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呼吸机管路自封闭式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6202发布日期:2018-12-08 07:0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用于呼吸机管路自封闭式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呼吸机管路自封闭式集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患者病情严重,无法自主呼吸时,需要用到呼吸机辅助或是迫使患者进行呼吸,以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呼吸机管路上除基本的气管道外,还包括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y型管组件的两端接入气管道,第三端与集水杯组件接通。集水杯组件主要用于承接患者呼吸时湿热气体液化而成的水,因其容量通常设计得较小,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在集水杯组件集满之前取下集水杯组件,倾倒掉里面的水,继续接回y型管组件使用,或是更换新的集水杯组件接入y型管组件使用,更换的频率通常为3-4小时/次。以上更换的过程中,在拆下集水杯组件后,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连接处均处于敞口状态。现有技术中,有对y型管组件采用相应的自密封措施,如重力自密封结构,使在取下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下端自封闭,避免外部环境中的细菌由y型管组件进入气管道,被患者吸入造成患者感染病情加重;也避免了患者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病菌(如icu内的病人通常病情严重,其呼出的气体中也包含有大量病菌)感染更换水杯的医护人员。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有效防止更换集水杯组件后,能一并将集水杯组件杯口也密封的措施。集水杯组件若不密封,其内的冷凝水同样是携带了大量的病菌,冷凝水的泼洒或挥发则会造成医务人员暴露在高危病菌的工作环境下,使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存在极大的交叉感染的风险。

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在拆卸更换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同时封闭,在更换上全新的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能同时接通的集水杯组件套件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呼吸机管路自封闭式集水装置,在拆卸更换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同时封闭,在更换上全新的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能同时接通的集水杯组件套件,以实现更换集水杯组件的过程安全无污染,避免冷凝水/病菌在更换过程中四溢交叉感染患者和医护人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呼吸机管路自封闭式集水装置,包括可拆装配合的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所述y型管组件包括两气流通道和一冷凝通道;所述集水杯组件与冷凝通道接通,所述冷凝通道内壁靠近集水杯组件一侧设有固定塞,远离集水杯组件一侧设有止退块;所述止退块与y型管组件一体成型;所述固定塞中部开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止退块和固定塞之间活动设有活动塞;所述活动塞与水流通道型面匹配,其在重力作用下落下后能将水流通道封闭,在外部顶起作用下能将水流通道打开;所述集水杯组件包括杯体、固定盖、活动盖、顶轴、连杆、封装盖和止漏机构;所述杯体与冷凝通道接通;所述固定盖和活动盖均为型面相互匹配的圆形薄片结构,且两者沿其圆心至外边缘的截面呈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在弧面结构最低处分别开设有若干尺寸相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固定盖与杯体一体成型;所述顶轴固连于固定盖圆心处,其长度满足在集水杯组件和y型管组件装配后能将活动塞顶起使水流通道打开;所述活动盖贴合设置在固定盖下方,在其在圆心处可转动连接于顶轴上;所述连杆连接于活动盖下方,并由杯体底部穿出;所述封装盖可与杯体的杯口和杯底装配连接;所述止漏机构设置于连杆与杯体交接处以避免连杆旋转时杯体内的冷凝水漏出。

优选的,所述止漏机构包括设置在杯体底部的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橡胶块,以及设置在连杆周向的凸出环;所述橡胶块内开设有与凸出环过盈匹配的凹陷环。

优选的,所述凸出环和凹陷环至少设有两环。

优选的,所述止漏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杆与杯体交接处与连杆外周紧密配合的水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活动盖外周与杯体内壁贴合处设有一圈密封层。

优选的,所述封装盖与杯体的杯口和杯底装配连接方式为螺纹匹配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塞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水流通道截面也为t型结构,且水流通道上部直径与活动塞上部直径相同,水流通道下部直径大于活动塞下部直径。

优选的,所述活动塞底部外沿一体成型有若干条状导向。

优选的,所述连杆伸出杯体底部外侧连接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杯体底部中央为内凹结构;所述把手位于内凹结构之中且伸出距离不超过杯体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活动塞的重力密封,以及连杆外部旋转活动盖,活动盖与固定盖上开设有可相互对齐或错开的通孔,使活动盖与固定盖共同对集水杯组件内的冷凝水实现密封,实现了在拆卸更换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同时封闭,在更换上全新的集水杯组件接入y型管组件后,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又能同时接通,保证更换集水杯组件的过程安全无污染,避免冷凝水/病菌在更换过程中四溢交叉感染患者和医护人员。

