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用于氩等离子体凝固的多流仪器头部的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8764发布日期:2018-12-14 22:0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带有用于氩等离子体凝固的多流仪器头部的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氩等离子体凝固的仪器。

背景技术

在单极氩等离子体凝固(apc)中,仪器的远端被带到待治疗的组织附近,且离子化的氩气体在仪器的远端上的电极和组织表面之间被点燃,从而作为其结果形成等离子体束。随着使用等离子体束可能生成热组织效应,而没有在仪器的远端和组织之间的接触。具体而言,可能因而使组织衰竭或实现止血。点燃距离是指为了发生等离子体的成功的点燃仪器需向组织移动所达到的距离。

长点燃距离是期望的以确保等离子体的可靠的点燃,即使在更大的距离处。在降低点燃距离的影响下(例如,在工作区域中的流体或水分)点燃距离也应较大。即使在仪器的远端和组织之间的距离改变的情形中,长点燃距离允许连续的治疗。这具体对于大面积组织表面的连续的apc治疗是有利的,因为在使用期间与组织的距离和局部点燃条件可较大地变化。带有长点燃距离的仪器不需要相对于组织重新再定位,比如频繁地在组织的不同区段的治疗期间,因为,在仪器具有长点燃距离的情况下,在仪器相对于组织的大区域内可用的位置处存在用于点燃等离子体的条件。如果仪器以大距离在组织上被引导,大面积组织区域可同时以等离子体治疗。此外,仪器的远端与待治疗的组织的增加的距离改善了在手术期间从仪器的使用者到待治疗的组织上的视线,例如借助于在内窥镜的远端上的图像传输装置,仪器可安装至该内窥镜或安装在其中。

在已知的仪器中,相比于在潮湿或湿的环境中的使用,在干燥环境中使用仪器的情况中,这些仪器的与组织的点燃距离显著地减少,这致使,为了点燃,仪器必须被移动靠近待治疗的组织。作为其结果,每单位时间的待利用仪器治疗的组织表面(表面性能)由于仪器相对于组织的更频繁地必要的再定位可减少。对于治疗的时间需求然后对应地增加。此外,到治疗区域上的清楚视角可由于由仪器造成的阴影而受限。此外,在近距离的情形中,存在增加的以组织污染仪器的尖端的可能性。

从公开文献de102005021304a1中已知一种用于氩等离子体凝固的内窥镜外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工作组件,其可插入到内窥镜中且具有第一通道,在其中布置有电极且惰性气体可穿过该第一通道供应至组织。工作组件也具有第二通道。设置成(先于激活rf流且在当前的apc期间)用于将氩气体供应至操作区域以便移位或保持可燃气体例如诸如氧气或一氧化碳远离操作区域。

在j.winter等人在2016年9月4-9日在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的第六届国际会议在等离子体医学icpm6上做出的展示"(关于可展开的等离子体内窥镜会迎来的挑战和解决方案)challengesandsolutionsonthewaytoadeployableplasmaendoscope"期间,介绍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等离子体疗法的装置。描述了一种仪器,其产生氦核心流和空气壳流。这旨在避免在等离子体生成期间由惰性气体在腔中的聚集引起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标是阐述一种在长点燃距离处用于组织的电外科治疗的仪器。

该目标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外科仪器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电外科仪器包括头部,带有内腔,其可填充有气体,尤其是惰性气体,例如,氩,所述内腔与通道相关联。此外,头部具有连接到内腔的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内腔设置用于在仪器的远端前面或紧邻仪器的远端、在仪器的端部外部远离仪器的远端形成气体的初级流(初级气体流),并且具有连接到相同的内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开口,其用于紧邻初级流或至少包覆外围的一部分地在初级流周围形成气体的次级流(第二气体流)。电极布置在头部中。优选地,电极在头部中布置成,使得当内腔填充有气体时用于初级流的气体流动经过电极。优选地,电极布置在邻近第一开口的通道的通道区段中且在第一开口中终结。

如果内腔填充有气体,尤其惰性气体,例如氩,则气体一方面流动穿过内腔至第一开口且另一方面流动至第二开口,且流出这些开口。因而相同的气体通过开口流出内腔。借助于电极,可点燃等离子体以用于治疗在第一开口前面的组织。

仪器设计成,使得次级流(优选地至少区段地在外围地)形成在初级流周围,在初级流和仪器头部的环境区域之间。区域可例如含有湿润气体,例如,湿润空气或湿润惰性气体或其混合物、气溶胶和/或流体。因此,将存在初级流横向地关于初级流的流动方向通过在初级流和环境区域之间流动的次级流来与环境的区域的分离。优选地,分离至少区段地外围地在初级流周围出现。

