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口腔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9652发布日期:2018-12-14 22:1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口腔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康复器材,具体涉及一种口腔多功能康复训练器材,属于吞咽障碍、语言障碍康复训练领域的口腔训练器材。

背景技术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的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的进食困难。健康人每天约需吞咽600次,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吞咽障碍患者中有25%是由脑卒中引起的的,在我国每年200-250万的新发脑卒中病例中,有35%-45%的急性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吞咽障碍,这些患者中约半数无法在发病后的第一周内恢复吞咽功能,从而出现在卒中后长达数月甚至持续终生的吞咽障碍。因此,及早开展科学、正确的吞咽障碍治疗对于脑卒中的预后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周期,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医学意义和社会意义。脑卒中、脑损伤、老年痴呆、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口咽腔、食管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咽肌无力等疾病也是导致吞咽障碍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来我国在吞咽障碍康复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医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临床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吞咽康复训练作为吞咽障碍治疗中一种最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与胃肠营养,外科治疗,针灸治疗,电刺激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一起为吞咽障碍患者提供多学科多专业个体化的治疗,对于治疗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的效果。

康复功能训练是为了预防吞咽相关肌群废用性萎缩,提高肌肉自主运动机能而采取的针对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

目前康复功能训练的技术

1.传统做法是医护人员直接用手做口面部外部按摩,借助压舌板,冷棉花棒,纱布,扣子等简单工具做口腔各部位的运动训练和刺激训练。

2.由日本小岛千枝子发明的小岛勺k点刺激,通过刺激k点可以诱发患者的张颌反射和吞咽反射。

3.在先技术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文献口唇训练器(公开号:cn201799062u),所公开的口唇训练器主要训练唇肌,颊肌,是针对吞咽康复训练中颜面肌群功能训练的一种新技术;

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文献舌肌康复器(公开号:cn201379674y),所公开的舌肌康复器,主要训练舌肌,增强舌肌力量和舌头灵活性,是针对吞咽康复训练中舌肌肌群功能训练的一种技术;

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文献一种康复器材(公开号:cn202982321u),所公开的康复器,主要引导上下颌骨咬合,是针对吞咽康复训练中咀嚼肌肌群功能训练的一种技术;

专利文献4.中国专利文献一种多功能口腔训练器(公开号:cn203577252u),所公开的多功能口腔训练器,主要训练上下颌骨咬合,左右移动舌头,是针对吞咽康复训练中舌肌、咀嚼肌肌群功能训练的一种技术;

从上述现有康复技术可以看出,目前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传统方法以及现有专利技术效率低、效果慢,只能做口颜面肌群,舌肌肌群,咀嚼肌肌群等某单一肌群运动功能训练,因此如何将吞咽过程所涉及的口颜面肌群,舌肌肌群,咀嚼肌肌群,腭部肌群等所有肌群最大程度的同步结合运动训练以提高现有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效率是吞咽功能康复学科长期以来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由软质树脂等弹性材料制成的伞状体的倒立伞面在口腔中的弹性闭合以及尖状舌体刺激k点和在上下切牙间的翻转,引导口部开合,上下颌骨咬合,舌头前后、上下、左右翻转活动,提升放松软腭,诱导吞咽反射功能,最终完成吞咽动作,由此将进食、咀嚼、吞咽过程所涉及的口颜面肌群、咀嚼肌肌群、舌肌肌群、腭部肌群、咽肌肌群和喉部肌群各个肌群重点锻炼的同时将上述所有肌群同步结合锻炼的一种吞咽康复训练技术,是一种将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效率翻倍的一个发明技术。

因吞咽肌群与发音肌群有共同作用,因此,本发明亦可作为治疗语言障碍的技术实施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多功能口腔训练器,

所述口腔训练器包括伞状体一(100),伞状体二(200)和把柄(300)组成,

所述口腔训练器伞状体一(100),由倒立伞面(101)、伞柄(102)两部分组成,

所述口腔训练器伞状体二(200),由倒立伞面(201)、伞柄(202)和伞内圆心位置有一个尖头舌状体处(203)三部分组成,

所述口腔训练器伞状体伞一(100)的伞柄(102)和伞状体二(200)的伞柄(202)由把柄(300)水平连接,

所述口腔多功能训练器,伞状体二(200)伞内圆心位置的尖头舌状体(203)的长度30-60mm,

所述多功能口腔训练器,伞状体一(100)的倒立伞面(101)和伞状体二(200)的倒立伞面(201)伞面下直径设定为正常人张口最大时上颚最凹处到下颚最低处的最大距离,

所述口腔训练器,材料选用弹性材料。

所述多功能口腔训练器,其特征是,倒立伞面(101)的根部有不少于2个的圆洞。

所述多功能口腔训练器,其特征是,倒立伞面(101)的背面有不少于2个的圆凸。

所述多功能口腔训练器,其特征是,倒立伞面(201)的根部有不少于2个的圆洞。

所述多功能口腔训练器,其特征是,倒立伞面(201)的背部有不少于2个的圆凸。

由于采取上述材料和结构,本发明的多功能口腔训练器的有益效果在于:

