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管路用旋盖与弧形漏孔相结合式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8689发布日期:2018-12-11 23:4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呼吸机管路用旋盖与弧形漏孔相结合式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机管路用旋盖与弧形漏孔相结合式集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患者病情严重,无法自主呼吸时,需要用到呼吸机辅助或是迫使患者进行呼吸,以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呼吸机管路上除基本的气管道外,还包括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y型管组件的两端接入气管道,第三端与集水杯组件接通。集水杯组件主要用于承接患者呼吸时湿热气体液化而成的水,因其容量通常设计得较小,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在集水杯组件集满之前取下集水杯组件,倾倒掉里面的水,继续接回y型管组件使用,或是更换新的集水杯组件接入y型管组件使用,更换的频率通常为3-4小时/次。以上更换的过程中,在拆下集水杯组件后,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连接处均处于敞口状态。现有技术中,有对y型管组件采用重力自密封结构,使在取下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下端自动封闭,避免外部环境中的细菌由y型管组件进入气管道,被患者吸入造成患者感染病情加重;也避免了患者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病菌(如icu内的病人通常病情严重,其呼出的气体中也包含有大量病菌)感染更换水杯的医护人员。但是,这种方式仍存在两个问题:1、没有有效防止更换集水杯组件后,能一并将集水杯组件杯口也密封的措施。集水杯组件若不密封,其内的冷凝水同样是携带了大量的病菌,冷凝水的泼洒或挥发则会造成医务人员暴露在高危病菌的工作环境下,使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存在极大的交叉感染的风险;2、y型管组件下端重力式封闭可靠性存在缺陷,即在y型管组件并非保持下端朝下垂直放置时,如倾斜放置时,仅依靠重力是无法有效完成y型管组件下端自动封闭的,甚至y型管组件下端会因倾斜出现缝隙,导致外部环境中的细菌由y型管组件进入气管道,被患者吸入造成患者感染病情加重。

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在拆卸更换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同时有效地封闭,在更换上全新的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能同时接通的集水杯组件套件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机管路用旋盖与弧形漏孔相结合式集水装置,在拆卸更换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同时有效地封闭,在更换上全新的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能同时接通的集水杯组件套件,以实现更换集水杯组件的过程安全无污染,避免冷凝水/病菌在更换过程中四溢交叉感染患者和医护人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机管路用旋盖与弧形漏孔相结合式集水装置,包括可拆装配合的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所述y型管组件包括两气流通道和一冷凝通道;所述集水杯组件与冷凝通道接通,所述y型管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盖、第一活动盖、第一顶轴、第一连杆和第一止漏机构;所述第一固定盖和第一活动盖均为半圆形薄片结构,其中第一固定盖固连于冷凝通道内壁;所述第一顶轴固连于第一固定盖圆心处;所述第一活动盖位于第一固定盖上方,在其在圆心处可转动连接于第一顶轴上;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于第一活动盖上方,并由y型管组件顶部中央穿出;所述第一止漏机构设置于第一连杆与y型管组件交接处以避免第一连杆旋转时y型管组件内的冷凝水漏出;所述集水杯组件包括杯体、第二固定盖、第二活动盖、第二顶轴、第二连杆、封装盖和第二止漏机构;所述杯体与冷凝通道接通;所述第二固定盖和第二活动盖均为型面相互匹配的圆形薄片结构,且两者沿其圆心至外边缘的截面呈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在弧面结构最低处分别开设有若干尺寸相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固定盖与杯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顶轴固连于第二固定盖圆心处;所述第二活动盖贴合设置在第二固定盖下方,在其在圆心处可转动连接于第二顶轴上;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于第二活动盖下方,并由杯体底部穿出;所述封装盖可与杯体的杯口和杯底装配连接;所述第二止漏机构设置于第二连杆与杯体交接处以避免第二连杆旋转时杯体内的冷凝水漏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止漏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杆与y型管组件交接处与第一连杆外周紧密配合的第一水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二止漏机构包括设置在杯体底部的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橡胶块,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杆周向的凸出环;所述橡胶块内开设有与凸出环过盈匹配的凹陷环。

优选的,所述凸出环和凹陷环至少设有两环。

优选的,所述第二止漏机构包括设置在杯体厚度方向,在第二连杆与杯体交接处与第二连杆外周紧密配合的第二水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盖外周与冷凝通道内壁贴合处,以及第二活动盖外周与杯体内壁贴合处,分别设有一圈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封装盖与杯体的杯口和杯底装配连接方式为螺纹匹配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伸出y型管组件顶部外侧,以及所述第二连杆伸出杯体底部外侧,均连接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杯体底部中央为内凹结构;所述与第二连杆连接的把手位于内凹结构之中且伸出距离不超过杯体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盖与冷凝通道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第一固定盖、第一活动盖的旋盖方式共同实现对y型管组件的冷凝通道的密封,保证更换过程外部环境中的细菌不会由y型管组件进入气管道,被患者吸入造成患者感染病情加重。同时,哪怕y型管组件并非保持下端朝下垂直放置时,第一固定盖和第一活动盖的密封作用下仍能实现可靠的封闭;再通过第二固定盖和第二活动盖的漏孔方式实现对集水杯组件内的冷凝水的完全密封。