2、本发明中固定盖和活动盖均为型面相互匹配的圆形薄片结构,且两者沿其圆心至外边缘的截面呈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开设再在弧面结构最低处,该结构设计相对于平面面型(不带弧度)的薄片结构,可使冷凝水具有更好的向下流动收集效果,减少冷凝水在固定盖上表面的残留。

3、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个可以与杯体的杯口和杯底装配连接的封装盖,集水杯组件生产完成出厂后,由于杯体的杯口通常与y型管组件一并装配好,可将封装盖装配至杯体的杯底,可方便产品的出场打包,不产生额外打包工作。同时,在集水杯组件完成收集冷凝水,需拆装更换下来时,可将封装盖由杯体杯底取下装配在杯口处,实现对集水杯组件内的冷凝水的完全密封,避免残存在固定盖上表面的冷凝水包含的病菌感染医护人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示意图(集水杯组件未封闭);

图2为图1中a-a截面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示意图(集水杯组件封闭);

图4为图3中b-b截面视图;

图5为活动盖旋转到图2和图4的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y型管组件拆卸后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集水杯组件拆卸后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封装盖装配在杯体上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使用状态示意图(集水杯组件未封闭)。

附图中标记如下:y型管组件1、气流通道11、冷凝通道12、固定塞13、止退块14、水流通道15、活动塞16、条状导向17、集水杯组件2、杯体21、固定盖22、第一通孔221、活动盖23、第二通孔231、顶轴24、连杆25、凸出环251、把手252、封装盖26、外壳27、橡胶块271、密封层28、水密封圈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8,一种用于呼吸机管路自封闭式集水装置,包括可拆装配合的y型管组件1和集水杯组件2;所述y型管组件包括两气流通道11和一冷凝通道12;所述集水杯组件2与冷凝通道12接通,所述冷凝通道12内壁靠近集水杯组件2一侧设有固定塞13,远离集水杯组件2一侧设有止退块14,止退块14用于避免活动塞16往y型管组件内侧过位运动;所述止退块14与y型管组件1一体成型;所述固定塞13中部开设有水流通道15;所述止退块14和固定塞13之间活动设有活动塞16;所述活动塞16与水流通道15型面匹配,其在重力作用下落下后能将水流通道15封闭,在外部顶起作用下能将水流通道15打开;所述集水杯组件2包括杯体21、固定盖22、活动盖23、顶轴24、连杆25、封装盖26和止漏机构;所述杯体21与冷凝通道12接通;所述固定盖22和活动盖23均为型面相互匹配的圆形薄片结构,且两者沿其圆心至外边缘的截面呈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在弧面结构最低处分别开设有若干尺寸相同的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所述固定盖22与杯体21一体成型;所述顶轴24固连于固定盖22圆心处,其长度满足在集水杯组件2和y型管组件1装配后能将活动塞16顶起使水流通道15打开;所述活动盖23贴合设置在固定盖22下方,在其在圆心处可转动连接于顶轴24上;所述连杆25连接于活动盖23下方,并由杯体21底部穿出;所述封装盖26可与杯体21的杯口和杯底装配连接;所述止漏机构设置于连杆25与杯体21交接处以避免连杆25旋转时杯体21内的冷凝水漏出。

使用时,如图1所示,y型管组件1和集水杯组件2装配在一起(装配方式可为两者在接触部分通过螺纹实现配合,其为常规设置,故本申请并未对配合方式做限定),此时顶轴24将活动塞16由固定塞13中部顶起,露出水流通道15,使水流通道15处于打开状态,同时活动盖23旋至其第二通孔231与固定盖22的第一通孔221完全对齐,如图1和2所示,使集水杯组件2处于可正常收集冷凝水状态。y型管组件1的两气流通道11则分别负责呼吸机管路的进气和出气,患者呼吸时湿热气体液化而成的冷凝水则由图1中的a箭头方向流入杯体21实现收集。

