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2091发布日期:2019-01-08 20:3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中药。



背景技术:

儿童紫癜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的毛细血管及小血管,伴免疫球蛋白a沉积的系统性小血管炎。临床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和肾脏不同程度受损为特征。20%-60%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即紫癜性肾炎henöchschö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hspn是全身疾患累及肾脏的常见原因,占儿童继发性肾脏疾病的40%-70%。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对全国10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表明,hspn仅次于急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居第3位。部分hspn患儿病程迁延,严重者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地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紫癜性肾炎属于中医学“血症”“紫癜”“紫癜风”“葡萄疫”等范畴,小儿脏腑娇嫩,为稚阴稚阳之体,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易感受风热、热毒、湿热之邪,感邪之后,正邪相争,外郁肌腠,内闭营血,毒热壅盛伤及血络,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渗于皮下,发为紫癜;毒邪内扰肠胃,阻遏气机,损伤肠络,则腹痛便血;毒邪深入下焦,灼伤肾络,血渗尿中而出现血尿;毒扰肾关,肾失封藏,精微外泄则发生蛋白尿;热毒淤滞经络,气血循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关节疼痛。热邪易兼湿热,血溢脉外,离经之血成瘀,湿热、瘀血蓄积日久而又生内毒。目前临床治疗hspn多采用采用201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常规治疗方案。该方案根据hspn患者的病理分型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hspn的病理按iskdc分类标准分为6型:i型,肾小球轻微异常;ⅱ型,单纯系膜增生,ⅱa.局灶/节段,ⅱb.弥漫性;ⅲ型,系膜增生,伴有<50%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节段性病变(硬化、粘连、血栓、坏死),ⅲa.局灶/节段,ⅲb.弥漫性;iv型,病变同ⅲ级,50%~75%的肾小球伴有上述病变,iva.局灶/节段,ivb.弥漫性;v型,病变同ⅲ型,>75%的肾小球伴有上述病变,va.局灶/节段,vb.弥漫性;vi型,膜增生样肾小球肾炎。对于孤立性血尿或病理i级患者指南建议密切观察及长期随访;孤立性微量蛋白尿或合并镜下血尿或病理1ia级:持续蛋白尿>0.5~1g/(d·1.73m2)的紫癜性肾炎患儿,通常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部分研究报道雷公藤多苷对于消除镜下血尿有很好的疗效;非肾病水平蛋白尿且病理为hspnⅲa型:acei或arb治疗,对于持续蛋白尿>1g/(d·1.73m2)、gfr>50ml/(min·1.73m2)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肾病水平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或病理11b、1v级: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硫唑嘌呤)治疗;急进性肾炎或病理v级、ⅵ级:多采用三至四联疗法。目前临床有使用丙种球蛋白及血浆去除法治疗hspn个案报道,疗效存有争议。而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加重感染,并且对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副作用;免疫抑制剂对肝肾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并且还会产生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综上所述,尿蛋白、尿潜血及皮肤紫癜频繁复发依然成为治疗的难点。因此,提供一种减少患者反复感染次数及调节免疫,减轻自身免疫反应,保护肾脏,减少皮肤及黏膜反复出血的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中药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中药,可有效解决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服用安全,疗效好的用药问题。

本发明根据中医药学治病机理,易减少患者反复感染次数及调节免疫,减轻自身免疫反应,保护肾脏,减少皮肤及黏膜反复出血为目的,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活血化瘀,健脾利湿为治则,据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水牛角粉3-9g、生地9-15g、丹皮9-15g、赤芍8-12g、大青叶9-15g、紫草6-12g、黄芩6-12g、小蓟6-15g、丹参9-15g、茜草炭9-15g、侧柏炭9-15g、川芎6-12g、三七粉3-6g、五味子9-15g、茯苓9-15g、徐长卿6-12g和炙甘草3-6g作原料药物制成;其中,将上述除外水牛角粉和三七粉外,其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500-1500ml水浸泡30min,武火煎沸,改用文火煮20-30min,过滤,得第一滤液;滤渣加400-1200ml水,武火煎沸,改用文火煮20-30min,过滤,得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浓缩至100-150ml,然后将水牛角粉和三七粉加入浓缩液,混匀即成。