假设,次级流紧邻或(至少部分地外围地)在初级流周围的形成一方面导致初级流通过次级流的稳定化,且另一方面导致污染、水分或流体液滴被次级流从第一开口载走或被吹走的事实。在任何情况中,根据本发明的仪器具有长点燃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仪器适用于开放式外科程序,以及用于内窥镜程序。具体而言,在后者的情况中,存在水分或流体粘附至仪器的远端的增加的风险且通常在使用仪器期间在仪器头部周围,环境是潮湿的风险。

作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由在仪器的头部中的相同的内腔供应的事实的结果,不必使两个单独的通道朝向仪器端部移动。而是,一条气体管线具有单个通道,其在气体供应装置上的气体供应管线的近端之间不分枝且内腔可用于在内腔中供应气体。那里产生了设计纤细的仪器的可能性,其带有尤其适用于当仪器被紧固至内窥镜或在内窥镜的工作通道中被引导时与内窥镜一同使用的纤薄的头部。

根据本发明的仪器可通过在下文中描述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或通过由图所绘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来进一步改进。

已经发现有利的是,第二开口布置成后置于第一开口。如果第二开口相对于第一开口后置,则用于在仪器头部外部流动的次级流的形成的距离设在设置成后置的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之间,横向地紧邻第一开口流动的所述次级流经过第一开口,且水分和液滴可因而特别有效地由次级流从在第一开口周围的仪器头部的区域被移除。

通道可具有毗邻地连接开口的初级流通道区段,所述初级流通道区段形成通道区段的子区段,在其中布置有电极。通道的初级流区段布置在第一开口和内腔之间以便将第一开口连接至内腔。如果仪器头部填充有气体,气体穿过初级流通道区段从内腔离开且随后离开第一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初级流通道区段的流动横截面可在第一开口前沿朝向第一开口的方向渐缩。从在第一开口前沿第一开口的方向减少的流动横截面导致初级流的加速。

在紧邻初级流通道区段的仪器头部中或至少外围地区段地在初级流通道区段周围,优选地形成有通道的至少一个次级流通道区段,第二开口以毗邻的方式连接至该次级流通区段以便将第二开口连接至内腔。借助于次级流通道区段,可引导、指向和/或加速流动通过次级流通道区段的气体流。

连接至内腔的初级流通道区段的入口可在近侧相对于第二开口和/或沿穿过初级流通道区段的流动方向相逆的方向后置。作为其结果,一个或多个次级流通道区段可紧邻初级流通道区段或(至少部分地外围地)在初级流通道区段周围形成。此外,由于入口的后置位置,流动穿过内腔的气体流的分离位置与从第二开口的排放位置和从第一开口的排放位置分离。

初级流通道区段的入口可具有划分边缘,其将气体流划分成穿过初级流通道区段的初级流和穿过第二开口的次级流。划分边缘可例如为刀形的。

第一开口可为对称圆形,尤其环形。第一开口的开口宽度优选地大于相对于开口宽度正交地测量的第一开口的开口高度。第二开口优选地沿第一开口的开口宽度布置在仪器头部的侧上。例如,第一开口可为扁平的或圆形的。例如,第一开口可为椭圆形的。第一开口可变扁直至缝口。优选地,第一开口具有将产生扇形的初级流的形状。

第二开口优选地具有肾形、弓形、镰刀或缝口的形状。优选地,第二开口布置成,使得其可生成次级流,其围绕初级流(至少沿外围的部分),使得例如在第一开口和初级流通道区段周围分别具有肾、弓形或镰刀的形状。

沿流动方向,在仪器的头部上的第二开口下游,可布置有突出超过第二开口的部分,从而离开第二开口的次级流在突出部分和初级流之间流动。例如,突出部分可为头部的区段或其可为安装至仪器的部分,即,与仪器分离。突出部分延长从第二开口离开的次级流的横向膨胀且可因而有助于仪器的长点燃距离。

优选地,仪器设置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紧邻或在初级流周围的次级流,使得(在第一开口上测量的)次级流相比在第一开口上测量的初级流表现出更高流率。这可例如通过加速次级流和/或通过布置用于减少用于在头部部分的内部上的初级流的气体的流率的元件来完成。

次级流通道区段在第二开口上游的流动横截面可沿第二开口的方向渐缩。由于次级流通道区段的流动横截面区域沿朝向第二开口的流动方向减少,沿朝向第二开口的方向流动穿过次级流通道区段的次级流的气体可在从第二开口排放前被加速。例如为了加速次级流,仪器可设置成使得在第一开口处测量的次级流相比在第一开口测量的初级流表现出更高的流率。

如提及的,仪器设计成,使得当内腔填充有气体时附着至第一开口的流体液滴通过次级流从第一开口被吹走和/或由初级流和/或由次级流被吸收和载走。这可通过初级流和/或次级流的气体在通过第一开口或通过第二开口排放前的加速完成。备选地或附加地,仪器头部的表面可优选地在第一开口处为疏水性的,例如由于疏水性涂层,从而流体从第一开口由次级流和/或初级流的吹走被改善,即使在穿过仪器头部的气体的较低容量的流动的情况下。

