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外治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9580发布日期:2018-10-19 19:36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外治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遗传性或(和)获得性因素导致的尿酸排泄下降以及嘌呤代谢障碍(包括摄入过多和排泄减少)所致。尿盐酸沉积于关节滑膜或者软骨中,引起滑膜和关节四周软组织炎症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性发关节痛、热、肿、红现象,在此同时形成痛风石,严重者引起关节畸形,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由于饮食结构原因,大量摄入海鲜、肉、啤酒等高嘌呤物质,导致痛风发作的几率大大增加。痛风急性期的治疗首要目的是止痛,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等,此类药物存在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是病情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外用止痛药是另一种止痛途径,由于药物直接透皮治疗,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止痛效果较好,又避免了肝肾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较容易接受。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痛风的外治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且不良反应较小,不存在肝肾损伤、胃肠道反应,患者较容易接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痛风的外治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药材制备而成:黄栀子4份、生大黄5份、红花2份、丁香1份、肉桂1份、芒硝5份。使用时,将上述药材打粉后,以甘油调成糊状,外敷于疼痛关节处,每日一次即可。本发明中涉及的各药材药效如下:黄栀子:性味:苦、寒;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叶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生大黄:性味:苦、寒;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红花:性味:辛,温;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丁香:性味:辛,温。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主治:胃寒呕吐、呃逆,亦可治妊娠恶阻;胃寒脘腹冷痛;阳痿,宫冷不孕。肉桂:性味:辛,温,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芒硝:性味:苦、寒,功效: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主治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本发明具有以下由于效果:本发明具有清热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外敷于痛风发作的关节部位,可有效缓解痛风急性期关节疼痛证状,不良反应较小,无肝肾损伤、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且使用简单,易于被患者接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验例1.病例选择2016-2018年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1.1纳入标准(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77年制定的标准;(2)急性起病,本次发作在48h内;(3)年龄在18~80岁之间。1.2排除标准:(1)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滑膜炎者;(2)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3)痛风发作处皮肤有溃破无法外用药物者;(4)过敏体质;(5)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治疗方法2.1基础治疗(1)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低嘌呤饮食,禁止饮酒。(3)饮水足量.。2.2分组治疗:治疗组:按重量份称取:黄栀子4份、生大黄5份、红花2份、丁香1份、肉桂1份、芒硝5份,打粉,以甘油调成糊状,得二黄膏,均匀摊于纱布上,厚约3mm,覆上盖棉纸,贴于患处,每日1次,连续1周。对照组:扶他林乳膏外敷,每日1次,连续1周。3.疗效判定方法与标准3.1中医症状疗效评定关节疼痛。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标准。vas评分要求患者在10分制的标尺上进行疼痛自评: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3.2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痊愈,即症状全部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2)显效,即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有所改善,生活能够自理。(3)有效,即临床症状好转,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4)无效,即临床症状和各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改善。4.统计学方法试验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5.结果5.1两组治疗前后vas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比较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7.33±1.542.11±1.31*对照组307.42±1.494.56±1.2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5.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10107390%对照组307810583.3%典型病案病例:蔡国某,男,71岁,退休,居住于浦东新区高桥镇初诊:2018.4.4主诉:右侧第一跖趾关节及右膝关节疼痛3天。现病史:既往有痛风病史3年,平均每年发作2次,平素服用秋水仙碱能够缓解,未降尿酸治疗,尿酸在400-500umol/l之间。3天前右侧第一跖趾关节及右膝关节疼痛,服用秋水仙碱2天未见缓解,今日服用塞来昔布1粒,稍有缓解,今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查体:心肺腹(-),右侧膝关节红肿,皮温升高,右侧第一跖趾关节畸形突起,红肿,皮温升高。诊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处方:二黄膏外敷右侧第一跖趾关节及右膝关节,每日一次,嘱多饮水。结果:外用二黄膏前,vas评分7份,3天后vas评分5分,6天后vas评分1分,关节红肿消退,皮温正常。丁某,男,51岁,公司职员,居住于浦东新区高桥镇。初诊:2018.6.13主诉:左侧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疼2天。现病史:有高血压肾病病史10余年,3年前曾有痛风发作一次,尿酸长期维持在500umol/l左右。2天前因饮用啤酒后出现左侧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疼2天。外用扶他林乳膏,缓解不明显,今日就诊。查体:心肺腹(-),左侧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红肿,皮温升高,压痛(+)。诊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处方:二黄膏外敷右侧第一跖趾关节及右膝关节,每日一次。结果:外用二黄膏前,vas评分8份,3天后vas评分4分,7天后vas评分1分,关节红肿消退,皮温正常。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