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6116发布日期:2018-12-08 07:0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在注射完毕后,其针头往往沾染被注射患者的血液。使用后,如果不及时将针头隔离,有可能将针头刺入其他人的体内。除对其他人造成肉体伤害之外,还有可能因针头残留的患者血液造成其他人的疾病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器,以解决使用完毕后的注射器其针头外露,容易刺伤他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注射器,包括:针头座、内滑套和注射塞;

所述针头座用于安装注射针头;所述注射塞与所述针头座相对设置并且用于向所述针头座推入药水;所述针头座与所述内滑套相互滑动嵌套;当注射时,滑动所述内滑套使所述内滑套和所述针头座相互重叠,露出所述注射针头以便注射;当注射完毕时,滑动所述内滑套使所述内滑套包住所述注射针头。

进一步,所述针头座设有第一凸部和弹性延伸部;所述第一凸部通过所述弹性延伸部连接至所述针头座的尾端;所述内滑套设有与所述第一凸部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位于所述内滑套的首端内壁,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所述内滑套的尾端内壁。

进一步,所述内滑套的内壁还设有沿所述内滑套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针头座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配合的第一导向突出部。

进一步,所述内滑套的尾端内壁边沿设有与所述第一凸部相配合的第一斜面。

进一步,所述内滑套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凸部相配合的第一内滑壁,所述第一内滑壁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朝向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内滑壁沿所述第二定位槽至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方向其高度逐渐降低。

进一步,所述内滑套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凸部相配合的第三内滑壁,所述第三内滑壁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朝向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一侧;并且沿所述第一定位槽至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方向,所述第三内滑壁高度逐渐降低,并且所述第一内滑壁与所述内滑套内壁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三内滑壁与所述内滑套内壁的夹角。

进一步,本发明的注射器还包括:外滑套;

所述外滑套和所述内滑套相互滑动嵌套;当注射时,滑动所述内滑套和所述外滑套使所述内滑套、所述外滑套和所述针头座相互重叠,露出所述注射针头以便注射;当注射完毕时,滑动所述内滑套和所述外滑套使所述内滑套和所述外滑套包住所述注射针头。

进一步,所述内滑套的首端外壁设有第二凸部;所述外滑套设有与所述第二凸部相配合的第三定位槽和第四定位槽,所述第三定位槽位于所述外滑套的首端内壁,所述第四定位槽位于所述外滑套的尾端内壁。

进一步,所述外滑套的内壁还设有沿所述外滑套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内滑套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配合的第二导向突出部。

进一步,所述外滑套的尾端内壁边沿设有与所述第二凸部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进一步,所述外滑套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凸部相配合的第二内滑壁,所述第二内滑壁位于所述第四定位槽的朝向所述第三定位槽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内滑壁沿所述第四定位槽至所述第三定位槽的方向其高度逐渐降低。

进一步,所述外滑套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凸部相配合的第四内滑壁,所述第四内滑壁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槽的朝向所述第四定位槽的一侧;并且沿所述第三定位槽至所述第四定位槽的方向,所述第四内滑壁高度逐渐降低,并且所述第二内滑壁与所述外滑套内壁的夹角大于所述第四内滑壁与所述外滑套内壁的夹角。

进一步,本发明的注射器还包括:设有引流通道的塞体,所述引流通道依次由注入通道、分流孔和导流通道构成;所述塞体塞于所述针头座内的注射腔内。

本发明提供的注射器,在注射使用时,将内滑套沿针头注射相反的方向滑动,使针头外露以便于注射;当注射完毕后,将内滑套沿针头注射相同的方向滑动,将针头包裹在内滑套之内,避免针头外露刺入其他人体内,造成病菌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注射器的注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注射器的注射完毕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注射器的注射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注射器的注射完毕后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内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内滑套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内滑套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外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外滑套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外滑套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与内滑套连接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4a-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与内滑套连接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内滑套和外滑套连接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6a-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内滑套和外滑套连接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和塞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塞体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内滑套、外滑套与针头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内滑套和针头座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内滑套、外滑套与针头座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暂时定位状态的内滑套、外滑套与针头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针头座,101、第一凸部,102、弹性延伸部,103、第一导向突出部,104、注射腔;

