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配液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2851发布日期:2019-01-05 10:5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配液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配液输液器,属于医疗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一种用量大、使用面广的一次性医用器具,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时输液需要将不同的药品混合输给患者,然而一些药品不能长期混合在一起,只能在输液之前混合好再使用,在输液之前进行药品混合操作比较麻烦,不利于应急抢救。

申请号为201620402354.3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输液器,该输液器包括:上输液软管、下输液软管、其进口和出口分别与上输液软管和下输液软管连通的滴壶、设置在下输液软管上的药液流速调节器,此外,还包括:与所述滴壶并列设置的配液壶;连通配液壶进口和所述上输液软管的上分液管;连通配液壶出口和所述下输液软管的下分液管;设置在所述下分液管上的用于调节配液壶内液体流速的配液壶流速调节器。上述输液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随时加药物进行配伍,且在发生配伍后的改变时,可以仅扔掉很少的液体和输液器,减少药物的浪费,减轻损失,而且不用更换输液器和液体。

但是,上述输液器仍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上述输液器在使用时,是将第一种药液和第二种药液分别放入滴壶和与滴壶并列设置的配夜壶中,然后通过配液壶下方管道上的开关器来控制第二种药液的输入量,且上述输液器中,两种药液是直接在输液管内混合,没有设置专门的混液装置,混合效果并不理想,且两种药液的配比也不易严格控制。

此外,由于药液中存在大量的各种微粒,所以输液器都设有药液过滤器。一般输液器所用的药液过滤器智能过滤直径20微米以上的微粒,所用的过滤膜为粗滤膜。而药液中存在直径5~20微米的微粒数量最多,危害最大。因此,用能过滤直径5微米以上的微粒过滤膜的输液器称为精密过滤输液器,但精密过滤的滤孔很小,影响输液的流量和流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配液准确、方便,操作过程中便于针头放置,可对药液进行加热提高输液者舒适度,可对药液进行过滤的配液输液器。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滤配液输液器,所述输液器主要包括第一配液袋、第二配液袋、混液袋、输液管和针头,所述第一配液袋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二配液袋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上均设有出液管开关器;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一、第二出液管与所述混液袋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混液袋的出液口与输液管相连,所述输液管的末端为针头;所述针头上方的一小段距离内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针头之间的输液管上套设有加热套,所述加热套上设有电源线,所述加热套与所述输液管之间为可滑动设置。通过加热套对输液管内的药液进行适当加温,当病人长期输液时,可有效避免冰冷的药液进入身体时感到的不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的上端共通且连接有穿刺针;所述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及穿刺针三者相连处设有进液管开关器。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开关器为三通开关器,所述三通开关器可分别控制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及穿刺针这三条通路。当向第一配液袋注入第一种药液时,将三通开关器中的穿刺针和第一进液管的通路打开,同时关闭第二进液管的通路,可以避免第一种药液流入第二配液袋造成污染;当向第二配液袋注入第二种药液时,操作方法及原理同上。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输液管相连,所述过滤器分为上过滤腔和下过滤腔,所述上过滤腔和下过滤腔之间通过过滤膜隔开。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过滤腔与输液管相通,所述上过滤腔的外围设有排气腔,所述排气腔通过导气膜与所述下过滤腔相通,使得过滤更加顺畅。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膜为纳米粒子滤膜。通过纳米离子滤膜进行精密过滤,过滤效果好,能过滤掉直径5~20微米的微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的下端通过三角连接片相连,所述三角连接片上设有圆孔。所述三角连接片上的圆孔可便于针头插入,减少操作过程中针头的污染率。

使用时,先通过进液管上的三通开关器将穿刺针与第一进液管的通路打开,将第二进液管的通路关闭,向第一配液袋中注入第一种药液;然后,再将穿刺针与第二进液管的通路打开,将第一进液管的通路关闭,向第二配液袋中注入第二种药液;待两种药液注入完成后,打开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上的出液管开关器,第一种药液和第二种药液注入混液袋内混合均匀后,通过输液管输送至过滤器,通过过滤器的过滤作用,除去药液中的微粒杂质,再将药液输入患者体内;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加热套对药液进行加热,提高输液者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提供的过滤配液输液器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穿刺针、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三者相连处设有三通开关器,可以准确控制第一种药液进入第一配液袋,第二种药液进入第二配液袋,避免药液污染;