本发明纯中药配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活血化瘀,健脾利湿之功效,可以减少hspn频繁复发,并降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疗效好,用药安全,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药物上的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可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水牛角粉5-7g、生地11-13g、丹皮11-13g、赤芍9-11g、大青叶11-13g、紫草8-10g、黄芩8-10g、小蓟8-13g、丹参11-13g、茜草炭11-13g、侧柏炭11-13g、川芎8-10g、三七粉4-5g、五味子11-13g、茯苓11-13g、徐长卿8-10g和炙甘草4-5g作原料药物制成;其中,将上述除外水牛角粉和三七粉外,其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800-1200ml水浸泡30min,武火煎沸,改用文火煮20-30min,过滤,得第一滤液;滤渣加600-1000ml水,武火煎沸,改用文火煮20-30min,过滤,得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浓缩至100-150ml,然后将水牛角粉和三七粉加入浓缩液,混匀即成。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水牛角粉3g、生地9g、丹皮9g、赤芍8g、大青叶9g、紫草6g、黄芩6g、小蓟6g、丹参9g、茜草炭9g、侧柏炭9g、川芎6g、三七粉3g、五味子9g、茯苓9g、徐长卿6g和炙甘草3g作为原料药物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水牛角粉6g、生地12g、丹皮12g、赤芍10g、大青叶12g、紫草9g、黄芩9g、小蓟12g、丹参12g、茜草炭12g、侧柏炭12g、川芎9g、三七粉3g、五味子12g、茯苓12g、徐长卿9g和炙甘草4g作为原料药物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发明一种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水牛角粉9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2g、大青叶15g、紫草12g、黄芩12g、小蓟15g、丹参15g、茜草炭15g、侧柏炭15g、川芎12g、三七粉6g、五味子15g、茯苓15g、徐长卿12g和炙甘草6g作为原料药物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在上述分组中,其中:

水牛角:苦、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之功效。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癲狂。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功效。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大青叶: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功效。用于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功效。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小蓟:甘、苦、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功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瘍肿痛。

茜草炭:苦、寒,归肝经。具有凉血,祛瘀,收敛止血,通经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瘀阻经闭,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侧柏炭:苦、涩、寒,归肺、肝、脾经。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用于吐血,魈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侧柏叶做炭用专事收敛止血之功。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三七粉: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功效。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徐长卿:辛、温,归肝、胃经。祛风,化湿,止痛,止痒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伤痛,风疹、湿疹。

炙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上述组份配伍科学、合理,各药物间相辅相成,使各具特色的组分组成一个整体,而发挥更好的作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活血化瘀、健脾利湿之功效,方中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共为君药,凉血活血,既可以达到止血不留瘀,又能活血不出血。血热妄行证患儿常见素体热盛,轻者可致脾胃积热,大便干结,乳蛾内生,重者则热扰血分,则动血耗血,本方中以大青叶、小蓟、紫草、黄芩为臣药,既可助君药清热解毒之功效,又能凉血消斑,清上、中、下三焦湿热;茜草炭、侧柏炭二药烧炭存性,其性涩,入血分,有收敛之功,增强止血之功,是治标之法,诸药凉涩,恐致留瘀,以丹参、川芎、三七粉行气活血,使止血而不留瘀,上述五味药为佐药。五味子和茯苓可以健脾化湿,徐长卿具有化湿止痛之功效,三者相配伍,可以健脾化湿,清除体内之湿热之邪,使病程缩短,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为使药。上述中药经过合理配伍对于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并经临床资料得到了充分症明,有关临床资料如下:

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的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17年9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症指南(2016)》的诊断标准:在过敏性紫癜病程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其中血尿和蛋白尿的诊断标准分别为:血尿:肉眼血尿或1周内3次镜下血尿,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hp);蛋白尿:满足以下任一项者:①1周内3次尿常规定性采尿蛋白阳性;②24h尿蛋白定量>150mg或尿蛋白/肌酐(mg/mg)>0.2;③l周内3次尿微量白蛋白高于正常值。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辨症标准:

