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苷代谢素I在制备治疗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1852发布日期:2018-08-28 22:3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治疗结肠炎的药物领域,具体涉及芍药苷代谢素i在制备治疗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结肠炎(coliti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可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原虫等生物引起,亦可由变态反应及理化因子引起,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特异性炎性病变和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前者指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和伪膜性结肠炎等,后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crohn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内科临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也越来越多。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已有许多实验研究表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肠道微生物、免疫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机体的免疫系统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结肠炎症发生和迁延不愈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目前的临床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炎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制剂及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等,近年来单克隆抗体药物等新型药物也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阻断α肿瘤坏死因子的infliximab,adalimumab及golimumab等,但仍有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这些治疗反应欠佳。另外对于上述治疗有效的患者来说,也需要长期维持治疗,而且容易复发,对患者的身心影响极大,对社会医疗资源也是很大的花费。因此,近年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新疗法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是仍然存在难以彻底治愈,没有针对性药物等缺陷。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免疫失调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并且具有多环节、多方位、多靶点的特点,同时中药溃疡性结肠炎的副作用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容易被患者接受。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组方中,常选用白芍、赤芍等,采用口服、灌肠等结合治疗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

芍药苷(paeoniflorin)是中药白芍(paeoniaeradixalba)和赤芍(paeoniaeradixrubr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同时也是市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白芍总苷(tgp)胶囊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质量分数为384mg/g),具有良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但是,研究发现芍药苷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3%~4%,推测可能是因为芍药苷在体内转化为代谢产物。芍药苷代谢素i最早是由日本学者采用人肠内菌群体外转化后在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后来有学者在大鼠的血浆和尿液中检测到了芍药苷代谢素i,王晓玲以芍药苷为底物采用体外乳酸菌培养的方式从转化液中分离鉴定了芍药苷代谢素i。然而,芍药苷代谢素i的活性却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芍药苷代谢素i在制备治疗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探究芍药苷代谢素i的抗炎活性,小鼠造模后分别给予芍药苷、芍药苷代谢素i,模型组造模后给予生理盐水、正常组始终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天。通过观察大鼠体重、结肠的长度和重量、形态及细胞因子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芍药苷代谢素i组的指标明显优于造模组和芍药苷组,5mg/kg芍药苷代谢素i的效果最好。

优选的,上述应用中所提到的结肠炎为溃疡性结肠炎。

优选的,上述应用中,芍药苷代谢素i的给药剂量为5mg/kg。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为芍药苷代谢素i,或芍药苷及芍药苷代谢素i。

优选的,上述药物组合物中芍药苷代谢素i的给药剂量为5mg/kg。

本发明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肠炎的药物制剂,该药物制剂为上述药物组合物及常规药物辅料制备而成。

优选的,上述药物制剂为口服药物制剂或直肠栓剂或灌肠颗粒剂。进一步优选的,为口服药物制剂。

本发明的动物造模实验中,采用c57bl/6小鼠作为动物模型,通过灌胃给药,结果证明芍药苷代谢素i对dss诱导的结肠炎有切实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肠炎的保健品,该保健品成分为上述药物组合物及常规辅料制备而成。

本发明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芍药苷代谢素i在制备保护结肠粘膜上皮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目的之六在于提供一种芍药苷代谢素i在制备消除结肠粘膜水肿药物中的应用。

动物造模实验结果表明,芍药苷代谢素i能够显著修复损伤的结肠组织,组织层次结构分明,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杯状细胞数量增多,黏膜肌层未见组织水肿和充血,组织形态得到明显恢复。因此,芍药苷代谢素i可以应用于制备保护结肠粘膜上皮的药物及消除结肠粘膜水肿的药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了芍药苷代谢素i对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并提供了芍药苷代谢素i治疗的给药剂量,为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2.现有技术中有采用芍药作为组方治疗结肠炎的记载,本发明证实了芍药苷代谢素i能够切实发挥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采用芍药苷代谢素i作为治疗药物相比采用组方进行治疗,使用更为方便,成本更为经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实施例1中造模小鼠给药期间体重变化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不同实验组造模小鼠结肠长度与重量变化图;

图3为实施例1中造模小鼠结肠组织图及he染色图;

图4为实施例1中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没有针对性良好的药物、难以彻底治愈等技术问题,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芍药苷代谢素i在制备治疗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芍药苷代谢素i在制备治疗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结肠炎为溃疡性结肠炎。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述芍药苷代谢素i的给药剂量为5mg/kg。

本申请的又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用于结肠炎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为芍药苷代谢素i,或芍药苷及芍药苷代谢素i。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述药物组合物中芍药苷代谢素i的给药剂量为5mg/kg。

本申请的又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用于结肠炎的药物制剂,该药物制剂是由上述药物组合物与常规药物辅料制备而成。

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制剂或直肠栓剂或灌肠颗粒剂,其中,口服制剂的效果较好。

本申请的又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用于结肠炎的保健品,该保健品的成分为上述药物组合物与常规辅料制备而成。

本申请的又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芍药苷代谢素i在制备保护结肠粘膜上皮药物中的应用。

本申请的又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芍药苷代谢素i在制备消除结肠粘膜水肿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与对比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的实验动物:c57bl/6小鼠,雌性,8周龄,体重18-24g,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京2012-001)),饲养室温度为23±1℃。

