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0104发布日期:2018-11-09 17:46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腔穿刺器。

背景技术

腹腔穿刺器是一种供腹腔镜检查和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对人体腹壁组织穿刺和对腹腔内输送气体,并建立腹腔手术的工作通道用。属于微创手术器械。

腹腔穿刺器一般由穿刺套管和穿刺芯等组成。腹腔穿刺器根据穿刺套管内径及长度等差异可分为若干型号及规格,而穿刺器都是的长度一般都是一些代表尺寸如50mm、75mm、100mm、150mm等。然而,因不同人的个体差异,手术医生在选择长度时会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最匹配的型号规格。绝大多情况下,在进行手术时穿刺套管的杆段部分,一部分穿刺进入人体腹腔,一部分裸露在外面。故市面上腹腔穿刺器会采用固定结构以防止置入过深或脱出,如穿刺套管外壁采用螺纹结构或皮肤缝线法等。但所选用的措施均不能避免位置完全无变化,但又没有指示标记来准确监视位置的变化,一般的手术医用对于这种“进”“出”现象仅仅只能通过其他的参照点或感觉来进行判断,然后穿刺器置入过深有损伤脏器风险,可导致腔镜视野受到遮挡并使手术器械操作困难,如各类钳、夹、超声刀头等持针器等无法打开;而穿刺器脱出较多到仅部分是螺纹结构段,这易导致腔内气体泄漏,气体大量外漏可使体腔失压塌陷,严重干扰手术操作,外溢出的气体进入皮下疏松脂肪组织间隙还可形成广泛皮下气肿,增加了患者痛苦。

为穿透皮肤,用手术刀切一个足以导入穿刺器的皮肤切口,然后使用穿刺器穿透筋膜、脂肪、肌肉等各组织层面进入腹膜腔,抽出穿刺芯,穿刺套管就能够作为微创手术的工作通道。为避免穿刺套管与穿刺芯在配合后尖端形成较大的台阶而造成穿刺困难,故对于穿刺套管与穿刺芯在头部配合处的间隙,要求不大于0.3mm,穿刺套管的尖端采用带锥度的斜切面结构(类似于注射针针尖结构),在穿刺过程中及在操作过程,不小心穿刺器的置入过深会损伤到脏器,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此外,市面上腹腔穿刺器的手术器械(及穿刺芯)通道与气腹建立和维持时所需的空气通道均为同一通道,穿刺套管与手术器械(及穿刺芯)配合过程,因不同产品的差异或手术过程中其配合间隙有差异,这个间隙的大小才能作为空气的通道。在手术过程中,当出现间隙很小或基本没有时,可能直接到气腹的建立失败或建立的气腹的塌陷,严重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塌陷的气腹导致穿刺器或手术器械尖端损伤患者脏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更加安全、方便的腹腔穿刺器。

具体的,一种腹腔穿刺器,包括穿刺套管和能够穿设在穿刺套管中的穿刺芯,穿刺套管包括压盖、阻气阀、固定杆、注气阀、外壳和密封帽,固定杆上端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外壳、阻气阀和压盖,所述的固定杆由内管和外管组成,内管置于外管内,使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一个上端口封闭的通道f,内管下部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帽,外管侧部设置有与通道f连通的注气阀,外管下侧部设置有与通道f连通的若干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管外壁设置有支撑点m,外管内壁设置有支撑点n,支撑点m和支撑点n接触对内管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管上设置有凸点a,外管上设置有凸点b和凸点c,凸点a位于凸点b和凸点c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管外壁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点l。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管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内管外壁设置有刻度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管外壁下部设置有凸棱a,密封帽上设置有凸棱b,密封帽套装在内管上,且凸棱a与密封帽接触,并通过金属丝对密封帽缠绕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阻气阀和密封帽均采用医用弹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腹腔穿刺器的穿刺器套管上有可见刻度,可在穿刺过程中明确知道穿刺的深度,且在手术过程中监视穿刺器的位置;密封帽设置在穿刺器套管前端可防止穿刺套管误入过深刺伤脏器,手术器械与密封帽配合可防止腹腔内的气体通过通道e发生泄漏;气体通道f和手术器械(及穿刺芯)通道e为两个独立的通道,可防止手术器械(及穿刺芯)对建立、维持气腹时产生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穿刺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穿刺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穿刺套管的爆炸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穿刺套管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的放大图;

