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8357发布日期:2018-08-10 19:35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的中药。



背景技术: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亦即免疫性血管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并伴小血管炎。此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可能与细菌、病毒的蛋白质,寄生虫代谢产物,食物及某些药物等方面有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或粘膜出血、关节炎、腹痛、肾炎等。

过敏性紫癜根据其发病的特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纯型

是最常见类型,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紫癜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形成瘀斑,主要局限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及臀部,躯干极少发生,可同时伴有皮肤水肿、荨麻疹,经7-14日逐渐消退。

2、腹型

除皮肤紫癜外,因消化道粘膜及腹膜脏层毛细血管受累,而产生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及体征(约2/3患者发生),如:恶心、呕吐、呕血、腹泻及粘液便、便血等。其中腹痛最为常见,常为阵发性绞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发作可因腹肌紧张及明显压痛、肠鸣音亢进而误诊为外科急腹症。在幼儿可因肠壁水肿、蠕动增强等而致肠套叠。腹部症状、体征多与皮肤紫癜同时出现,偶可发生于紫癜之前。

3、关节型

除皮肤紫癜外,因关节部位血管受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等表现(约1/2患者有关节症状),多发生于膝、踝、腕、肘等大关节,关节肿胀一般较轻,呈游走性,反复发作,经数日而愈,不遗留关节畸形。

4、肾型

病情最为严重,发生率高达患者30%-60%。除皮肤紫癜外,因肾小球毛细血管炎性反应而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肾脏症状可出现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但以紫癜发生后一周多见。一般认为尿变化出现愈早,肾炎的经过愈重,少数病例因反复发作而演变为慢性肾炎(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病综合征、低血浆白蛋白血症。

5、混合型

即除了皮肤紫癜之外,其他的三型中有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可以同时存在。

其它症状:偶见脑出血,则可出现惊厥,暂时性瘫痪,失语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其他如鼻出血,牙龈出血,肌肉出血,睾丸肿胀出血或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等,均极少见。

目前治疗血热型过敏性紫癜常用单一的西医疗法,主要以抗感染、抗过敏、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免疫等对症治疗为主,但复发率高,副作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治疗血热型过敏性紫癜常用单一的西医疗法,复发率高,副作用大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的中药,其以清热凉血、活血消斑为主,配伍精妙,简便验廉,具有调节免疫及抗过敏的作用,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生地黄、牡丹皮、紫草、白芍、络石藤、忍冬藤、川芎、炙甘草等原料药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制成。

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生地黄10-15份、牡丹皮6-10份、紫草6-10份、白芍6-10份、络石藤9-12份、忍冬藤15-30份、川芎6-10份、炙甘草6份。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生地黄15份、牡丹皮10份、紫草10份、白芍10份、络石藤10份、忍冬藤15份、川芎10份、炙甘草6份。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生地黄

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潮热,内热消渴,吐血,发斑发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等作用,可促进机体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可调节免疫。

牡丹皮

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损伤,痈肿疮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过敏等作用,也可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紫草

性味甘、咸、寒,归心、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局部水肿,对炎症急性渗出期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和水肿及增殖期炎症均有拮抗作用。

白芍

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中的有效成分为白芍总甙,可调节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因而具有明显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络石藤

性味苦、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含黄酮类、木脂素类、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疲劳、抗炎镇痛、植物雌激素样作用及防癌、抗癌活性作用。

忍冬藤

性味甘、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成分有忍冬苷、忍冬素等物质,其药理表现为抗炎止痛、抑制体液免疫、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等作用。

川芎

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如川芎嗪及阿魏酸等,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药理作用。

炙甘草

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及多种黄酮,有镇静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抗炎、抗变态反应,且能阻止肾脏的早期病变和血管损害,亦有降尿素氮的作用,甘草次酸和总黄酮能缓解胃肠平滑痉挛,抑制胃酸分泌。

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血症”、“紫斑”、“肌衄”、“葡萄疫”范畴,发病以“风”、“热”、“毒”为主,证型常见风热型与血热型。血热型患儿皮肤紫癜色泽鲜红,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同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伴腹痛,或有发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经过临床实践发现,本发明对血热型过敏性紫癜具有独特的疗效,达到治疗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的目的。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临床资料