优选地,仪器头部构造用于指引在初级流处的次级流。为了如此做,次级流通道区段的引导表面和/或突出部分可构造用于关于初级流的流动方向形成在大于0°和小于90°之间的锐角。

电极可布置在第一开口中,从而在该处形成等离子体的电极的端部与第一开口对齐。此外,电极可在第一开口处布置成,例如,使得端部在近侧后置地布置在仪器头部中。电极可布置在第一开口前面,从而气体(当内腔填充有气体时)首先经过电极的端部在从第一开口排放前流出内腔。例如,电极可布置在气体的流动路径中,其以这样的方式导引出内腔直至第一开口且导引出第一开口,使得气体在电极周围在电极的相对侧上流动。

优选地,电外科仪器包括电极,其具有血小板、刮刀、针和/或刀的形状。这样的设计尽可能小地损害气体流。电极可安装在仪器头部中,例如在初级流通道区段中,在其中电极在宽度上相比于仪器头部的通道具有更大的尺寸,例如相对于初级流通道区段,从而电极(在电极布置在通道中的情况下)由于电极的弹性变形在相对侧上本身撑靠通道的内部壁表面。

当rf功率被施加到电极时,在其处形成等离子体的电极的端部优选地沿流动方向布置在第二开口下游。以该方式,从电极的端部穿过第二开口的火花击穿的可能性可降低。优选地,沿流动方向看的背离等离子体的电极的相对定位的端部布置在第二开口之后以便最小化在电极的近端前面穿过第二开口的火花击穿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电外科仪器优选地是单极仪器。在这样的仪器中,从rf发生器至电极的电路经由在病人的组织中的等离子体通过附接至病人的且回到rf发生器中的中性电极闭合。相反,双极仪器包括反馈电极,其中在等离子体中且离开等离子体到反馈电极的电极的电路闭合。

此外,公开了如本文所述的用于电外科的仪器的头部。仪器头部可以是与气体供应管线分离的部分,该部分可连接到气体供应管线以产生仪器。

根据本发明的仪器的还优选的特征将参考后文所述实施例来描述且参考附图来图解说明,其中它们的特征可以可互换地组合。

附图说明

它们示意性地且示例性地:

图1部分地以截面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其包括在人体的内腔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仪器,

图2a以纵向截面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仪器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区段的细节,

图2b示出了根据图2a的仪器的前视图,

图2c以纵向截面示出了根据图2a的仪器的细节,带有引导部分,

图3a示出了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根据本发明的仪器的细节,

图3b示出了根据图3a的根据本发明的仪器的前视图,

图4以纵向截面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仪器的区段的另一细节,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仪器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纵向截面,

图6示出了根据图5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

图7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仪器头部的侧视图,

图7b示出了带有根据图7a的仪器头部的根据本发明的仪器,

图8a、8b、8c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仪器的实施例中的电极构造的示例,

图9a、9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仪器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仪器头部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

图11、12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仪器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二开口的示例性布置。

参考符号列表:

10装置

11内窥镜

12气体供应管线

13仪器

14身体的腔(内腔)

15纵向扩展的方向

16内窥镜的远端

17头部

18气体供应单元

19rf发生器

21面侧

22通道

23内腔

24中央区域

25第一开口

26,26a26d第二开口

27第二开口

28外围区域

29外围区域

30仪器头部的侧

31仪器头部的侧

32横向表面

33初级流通道区段

34入口

37初级流/等离子体流

38次级流

39次级流

40流动方向

41近端

42开口区域

43端部边缘

44壁

45a,45b开口区域

46a,b边缘

51开口宽度

52开口高度

53侧

54侧

55开口宽度

56开口高度

60电线

61电极

62组织

63电极的远端

64电极的近端

65边缘

66边缘

69等离子体

70入口

75通道壁

78距离/点燃距离

80引导部分

81远端

82壁

82a,82b壁区段

83引导壁表面

84次级流通道区段

85次级流通道区段

86划分边缘

87入口

88线

89a,b壁区段

90-93壁表面

94气体供应管线的远端

x距离

ai流动横截面区域

aa流动横截面区域

a-a相交线

b-b相交线

c-c相交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仪器13的侧视图示出了带有内窥镜和在病人身体的腔14中的本发明的电外科仪器13的气体供应管线12的本发明的装置10(所述气体供应管线延伸穿过内窥镜的工作通道)。备选地,本发明的仪器13可例如在内窥镜11上的外部被引导。内窥镜11在图1中示出,作为示例,带有远端16,其关于纵向扩展的方向15弯曲。从内窥镜11的工作通道突出的仪器13的头部17(仪器头部)形成仪器13的远端区段。仪器13连接到气体供应单元18(其也在图1中示出),且连接到rf发生器19。

