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子及其工作方法、轮椅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95639发布日期:2018-12-25 19:47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子及其工作方法、轮椅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轮子,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减震效果的轮子轮子及其工作方法、轮椅。

背景技术

助行轮椅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群而言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代步工具,轮子是轮椅行走的主要部件,轮子在滚动行走过程中,其减震性能是衡量轮椅乘坐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现有市面上的轮椅虽然设置有缓冲减震装置,但确存在以下几个缺点:一是当轮遇到不平路面或者路面情况较差时,安装在轮椅车轮与车架之间的缓冲减震装置减震效果差,乘座舒适性大大降低,更为严重的是发生侧翻,导致使用者受伤;二是想要彻底解决好减震问题,一定要提高轮子与地面安装的垂直度,其垂直度必须达0.03-0.05mm,安装精度要求特别高,安装困难且效率低,加工成本高。

因此,急需一种减震效果好且安装精度要求低的轮子满足减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子及其工作方法、轮椅。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子,包括:

外轮毂和位于外轮毂内圈的内轮毂,以及若干减震组件;其中

所述外轮毂与内轮毂之间适于通过若干减震组件相连,以实现外轮毂与内轮毂之间弹性配合。

优选的,所述内轮毂的外侧均布有适于与减震组件相连的第一连接位;

所述外轮毂的内侧均布有适于与减震组件相连的第二连接位。

优选的,所述内轮毂的外侧环形均布有数个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即第一连接位;

所述外轮毂的内侧环形均布有数个向内延伸的连接部,即第二连接位;

所述延伸部和对应的连接部之间适于对减震组件(3)的两端均采用销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端、导向套、拉簧导向轴、拉簧和第二连接端;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一连接位销接,所述导向套设置在第一连接端外端;

所述拉簧导向轴一端延伸到导向套内部,另外一端与第二连接端相连接;以及

所述拉簧设置在拉簧导向轴内部,所述拉簧设置在拉簧导向轴内部,拉簧一端的挂钩延伸至第一连接端内部,另外一端延伸至第二连接端内部;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端与第二连接位销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中心均设置有与拉簧挂钩对应的通孔,以及

拉簧挂钩通过各自对应的通孔与所述销的轴部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外轮毂的外圆均布有数个滚动组件,所述数个滚动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横向滚轮组件和纵向滚轮组件。

优选的,所述横向滚轮组件包括贴合外轮毂外圆设置的第一底板和沿第一底板向外延伸的第一竖板;其中

所述第一竖板外端穿设有与外轮毂外圆切线方向一致的第一定轮轴,所述第一定轮轴两端分别套设有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外侧安装有带动外轮毂横向行走的第一滚轮。

优选的,所述纵向滚轮组件包括贴合外轮毂外圆设置的第二底板和沿第二底板向外延伸的第二竖板;其中

所述第二竖板外端穿设有与外轮毂外圆切线方向一致的第二定轮轴,所述第二定轮轴两端分别套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外侧安装有带动外轮毂纵向行走的第二滚轮。

一种轮椅,所述轮椅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轮子。

一种轮子的工作方法,在外轮毂与其内圈的内轮毂之间适于通过若干减震组件相连,以实现外轮毂与内轮毂之间弹性配合,减缓外轮毂在行进过程中对内轮毂的冲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轮子,将减震机构安装在轮子中心,当轮子在滚动过程中未受到外部较大冲击力的时候,三个拉簧将内轮毂相互作用于滚动组件中心,当滚动组件受到冲击(过台阶等)时,内轮毂的重心会短暂的偏移,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冲击力消失后,拉簧复位,内轮毂重新回到滚动组件中心,解决了轮子安装时与地面不垂直导致的颠簸感,大大提高了越障能力且颠簸感小;同时利用横向滚轮组件和纵向滚轮组件相互协同,方便轮子前进或者在无需转弯半径的情况下横向行走或转弯,解决了因转弯半径要求而无法转弯轮子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轮子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减震组件与内轮毂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2a-a剖视图;

图4是横向滚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纵向滚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5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轮子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减震组件与内轮毂安装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轮子,包括:

外轮毂1和位于外轮毂1内圈的内轮毂2,以及若干减震组件3;其中

所述外轮毂1与内轮毂2之间适于通过若干减震组件3相连,以实现外轮毂1与内轮毂2之间弹性配合,便于轮子中心位置位移和复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轮毂2的外侧均布有适于与减震组件3相连的第一连接位21;

所述外轮毂1的内侧均布有适于与减震组件3相连的第二连接位11,便于将减震组件进行连接和拆卸。

所述内轮毂2的外侧环形均布有数个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即第一连接位21;

所述外轮毂1的内侧环形均布有数个向内延伸的连接部,即第二连接位11;

