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旋型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0107发布日期:2018-11-09 17:46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旋型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旋型髓内钉。

背景技术

处理长骨骨折的医疗方法通常有外部固定愈合和内部固定愈合两种方式,内部固定愈合即为在骨髓腔中植入一个髓内钉,再在骨头外打入螺钉,以固定骨折处的骨头和髓内钉,压合骨头的破断面,使骨骼再生及缩短愈合时间。目前,现有的髓内钉抗扭强度不佳,,现有的髓内钉远端为直线型,位置偏后,产生应力集中,在在临床上有反馈存在髓内钉位移或旋转的情况,该类情况会影响骨骼再生位置,导致骨骼畸形愈合。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抗旋型髓内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旋型髓内钉。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旋型髓内钉,包括连接部和主体;所述连接部与主体为一体式,并且连接部位于主体的一端;所述主体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上设有远端孔组;所述主体的远端孔组包括交锁抗旋孔和定位孔;所述交锁抗旋孔设有两个;所述两个交锁抗旋孔的中心轴线和定位孔的中心轴线均与主体的中心轴线相交;所述两个交锁抗旋孔在侧视图的投影上为交叉设置。

所述主体的远端孔组的定位孔设于两个交锁抗旋孔之间,并且定位孔的中心轴线与主体中心轴线所处的水平面垂直。

所述主体的远端孔组的定位孔为腰型孔。

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与瞄准支架卡合的卡槽;所述连接部的卡槽的中部设有螺纹凹槽。

所述连接部和主体的内部空心;所述连接部向上折弯;所述主体向一侧弯曲。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交锁孔和第二交锁孔;所述第一交锁孔和第二交锁孔的中心轴线均与连接部的中心轴线相交,并且第二交锁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一交锁孔的中心轴线在侧视图的投影上为交叉设置;所述第一交锁孔与连接部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的夹角为a1,a1为40°~65°。

所述连接部的第二交锁孔的中心轴线与连接部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并且第二交锁孔与连接部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a2,a2为80°~90。

所述连接部的第二交锁孔为腰型孔。

所述连接部的第二交锁孔与第一交锁孔的中心轴线在侧视图的投影上的夹角为a3,a3为40°~50°。

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重建孔;所述两个重建孔的中心轴线均与连接部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并且两个的重建孔的中心轴线与连接部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均为50°~60°。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结构巧妙,适用于骨骼重建,两个交锁抗旋孔在侧视图的投影上为交叉设置,抗旋性优良,通过螺钉与交锁抗旋孔配合能够更好的限制整体的旋转。

(2)本发明的主体的远端孔组的定位孔设于两个交锁抗旋孔之间,并且定位孔的中心轴线与主体中心轴线所处的水平面垂直,能够在操作时进行端部的定位以及骨骼动态重建。

(3)本发明的主体的远端孔组的定位孔为腰型孔,更便于定位。

(4)本发明的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与瞄准支架卡合的卡槽,连接部的卡槽的中部设有螺纹凹槽,便于整体的安装。

(5)本发明的连接部和主体的内部空心,便于芯钻的软钻通过,并进行远端的定位,连接部向上折弯,更贴合髓腔,减少骨骼大粗隆顶点处的应力集中,所述主体向一侧弯曲,更利于整体的插入,保证主体位于髓腔中央,减少应力集中,避免复位丢失。

(6)本发明的连接部上的第一交锁孔和第二交锁孔的设置具有锁止功能,限制整体的周向旋转以及径向位移,第一交锁孔与连接部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的夹角为40°~65°,更好的锁止限位效果。

(7)本发明的连接部的第二交锁孔的中心轴线与连接部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并且第二交锁孔与连接部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a2,a2为85°,更好的锁止限位效果,防止整体产生偏移。

(8)本发明的第二交锁孔为腰型孔,还具有端部的定位的功能。

(9)本发明的连接部的第二交锁孔与第一交锁孔的中心轴线在侧视图的投影上的夹角为a3,a3为45°,加大螺钉把持的有效长度,抗旋效果更佳。

(10)本发明的连接部的重建孔组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重建孔,两个重建孔的中心轴线均与连接部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并且两个的重建孔的中心轴线与连接部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均为50°~60°,通过与螺钉配合能够固定骨折或骨裂的骨骼进行重建。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连接部1、第一交锁孔1-1、第二交锁孔1-2、重建孔1-3;

