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创性诊断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8100发布日期:2018-12-05 16:5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创性诊断程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无创性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创性诊断程序。

背景技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正在危害全世界大约十亿人口。在以西方饮食模式占优势的社会中,nafld被认为是最常见的肝病之一,且已在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肝病。

虽然大多数nafld处于稳定状态,少部分可进展成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但是基于全球nafld患者众多,倘若能早期发现单纯性脂肪性肝病,继而进行早期自我干预(如饮食或运动管理),提高预警意识,将进一步降低nafld的全球危害和疾病进程。倘若发展至nash阶段,肝功能发生明显损伤阶段再采取干预措施,则医疗成本和干预效果将达不到最佳。

nafld的诊断金标准仍为肝活检,但肝活检成本高,为侵入性诊断手段,存在一些风险和诊断的局限性,例如样本的抽样误差以及组内和组间的观察变异或病理解释的差异。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本病常用的检查方法,其中腹部b超已作为拟诊脂肪肝的首选方法。但是腹部b超检查对肝内脂肪浸润程度的判断仍不够精确,常规腹部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对于30%以下灵敏度差,并且对肝脏内炎症和纤维化的识别能力极差;ct腹部平扫对脂肪肝的诊断较b超强,但ct不能敏感地检测轻度或中度的肝脏脂质含量(5%~30%),此外由于ct的放射暴露,限制了它在儿童肝脏脂肪变性和纵向研究中的使用;质子磁共振波谱(mrs)可通过直接测定肝细胞甘油三酯中的质子信号而实现精确定量,能诊断>5%肝脂肪变,但同样不能区分炎症和纤维化,mrs可检测到其他核磁共振技术所不能检测到的极低的肝脂肪含量,被认为是最敏感的方法,但mrs费用昂贵,不宜作为脂肪肝的常规诊断方法,主要用于脂肪肝的科研。目前影像学技术也正在改进之中。fibroscan(瞬时弹性成像)最早于2001年被法国echosens公司研发,并应用于欧洲,10年后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肝脏疾病的无创诊断评估。在2017年亚太工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指南中指出,超声检查是一种合理的nafld筛查工具,但它不能检查出轻微的脂肪肝病变,瞬时弹性成像亦可用于nafld的筛查。

对于筛查出早期nafld,血清诊断模型在价格上明显低于影像学诊断技术(如b超,fibroscan),可作为早期筛查的参考。此外,fibroscan的诊断准确度仍然受到检查者主观判断标准、设备分辨率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受检者肥胖程度、皮下脂肪厚度、探头具体所处部位(肋间隙)等因素的影响,而生化结果则易获得、受影响因素较少。因此,结合生化学结果,构建一种客观、有实用价值的nafld诊断模型,并将此模型设计为实用简便的诊断程序是我们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创性诊断程序,解决了现有诊断方法诊断效能不高、价格昂贵、不便于长期动态随访监测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创性诊断程序,包括依次连接的患者基本信息注册模块、数据录入模块和数据结果分析模块;所述数据结果分析模块借助于诊断模型通过算法判断是否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所述诊断模型为:

cap=113.163+0.252×alt+6.316×bmi

alt为患者静脉血的谷丙转氨酶含量,bmi为患者身体质量指数;

若cap<277.67,则判定为非脂肪肝,若cap>277.67,则判定为脂肪肝。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进一步的,还包括既往病史模块,用于录入和管理患者既往病史,与数据录入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脂肪肝自我管理模块,用于向患者推荐脂肪肝自我管理方法,与数据结果分析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脂肪肝知识学习模块,用于向患者推送有关脂肪肝的系列知识,与脂肪肝自我管理模块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无创性诊断程序利用了一种新颖的诊断模型,与目前已有的诊断模型相比,此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特异度、灵敏度均较佳;和fibroscan相比,诊断模型的准确性较强。该诊断模型计算方法最为简单,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有利于便捷筛查出早期nafld,提高自我干预意识,进一步降低nafld的全球危害和疾病进程,以及医疗费用。本发明的无创性诊断程序简单实用,方便便捷,采用数据算法,无人为因素的主观判断,因此诊断结果更加客观可靠。另外该程序可存储患者指标数据,尤其是模型的结果。该模型的结果可作为患者脂肪肝干预效果的动态评价定量手段,便于脂肪肝此类慢性疾病的长期动态随访监测。程序中有关于脂肪肝一系列的学习科普知识,便于患者提高自我疾病管理水平,同时程序中存储的数据有利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诊断程序各模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诊断模型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诊断模型roc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本发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创性诊断程序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注册模块、既往病史模块、数据录入模块、数据结果分析模块、脂肪肝自我管理模块、脂肪肝知识学习模块。如图1所示,为各模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基本信息注册模块、既往病史模块分别与数据录入模块连接,数据录入模块和数据结果分析模块相连接,数据结果分析模块和脂肪肝自我管理模块相互连接,脂肪肝知识学习模块也和脂肪肝自我管理模块相互连接。