1.同步锻炼口部开合,训练口唇闭锁能力,锻炼腭肌,锻炼上下颌骨咬合力量、稳定性及对称性,锻炼舌头前后、上下、左右翻转。

将伞状体倒立伞面以伞柄为中心点以圆周方向折叠到最小体积后放进患者口中,由于软质树脂等弹性材料的弹性和伞状体立体形状的改变以及伞面下直径的设计长度,使得伞状体倒立伞面在口中完全绽放张开迫使患者做下颌最大程度打开,此时软腭提升,舌头后缩,随之患者再做抵抗伞面张开弹力的下颌闭合运动,此时口部闭合,软颚放松垂下,舌头前伸,在随伞状体倒立伞面开合过程中做上下颌闭合交替的同时,操作者转动并移动伞状体在口腔中的位置并将伞柄置于患者上下牙齿间不同的位置,引导患者练习上下颌骨咬合不同的着力点,同时舌头亦随伞柄移动上下、左右、前后运动。

由此,在伞状体伞面一开一合中同步训练口部开合,口唇闭锁功能,训练腭肌力量,训练上下颌骨咬合力量、稳定性及对称性,训练舌头前后、上下、左右翻转,在伞状体伞面交替闭合过程中达到训练同步训练口颜面肌群,腭部肌群,咀嚼肌肌群,舌肌肌群,咽肌肌群的有益效果。

2.同步训练咀嚼,舌头上下,前后,左右翻转搅拌,牵引口颜面肌肉。

将伞状体倒立伞面和尖舌状体的组合中的倒立伞面置于外牙龈和颊肌之间,尖舌状体放置于上下切牙之间,舌状体尖状前端刺激k点,诱发张颌和吞咽反射,同时翻转尖舌状体引导上下切牙咀嚼,舌头随尖舌状体翻转被动做上下,前后,左右翻转搅拌;由于所选软质树脂等弹性材料的物理性能,置于外牙龈和颊肌之间的伞状体倒立伞面的柔韧弹性特质随咀嚼同时发挥弹性力量,引导上下颌骨闭合咀嚼同时时牵引口颜面肌群;

3.训练器中伞状体倒立伞面的根部不少于两个的圆洞,作用是伞状体倒立伞面在口腔中闭合转动引导口腔开合伴随咀嚼过程时,患者做换气、呼吸气孔使用。

4.训练器中伞状体倒立伞面的背面有多个的圆凸,作用是伞状体倒立伞面在口腔内运动时刺激腭肌、舌肌以及颊肌。

5.倒立伞面直径为张口最大值的设计,人的口部肌肉群只有在张口最大时才可以达到咽腭壁肌群的提升拉伸训练。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训练工具并充分利用该工具所选材质的物理特性以及形状的立体变化特性,在吞咽障碍语言障碍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中,借助该训练工具,将吞咽过程所涉及的口颜面肌群,咀嚼肌肌群,舌肌肌群,腭部肌群,咽肌肌群,喉部肌群同步结合协调训练的一种发明技术。该发明具有设计独特,技术新颖,使用安全,操作简单,康复效果显著,易于临床医学和家庭康复的推广和工业化量产。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2.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实施例一的系列视图,其中(3-a)是立体图,(3-b)是侧视图,(3-c)是透视图

图4.实施例一的正视图,俯视图,仰视图

图5.实施例一的左右视图,其中(5-c1)是左视图,(5-c2)是右视图

图6.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其中(6-a)是实施例1的a-a剖视图,(6-b)是实施例1的b-b剖视图

图7.实施例一倒立花瓣伞面(101)在口腔中牙齿咬住伞柄102时的口腔侧面图图8.实施例一倒立花瓣伞面(101)在口腔中完全绽放恢复圆形状态时的口腔正面图

图9.实施例一带尖状舌体倒立伞面(200)置于口腔中的口腔侧视图

图10.实施例二的系列视图,其中(10-a)是立体图,(10-b)是侧视图,(10-c)是透视图

附图说明标记如下

伞状体一--(100)的标记

倒立伞面--(101)伞柄--(102)

倒立伞面根部圆洞--(101-1)倒立伞面背面圆凸--(101-2)

倒立伞面(101)的伞面下直径--(100-d)

倒立伞面(101)的伞面厚度--(100-h)

倒立伞面(101)的伞面曲率半径--(100-r)

伞状体二--(200)的标记

倒立伞面--(201)伞柄--(202)

倒立伞面根部圆洞--(201-1)倒立伞面背面圆凸--(201-2)

倒立伞面(201)的伞面下直径--(200-d)

倒立伞面(201)的伞面厚度--(200-h)

倒立伞面(201)的伞面曲率半径--(200-r)

尖舌状体--(203)的标记

尖舌状体尖头圆凸--(203-1)

尖舌状体长度--(203-l)

尖舌状体厚度--(203-h)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并且,与在此公开的实施方式有关的具体的尺寸和它的物理特性不认可为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凡是本专利保护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与近似结构,皆应包含于本发明之中。