当通过杯体21观察到收集的冷凝水量快超过活动盖23时,医护人员需求取下在用集水杯组件,更换新的集水杯组件。具体操作为:旋转连杆25,因其与下方活动盖23连接,因此可以使活动盖23绕顶轴24旋转一定角度后,使活动盖23旋至其第二通孔231与固定盖22的第一通孔221完全错开,如图4所示,即冷凝水无法继续经过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流进杯体21。图2到图4的中间状态参见图5。活动盖23与固定盖22共同实现对杯体21杯口处的密封,将冷凝水收集到活动盖23与固定盖22下方的杯体空间,如图3所示。之后,拆卸下集水杯组件2,使y型管组件1和集水杯组件2分离,分别如图6、7所示。此时活动塞16在重力作用下落下,将固定塞13中部开设的水流通道15封闭,使y型管组件一侧也实现封闭。最后将封装盖26由杯体21杯底取下装配在杯口处,实现对集水杯组件2内的冷凝水的完全密封。至此,本实施例实现了在拆卸更换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同时封闭,在更换上全新的集水杯组件接入y型管组件后,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又能如图1的状态实现同时接通,实现了更换集水杯组件的过程安全无污染,避免冷凝水/病菌在更换过程中四溢交叉感染患者和医护人员。

特别的,本实施例中固定盖22和活动盖23均为型面相互匹配的圆形薄片结构,且两者沿其圆心至外边缘的截面呈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开设再在弧面结构最低处,该结构设计相对于平面面型(不带弧度)的薄片结构,可使冷凝水具有更好的向下流动收集效果,减少冷凝水在固定盖22上表面的残留。

特别的,本实施例通过设计一个可以与杯体21的杯口和杯底装配连接的封装盖26,集水杯组件生产完成出厂后,由于杯体21的杯口通常与y型管组件一并装配好,可将封装盖26装配至杯体21的杯底,可方便产品的出场打包,不产生额外打包工作。同时,在集水杯组件完成收集冷凝水,需拆装更换下来时,可将封装盖26由杯体21杯底取下装配在杯口处,实现对集水杯组件2内的冷凝水的完全密封,避免残存在固定盖22上表面的冷凝水包含的病菌感染医护人员。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止漏机构包括设置在杯体21底部的外壳27、设置在外壳27内的橡胶块271,以及设置在连杆25周向的凸出环251;所述橡胶块271内开设有与凸出环251过盈匹配的凹陷环(图中未标识出,其与凸出环位置投影重合)。当连杆25旋转时,由于其周向的凸出环251与橡胶块271上的凹陷环过盈匹配,冷凝水是无法由凸出环251与凹陷环之间的缝隙溢出的,而橡胶块271的材质特性,在足够的外力作用下,是可以使连杆25/凸出环251克服上述过盈匹配的摩擦力完成旋转的,即实现连杆25旋转时杯体21内的冷凝水不会由连杆25与杯体21交接处漏出。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凸出环251和凹陷环设有三环,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环数。适当增多凸出环251和凹陷环的数量,能够增大止漏机构的止漏性能,降低冷凝水溢出的可能。当然,也不能将环数设计得过多,过多会增加连杆25旋转时的摩擦力和难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活动盖23外周与杯体21内壁贴合处设有一圈密封层28。密封层28可提高活动盖23与杯体21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冷凝水的溢出。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封装盖26与杯体21的杯口和杯底装配连接方式为螺纹匹配连接,螺纹匹配相对于纯粹的过盈配合卡装而言更牢靠且方便拆装。同时,既有的y型管组件1和集水杯组件2之间的装配方式通常采用螺纹配合方式,即杯体21的杯口处设有外螺纹,只需在杯体21的杯底开设同样的外螺纹,封装盖26内开设能同时与两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即可实现装配。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活动塞16截面为t型结构;所述水流通道15截面也为t型结构,且水流通道15上部直径与活动塞16上部直径相同,以保证活动塞16在重力作用下落下后能密封水流通道15,水流通道15下部直径大于活动塞16下部直径,以保证活动塞16被顶起时水流通道15能正常过水。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活动塞16底部外沿一体成型有若干条状导向17,如图6,条状导向17在实现对活动塞16上下运动的导向作用外,因其呈条状,还不会影响水流通道15的正常过水。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连杆25伸出杯体21底部外侧连接设有把手252,方便连杆25的旋转操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杯体21底部中央为内凹结构;所述把手252位于内凹结构之中且伸出距离不超过杯体21底部,该设计可使集水杯组件2底部结构更为简洁,没有凸出部分,方便封装盖26的安装,也在拆下封装盖26后,方便集水杯组件2的放置。

实施例二

如图9,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止漏机构包括设置在杯体21厚度方向,在连杆25与杯体21交接处与连杆25外周紧密配合的水密封圈29。市面上的水密封圈29多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其成本非常低廉,也具备一定的密封防水效果,同时,克服水密封圈28与连杆25之间的摩擦力也不需较大的力度,因此也可以实现连杆25的转动,进而带动活动盖23的转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