于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紫癜门诊采集血热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病例,治疗组10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7-21岁,平均年龄16.4岁,病程1-60天。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8-20岁,平均年龄17.0岁,病程1-60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1纳入标准

①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属血热妄行证;②紫癜初发,未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昆仙胶囊、来氟米特片、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③尿常规正常;④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持续高血压等疾病者;②色素沉着性紫癜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③治疗过程中证型转化者,如血热证转化为气阴两虚证者;④对本发明药物过敏者。

1.3饮食运动注意

饮食上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海鲜、羊肉、芒果、榴莲等食物,注意荤素搭配,紫癜稳定不出10天以上后可逐加肉、蛋、奶等。活动上急性期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稳定期可正常活动。

2治疗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2制得的煎剂,每日3次,连续用药2周。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按照说明书服用,连续治疗2周。

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临床治愈(缓解):服药期间关节疼痛、腹痛小时,皮肤紫癜消失,2周无反复或活动后极少数针尖大小皮肤紫癜新出;尿蛋白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尿红细胞计数正常;

(2)显效:服药期间关节疼痛、腹痛消失,皮肤紫癜明显减少80%以上;尿蛋白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尿红细胞计数正常;

(3)好转:服药期间关节疼痛、腹痛消失,皮肤紫癜减少50%以上;尿蛋白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尿红细胞计数正常。

(4)无效:服药期间关节疼痛、腹痛症状无缓解或缓解不明显,皮肤紫癜减少50%以下或增加,尿蛋白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异常;或尿红细胞计数异常。

4结果

治疗组痊愈75例,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对照组痊愈48例,显效8例,好转16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72%。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典型案例

1、王某,男,12岁,2013年3月因“双下肢皮疹10天”为主诉就诊,10天前外感后出现中等量双下肢皮疹,米粒大小,无关节痛及腹痛,纳眠可,二便调。血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经服本发明中药2个疗程后,皮疹消失,随访3年未见复发。

2、洪某,女,11岁,2017年1月因“双下肢皮肤紫癜10余天”为主诉就诊,10天前患儿感冒后出现双下肢皮疹,查尿常规提示隐血+1,蛋白阴性,予消炎药静滴1周后皮疹渐消,现双下肢仍有皮疹伴结痂,大便偏干,小便调。经服本发明中药4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生地黄10g、牡丹皮10g、紫草10g、白芍10g、络石藤12g、忍冬藤15g、川芎10g、炙甘草6g。

用法:加8倍量水,浸泡30min,煎煮30min,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20min,过滤;合并滤液,混匀,平均分两份,即制得煎剂。

用于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为血热型者。治疗时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7天1个疗程,通常2-4个疗程即可治愈。

实施例2

称取:生地黄15g、牡丹皮10g、紫草10g、白芍10g、络石藤10g、忍冬藤15g、川芎10g、炙甘草6g。

用法:加8倍量水,浸泡30min,煎煮1h,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30min,过滤;合并滤液,混匀,平均分三份,即制得煎剂。

用于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为血热型者。治疗时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7天1个疗程,通常2-4个疗程即可治愈。

实施例3

称取:生地黄15g、牡丹皮6g、紫草6g、白芍6g、络石藤9g、忍冬藤30g、川芎6g、炙甘草6g。

用法:称取7倍量上述原料药,加水2800ml,浸泡30min;将浸泡好的药物转移至二煎煎药机中,设定温度:100℃-115℃,设定一煎时间为20min,二煎时间为15min,设定煎药副数为7付,二煎加水量850ml;煎好的药液用包装机包装,200ml/袋,共14袋,即制得煎剂。

用于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为血热型者。治疗时口服,每日2次,一次1袋,7天1个疗程,通常2-4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发明通过以上配方制作出来的中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清热凉血、活血消斑为主,配伍精妙,简便验廉,具有调节免疫及抗过敏的作用,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方便。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