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非感染性外伤及烧烫伤的外用药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81212发布日期:2018-10-16 20:3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非感染性外伤及烧烫伤的外用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伤口指因物理、机械或热力等外界因素造成人体皮肤、粘膜、组织的缺损或破坏。按其致伤原因可分为冷兵器伤、火器伤、动物咬伤、烧伤、冻伤、冲击伤、化学伤、放射伤、复合伤。根据伤口污染程度及有无感染,一般分为a.清洁伤口;b.清洁污染伤口;c.污染伤口;d.感染伤口。

烧烫伤一般分为三度:ⅰ度为表面烧伤,仅有表皮角质层损坏和局部毛细血管充血。伤处有红、肿、热、痛,又称红斑烧伤。

ⅱ度烧伤,又可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浅ⅱ度是指表皮全层和真皮浅层烧伤,又称水泡型烧伤。若水泡剥脱,伤面呈淡红色,局部肿胀、剧痛。如无感染,可在2周内愈合,留有色素沉着。深ⅱ度烧伤,损伤达真皮深部,局部充血渗液,组织坏死,可有水泡,烧毁的皮肤撕脱后,创面呈苍白,或白中透红,有小出血点,水肿明显。出于真皮层中的皮肤神经多被破坏,疼痛不如浅ⅱ度为剧。如无感染,坏死组织形成痂皮,残留皮肤在痂下于3-4周逐步愈合。愈合后有疤痕,亦可引起畸形。

ⅲ度烧伤损坏皮肤全层,并可累及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局部创面成焦痂,坚硬、干燥、蜡白或焦黑,感觉消失,无水泡,并可见到树枝状的栓塞静脉支。焦痂一般在3-5周后逐渐分离脱落,创面形成肉芽,小面积烧伤愈合亦需1个月以上,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需经植皮手术才能愈合,疤痕严重,多发生畸形。

本发明主要针对冷兵器伤、火器伤、动物咬伤等引起的非感染性伤口及烧伤ⅰ度、ⅱ度伤口,属于中医外科学跌扑伤、金刃伤、水火烫伤等的外来伤害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创伤及烧烫伤可引起局部及全身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损伤严重或不能及时正确治疗者,甚至可导致多器官灌注不足而出现功能障碍。

针对此类伤口治疗的早期以止血、清洁、抗炎镇痛为主,目前市面上外用药物品种繁多,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一般药物应用后,伤口必然经历结痂期,且多为硬痂,这导致伤口愈合过程中,局部出现僵硬、疼痛、感觉异常等继发症状,极少数药物具备降低此类继发症状发生率的作用,但价格较为昂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创伤药及其制备方法可以低成本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挖掘中医药知识宝库,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提供一种用于创伤、烧烫伤早期的效优价廉的外用药酒,可有效减少伤口愈合过程中局部继发问题,提高局部细胞活性,促进早期良性愈合,并降低治疗费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用于非感染性外伤及烧烫伤的外用药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组成:大黄50-150份,黄芩50-150份,黄柏50-150份,三七10-20份,细辛50-150份,延胡索20-50份,儿茶50-100份,五倍子50-150份,冰片20-50份,75%酒精2000-5500份;其制备方法是:将大黄,黄芩,黄柏,三七,细辛,延胡索,儿茶,五倍子诸药简单打粉,先将上述药物浸入酒精浸泡两天,再将冰片溶于酒精加入上述溶液中,每5小时震荡一次使其充分混匀,放置7天后滤去药渣即可。

一种用于非感染性外伤及烧烫伤的外用药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大黄50份,黄芩50份,黄柏50份,三七10份,细辛50份,延胡索20份,儿茶50份,五倍子50份,冰片20份,75%酒精2000份制成。

一种用于非感染性外伤及烧烫伤的外用药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大黄150份,黄芩150份,黄柏150份,三七20份,细辛150份,延胡索50份,儿茶100份,五倍子150份,冰片50份,75%酒精5500份制成。

本发明采用酒精作为媒介,快速析出中药有效成分,且具有较好的杀菌抗炎作用,渗透性较强,抑制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凝结,有效降低硬痂的形成,对创面早期修复起到关键作用,可用于多种擦伤、锐器伤、烧烫伤。本发明所选药物均为常用中药,无毒副作用,制备方法简单,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非感染性外伤及烧烫伤的外用药及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数大黄50份,黄芩50份,黄柏50份,三七10份,细辛50份,延胡索20份,儿茶50份,五倍子50份,冰片20份,75%酒精2000份制成。

其制备方法是:将大黄,黄芩,黄柏,三七,细辛,延胡索,儿茶,五倍子诸药简单打粉,先将上述药物浸入酒精浸泡两天,再将冰片溶于酒精加入上述溶液中,每5小时震荡一次使其充分混匀,放置7天后滤去药渣,过滤后直接用于患处。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非感染性外伤及烧烫伤的外用药及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数大黄150份,黄芩150份,黄柏150份,三七20份,细辛150份,延胡索50份,儿茶100份,五倍子150份,冰片50份,75%酒精5500份制成。

其制备方法是:将大黄,黄芩,黄柏,三七,细辛,延胡索,儿茶,五倍子诸药简单打粉,先将上述药物浸入酒精浸泡两天,再将冰片溶于酒精加入上述溶液中,每5小时震荡一次使其充分混匀,放置7天后滤去药渣即可。