实验试剂: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sulfatesodiumsalt,dss),分子量为:36000-40000,购自美国mp公司。elisa试剂盒购自广州辰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dz5-ws多管架自动平衡离心机购自长沙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dkz系列电热恒温振荡水槽购自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imarkmicroplatereader购自bio-rad公司。

实施例1

1.mtt实验

取c57bl/6成年小鼠胸腺组织,通过研磨提取获取小鼠成熟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将对数生长期的正常淋巴细胞接种至96孔板进行mtt试验,每孔接种1×105细胞。芍药苷作为对照组,加入浓度为0.25mg/ml,0.5mg/mlg,1mg/ml,2mg/ml,4mg/ml;实验组为芍药苷代谢素i,加入浓度为1.25μg/ml,2.5μg/ml,5μg/ml,10μg/ml和20μg/ml,每组平行三个孔。处理72小时后,加入mtt,用酶标仪测定,结果显示芍药苷对正常细胞的ic50值为1mg/ml,芍药苷代谢素i对正常淋巴细胞的ic50值为5μg/ml。

2.动物造模实验

2.1c57bl/6小鼠结肠炎模型的建立

将dss溶于蒸馏水中配成3.5%dss(w/w)溶液,替代饮用水让实验c57bl/6小鼠自由饮用7天,并每天更换。饲料以标准实验动物小鼠饲料(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让其自由摄取。

2.2动物给药

c57bl/6小鼠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小鼠对照组、模型小鼠对照组、2个不同芍药苷代谢素-i浓度处理组,芍药苷处理组每组8只小鼠,雌雄各半。模型组和芍药苷代谢素i处理组3.5%dss连续自由饮用七天,然后换为自来水,至第11天。芍药苷用生理盐水配成终浓度为5mg/ml(50mg/kg),芍药苷代谢素i用生理盐水配成终浓度为0.2mg/ml(2mg/kg)、0.5mg/ml(即细胞ic50值,5mg/kg)的均相溶液,用前用超声波振荡混匀,并以三蒸水组作为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从第一天起,每天每只小鼠灌胃剂量为0.2ml,连续灌胃10天。

2.3动物模型指标

2.3.1小鼠体重变化

每天称量小鼠体重,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情况。

2.3.2小鼠结肠的长度和重量

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剖腹,取肛门至回盲部的结肠并测量结肠长度,称取整段结肠重量。每只小鼠解剖时详细记录结肠长度,有资料表明dss结肠炎模型以结肠的水肿,缩短为特征,结肠长度的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映炎症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2.3.3he染色观察结肠形态学改变

剪取结肠中段约0.5cm,用生理盐水清洗后迅速固定于4%甲醛中,石蜡包埋,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

2.3.4细胞因子表达的测定

取约1cm长度的结肠,用4℃冰生理盐水洗净,除去血污,滤纸吸干,称重。依据结肠重量加入50mmo1/l磷酸盐缓冲液(pbs,ph=6.0,0.1g/ml)。用超声波匀浆器在冰浴中制成匀浆,10000xg低温离心20min,取上清液,-20℃备用。elisa检测il-6:每孔加il-6标准品/样品100μl,密封,37℃孵育1h,加100μl生物素化的抗体,密封,37℃孵育1h,洗板5次,加100μl链酶亲和素化的hrp溶液,密封,37℃孵育0.5h,洗板5次,加100μltmb底物溶液,37℃孵育20min,加100μl终止液,终止反应,450nm波长测定。

3.实验结果

3.1小鼠体重变化

如附图1所示,dss造模后,从第3天开始出现体重下降,至造模结束,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的各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芍药苷代谢素i的小鼠平均体重,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加,其中5mg/kg剂量的药苷代谢素i具有最好的效果。

3.2小鼠结肠与重量变化

如附图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的各组小鼠结肠的长度和重量明显偏低,给药芍药苷或芍药苷代谢素-i后结肠的长度和重量明显增加,其中5mg/kg剂量的芍药苷代谢素-i效果最好。

3.3he染色结果

如附图3所示,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损伤严重,黏膜层基本结构遭到破坏,杯状细胞大量缺失,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明显,黏膜肌层可见组织水肿和充血;芍药苷给药组小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减轻,但是组织结构层析尚不分明;芍药苷代谢素i的低、高剂量给药组小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组织结构层次分明,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杯状细胞数量相对增多,黏膜肌层未见组织水肿和充血,组织形态已明显恢复。

3.4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如附图4所示,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结肠组织的il-6、il-1、il-10、tnf-α含量降低。

4.结论

采用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对芍药苷和芍药苷代谢素i的抗炎活性进行研究。取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小鼠对照组、模型小鼠对照组、2个不同芍药苷代谢素-i浓度处理组,芍药苷处理组),每组8只。小鼠造模后分别灌胃给予芍药苷50mg/kg、芍药苷代谢素i2mg/kg和芍药苷代谢素i5mg/kg,模型组造模后给予生理盐水、正常组始终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天,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体重、结肠的长度和重量、结肠形态学和细胞因子表达。结果显示造模的各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5mg/kg剂量的芍药苷代谢素-i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加;给药芍药苷或芍药苷代谢素-i后结肠的长度和重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加,其中5mg/kg剂量的芍药苷代谢素-i效果最好;与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损伤相比,芍药苷代谢素i的低、高剂量给药组能够显著修复损伤的结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结肠组织的形态明显恢复;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表明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结肠组织的il-6、il-1、il-10、tnf-α含量明显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