图2a以沿在图2b)中的相交线a-a的纵向截面视角的纵向截面图示出了带有其头部17的电外科仪器13的细节。图2b以从前面、从仪器头部17外部到仪器头部17的面侧21上的视角示出了图2a的仪器头部17。仪器13具有通道22,其连接到气体供应管线18。通道22与在仪器头部17中的内腔23(腔)相关联,其流体地连接到设在面侧21的中央区域24中的第一开口25且连接到两个第二开口26,27,其布置在中央区域24周围的面侧21的外围区域28,29中。在所绘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开口26,27设在仪器头部17的相对侧30,31上。当在图2a和2b中所绘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位于仪器头部的面侧21中时,第一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27可备选地设在仪器头部17的横向表面32上。

在内腔23和第一开口25之间,布置有仪器头部17的中央初级流通道区段33,所述区段流体地将内腔23连接至第一开口25。

第二开口26,27中的每个横向地布置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中的入口34上,布置在入口34的相对侧上。

第二开口26,27和第一开口25布置成,使得次级流38,39形成在紧邻流出第一开口25的初级流37的两个相对侧上。

如果,如所绘,第二开口26,27逆着穿过内腔23的流动方向40在近侧从第一开口25后置地布置,然后(沿流动方向40查看)距离x形成在一侧上的第一开口25和另一侧上的第二开口26,27之间。由于在近侧后置的第二开口26,27,气体的次级流38,39紧邻第一开口25形成,所述次级流已经经过对应于与第二开口26,27的距离x的流动路径。优选地,第二开口26,27(逆着流动方向40)相对于第一开口布置,每个在关于第一开口25的相同的距离x处。例如,距离x可为至多5毫米、优选地至多2毫米。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距离x例如可为1.2毫米。

流动方向40是如下方向,在其中当气体在近端41上填充到仪器头部17中时气体流动通过内腔23,所述气体沿流动方向40流动通过内腔23且流动至第一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27。

通过其气体移出第一开口25的开口区域42由在仪器头部17中的通道22的壁44的端部边缘43(在此,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壁44的端部边缘43)限界。第一开口25的开口区域42优选地沿垂直于穿过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初级流的流动方向40的方向延伸。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区域45a,45b中的每个由在穿过仪器头部17的通道22的壁44中的断路器(这形成开口26,27)的外边缘46a,46b限界。如所示,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区域45a,45b中的每个关于至第一开口25的流动方向40倾斜定向。布置在仪器头部17的外围上的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区域45a,45b面向在仪器13的面侧21上的仪器头部17外部的空间内。

如可从图2b推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开口25具有扁圆形状以便促进初级流37的形成,其垂直于初级流37的流动方向以第一尺寸测量的扩展大于其垂直于第一尺寸外围地延伸的垂直于初级流37的流动方向以第二尺寸测量的扩展。为了如此实现,第一开口25的开口宽度51大于垂直于其测量的开口高度52。优选地,第一开口25具有椭圆形状。备选地,第一开口25可例如为矩形、环形或正方形。第一开口25可变扁直至成缝口以用于形成缝口喷嘴以生成扇状气体流。例如,第一开口25的开口宽度51可具有大于零的尺寸且直至最大2.5倍于可代表气体供应管线12的管道的直径。例如,第一开口25的开口高度52可大于0毫米且直至最大2.5倍管道的直径。第一开口的开口宽度51可例如在最小3毫米直至最大4毫米之间。第一开口25的开口高度52可例如在最小0.7毫米至最大2毫米之间。

如果带有平坦横截面的电极布置在头部17中,第二开口26,27的布置优选地关于区段的区域对称。第二开口26,27优选地对称地布置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入口34周围。第二开口26,27优选地如图示布置成,使得将形成次级流38,39,它们在第一开口25的相对侧53,54上流动,所述侧53,54沿第一开口25的开口宽度51延伸(长侧53,54)。如果具有例如肾、弓形、镰刀或弯曲缝口的形状的第二开口26,27布置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周围(例如,其入口34)或第一开口25布置成使得第二开口26,27生成次级流38,39,其部分地包围初级流37的外围且其在壁区域上在第一开口25的相对的长侧53,54上流动经过第一开口25的长侧53,54,水分和/或流体可从在第一开口25的长侧53,54上的壁区域被吹走或远离。

如图示,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宽度55可小于第一开口25的开口宽度51。例如,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宽度55可分别具有大于零直至最大2.5倍于管道直径的尺寸,其可形成气体供应管线12。例如,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高度56可分别为大于零直至最大1.25倍于管道直径的尺寸。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宽度55例如可在最小1.5毫米至最大3.5毫米之间。关于其垂直地测量的开口26,27的开口高度56可例如在最小0.1毫米至最大0.5毫米之间。

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宽度55的尺寸和/或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高度56的尺寸优选地是相同的。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区域的内容优选地是相同的。在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口25的开口区域小于第二开口26,27的组合开口区域。备选地,第一开口25的开口区域可大于第二开口26,27的组合开口区域的开口区域,或第一开口25的开口区域可与第二开口26,27的组合开口区域相同。

