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74441发布日期:2018-12-22 08:58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骨科领域,由于严重创伤、骨肿瘤、骨髓炎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十分常见。当需替换关节或治疗骨断裂时,最理想的方式是通过组织再生功能实现骨的自身修复;然而,在许多情形下,人体骨并不能实现自身修复,例如骨组织坏死,骨关节创伤,这时就需要人造骨的帮助。人造骨(artificailbone),是指可以替代人体骨或者修复骨组织缺损的人工生物材料。

现有技术中,在需要人造骨移植时,由于不同患者的病变情况并不相同,而人造骨又是统一规格的,医生需要将患者的髂骨部分磨平或者锯掉,才可以实现人造骨与髂骨相贴合,这样,会导致医生在手术操作中难度很大,耗费时间,同时,切去患者健康的骨组织,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恢复。

因此,研发出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造骨移植存在着移植难度大、移植效率低以及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复的技术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造骨移植存在着移植难度大、移植效率低以及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复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骨,所述人造骨包括:人造骨主体以及连接单元,所述人造骨主体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待植入部位旁的髂骨连接;

所述人造骨主体为3d打印人造骨主体,所述人造骨主体与所述髂骨的贴合面匹配贴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人造骨主体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单元插入所述连接孔中。

优选地,所述连接单元为钉子。

优选地,所述人造骨主体为钛合金人造骨主体。

优选地,所述钛合金人造骨主体为钛六铝四钒人造骨主体。

优选地,所述连接孔的直径为2~15mm,所述连接孔的深度为5~4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人造骨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数据采集:采集患者待植入部位的数据;

步骤二、建模:根据步骤一所采集的数据,建立3d打印数据;

步骤三、3d打印:根据步骤二所得的3d打印数据打印人造骨主体。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打孔,所述打孔步骤在步骤三之后进行;

所述打孔的方法为:在所述人造骨主体的表面打孔。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骨,所述人造骨包括:人造骨主体以及连接单元,所述人造骨主体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待植入部位旁的髂骨连接;所述人造骨主体为3d打印人造骨主体,所述人造骨主体与所述髂骨的贴合面匹配贴合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人造骨的制备方法,为:数据采集、建模以及3d打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3d打印人造骨主体可实现人造骨主体的个性化制备,与待植入部位旁的髂骨紧密贴合,无需医生对健康的髂骨部分进行切割或打磨,有效提高了手术的效率,降低手术难度;同时,不切掉健康的髂骨部位,有利于患者后期恢复;与手工切割相比,3d打印人造骨主体与髂骨的贴合精度更高,进一步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造骨移植存在着移植难度大、移植效率低以及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复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人造骨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人造骨主体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待植入的髂骨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人造骨主体与图3待植入的髂骨关节部位,二者贴合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人造骨主体1以及髂骨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造骨移植存在着移植难度大、移植效率低以及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复的技术缺陷。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详细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地描述。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造骨,包括:人造骨主体1以及连接单元,人造骨主体1通过连接单元与待植入部位旁的髂骨2连接;人造骨主体1为3d打印人造骨主体,人造骨主体1与髂骨2的贴合面匹配贴合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造骨移植存在着移植难度大、移植效率低以及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复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人造骨主体1为3d打印人造骨主体,人造骨主体1可根据待植入部位的具体结构由个性化打印制得,人造骨主体1可与待植入部位周边的髂骨2紧密贴合,因此,在手术时,只需医生使用连接单元将人造骨主体1与髂骨2连接固定即可,无需对待植入部位健康的髂骨2进行切割打磨成平面,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效率,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

第二,在手术过程中,此处可对比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人造骨主体1的结构,是一个平面,在植入图1的结构时,需将患者的髂骨2部位进行加工打磨成一个平面,会切去患者健康的髂骨2。而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不需要切除患者健康的髂骨2,因此,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第三,人造骨主体1为3d打印人造骨主体,与医生手工切割相比,本申请的人造骨主体1与髂骨2的贴合精度更高。由于后期的术后恢复,是在植入部位原有的髂骨2长入人造骨主体1中,并由肌肉包覆,更高的贴合精度,进一步地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进一步地优化技术方案,为便于人造骨主体1与髂骨2的连接,有效提高人造骨主体1与髂骨2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手术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造骨中,人造骨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单元插入连接孔中。

在确保连接单元良好的连接效果的基础上,兼顾以连接单元成本低廉、连接方便的设计需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造骨中,连接单元为钉子。

在人造骨主体1植入体内后,为防止人造骨主体1发生腐蚀,保持人造骨主体1结构稳定,同时,植入后不影响患者机体的正常运转,不造成患者过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人造骨主体1为钛合金人造骨主体。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造骨主体1与待植入部位周边的髂骨2更好地融合,在确保人造骨主体1良好的生理性能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以人造骨主体1成本低廉、便于生产制造的设计需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钛合金人造骨主体为钛六铝四钒人造骨主体。

进一步地优化技术方案,在确保连接单元通过连接孔实现人造骨主体1与髂骨2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兼顾以人造骨主体1自身的结构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连接孔的直径为2~15mm,连接孔的深度为5~4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人造骨的制备方法,为:步骤一、数据采集:采集患者待植入部位的数据;步骤二、建模:根据步骤一所采集的数据,建立3d打印数据;步骤三、3d打印:根据步骤二所得的3d打印数据打印人造骨主体。

上述制备方法简单便捷,在制备过程中只需要患者待植入部位的相关数据即可,可以是ct数据,也可以是核磁数据等,不会对患者造成多次伤害,患者体验好。

本发明提供的人造骨的制备方法还包括:打孔,打孔步骤在步骤三之后进行;打孔的方法为:在人造骨主体的表面打孔。在人造骨主体表面打孔后,更加降低了手术过程的难度,手术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骨,所述人造骨包括:人造骨主体以及连接单元,所述人造骨主体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待植入部位的髂骨连接;所述人造骨主体为3d打印人造骨主体,所述人造骨主体与所述髂骨的贴合面匹配贴合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人造骨的制备方法,为:数据采集、建模以及3d打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3d打印人造骨主体可实现人造骨主体的个性化制备,与待植入部位的髂骨紧密贴合,无需医生对健康的髂骨部分进行切割或打磨,有效提高了手术的效率,降低手术难度;同时,不切掉健康的髂骨部位,有利于患者后期恢复;与手工切割相比,3d打印人造骨主体与髂骨的贴合精度更高,进一步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造骨移植存在着移植难度大、移植效率低以及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复的技术缺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