图7是图4中c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中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固定杆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d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e的放大图;

图中1-穿刺芯、2-穿刺套管、3-压盖、4-阻气阀、5-固定杆、6-注气阀、7-外壳、8-密封帽、9-内管、10-外管、11-金属丝、110-通道e、111-通道f、210-凸点a、220-凸点b、230-凸点c、410-支撑点m、420-支撑点n、430-支撑点l、510-刻度标识、610-气孔、710-凸棱a、720-凸棱b、810-端p、820-端q。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腹腔穿刺器,包括穿刺套管2和能够穿设在穿刺套管2中的穿刺芯1,如图3、4、11所示,穿刺套管2包括压盖3、阻气阀4、固定杆5、注气阀6、外壳7和密封帽8,固定杆5上端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外壳7、阻气阀4和压盖3;固定杆5由内管9和外管10组成,外壳7装配在外管10上并粘结固定,将阻气阀4装配在固定杆5的端头上,将压盖3压在阻气阀4上并与外壳7粘结固定。其中,阻气阀4和密封帽8均采用医用弹性材料制成。

如图4、7、12所示,内管9置于外管10内,使内管9与外管10之间形成一个上端口封闭的通道f111,内管9下部与外管10之间设置有密封帽8,外管10侧部设置有与通道f111连通的注气阀6,如图2所示,外管10下侧部设置有与通道f111连通的若干气孔610。因此,穿刺套管2上存在两个独立通道,分别是作为手术器械(及穿刺芯1)等通过的通道e110和空气通过的通道f111,手术器械(及穿刺芯1)依次通过压盖3、阻气阀4、内管9、密封帽8;建立气腹过程中,气体依次通过注气阀6、内管9和外管10的间隙、外管10上的若干孔610或者密封帽8与外管10的间隙。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的内管9外壁下部设置有凸棱a710,密封帽8上设置有凸棱b720,密封帽8套装在内管9上,且凸棱a710与密封帽8接触,并通过金属丝11对密封帽8缠绕固定,凸棱a710和凸棱b可防止密封圈8在承受向前的力时滑脱。

如图3所示,外管10上设有端p810,注气阀6上设有端q820,将端p810和端q820进行装配并密封粘结。

如图5所示,所述的内管9外壁设置有支撑点m410,外管10内壁设置有支撑点n420,支撑点m410和支撑点n420接触对内管9进行限位。

如图8~10所示,所述的内管9上设置有凸点a210,外管10上设置有凸点b220和凸点c230,凸点a210位于凸点b220和凸点c230之间,防止内管9发生转动。所述的内管9外壁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点l430,若干个支撑点l430保证内管9和外管10的同心度。内管9外壁设置有刻度标识510,所述的外管10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使用者可通过透明的外管10清晰识别内管9上的刻度标识510。

下面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做进一步的说明。

使用前,如图6所示将穿刺套管2与穿刺芯1组装在一起,同时应保持注气阀6处于关闭状态。采用标准外科技术,切一个足以导入穿刺器的皮肤切口,通过皮肤切口导入穿刺器,在导入过程中可通过穿刺套管2上的刻度标识510观察导入深度及感知导入速度。在到达所需位置时,将穿刺芯1从穿刺套管2中取出,此时穿刺套管2中的阻气阀4会自动关闭,从而防止腹腔气体泄漏。将注气阀6与气腹机的充气管相连,同时调节注气阀6处于开启状态,此时气体可以通过通道f111进入腹腔以维持腹腔压力。在此过程中如有意外情况导致穿刺套管2插入过深,穿刺套管2前端有密封帽8可防止刺伤脏器。之后各种手术器械通过通道e110进出完成相关操作,手术器械与密封帽8配合可防止气体通过通道e110发生泄漏,通过穿刺套管2上的刻度标识510可明显知道穿刺器的插入深度变化。手术完成后分离充气管和注气阀6。保持注气阀6开启,腹腔中气体可通过通道f111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