2、内滑套,201、第二凸部,202、第二定位槽,203、第一导向槽,204、第二导向突出部,205、第一中空结构,206、第一斜面,207、第一定位槽,208、第一内滑壁,209、第三内滑壁;

3、外滑套,301、第三定位槽,302、第四定位槽,303、第二斜面,304、第二导向槽,305、第二中空结构,306、手持部,307、第二内滑壁,308、第四内滑壁;

4、注射塞;

5、注射针头;

6、塞体,603、注入通道、602、分流孔,601、导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注射器的注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注射器的注射完毕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注射器的注射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注射器的注射完毕后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注射器,包括:针头座1、内滑套2、外滑套3、注射塞4。所述针头座1用于安装注射针头5;所述注射塞4与所述针头座1相对设置并且用于向所述针头座1推入药水;所述内滑套2和所述外滑套3相互滑动嵌套,所述针头座1与所述内滑套2相互滑动嵌套;当注射时,滑动所述内滑套2和所述外滑套3使所述内滑套2、所述外滑套3和所述针头座1相互重叠,露出所述注射针头5以便注射;当注射完毕时,滑动所述内滑套2和所述外滑套3使所述内滑套2和所述外滑套3包住所述注射针头5。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针头座1设有第一凸部101和弹性延伸部102;所述第一凸部101通过所述弹性延伸部102连接至所述针头座1的尾端。所述针头座1的外壁设有与内滑套的第一导向槽相配合的第一导向突出部103。所述针头座1内部设有注射腔104。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内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内滑套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内滑套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内滑套2设有与针头座1的第一凸部10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槽207和第二定位槽202,所述第一定位槽207位于所述内滑套2的首端内壁,所述第二定位槽202位于所述内滑套2的尾端内壁。所述内滑套2的内壁还设有沿所述内滑套2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203,第一导向槽203与针头座1外壁的第一导向突出部103相配合。所述内滑套2的尾端内壁边沿设有与针头座1的第一凸部101相配合的第一斜面206。所述内滑套2的首端外壁还设有第二凸部201和第二导向突出部204,第二凸部201与外滑套3的第三定位槽和第四定位槽相配合,第二导向突出部204与外滑套3的第二导向槽相配合。内滑套2的内部形成第一中空结构205。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针头座1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203相配合的第一导向突出部103。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外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外滑套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外滑套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外滑套3设有与内滑套2的第二凸部201相配合的第三定位槽301和第四定位槽302,所述第三定位槽301位于所述外滑套3的首端内壁,所述第四定位槽302位于所述外滑套3的尾端内壁。所述外滑套3的内壁还设有沿所述外滑套3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304,第二导向槽304与内滑套的第二导向突出部204相配合。所述外滑套3的内部构成第二中空结构305,外滑套的外壁设有手持部306。所述外滑套3的尾端内壁边沿设有与所述第二凸部201相配合的第二斜面303。如图7所示,所述内滑套2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槽304相配合的第二导向突出部204,所述内滑套2的首端外壁设有第二凸部201。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与内滑套连接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4a-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与内滑套连接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如图13和图14a-d所示,针头座1的第一凸部101与内滑套2的第一斜面206相接触,将针头座1推入内滑套2的第一中空结构205,由于弹性延伸部102具有弹性,弹性延伸部102使第一凸部101经内滑套2内壁挤压向中心靠紧,使第一凸部101越过第二定位槽202。将针头座1以轴心线旋转,使第一导向突出部103进入第一导向槽203,继续将针头座1推入内滑套2,使第一凸部101进入第一定位槽207,进而固定针头座1在内滑套2内的位置,使所述内滑套2与针头座1相互重叠,便于注射。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内滑套和外滑套连接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16a-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内滑套和外滑套连接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如图15和图16a-d所示,内滑套2的第二凸部201与外滑套3的第二斜面303相接触,将内滑套2推入外滑套3的第二中空结构305,使第二凸部201越过第四定位槽302。将内滑套2以轴心线旋转,使第二导向突出部204进入第二导向槽304,继续将内滑套2推入外滑套3,使第二凸部201进入第三定位槽301,进而固定内滑套2在外滑套3内的位置,使针头座1、内滑套2与外滑套3相互重叠,露出所述注射针头以便注射。