延伸穿过通道22和穿过内腔23,存在电线60,其连接到电极61,其优选地安装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中。线60连接到rf发生器19以生成高频交变电压以便连续地或以脉冲的方式以rf功率供应电极61且在仪器13的电极61和组织62之间生成等离子体,例如,氩等离子体。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仪器13包括单个电极61。备选地,在第一开口25中或在第一开口25前面的仪器头部17内部也可布置有多于一个电极61(未图示)。例如,至少两个电极可布置在邻近第一开口25的一个通道区段33中,和/或至少两个第一开口25可布置在仪器头部17中,以便生成组合初级流37,在该情况中至少一个电极61布置在第一开口25前面的通道区段中。

电极61优选地布置以便居中且至少部分地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中。例如如图示的那样,电极61的远端63可为齐平的,带有第一开口25,或备选地,从第一开口25突出或布置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内部。

例如如图示的那样,电极61的近端64可布置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内部,在入口34下游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中,从而电极61的近端64在入口34下游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中(沿流动方向40查看)。备选地,近端64可布置在两个开口26,27之间或在第二开口26,27前面,从而第二开口26,27(沿流动方向40查看)布置在电极的近端64下游。电极61的近端64可一直延伸到内腔23中。

如图示的那样,电极61优选地布置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中以便以这样的方式定向,使得电极61以其从电极61的横向边缘65到相对的横向边缘66测量的宽度沿第一开口25的开口宽度51延伸。如所绘的那样,优选地,电极61布置在仪器头部17中以这样的方式定向,使得电极61以其宽度沿由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宽度55限定的次级流38,39的横向扩展延伸。

优选地,电极61具有血小板、刮刀、针或刀的形状。电极61可具有锥形远端。

优选地,电极61紧固在仪器头部中,在其中电极61的具有血小板、刮刀或刀的形状的区段基于电极61的区段的额外尺寸与通道22的区段的内部尺寸比较,例如初级流通道区段33和/或内腔23,本身对着相对侧撑靠通道22的内部壁表面,例如初级流区段33和/或内腔23。这以示例性的方式在图8b和8c中示出,其示出了仪器头部17的沿在图8a中的相交线c-c的部分截面图。图8b示出了具有锥形远端的血小板形的电极61。图8c示出了用于安装电极61的带有针形的远区段和血小板形的近区段的电极。

从内腔23到横向第二开口26,27的流动路径优选地没有电极以便防止湍流气体流。

通道22设置成将由气体供应单元18提供的气体,例如惰性气体、具体为氩传导通过通道22到通道22的内腔23中到开口25,26,27,在该处气体流出第一开口25作为初级流37且流出第二开口26,27作为外围次级流38,39,其紧邻和/或至少部分地外围地在初级流37周围远离仪器头部17流动以便伴随初级流37穿过次级流38,39和/或至少部分地沿外围方向至少包围其。

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流的流动横截面沿朝向第一开口25的方向渐缩。由于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流动横截面面积量因此沿流动方向40减少,因此,在气体从第一开口25排放前,(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中)存在沿第一开口25的方向流动通过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气体加速。

装置10根据本发明如下工作:

为了点燃等离子体69(图1),使用者将仪器头部17移动到待治疗的组织62附近且激活气体供应单元18,从而气体将沿流动方向40流动穿过通道22从入口70到在头部17中的内腔23中到仪器头部17的内腔23中。例如,气体供应单元18可设置成以在至少0.3升气体每分钟和至多以5升气体每分钟(例如1.5升气体每分钟)之间的气体流动供应内腔23。气体的供应流沿流动方向40流动穿过内腔23且随后在仪器头部17中划分成运动经过点燃电极61的中央初级流37和一个或若干气体次级流38,39,所述流在紧邻初级流37的相对侧上(至少部分地外围地)远离仪器头部17流动。次级流38,39和初级流37由相同的气体组成,因为其第一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27均在布置在仪器头部17内部的内腔23中被供应。

既然初级流37由于锥形初级流通道区段33被加速,在初级流37中的静压减少。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具有形成喷嘴的会聚的壁的情况下,可相对于次级流38,39的气体使用于初级流37的气体加速,从而(在第一开口25处)初级流37相比在两个相对侧上的次级流38,39表现出更高的流率。因此,利用根据本发明的仪器13,可使用仅一种工作介质(气体)实现远离仪器头部17的气体流37,38,39的两阶段速度曲线。速度曲线可例如在第一开口25上的第一开口25的水平处被测量。由于压力梯度,次级流38,39可朝向初级流37被抽取。