该程序的工作原理为:客户在诊断程序上通过注册,获得权限以后,就可以开始使用。首先在既往病史模块输入既往病史(如其他肝脏疾病病史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在数据录入模块中输入bmi(身体体质指数)和alt(谷丙转氨酶),点击确认以后数据结果分析模块会根据算法自动生成结果,并判断患者是否为nafld患者,并通过脂肪肝自我管理模块为患者推荐相应的自我管理方法,并在脂肪肝知识学习模块为患者推送有关脂肪肝的系列知识,包括专家讲座、科普常识等。

其中,数据结果分析模块用于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借助于诊断模型通过算法判断是否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采用的诊断模型为:

cap=113.163+0.252×alt+6.316×bmi。

alt为患者静脉血的谷丙转氨酶含量,bmi为患者身体质量指数。

该方程以cap=277.67作为判定是否有脂肪肝的临界值。若cap<277.67,则判定为非脂肪肝,若cap>277.67,则判定为脂肪肝。本诊断模型采用身体质量指数以及生化结果,生化结果易获得且受影响因素较少,而fibroscan的诊断准确度受到检查者主观判断标准、设备分辨率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受检者肥胖程度、皮下脂肪厚度、探头具体所处部位(肋间隙)等因素的影响;常规腹部b超对于30%以下肝脂肪含量灵敏度差,也受主观判断标准以及其他众多因素影响,因此该诊断模型准确性从理论上更准确。

本发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创性诊断程序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在基本信息注册模块注册以后获得使用权限,然后在既往病史模块、数据录入模块输入相关信息,其中数据录入模块需输入bmi和alt,上述数据通过后台算法,将模型最后的结果输入数据结果分析模块,数据结果分析模块将会判定患者是否为nafld患者,数据结果分析模块最后将判定结果传送给脂肪肝自我管理模块模块,按照推荐的路径进行自我管理,并可以学习脂肪肝知识学习模块的系列知识。本诊断程序采用数据算法,无人为因素的主观判断,因此结果更加客观可靠。另外该程序简单实用,方便便捷,可存储患者指标数据,尤其是模型的结果。该模型的结果可作为患者脂肪肝干预效果的动态评价定量手段,便于脂肪肝此类慢性疾病的长期动态随访监测。

本发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创性诊断模型的建立方法为:收集141例病例组及30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常规血清学检查指标和影像学资料等。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spss24软件进行统计计算,求得临床常规检查指标与瞬时弹性成像值(cap)的相关系数,建立无创性诊断模型。

对上述诊断模型进行价值验证,构建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见图3)。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灵敏度为87.68%,特异度为90.00%,cut-off值为277.67,(p<0.0001)即数值高于277.67的可以判定为脂肪肝,数值低于277.67的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在肝活检的诊断结果上,将本发明诊断模型与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诊断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的92例肝活检诊断的nafld基础上,以肝脏活检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fibroscan和诊断模型的准确性。二者之间的准确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其中肝脏活检的病理诊断参照nas评分系统,fibroscan的诊断临界值依然为238db/m,诊断模型的临界值为277.67。将诊断方程和fibroscan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在92例肝活检中,按照诊断模型的诊断技术,有76例诊断正确,准确性为82.6%;按照fibroscan的诊断技术,有64例诊断正确,准确性为69.6%,诊断模型和fibroscan的准确率采用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96,p<0.05)。结果见下表:

将本发明诊断模型与传统无创血清诊断模型进行比较。目前已有的nafld无创诊断模型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为脂肪肝指数(fli),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86%,roc曲线下面积为85%;第二种为nafld肝脏脂肪得分(nafldliverfatscore),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71%,roc曲线下面积为86%;第三种为steatotest,灵敏度为38%,特异度为81%,roc曲线下面积为80%。而本发明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与cap指数相关性较强的指标为alt、ast、bmi、ggt、ffa、ua,以此为基础得到诊断模型。借助于fibroscan的cap来构建诊断方程,此种建模方法十分新颖。构建由此所构建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27,灵敏度为87.68%,特异度为90.00%,均高于上述三种方程。roc曲线下面积高,提示可信度强;特异度高,表明甄别出非nafld患者的价值高;特异度高,说明筛检出脂肪肝患者的效能也比较高。就涉及的模型指标内容和计算公式而言,在上述模型中也是最简单、最经济、可获得性最好的,在临床上容易推广,实用性强。通过简单的人体血指标bmi和血清学指标alt,即可诊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脂肪肝,这将为患者显著降低医疗费用,避免不必要的检查。而诊断模型中的数据来源于临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更加客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