1.本发明所述的伞状体一、二的倒立伞面可选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等任意不规则形状,伞状体一、二的倒立伞面边缘可以设计成花瓣形,圆形或者齿状等任意不规则形状,伞状体一、二的倒立伞面形状的设计以倒立伞面在口腔内活动时不损伤口腔内壁并同时达到按摩刺激口腔内壁的原则为设计宗旨。如图1-8实施例一的倒立伞面(100)是圆形,倒立伞面(100)的边缘是花瓣形,如图10实施例二的倒立伞面是圆形,伞面边缘是圆形。

2.本发明伞状体一、二的倒立伞面曲率半径设计在大于25mm,选定的曲率半径选择越大,倒立伞面在口腔中开合过程中回弹力量越大,越有利于口腔器官的被动运动以及做抵抗弹力的主动运动力量。如图1-9实施例一的倒立伞面曲率半径(100-r),(200-r)设计为45mm,如图10实施例二的曲率半径设计为40mm。

3.本发明伞状体一、二的倒立伞面的伞面下直径设定为40-65mm,这个数值是正常儿童和成人张口最大时上颚最凹处到下颚最低处的距离。如图1-9实施例一选定的倒立伞面下直径(100-d),(200-d)选定在60mm,这样的直径长度设定使得倒立伞面(101)完全张开时,嘴部被迫张开到最大值以配合倒立伞面的完全打开,有利于倒立伞面(201)置于外牙龈和颊肌之间时最大程度牵引颊肌。

4.本发明伞状体一、二的倒立伞面的伞面厚度选择在0.5-4mm,这样的伞面厚度设定是为了配合倒立伞面进出口腔以及在口腔内活动变形时体积达到最小,如图1-9实施例一的伞面厚度(100-h),(200-h)的厚度设计为1.8mm。

5.本发明整体由软质树脂等的弹性材料制成,其中倒立伞面和伞柄为一次成型体。作为这样的材料,使用硬度0-40的硅橡胶、异戊二烯橡胶、热塑性弹性体或者天然橡胶。在本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选择硬度为0-40的硅橡胶,该硬度是根据邵氏硬度a型的硬度测定计测定的硬度。

如图1-9实施例一的伞状体一、二的倒立伞面(101)、(201),伞柄(102)、(202)的最佳硬度选择25-40,这样的硬度有利于伞面完全张开时,有足够的弹性力量迫使嘴部张开,伞柄的硬度选择有利于牙齿咬住伞柄的舒适性。

如图1-9实施例一的伞柄(102)、伞柄(202)的连接部(300)的硬度设定为40。

如图1-9实施例一的尖头扁柱体硬度选择在0-25,这样的硬度使其性状更像咀嚼中的口香糖或者软硬适中的食物。

6.如图1-9实施例一的尖头扁柱体长度设定为40-65mm,最宽处达10-15mm,这样的长度设定有利于操作时尖头刺激k点,尖头舌状体形状的设定有利于模仿咀嚼中的食物形态。

7.使用时是这样操作的:

将伞状体一(100)的倒立伞面(101)以伞柄(102)为中心点,对折倒立伞面,再以伞柄(102)为中心点,二次折叠伞面此时,将对折两次的倒立伞面(102)放入口腔中,如图7,倒立伞面进入口腔中瞬间在其物理特性的作用下迅速恢复回弹成原状--即形伞面(101)恢复成圆形,此时,口腔开合到最大值以配合倒立伞面(101)的完全展开,如图8,随后,口腔做抵抗倒立伞面(101)圆形恢复的运动并闭合口腔,上下牙齿咬住伞柄(101),倒立伞面(102)在口腔里变形成一字,变形后的伞面边缘向外牵引口颜面肌肉,此过程中操作者移动伞柄(102)在上下牙齿间不同位置。

倒立伞面(101)根部的圆洞(101-1)的作用是倒立伞面在口腔张开引导嘴部张开时,使空气流通,做换气或者呼气气孔使用。

倒立伞面(101)背面的圆凸(101-2)的作用是倒立伞面在口腔内活动起到刺激口腔内壁作用。

操作者转动伞柄(102),使倒立伞面(101)在口腔中运转,并在倒立伞面(101)的一张一合过程中,最大程度牵引锻炼口轮匝肌、颊肌、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舌肌、腭咽肌、腭垂肌等口颜面肌群,咀嚼肌群,降颌肌群,腭肌肌群,咽肌肌群等。

将伞状体二(200)的倒立伞面(201)置于外牙龈和颊肌之间,将尖舌状体(203)置于上下切牙之间,如图9,操作者转动伞柄(202),带动尖舌状体(203)在上下切牙间的翻转,舌头伴随尖舌状体(203)的翻转移动被迫上下、前后、左右翻转搅拌,倒立伞面(201)在患者上下切牙咬住尖舌状体(203)时,由于倒立伞面的伞面下直径长度和弹性力量,最大程度牵引口颜面肌群,尤其口轮匝肌、颊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