次级流38,39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通道壁75外部流动且在外部经过第一开口25。在第一开口25的边缘上收集的水分或流体由初级流37和次级流38,39吹远或拾起,其优选地擦过在第一开口25周围的仪器头部17的区域,在该情况中可形成气溶胶,该气溶胶将由初级流37和次级流38,39分别承载。移除的水分或流体可因而不再削减点燃距离。

当第一开口25布置成足够靠近组织62时,通过由rf发生器19激活电极61的rf供应,可在电极61和在初级流37中的组织62之间形成点燃火花,所述火花点燃等离子体。在如此做时,等离子体由于初级流37的气体的离子化通常形成在初级流37的区域中。在初级流37上的次级流38,39的区域也可被离子化。在较远外部流动的气体可保持未离子化而不管形成的中央等离子体流37,从而(利用第二开口26,27)未离子化的气体流动可紧邻或至少部分地外围地在等离子体流37周围生成。

为了成功点燃等离子体,在仪器头部17的面侧21上的第一开口25必须被朝向组织62移动至少直至点燃距离78。通常,点燃距离78是几毫米。长点燃距离78是期望的,因为,利用短点燃距离78,存在仪器头部17将被污染的增加的风险,例如一方面通过与组织62达到接触,且另一方面,同时以等离子体69治疗的组织区域相对小。

假设,在根据本发明的仪器13中,初级流37沿横向方向的膨胀和与非惰性的潮湿地围绕的介质的混合,在从仪器头部17上的第一开口25离开后通过紧邻初级流37流动且因而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外围地包围初级流37的次级流38,39降低,作为其结果,初级流37的工作气体浓度相比于不提供次级流38,39的仪器13不太快地减少。也假设,来自第二开口26,27的次级流38,39的气体颗粒可移动到初级流37上。此外假设,初级流37的形成表现出在第一开口25处测量的流率,所述流率大于也在第一开口25的水平处测量的次级流的流率,导致了初级流37的稳定化且因而导致了点燃距离77的增大。在任何事件中,根据本发明的仪器13表现出较长点燃距离78,即使在可能存在的潮湿环境中,例如,在病人的身体的腔14中。

图2c示出了根据图2a,2b的实施例,其中引导部分80优选地突出超过第一开口25,所述引导部分构造为管道元件,其附接至仪器头部17的远端81。

作为对管道形的引导部分80的备选或附加,分别一个例如舌形的引导部分80可布置在仪器头部上的第二开口26,27上,所述引导部分80沿次级流38,39的流动方向突出超过第二开口26,27(未图示)。引导部分背对探头17的端部可在第一开口前面结束,从而引导部分不突出超过第一开口。舌形的引导部分80可例如是壁82超过第二开口26,27的突出部,其沿向外方向界定了内腔23。

引导部分80设计和布置成完成流出第二开口26,27的第二气体流38,39在引导部分80和初级流37和初级流通道区段33之间分别流动。突出的引导部分80界定次级流38,39相对于围绕介质且设置成延迟次级流38,39的气体朝向外部远离初级流37的膨胀以便有助于点燃距离78的增加。为了如此做,引导部分80具有径向向内面向的引导壁表面83,次级流38,39沿其流动。

图3a是在以根据本发明的仪器13的头部17的经修改的实施例的沿着在图3b)中的相交线的纵向截面图b-b上的细节图。图3b示出了图3a的仪器的前视图。如可在图3a中看见的,布置在内腔23和第一开口25之间且连接内腔23到第一开口25的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入口34关于第二开口26,27沿着与穿过内腔23的气体的流动方向40相反的方向后置。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和仪器头部17的壁82之间,所述壁具有含有内腔23的壁区段,因此在每个第二开口26,27前分别在仪器头部17的外围区域28,29中紧邻初级流通道区段33形成有一个次级流通道区段83,84。彼此分离的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分别划界对应的第二开口26,27。彼此分离的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各划界相应的第二开口26,27。例如,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可具有肾形、弓形或镰刀的横截面形状。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优选地没有电极。具体而言,不存在布置在第二开口26,27中的电极。初级流通道区段33横向地分离流动穿过优选地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入口34前面直至第一开口25的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气体与与流动穿过第二气体流通道区段84,85的气体,且介质在探头17外部,直到气体穿过第一开口25离开。界定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通道壁,因此,优选地没有在初级流通道33的入口34直至第一开口25之间的开口。备选地或附加的,优选地应用于两个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使得界定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的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的通道壁优选地没有在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中的入口直至第二开口26,27之间的开口以便横向地分离流动穿过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的气体。

因此,仪器头部17构造成以便将流动穿过在仪器头部17内部的内腔23的气体划分成穿过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至少一个中央初级流37和穿过相对而置的在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中在仪器头部17中的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纵向侧的两个外围次级流38,39。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紧邻初级流通道区段33提供且,如所绘,至少外围地区段地围绕初级流通道区段33。