2、本发明中第二固定盖和第二活动盖均为型面相互匹配的圆形薄片结构,且两者沿其圆心至外边缘的截面呈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开设在弧面结构最低处,该结构设计相对于平面面型(不带弧度)的薄片结构,可使冷凝水具有更好的向下流动收集效果,减少冷凝水在第二固定盖上表面的残留。

3、本发明通过设计一个可以与杯体的杯口和杯底装配连接的封装盖,集水杯组件生产完成出厂后,由于杯体的杯口通常与y型管组件一并装配好,可将封装盖装配至杯体的杯底,可方便产品的出场打包,不产生额外打包工作。同时,在集水杯组件完成收集冷凝水,需拆装更换下来时,可将封装盖由杯体杯底取下装配在杯口处,实现对集水杯组件内的冷凝水的完全密封,避免残存在固定盖上表面的冷凝水包含的病菌感染医护人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示意图(集水杯组件未封闭);

图2为图1中a-a截面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示意图(集水杯组件封闭);

图4为图3中b-b截面视图;

图5为第二活动盖旋转到图2和图4的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y型管组件拆卸后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集水杯组件拆卸后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封装盖装配在杯体上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使用状态示意图(集水杯组件未封闭)。

附图中标记如下:y型管组件1、气流通道11、冷凝通道12、第一固定盖13、第一活动盖14、第一顶轴15、第一连杆16、第一水密封圈17、集水杯组件2、杯体21、第二固定盖22、第一通孔221、第二活动盖23、第二通孔231、第二顶轴24、第二连杆25、凸出环251、封装盖26、外壳27、橡胶块271、第二水密封圈28、橡胶层3、把手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8,一种呼吸机管路用旋盖与弧形漏孔相结合式集水装置,包括可拆装配合的y型管组件1和集水杯组件2;所述y型管组件1包括两气流通道11和一冷凝通道12;所述集水杯组件2与冷凝通道12接通,所述y型管组件1还包括第一固定盖13、第一活动盖14、第一顶轴15、第一连杆16和第一止漏机构;所述第一固定盖13和第一活动盖14均为半圆形薄片结构,其中第一固定盖13固连于冷凝通道12内壁;所述第一顶轴14固连于第一固定盖13圆心处;所述第一活动盖14位于第一固定盖13上方,在其在圆心处可转动连接于第一顶轴15上;所述第一连杆16连接于第一活动盖14上方,并由y型管组件1顶部中央穿出;所述第一止漏机构设置于第一连杆16与y型管组件1交接处以避免第一连杆16旋转时y型管组件1内的冷凝水漏出;所述集水杯组件2包括杯体21、第二固定盖22、第二活动盖23、第二顶轴24、第二连杆25、封装盖26和第二止漏机构;所述杯体21与冷凝通道12接通;所述第二固定盖22和第二活动盖23均为型面相互匹配的圆形薄片结构,且两者沿其圆心至外边缘的截面呈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在弧面结构最低处分别开设有若干尺寸相同的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所述第二固定盖22与杯体2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顶轴24固连于第二固定盖22圆心处;所述第二活动盖23贴合设置在第二固定盖22下方,在其在圆心处可转动连接于第二顶轴24上;所述第二连杆25连接于第二活动盖23下方,并由杯体21底部穿出;所述封装盖26可与杯体21的杯口和杯底装配连接;所述第二止漏机构设置于第二连杆25与杯体21交接处以避免第二连杆25旋转时杯体21内的冷凝水漏出。

使用时,如图1所示,y型管组件1和集水杯组件2装配在一起(装配方式可为两者在接触部分通过螺纹实现配合,其为常规设置,故本申请并未对配合方式做限定),此时第一活动盖14旋至第一固定盖13上方,使冷凝通道1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活动盖23旋至其第二通孔231与第二固定盖22的第一通孔221完全对齐,如图1和2所示,使集水杯组件2处于可正常收集冷凝水状态。y型管组件1的两气流通道11则分别负责呼吸机管路的进气和出气,患者呼吸时湿热气体液化而成的冷凝水则由图1中的a箭头方向流入杯体21实现收集。

当通过杯体21观察到收集的冷凝水量快超过第二活动盖23时,医护人员需求取下在用集水杯组件,更换新的集水杯组件。

首先,沿图1中c箭头方向旋转第一连杆16,因其与下方第一活动盖14连接,因此可以使第一活动盖14绕第一顶轴14旋转180度后,与第一固定盖13共同实现对y型管组件1的冷凝通道12的密封,如图6,保证更换过程外部环境中的细菌不会由y型管组件进入气管道,被患者吸入造成患者感染病情加重;也避免了患者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病菌(如icu内的病人通常病情严重,其呼出的气体中也包含有大量病菌)感染更换水杯的医护人员。同时,哪怕y型管组件并非保持下端朝下垂直放置时,第一固定盖13和第一活动盖14的密封作用下仍能实现可靠的封闭。