所述延伸部和对应的连接部之间适于对减震组件3的两端均采用销连接,以实现减震组件3与外轮毂1和内轮毂2形成活动连接,当减震组件3受到外力冲击时候,减震组件3带动内轮毂2发生中心偏移时,销连接具有一定的转动,利于减震组件3中心偏移和复位。

图3是图2在a-a剖视图,该剖视图能够完全反应减震组件3内部结构,以便于了减震组件3的工作原理,减震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端31、导向套32、拉簧导向轴33、拉簧34和第二连接端35;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31与第一连接位销接,所述导向套32设置在第一连接端31外端;所述拉簧导向轴33一端延伸到导向套32内部,另外一端与第二连接端35相连接;以及所述拉簧34设置在拉簧导向轴33内部,所述拉簧34设置在拉簧导向轴33内部,拉簧34一端的挂钩延伸至第一连接端31内部,另外一端延伸至第二连接端35内部;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端31与第二连接位11销接。所述第一连接端31和第二连接端32中心均设置有与拉簧34挂钩对应的通孔311,以及拉簧34挂钩通过各自对应的通孔311与所述销的轴部连接固定。

当外轮毂1受到外界冲击力的时候,拉簧1受到挤压,带动内轮毂2发生中心偏移,而与内轮毂2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端34带动导向套32与拉簧导向轴33发生相对位移,形成伸缩运动,而内轮毂1的重心发生短暂的偏移,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冲击力消失后,拉簧34复位。通过拉簧34改变内轮毂的中心解决了轮子安装时与地面不垂直导致的颠簸感,大大提高了越障能力且颠簸感小,降低了轮子的安装精度要求,提高安装效率。

结合图1,外轮毂1的外圆均布有数个滚动组件,所述数个滚动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横向滚轮组件4和纵向滚轮组件5,实现轮子的横向滚动和前后滚动,而横向滚轮组件4和纵向滚轮组件5相互间隔设置,利于滚轮在滚动过程中支撑力平均分配,提高轮子转动的稳定性。当轮子需要拐弯的时候,可以通过横向滚轮组件4直接横向行走,或者在轮椅拐弯时候受到拐弯半径限制时候,均可以横向行走解决问题,实现全方向行走。

图4是横向滚轮组件结构示意图,该图主要反应了横向滚轮组件的具体组成;其中横向滚轮组件4包括贴合外轮毂1外圆设置的第一底板41和沿第一底板41向外延伸的第一竖板42;其中第一竖板42外端穿设有与外轮毂1外圆切线方向一致的第一定轮轴43,所述第一定轮轴43两端分别套设有滑动轴承44,所述滑动轴承44外侧安装有带动外轮毂1横向行走的第一滚轮45,横向滚动的时候,只有第一滚轮45相对于外轮毂1进行轴向滚动,而纵向滚轮组件5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第一底板41与外轮毂1的贴合面为弧形,便于紧贴外轮毂安装,通过螺栓连接在外轮毂1上,整体安装好以后直接连接在外轮毂,组装精度和效率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图5是纵向滚轮组件结构示意图,该图主要反应了横向滚轮组件5的具体组成;具体的是纵向滚轮组件5包括贴合外轮毂1外圆设置的第二底板51和沿第二底板51向外延伸的第二竖板52;其中第二竖板52外端穿设有与外轮毂1外圆切线方向一致的第二定轮轴53,第二定轮轴53两端分别套设有滚动轴承54,滚动轴承54外侧安装有带动外轮毂1纵向行走的第二滚轮55,同样,当轮子前后滚动时候,第二滚轮55滚动,而第一滚轮45起到支撑作用,完成轮子的前后行走。

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本轮子能够在外界较大冲击力的情况下而降低轮子的震动,提高减震效果,同时,能够完成前进、左右滚动的动作,比传统的减震轮的减震效果更好,使用更稳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轮椅,轮椅安装有实施例1中所述的轮子,配合轮椅使用,无需安装其他减震,减少轮椅组成部件,提高轮椅安装效果,且安装时候无需刻意提高轮子与地面的垂直度的安装精度,减少安装难度,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3

参见图1-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轮子的工作方法。在外轮毂1与其内圈的内轮毂2之间适于通过若干减震组件3相连,以实现外轮毂1与内轮毂(2)之间弹性配合,减缓外轮毂1在行进过程中对内轮毂2的冲击,从而实现减震效果。

综上所述,本轮子利用减震组件3中拉簧34受到外界冲击力时的压缩,带动内轮毂2发生中心偏移,而与内轮毂2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端34带动导向套32与拉簧导向轴33发生相对位移,形成伸缩运动,满足了内轮毂2中心偏移时的工作位需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减震运动路线,提高了减震效果,解决了轮子安装时与地面不垂直导致的颠簸感,大大提高了越障能力且颠簸感小。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