔13内部设置有紫外线灯,进气口有两个,两个进气口贯穿壳体1,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腔(11)的左、右侧面上,负离子出口与负离子制备腔12连接,氧气出口、废气出口、抽气口与制氧腔13连接;

如图2所示,空气净化装置2内部设置有净化模块21,净化模块21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导风罩22的两侧,净化模块21包括活性炭过滤层210和光触媒层211,活性炭过滤层210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腔11左、右两侧,光触媒层211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活性炭过滤层210相靠近的一侧,空气净化装置2包括导风罩22、电机23、气缸24、排风板25、二次净化组件26、涡轮风机27;空气净化装置2设置在空气净化腔11内部,导风罩22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净化腔11左右两侧,导风罩22上设置有通风孔,电机23设置在设置在空气净化腔11底部中心位置,气缸24设置在电机23上,排风板25设置在气缸24上,排风板25可在空气净化腔11内部上下往复运动,二次净化组件26设置在空气净化腔11内部后侧壁上,二次净化组件26与空气净化腔11连接处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二次净化组件26在水平方向旋转,涡轮风机27设置在净化腔11顶端中心位置,进风口位于涡轮风机27的左、右两侧;

如图1、3所示,负离子制备装置3包括负导流罩31、负离子发生器32、风扇33、负离子发射器34;导流罩31设置在负离子制备腔12内部,导流罩31侧面设置有循环进气口,离子发生器32设置在负离子制备腔12上,位于导流罩31内部,风扇33设置在离子发生器32上,负离子发射器34设置在导流罩31内部,位于风扇33上端,负离子发射器34与负离子发生器32连接;

如图1所示,制氧装置4包括初滤装置40、风机41、分子筛膜42;初滤装置40设置在抽气口内部,风机41设置在初滤装置40右侧,分子筛膜42倾斜设置在制氧腔13内部;

如图4所示,护理面罩5上设置有负离子接口51、氧气接口52、排气口53、弹性固定带54;负离子接口51与负离子出口连接,连接处设置有单向电磁阀一,氧气接口52与氧气出口连接,连接处设置有抽气装置43,排气口53上设置有单向阀,弹性固定带54设置在呼吸面罩5的左、右两侧,呼吸面罩5上设置有额头贴55,额头贴55与呼吸面罩5连接处设置有调节板56,额头贴55与弹性固定带54连接,呼吸面罩5边缘处设置有密封护边57;

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6包括控制器61、遥控器62;控制器61为市售,控制器61与负离子发生器32、风扇33、负离子发射器34、单向电磁阀一和风机41连接,遥控器62与控制器61连接;电源7为离子发生器32、风扇33、负离子发射器34、单向电磁阀一和风机41提供电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接通电源7,通过操作遥控器62,控制器61控制涡轮风机27启动,空气经进气口进入空气净化腔11,经过活性炭过滤层210和光触媒层211处理,再经过二次净化模块26处理,电机23带动气缸24,使得排风板25上下往复运动,将净化后的空气推入负离子制备腔12,负离子发生器32启动,负离子经过负离子发射器34发出,风扇33使得负离子在引流罩31和负离子制备腔13之间循环,提高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负离子出口与负离子接口51连接,使用穿戴呼吸面罩5,通过控制器61控制单向电磁阀一开启,使用着吸入负离子;外界空气经过风机41作用经抽气口进入制氧腔13,首先经过初滤装置40和紫外线灯处理,再经过分子筛膜42处理,制备的氧气由氧气出口排出,供患者使用,产生的废气由废气出口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