当注射完毕时,将针头座1从内滑套2内拉出,将内滑套2从外滑套3内拉出,使第一凸部101进入第二定位槽202,使第二凸部201进入第四定位槽302,进而使针头座1、内滑套2与外滑套3的位置相固定,将注射针头包裹入内滑套2与外滑套3内,避免注射针头外露,刺伤他人。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针头座和塞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塞体的侧面剖视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注射器还包括:设有引流通道的塞体6;所述塞体6塞于所述针头座1内的注射腔104。所述引流通道依次由注入通道603、分流孔602和导流通道601构成。注射时,注入液体依次流经注入通道603、分流孔602和导流通道601,进而注射至人体。塞体6可以降低注入液体流速并减少液体残留量。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内滑套、外滑套与针头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内滑套和针头座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内滑套、外滑套与针头座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如图19、图20和图2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注射器与实施例一的注射器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注射器的内滑套2还设有第一内滑壁208,外滑套3的内壁还设有第二内滑壁307。

如图20所示,具体地,所述内滑套2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凸部101相配合的第一内滑壁208,所述第一内滑壁208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02的朝向所述第一定位槽207的一侧;并且沿所述第二定位槽202至所述第一定位槽207的方向,第一内滑壁208高度逐渐降低。所述内滑套2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凸部101相配合的第三内滑壁209,所述第三内滑壁209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07的朝向所述第二定位槽202的一侧;并且沿所述第一定位槽207至所述第二定位槽202的方向,第三内滑壁209高度逐渐降低。并且第一内滑壁208与内滑套2内壁的夹角大于第三内滑壁209与内滑套2内壁的夹角。

如图21所示,所述外滑套3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凸部201相配合的第二内滑壁307,所述第二内滑壁307位于所述第四定位槽302的朝向所述第三定位槽301的一侧;并且所述第四定位槽302至所述第三定位槽301的方向,第二内滑壁307的高度逐渐降低。所述外滑套3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凸部201相配合的第四内滑壁308,所述第四内滑壁308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槽301的朝向所述第四定位槽302的一侧;并且沿所述第三定位槽301至所述第四定位槽302的方向,第四内滑壁308高度逐渐降低。并且第二内滑壁307与外滑套3内壁的夹角大于第四内滑壁308与外滑套2内壁的夹角。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暂时定位状态的内滑套、外滑套与针头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22所示,第一内滑壁208和第二内滑壁307用于注射前的暂时定位。当医护人员在注射器内吸入药水,准备注射时,如果有突然情况发生不能及时注射,此时将针头外露,同样容易发生刺伤其他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滑动内滑套2和外滑套3,使第一凸部101挤压在第一内滑壁208处,使第二凸部201挤压在第二内滑壁307处,进而暂时固定内滑套2和外滑套3的位置,使内滑套2和外滑套3共同包裹住注射针头5,避免注射针头5外露刺伤他人。而且第一凸部101并未落入第二定位槽202中,第二凸部201也未落入第四定位槽302中,不会彻底卡死内滑套2和外滑套3的位置。当医护人员注射时,只需沿注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内滑套2和外滑套3,使注射针头5外露,继续注射。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注射器,包括:针头座1、内滑套2和注射塞4。针头座1外部安装有保护注射针头5的保护套7。

所述针头座1用于安装注射针头5;所述注射塞4与所述针头座1相对设置并且用于向所述针头座1推入药水;所述针头座1与所述内滑套2相互滑动嵌套;当注射时,滑动所述内滑套2使所述内滑套2和所述针头座1相互重叠,露出所述注射针头5以便注射;当注射完毕时,滑动所述内滑套2使所述内滑套2包住所述注射针头5。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注射器可以采用本发明图5至图6所示的针头座、图7至图9所示的内滑套和图17至图18所示的塞体。其中,内滑套也可以设有图19至图20所示的第一内滑壁。

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注射器主要用于长度较短的注射针头5,仅通过内滑套2就可以完全包裹住长度较短的注射针头5,不需要另外设置外滑套,结构更为简单而且节省材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