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治外伤出血的外敷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56088发布日期:2018-09-29 01:09阅读:10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治外伤出血的外敷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外伤出血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伤、工伤越来越多,外伤出血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多。出血后会给伤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还会给家庭带来负担。外伤出血如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不仅会拖延伤口的愈合速度,而且伤口感染、发炎等问题极易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严重影响伤口愈合速度。

外伤性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血液从伤口流向体外者称为外出血,常见于刀割伤、刺伤、枪弹伤和辗压伤等,若皮肤没有伤口,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到组织、脏器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引起内出血的原因远较外出血为复杂,处理也较困难,多需去医院诊治;现有治疗外伤出血的中西药物有不少,西药的作用主要是消炎、抗菌、镇痛,但它存在一些缺点:如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深度烧烫伤的创面促进肌肤组织的再生能力差、抗感染及治疗烧烫伤后的水肿的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快速有效的解决外伤出血患者的病痛,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用治外伤出血的外敷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外用治外伤出血的外敷中药,按重量份计,其组成原料为:黄连5-8、白芨2-4、制马钱子4-7、桑白皮10-12、孩儿茶6-9、海桐皮2-4、金银花12-15、制乳香6-8、无患子2-4、天浆壳4-7、狗肝菜8-10、牡丹皮12-16、五加皮6-8、海藻粉2-4、茯苓4-6、稻芽6-10、对马耳蕨1-3。

外用治外伤出血的外敷中药,按重量份计,其组成原料为:黄连6、白芨3、制马钱子5、桑白皮11、孩儿茶8、海桐皮3、金银花13、制乳香7、无患子3、天浆壳6、狗肝菜9、牡丹皮14、五加皮7、海藻粉3、茯苓5、稻芽8、对马耳蕨2。

外用治外伤出血的外敷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涂覆于患处,每日2-3次,20天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外敷中药通过科学论证,合理搭配,共凑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通络、清热凉血、抑菌抗菌、去腐生肌的功效,涂覆患处后止血作用好,对减少创面渗出,抗感染,促进创口愈合同样有显著疗效,不会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外用治外伤出血的外敷中药,按重量(g)计,其组成原料为:黄连6、白芨3、制马钱子5、桑白皮11、孩儿茶8、海桐皮3、金银花13、制乳香7、无患子3、天浆壳6、狗肝菜9、牡丹皮14、五加皮7、海藻粉3、茯苓5、稻芽8、对马耳蕨2。

外用治外伤出血的外敷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涂覆于患处,每日3次,20天即可治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用治外伤出血的外敷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其组成原料为:黄连5‑8、白芨2‑4、制马钱子4‑7、桑白皮10‑12、孩儿茶6‑9、海桐皮2‑4、金银花12‑15、制乳香6‑8、无患子2‑4、天浆壳4‑7、狗肝菜8‑10、牡丹皮12‑16、五加皮6‑8、海藻粉2‑4、茯苓4‑6、稻芽6‑10、对马耳蕨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外敷中药通过科学论证,合理搭配,共凑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通络、清热凉血、抑菌抗菌、去腐生肌的功效,涂覆患处后止血作用好,对减少创面渗出,抗感染,促进创口愈合同样有显著疗效,不会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安农源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28
技术公布日:2018.09.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