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柳珊瑚中甾醇类成分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32877发布日期:2018-12-01 00:3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柳珊瑚中甾醇类成分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柳珊瑚俗称海扇(seafan)、海鞭(seawhip)或海羽(seaplume)等,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纲anthozoa八放珊瑚亚纲octocorallia动物,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生物。柳珊瑚因含有结构新颖和活性显著的次生代谢产物受到众多药物学家的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柳珊瑚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是天然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萜类、甾醇和生物碱3大类,此前还有脂肪酸等。但最主要是二萜与甾体,另有小部分倍半萜或其他萜类和更小部分的生物碱类,极少有其他常见类型天然产物新结构发表。倍半萜在柳珊瑚中的分布相对较少,近年共发现46个新结构,包括2个新天然产物,涉及柳珊瑚烷(subergorane)、裂-侧扁软柳珊瑚烷(secosuberosane)、侧扁软柳珊瑚烷(suberosane)、愈创木烷、桉烷(eudesmane)、石竹烷(caryophyllane)、榄烷(elemane)和牻牛儿烷(germacrane)及没药烷(bisabolane)共9类。

柳珊瑚的生物活性主要包括抗肿瘤、抗炎、抗菌(金葡菌、结核杆菌等)、抗疟原虫、抗污损等方面,其中以肿瘤细胞毒和抗菌活性最为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柳珊瑚中甾醇类成分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面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柳珊瑚中甾醇类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柳珊瑚药材粉末用65-75%的甲醇冷浸提取1-3次,每次3-5d,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用适量的水溶解后用氯仿萃取3-5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氯仿萃取物;将氯仿部分经硅胶色谱柱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65:1、45:1、28:1、10:1的氯仿-甲醇洗脱,收集28:1洗脱部分,浓缩即得。

优选地,所述的制备方法中,将柳珊瑚药材粉末用70%的甲醇冷浸提取。

优选地,所述的制备方法中,冷浸提取2次。

优选地,所述的制备方法中,每次提取4d。

优选地,所述的制备方法中,1kg柳珊瑚使用8-10l溶剂冷浸提取。

优选地,所述的制备方法中,浸膏用适量的水溶解后用氯仿萃取4次。

优选地,所述的制备方法中,1g浸膏用8-10ml水溶解。

本发明技术效果:

该制备方法可以富集柳珊瑚中甾醇类成分,具有抗肿瘤和抗菌作用,可以用于药品制备。此外,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大规模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具体介绍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

实施例1

一种柳珊瑚中甾醇类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柳珊瑚药材粉末用70%的甲醇冷浸提取2次,每次4d,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用适量的水溶解后用氯仿萃取4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氯仿萃取物;将氯仿部分经硅胶色谱柱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65:1、45:1、28:1、10:1的氯仿-甲醇洗脱,收集28:1洗脱部分,浓缩即得。

其中,1kg柳珊瑚使用9l溶剂冷浸提取,1g浸膏用9ml水溶解。

实施例2

一种柳珊瑚中甾醇类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柳珊瑚药材粉末用65%的甲醇冷浸提取1次,每次3d,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用适量的水溶解后用氯仿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氯仿萃取物;将氯仿部分经硅胶色谱柱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65:1、45:1、28:1、10:1的氯仿-甲醇洗脱,收集28:1洗脱部分,浓缩即得。

其中,1kg柳珊瑚使用8l溶剂冷浸提取,1g浸膏用8ml水溶解。

实施例3

一种柳珊瑚中甾醇类成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柳珊瑚药材粉末用75%的甲醇冷浸提取3次,每次5d,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用适量的水溶解后用氯仿萃取5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氯仿萃取物;将氯仿部分经硅胶色谱柱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65:1、45:1、28:1、10:1的氯仿-甲醇洗脱,收集28:1洗脱部分,浓缩即得。

其中,1kg柳珊瑚使用10l溶剂冷浸提取,1g浸膏用10ml水溶解。

该制备方法可以富集柳珊瑚中甾醇类成分,具有抗肿瘤和抗菌作用,可以用于药品制备。此外,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大规模实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柳珊瑚中甾醇类成分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柳珊瑚药材粉末用65‑75%的甲醇冷浸提取1‑3次,每次3‑5d,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用适量的水溶解后用氯仿萃取3‑5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氯仿萃取物;将氯仿部分经硅胶色谱柱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65:1、45:1、28:1、10:1的氯仿‑甲醇洗脱,收集28:1洗脱部分,浓缩即得。该制备方法可以富集柳珊瑚中甾醇类成分,具有抗肿瘤和抗菌作用,可以用于药品制备。此外,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大规模实施。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启东创潞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26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