2)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的下端通过有圆孔的三角连接片相连,所述三角连接片上的圆孔可便于针头插入,减少操作过程中针头的污染率;

3)输液管上设置过滤器,可过滤药液中的微小颗粒,且该过滤器具有排气功能,使得过滤更加顺畅;

4)输液管后端套设加热套,通过加热套对输液管内的药液进行适当加温,当病人长期输液时,可有效避免冰冷的药液进入身体时感到的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提供的过滤配液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提供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穿刺针;2-第二进液管;3-第二配液袋;4-出液管开关器;5-第二出液管;6-混液袋;7-过滤器;71-排气腔;72-导气膜;73-下过滤腔;74-上过滤腔;75-过滤膜;8-电源线;9-加热套;10-针头;11-输液管;12-圆孔;13-三角连接片;14-第一出液管;15-第一配液袋;16-第一进液管;17-三通开关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过滤配液输液器,所述输液器主要包括第一配液袋15、第二配液袋3、混液袋6、输液管11和针头10,所述第一配液袋15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液管16和第一出液管14,所述第二配液袋3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液管2和第二出液管5;所述的第一出液管14和第二出液管5上均设有出液管开关器4;所述第一出液管1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5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一、第二出液管5与所述混液袋6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混液袋6的出液口与输液管11相连,所述输液管11的末端为针头10;所述针头10上方的一小段距离内设有过滤器7;所述过滤器7与针头10之间的输液管11上套设有加热套9,所述加热套9上设有电源线8,所述加热套9与所述输液管11之间为可滑动设置。通过加热套9对输液管11内的药液进行适当加温,当病人长期输液时,可有效避免冰冷的药液进入身体时感到的不适。

所述第一进液管16和第二进液管2的上端共通且连接有穿刺针1;所述第一进液管16、第二进液管2及穿刺针1三者相连处设有进液管开关器。所述进液管开关器为三通开关器17,所述三通开关器17可分别控制第一进液管16、第二进液管2及穿刺针1这三条通路。当向第一配液袋15注入第一种药液时,将三通开关器17中的穿刺针1和第一进液管16的通路打开,同时关闭第二进液管2的通路,可以避免第一种药液流入第二配液袋3造成污染;当向第二配液袋3注入第二种药液时,操作方法及原理同上。

所述过滤器7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输液管11相连,所述过滤器7分为上过滤腔74和下过滤腔73,所述上过滤腔74和下过滤腔73之间通过过滤膜75隔开。所述上过滤腔74与输液管11相通,所述上过滤腔74的外围设有排气腔71,所述排气腔71通过导气膜72与所述下过滤腔73相通,使得过滤更加顺畅。所述的过滤膜75为纳米粒子滤膜。通过纳米离子滤膜进行精密过滤,过滤效果好,能过滤掉直径5~20微米的微粒。

所述第一出液管14和第二出液管5的下端通过三角连接片13相连,所述三角连接片13上设有圆孔12。所述三角连接片13上的圆孔12可便于针头10插入,减少操作过程中针头10的污染率。

使用时,先通过进液管上的三通开关器17将穿刺针1与第一进液管16的通路打开,将第二进液管2的通路关闭,向第一配液袋15中注入第一种药液;然后,再将穿刺针1与第二进液管2的通路打开,将第一进液管16的通路关闭,向第二配液袋3中注入第二种药液;待两种药液注入完成后,打开第一出液管14和第二出液管5上的出液管开关器4,第一种药液和第二种药液注入混液袋6内混合均匀后,通过输液管11输送至过滤器7,通过过滤器7的过滤作用,除去药液中的微粒杂质,再将药液输入患者体内;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加热套9对药液进行加热,提高输液者的舒适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过滤配液输液器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穿刺针1、第一进液管16、第二进液管2三者相连处设有三通开关器17,可以准确控制第一种药液进入第一配液袋15,第二种药液进入第二配液袋3,避免药液污染;

2)第一出液管14和第二出液管5的下端通过有圆孔12的三角连接片13相连,所述三角连接片13上的圆孔12可便于针头10插入,减少操作过程中针头10的污染率;

3)输液管11上设置过滤器7,可过滤药液中的微小颗粒,且该过滤器7具有排气功能,使得过滤更加顺畅;

4)输液管11后端套设加热套9,通过加热套9对输液管11内的药液进行适当加温,当病人长期输液时,可有效避免冰冷的药液进入身体时感到的不适。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