主体2、交锁抗旋孔2-1、定位孔2-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抗旋型髓内钉,包括连接部1和主体2。

连接部1与主体2为一体式,并且连接部1位于主体2的一端。主体2远离连接部1的一端上设有远端孔组。主体2的远端孔组包括交锁抗旋孔2-1和定位孔2-2。交锁抗旋孔2-1设有两个。两个交锁抗旋孔2-1的中心轴线和定位孔2-2的中心轴线均与主体2的中心轴线相交。见图6,两个交锁抗旋孔2-1在侧视图的投影上为交叉设置。

主体2的远端孔组的定位孔2-2设于两个交锁抗旋孔2-1之间,并且定位孔2-2的中心轴线与主体2中心轴线所处的水平面垂直。

连接部1上设有第一交锁孔1-1和第二交锁孔1-2。第一交锁孔1-1和第二交锁孔1-2的中心轴线均与连接部1的中心轴线相交,并且第二交锁孔1-2的中心轴线与第一交锁孔1-1的中心轴线在侧视图的投影上为交叉设置。第一交锁孔1-1与连接部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的夹角为a1,a1为40°~65°。

连接部1的第二交锁孔1-2的中心轴线与连接部1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并且第二交锁孔1-2与连接部1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a2,a2为80°~90,优选为85°。

两个交锁抗旋孔2-1和第一交锁孔1-1内设有螺牙。

本实施例的抗旋型髓内钉通过电子动静态实验机(instrone10000)进行力学实验得出本实施例的抗旋型髓内钉的抗扭转扭矩为24.76nm。现有的髓内钉通过电子动静态实验机(instrone10000)进行力学实验得出的抗扭转扭矩为19.9nm。本实施例的抗旋型髓内钉相比较现有的髓内钉的抗扭转扭矩强度提高了29.7%。

在操作时,将整体放置在骨髓中,通过多个螺钉从骨骼外打入骨髓分别与主体2的两个交锁抗旋孔2-1和连接部1的第一交锁孔1-1螺合,通过多个螺钉从骨骼外打入骨髓并插入主体2的定位孔2-2和连接部1的第二交锁孔1-2中,并且与骨骼螺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见图4和图5,连接部1上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重建孔1-3。两个重建孔1-3的中心轴线均与连接部1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上,并且两个的重建孔1-3的中心轴线与连接部1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均为50°~60°,优选为55°。

在操作时,将整体放置在骨髓中,通过多个螺钉从骨骼外打入骨髓分别与主体2的两个交锁抗旋孔2-1螺合,通过多个螺钉从骨骼外打入骨髓并插入主体2的定位孔2-2和连接部1的两个重建孔1-3中,并且与骨骼螺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为了能够定位整体的远端,主体2的远端孔组的定位孔2-2为腰型孔。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为了便于整体的安装操作,连接部1的一端设有与瞄准支架卡合的卡槽。连接部1的卡槽的中部设有螺纹凹槽。连接部1和主体2的内部空心。连接部1向上折弯,弯折角度优选为5°。

主体2向一侧弯曲。

整体长度为320mm~340mm时,主体2的曲率半径为800mm。

整体的长度为360mm~280mm时,主体2的曲率半径为1000mm。

整体的长度为400mm~420mm时,主体2的曲率半径为1200m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为了能够定位整体的近端,连接部1的第二交锁孔1-2为腰型孔。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见图6,为了加大螺钉把持的有效长度,得到更好的抗旋效果,连接部1的第二交锁孔1-2与第一交锁孔1-1的中心轴线在侧视图的投影上的夹角为a3,a3为40°~50°,优选为45°。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见图2,连接部1的第一交锁孔1-1与连接部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的夹角为a1,a1优选为45°。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主体2交锁抗旋孔2-1和连接部1的第一交锁孔1-1均为渐缩孔,并且与交锁抗旋孔2-1和第一交锁孔1-1配合的螺钉均为头小体大的螺钉。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主体2交锁抗旋孔2-1和连接部1的重建孔1-3均为渐缩孔,并且与交锁抗旋孔2-1和第一交锁孔1-1配合的螺钉均为头小体大的螺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