然后,沿图1中b箭头方向旋转第二连杆25,因其与第二活动盖23连接,因此可以使第二活动盖23绕第二顶轴24旋转一定角度后,使第二活动盖23旋至其第二通孔231与第二固定盖22的第一通孔221完全错开,如图3、4所示,即冷凝水无法继续经过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流进杯体21。图2到图4的中间状态参见图5。第二活动盖23与第二固定盖22共同实现对杯体21杯口处的密封,将冷凝水收集到第二活动盖23与第二固定盖22下方的杯体空间,如图3所示。之后,拆卸下集水杯组件2,使y型管组件1和集水杯组件2分离,分别如图6、7所示。最后将封装盖26由杯体21杯底取下装配在杯口处,实现对集水杯组件2内的冷凝水的完全密封,如图8。至此,本实施例实现了在拆卸更换集水杯组件时,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同时有效地封闭,在更换上全新的集水杯组件接入y型管组件后,y型管组件和集水杯组件又能如图1的状态实现同时接通,实现了更换集水杯组件的过程安全无污染,避免冷凝水/病菌在更换过程中四溢交叉感染患者和医护人员。

特别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盖22和第二活动盖23均为型面相互匹配的圆形薄片结构,且两者沿其圆心至外边缘的截面呈向下凹陷的弧面结构,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开设再在弧面结构最低处,该结构设计相对于平面面型(不带弧度)的薄片结构,可使冷凝水具有更好的向下流动收集效果,减少冷凝水在第二固定盖22上表面的残留。

特别的,本实施例通过设计一个可以与杯体21的杯口和杯底装配连接的封装盖26,集水杯组件生产完成出厂后,由于杯体21的杯口通常与y型管组件一并装配好,可将封装盖26装配至杯体21的杯底,可方便产品的出场打包,不产生额外打包工作。同时,在集水杯组件完成收集冷凝水,需拆装更换下来时,可将封装盖26由杯体21杯底取下装配在杯口处,实现对集水杯组件2内的冷凝水的完全密封,避免残存在第二固定盖22上表面的冷凝水包含的病菌感染医护人员。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第一止漏机构包括设置在y型管组件1厚度方向,在第一连杆16与y型管组件1交接处与第一连杆16外周紧密配合的第一水密封圈17。市面上的水密封圈多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其成本非常低廉,也具备一定的密封防水效果,同时,克服第一水密封圈与第一连杆之间的摩擦力也不需较大的力度,因此也可以实现第一连杆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动盖的转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第二止漏机构包括设置在杯体21底部的外壳27、设置在外壳27内的橡胶块271,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杆25周向的凸出环251;所述橡胶块271内开设有与凸出环251过盈匹配的凹陷环(图中未标识出,其与凸出环位置投影重合)。当第二连杆25旋转时,由于其周向的凸出环251与橡胶块271上的凹陷环过盈匹配,冷凝水是无法由凸出环251与凹陷环之间的缝隙溢出的,而橡胶块271的材质特性,在足够的外力作用下,是可以使第二连杆25/凸出环251克服上述过盈匹配的摩擦力完成旋转的,即实现第二连杆25旋转时杯体21内的冷凝水不会由第二连杆25与杯体21交接处漏出。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凸出环251和凹陷环设有三环,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环数。适当增多凸出环251和凹陷环的数量,能够增大止漏机构的止漏性能,降低冷凝水溢出的可能。当然,也不能将环数设计得过多,过多会增加第二连杆25旋转时的摩擦力和难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第一活动盖14外周与冷凝通道12内壁贴合处,以及第二活动盖23外周与杯体21内壁贴合处,分别设有一圈橡胶层3。橡胶层3可提高第一活动盖14外周与冷凝通道12、第二活动盖23与杯体21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冷凝水的溢出。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封装盖26与杯体21的杯口和杯底装配连接方式为螺纹匹配连接。螺纹匹配相对于纯粹的过盈配合卡装而言更牢靠且方便拆装。同时,既有的y型管组件1和集水杯组件2之间的装配方式通常采用螺纹配合方式,即杯体21的杯口处设有外螺纹,只需在杯体21的杯底开设同样的外螺纹,封装盖26内开设能同时与两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即可实现装配。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第一连杆16伸出y型管组件1顶部外侧,以及所述第二连杆25伸出杯体21底部外侧,均连接设有把手4,方便第一连杆16和第二连杆25的旋转操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杯体21底部中央为内凹结构;所述与第二连杆25连接的把手4位于内凹结构之中且伸出距离不超过杯体21底部,该设计可使集水杯组件2底部结构更为简洁,没有凸出部分,方便封装盖26的安装,也在拆下封装盖26后,方便集水杯组件2的放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第一固定盖13与冷凝通道12一体成型,以提高产品一致性。

实施例二

如图9,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止漏机构包括设置在杯体21厚度方向,在第二连杆25与杯体21交接处与第二连杆25外周紧密配合的第二水密封圈28。市面上的水密封圈多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其成本非常低廉,也具备一定的密封防水效果,同时,克服第二水密封圈与第二连杆之间的摩擦力也不需较大的力度,因此也可以实现第二连杆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活动盖的转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