主要症状:皮肤有瘀点或瘀斑,颜色鲜红,压之不褪色,伴或不伴双下肢及眼睑浮肿,严重者可伴全身水肿。

次要症状:咽红,咽干痛,口渴,心烦,大便干,下肢肌肤甲错

伴见症状:腹痛,关节痛,高热,呕血,尿血,便血等

舌脉:舌质红或伴有瘀斑瘀点,苔白黄或黄厚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纳入标准:⑴符合以上hspn中医、西医诊断标准者;⑵年龄小于16岁;⑶肝、肾功能正常;⑷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⑴对方案中涉及的药物过敏者;⑵近一月内参加其他药物临床实验者;⑶依从性差,不能按医嘱服药者。

病例分组:本发明治疗组选取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5岁-16岁,对照组选取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患者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为2.3岁-16岁。两组比例的病程、病情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案: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治疗,早晚各一次,每次50-75ml,饭后半小时温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统计疗效。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药物选择依据201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常规治疗方案,1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统计疗效。

疗效评价:⑴完全有效:症状完全缓解,尿常规检查正常,24小时尿蛋白小于0.15g/24h,随访3-6个月病情无复发;⑵显著有效:症状完全缓解,尿常规检查:隐血-∽1+,尿蛋白-∽1+,尿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下降80%以上,24小时尿蛋白较前下降80%以上;⑶有效:症状部分缓解(主要症状:皮肤紫癜新出频率较前下降,伴随症状:感染频次较前下降,腹痛、关节痛、神经性血管水肿等症状部分缓解),尿常规检查:隐血、尿蛋白程度同前或较前轻度下降,尿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下降30%-80%,24小时尿蛋白较前下降30%-80%;⑷无效:临床症状或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甚至加重者。

统计学处理

按上述治疗方案,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其中,治疗组完全有效23例,显著有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2.5%;对照组完全有效12例,显著有效12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78%。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表明该发明中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型效果显著,达到临床治疗目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患儿,女性,11岁。2017年12月就诊。以“反复双下肢皮肤紫癜伴间断性腹痛、关节痛1月余,伴尿检异常15天”为代主诉。患儿病初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随后双下肢出现少量针尖至绿豆大小紫癜,色鲜红,压之不褪色,抚之不碍手,对称分布,伴有双膝关节疼痛,查尿常规无异常,至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以“利巴韦林、阿莫西林、肝素钠针”等药物静滴,并予口服“芦丁、强的松”等治疗1周后,紫癜消退、腹痛、关节痛好转后出院,出院约1周后,紫癜再次反复新出较前增多,伴关节痛,无腹痛,查尿常规:隐血3+,尿蛋白3+,红细胞计数:897.5/µl,24小时尿蛋白1136.5mg/24h,再次住院治疗,肾脏穿刺结果示:hspn(ⅱa型,小球增生分叶6.89%),予药物静滴,疗效欠佳,后多次复查尿常规:隐血2+∽3+,尿蛋白1+∽3+,红细胞计数:78-953.5/µl,24小时尿蛋白1-2.6g/24h,家属为求中医治疗,遂至我院门诊。就诊时双下肢皮肤散在大量鲜红色紫癜,针尖至花生米样大小,部分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对称分布,腹痛,以脐周为主,无关节痛,发热,咳嗽,咯黄痰,时有鼻衄,钠少,眠差,大便偏干,3日1行,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滑数,查体: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腹部压痛,无反跳痛,眼睑及双下肢无浮肿。诊为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活血化瘀、健脾利湿为治则,服用本发明中药治疗,辅以常规西药抗过敏、维生素c及钙片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短期(5-7天)应用强的松以抗炎止痛,及时缓解腹痛症状,服用中药15天后皮肤紫癜完全消退、未再出现腹痛及关节痛,查尿常规:隐血2+,尿蛋白2+,红细胞计数:83.2/µl,24小时尿蛋白963mg/24h。临症加减一直服用2月时间,期间紫癜未再反复新出,上述实验室检查持续好转,临床兼症明显改善,服药2月后查尿常规无异常,24小时尿蛋白126mg/24h,后又坚持服药巩固治疗1月。停药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儿紫癜性肾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持续无异常。

综上所述,本发明纯中药配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活血化瘀,健脾利湿之功效,可以减少hspn频繁复发,并降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本发明中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治本,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治标,见效快,疗效好,有效率达92.5%,用药安全,是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热妄行证药物上的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