本发明所用药物

大黄

【药性】寒性

【药味】苦

【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

【主治】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现代药理研究】

1.大黄对血液系统有影响(1)大黄有止血作用。(2)大黄有活血作用。(3)大黄有降血脂作用。(4)大黄有显著降低血尿素氮作用3.大黄有抗感染作用。

2.(1)大黄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2)大黄有解热作用。(3)大黄煎剂对多种炎症动物模型均表现有抗炎作用。(4)大黄不同成分对免疫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4.大黄蒽鲲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均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3.大黄是一种有效的、多功能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其抗氧化作用是其延缓衰老功能的药理学基础。

4.大黄有保护肠粘膜的作用。

【古籍摘要】

《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并傅一切疮疥痈毒。

《本草蒙筌》:若研末鸡清调稠,可敷上火疮取效。

黄芩

【药性】寒性

【药味】苦

【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现代药理研究】

1.黄芩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黄芩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3.黄芩有镇静、解痉作用。

4.黄芩有抗氧化作用。

5.黄芩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6.黄芩有抗内皮细胞损伤作用。

7.黄芩有止血作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恶疮,疽蚀,火疡。

《日华子本草》:丁疮排脓,治浮痈发背。

黄柏

【药性】寒性

【药味】苦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主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现代药理研究】

1.黄柏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黄柏有抗炎作用。

3.黄柏还有抗溃疡、抑制细胞免疫等作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阴阳蚀疮。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本草纲目》:傅小儿头疮。

三七

【药性】温性

【药味】甘;苦

【归经】入肝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止血,散瘀,消肿,定痛

【主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现代药理研究】

1.三七对血液系统既有止血作用,又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及促进纤溶的作用。三七可升高外周血细胞数量。

2.三七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三七及其有效成分对于各种急、慢性炎症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4.三七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

5.三七具有抗真菌作用。

6.三七具有抗病毒作用。

【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金不换,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仆伤损,瘀血淋漓者,随机嚼烂,罨之即止;清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

《景岳全书》:味甘气温,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善止血散血定痛。凡金刃刀箭所伤,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

《本草备要》:一名山漆。目赤痈肿,醋磨涂即散,已破者为末掺之。为金疮杖疮要药。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敷之,去瘀消肿,易愈。

《本经逢原》:时珍云: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刃箭疮要药,止血散血定痛,为末掺之。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青肿者即消。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一种庭砌栽植者,以苗捣敷肿毒即消,亦取散血之意。

细辛

【药性】温性

【药味】辛

【归经】入肺、肾经。

【功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主治】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现代药理研究】

1.细辛有解热、抗炎作用。

2.细辛对心血管系统有作用,其挥发油对离体蛙心具有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作用。

3.细辛有抗菌作用,对各种球菌、杆菌、霉菌及真菌均有抗菌作用。

4.细辛有抗氧化作用。

5.华细辛醇浸液有局麻作用,细辛根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过敏作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风湿痹痛,死肌。

《名医别录》:主汗不出,血不行。

《日华子本草》:消死肌,疮肉。

《本草纲目》:口疮,喉痹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发之义也。

《景岳全书》:口臭牙虫,煎汤含漱。

《本草备要》:辛散浮热,故口疮喉痹。鼻渊齿者虫蚀脓烂,宜之。有息肉者,为末吹鼻。

延胡索

【药性】温性

【药味】辛;苦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利气,止痛

【主治】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现代药理研究】

1.延胡索乙素有明显镇静催眠、安定、镇痛、中枢性镇吐与降温作用。

2.对离体肌肉均有松弛作用。

3.延胡索对多种类型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

4.延胡索还有解痉作用。

5.延胡索乙素对常压和减压缺氧均有保护作用,对垂体肾上腺分泌均有促进作用。

【古籍摘要】

《海药本草》:味苦、甘,无毒。主肾气,破产后恶露及儿枕,与三棱、鳖甲、大黄为散,能散气,通经络。

《日华子本草》:除风,治气,扑损瘀血。

《本草纲目》:延胡索,味苦微辛,气温,入手足太阴,厥阴四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其后赵侍制霆因导引失节,肢体拘挛,亦用此数服而愈。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景岳全书》:味苦微辛,气微温,入肝脾二经。善行滞气,破滞血,血中气药。

《本草备要》:宣,活血利气。治气凝血结,上下内外诸痛,通则不痛。

儿茶

【药性】凉性

【药味】苦;涩

【归经】心经;肺经。

【功效】清热,化痰,止血,消食,生肌,定痛

【主治】治痰热咳嗽,消渴,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血崩,小儿消化不良,牙疳,口疮,喉痹,湿疮

五倍子

【药性】平性

【药味】酸

【归经】入肺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止血,解毒

【主治】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目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

【现代药理研究】

1.五倍子有抗菌作用。

2.五倍子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可达到止血功效,还能使腺细胞蛋白质凝固,使伤口干燥,对胃溃疡出血有显著疗效。

【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

《本草蒙筌》疗齿宣疳,及小儿面鼻疳疮;治风癣痒瘙,并大人五痔下血。煎汤洗眼目,消赤肿止疼。

《景岳全书》:为末,可傅金疮折伤,生肌敛毒。

冰片

【药性】寒性

【药味】辛;苦

【归经】归心经、脾经、肺经。

【功效】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主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

【现代药理研究】

1.冰片具有止痛、防腐、抗炎作用。

2.冰片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古籍摘要】

《本草求真》:如疮疡痈肿,热郁不散,亦当用此发达,或令入油煎膏,或研末吹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