因此,仪器头部17以这样的方式构造,使得将气体流划分成初级流37和次级流38,39的位置相对于第二开口26,27逆着流动方向40后置。

穿过内腔23的流的划分在划分边缘86上在仪器头部17内部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入口34上完成,所述边缘优选地构造成以便刀形地逆着流动方向40渐缩。

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设置成在从第二开口26,27排放前引导次级流38,39。参考在图3a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的流动横截面从划分的位置直至个别的第二开口26,27保持恒定。例如,每个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可具有的长度为大于0毫米直至最大30毫米,尤其大于0毫米直至最大10毫米,优选地大于0毫米直至最大5毫米。

划分边缘86可布置在逆着流动方向40延伸到通道22中的划分的突出部上(未图示),所述突出部附加地或备选地布置至在仪器头部17中的初级流通道区段33和/或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划分突出部布置在仪器头部17内部的初级流37和次级流38,39之间。所述划分边缘86可设在划分突出部上。

在根据图3a,3b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初级流通道区段33在根据图3a,3b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以这样的方式构造,使得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流动横截面区域沿从内腔23出来朝向第一开口25的流动方向40减少,从而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中的气体被加速。

如从图3b显而易见的,第二开口26,27和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包围初级流通道区段33,部分地外围地,以弧形的方式。在根据图3a和3b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5是环形的。界定第二开口26,27的轮廓具有环形弧外形。与其偏离,第一开口25可例如具有扁多边形或扁圆形、例如椭圆形的形状。第二开口26,27和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各自可具有在横截面上与环形弧外形偏离的形状以便部分地外围地包围初级流通道区段33。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区域45a,45b是平面的且各自由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的端部边缘46界定。在根据图3a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开口26,27的开口区域45a,45b基本上沿相同的方向背对仪器头部17,如第一开口25的开口表面42那样。此外,关于根据图1、2a和2b的实施例的描述类似于根据图3a,3b的实施例来应用。

优选地,仪器头部17以这样的方式构造,使得其生成一个或多个紧邻初级流37或在初级流37周围的次级流38,39,其中,在第一开口25处测量的一个或多个次级流38,39表现出比在第一开口25测量的初级流37更高的一个或多个流率。为了完成这个,仪器头部17可例如设置成用于使用于一个或多个次级气体流38,39的气体加速和/或用于减少用于初级流37的气体的速度。为了减少用于初级流的气体的速度,例如可布置元件例如隔板和/或一个或多个叶片在仪器17的内部上在用于初级流的气体的流动路径中。借助于仪器头部17,可实现气体流37,38,39的两阶段速度曲线,远离仪器头部17,通过应用仅一种工作介质(气体)。作为这个的结果,压力梯度可存在于初级流37和一个或多个次级流38,39之间,作为其结果初级流37可抽取至次级流38或次级流39。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仪器13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其具有仪器头部17,其中,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的流动横截面区域(在根据图3a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方案中)沿朝向第二开口26,27的流动方向40在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的入口87前面减少。作为其结果,从内腔23流动穿过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至第二开口26,27的气体在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中加速。在图示实施例中,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流动横截面从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入口34至第一开口25保持恒定。一种修改方案是可行的,其中,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流动横截面区域,以及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的流动横截面区域,沿朝向开口25,26的方向减少以便使气体在其分别经过穿过第一开口25和第二开口26,27之前加速。例如,仪器头部17可以这样的方式构造用于气体在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中的加速,使得次级流38,39在第一开口处的流率高于初级流37在第一开口处的流率。

此外,图4的描述类似于图3a来应用。根据图4的实施例从前面的示例性视角由图3b示出。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仪器13的细节的纵向截面图,带有根据一种修改实施例的仪器头部17。在该实施例中,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以这样的方式构造,使得它们在初级流的两个侧上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中的初级流处和/或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外部在第一开口25下游指引次级流,如由点划线88指示的,其指示了次级流38流出两个开口26,27的方向。流动方向起因于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的壁表面的布置,其界定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可以这样的方式指向地布置,使得次级流38,39在第一开口25的开口边缘上对齐。因而,可实现的是,次级流38,39的大数量的气体擦过第一开口的开口边缘。

在根据图5的实施例中,界定内腔23的仪器头部17的壁区段89a,89b以这样的方式会聚,使得内腔23的流动横截面区域沿朝向开口25,26,27的方向减少。由于内腔23的流动横截面沿朝向开口25,26,27的方向减少,流动穿过内腔23的气体在其划分成初级流37和次级流38,39前已经被加速。

此外,该实施例的描述类似于图3a,3b来应用。

图6示出了对应于根据图5的实施例的仪器13的细节,所述仪器具有疏水性壁表面。图1至4的实施例的壁表面可具有对应的疏水性壁表面:

如果在第一开口25上和/或在第二开口26,27上的仪器头部17的表面是疏水性的,则借助于次级流38,39和/或初级流37从第一开口25和/或从第二开口26,27吹走或载走含水流体是有利的。如果向内界定第一开口25的壁表面90和/或向内界定第二开口26,27的壁表面91是疏水性的,则水分或流体将分别收集在第一开口25中和在第二开口26,27中且堵塞它们的风险被最小化。

优选地,向内划界初级流通道区段33和/或划界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的壁表面92,93是疏水性的以便使水分将收集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中和在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中且堵塞它们的风险最小化。

例如,壁表面90-93通过疏水性涂层可做成疏水性的。疏水性壁表面90-93可由ptfe制成或可用ptfe涂覆。探头17优选地由带有疏水性表面的陶瓷制成。

图7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仪器头部17的外形,例如由陶瓷制成,所述仪器头部是与气体供应管线12分离的部分,其连接仪器头部17用于供应气体至气体供应单元18。图7b示出了根据图7a的仪器头部17,所述仪器头部连接到仪器13的气体供应管线12(例如管道或同样柔性管),在该情况中,根据示例,仪器头部17保持在供应管线12的远端94中。

作为对于仪器头部17的一种备选方案,作为与气体供应管线12分离的部分,仪器头部17可为在气体供应管线12的远端94上的区段。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仪器头部17可被生产,在其中线12的护套(例如管道或柔性管)横向关于线12径向地直至由护套界定的内腔的纵向扩展的方向在相对侧上在其端部上开槽,且在其中在线12的端部处的区段12通过在在一侧的开槽和在另一侧的线12的端部之间的压缩变平。在如此做时,第二开口26,27在开槽上打开。在线的端部处的开口形成第一开口25,在其中可插入有电极。例如根据图7a,7b的仪器头部17的设计可等同于该描述的设计,然而头部17可由陶瓷构成。

图9b是沿图9a的截面线c-c穿过根据本发明的仪器头部17的纵向区段;电极61和供应管线60未被示出。绘出了初级流通道区段33在其最窄点处的流动横截面区域ai,以及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在它们的最窄点处的流动横截面区域aa。初级流通道区段33在它们的最窄点处的流动横截面区域ai的总和关于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在它们的最窄点处的流动横截面区域aa的总和的比率优选地为最大3比1至最小1比3。优选地,第一初级流通道区段33在它们的最窄点处的流动横截面区域ai的总和大于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在它们的最窄点处的流动横截面区域aa的总和。次级流通道区段84,85和/或初级流通道区段33可以这样的方式构造,使得流动在通道区段中的气体达到声速。

图10以纵向截面示出了本发明的仪器13的仪器头部17的一种实施例。电极61和其供应管线60未示出。如所示,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壁以这样的方式构造,使得在纵向区段纵向区段沿流动方向40在中央穿过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壁的仪器头部17的情形中产生的两个相交区域具有液滴的形状。初级流通道区段33以这样的方式构造,使得关于每个纵向相交区域的流动方向横向测量的尺寸最初从圆形近端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入口34处沿第一开口25的方向增加且然后以渐缩的方式在下游以这样的方式减少,使得纵向区段沿朝向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远端的方向渐缩。如果根据本发明的仪器头部17的初级流通道区段33以这样的方式构造,使得关于流动方向40横向地测量的纵向相交区域的尺寸朝向初级流通道区段33的远端以这样的方式减少,使得纵向区段渐缩,水分可以具体有效的方式被从第一开口25吹走。

图11和图12从前面示出了带有分别布置在外围在初级流通道区段33周围的若干第二开口26a-26d和26a-26c的仪器头部17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仪器头部17的第二开口的布置可关于沿电极的宽度和其长度延伸的平面对称。图12示出了其一种备选方案,其中,第二开口26a-26c的布置不关于电极平面对称。

描述了一种用于电外科治疗的新型仪器13。仪器13包括仪器头部17。仪器头部17形成带有内腔23的输送体,内腔可填充有气体。内腔23连接到在仪器头部17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开口25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口26,27,当内腔23填充有气体时气体从该开口离开仪器头部17。气体的初级流37穿过第一开口25沿朝向组织62的方向离开仪器头部17。第二开口26,27相对于第一开口25布置成使得次级流38,39离开第二开口26,27,该次级流紧邻初级流37和/或(可选地连同离开附加的第二开口26,27的附加的次级流38,39)远离仪器头部17流动,至少部分地外围地围绕初级流37。次级流38,39优选地包围初级流37。在气体从仪器头部17内部离开第一开口25的流动路径中,布置有电极61用于点燃在第一开口25和待治疗的组织62之间的等离子体。由于设置成以便伴随初级流37的次级流38,39,等离子体的点燃是成功的,即使仪器13在与待治疗的组织62的相对较大距离78处。如果初级流37利用根据本发明的仪器形成为离开第一开口25的核心流且次级流38,39形成为离开第二开口26,27的包围流,等离子体的点燃在仪器13与组织62的相对较大距离处是已经成功的。核心流37和包围流38,39由相同的内腔23供给,从而所述流由相同的气体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