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芪饮片及其炮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90510发布日期:2019-01-22 18:47阅读:1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炮制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红芪饮片及其炮制方法。
背景技术
:红芪为豆科植物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hand.-mazz.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在《中国药典》中记载的炮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另一种是蜜炙:取红芪片,按照蜜炙法炒至不黏手。传统的红芪饮片的炮制方法制备出的红芪饮片的浸出物的量较少,补气功效不太理想,且功效单一。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红芪饮片的炮制方法,通过该炮制方法制备出的红芪饮片的浸出物的量大,且具有更好的补中益气的功效,并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了祛痰止咳、润燥的功效。一种红芪饮片的炮制方法,所述炮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红芪药材,洗净润透,切片备用;(2)取甘草煎水,得甘草汁备用;(3)将甘草汁和蜂蜜混合后加入红芪切片,浸润吸尽;(4)将红芪切片干燥;所用的红芪、所述甘草以及所述蜂蜜的重量比为(180~220)︰(8~12)︰(2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芪、所述甘草以及所述蜂蜜的重量比为(190~210)︰(9~11)︰(22~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芪、所述甘草以及所述蜂蜜的重量比为200︰1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切片的厚度为2mm~4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甘草煎水为加入8~12倍所述甘草重量的水,煎煮后得2~4倍甘草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甘草煎水为加入10倍所述甘草重量的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煎煮后得3倍甘草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干燥为恒温干燥,干燥温度为60℃~80℃,干燥时间为4h~8h。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4)中所述干燥温度为7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红芪饮片。红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甘草气微,味甜而特殊,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以及调和诸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而蜂蜜可补中润燥。本发明采用药汁炮制,采用甘草汁和蜂蜜药汁复合制,使红芪饮片的浸出物的量增大。在炮制过程中将蜂蜜和甘草煎水得到的甘草汁浸润吸尽,使得到的红芪饮片富含甘草汁和蜂蜜的有效成分,一方面可以使红芪的补中益气功效更好,另一方面还使红芪饮片具有祛痰止咳、润燥的功效。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对甘草煎水的加水量、所得甘草汁的量、红芪切片的干燥温度以及干燥时间等技术参数进一步优化,使制备得到的红芪饮片质量更优,整体的质量相差较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一种红芪饮片的炮制方法,该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红芪药材,除去杂质,并大小分档,使得红芪药材的重量为200g,洗净润透,切片厚度约为3mm备用;(2)取甘草10g煎水,加入10倍甘草重量的水,即加入100g的水,煎煮后,得到的汁水大约为加入甘草重量的3倍左右,即甘草汁约30g,备用;(3)将30g甘草汁和25g蜂蜜混合后加入红芪切片,浸润吸尽;(4)将红芪切片恒温70℃下干燥6h左右,控制红芪饮片水分在10%以内。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一种红芪饮片的炮制方法,该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红芪药材,除去杂质,并大小分档,使得红芪药材的重量为220g,洗净润透,切片厚度约为4mm备用;(2)取甘草12g煎水,加入8倍甘草重量的水,即加入96g的水,煎煮后,得到的汁水大约为加入甘草重量的4倍左右,即甘草汁约48g,备用;(3)将48g甘草汁和25g蜂蜜混合后加入红芪切片,浸润吸尽;(4)将红芪切片恒温75℃下干燥5h左右,控制红芪饮片水分在10%以内。实施例3本实施例为一种红芪饮片的炮制方法,该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红芪药材,除去杂质,并大小分档,使得红芪药材的重量为220g,洗净润透,切片厚度约为2mm备用;(2)取甘草8g煎水,加入12倍甘草重量的水,即加入96g的水,煎煮后,得到的汁水大约为加入甘草重量的3倍左右,即甘草汁约24g,备用;(3)将24g甘草汁和30g蜂蜜混合后加入红芪切片,浸润吸尽;(4)将红芪切片恒温65℃下干燥7h左右,控制红芪饮片水分在10%以内。对比例1本对比例为一种红芪饮片的炮制方法,该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红芪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使得红芪药材的重量为220g,洗净润透,切片厚度约为3mm备用;(2)将55g水加入红芪切片,浸润吸尽;(3)将红芪切片恒温70℃下干燥6h左右,控制红芪饮片水分在10%以内。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步骤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中红芪、甘草以及蜂蜜的比例为:200g︰80g︰10g。一、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45%乙醇作溶剂,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的红芪饮片进行浸出物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项目浸出物%实施例148.6实施例246.5实施例345.4对比例144.3对比例245.2二、红芪饮片补中益气、祛痰止咳、润燥的功效实验参试人员:一共60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分别设为组1和组2,组1的参试人员服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红芪饮片,组2服用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红芪饮片。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身体虚弱、四肢无力、气短气促、头晕、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痰多咳嗽等亚健康状态者;中医诊断标准:气虚乏力,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痰多咳嗽者。疗效判断标准:有效——病症明显改善或有所好转;无效——症状均无改善。组1服用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饮片,每天服用三次,每次取饮片10g,加150ml~200ml温水冲服;组2服用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饮片,每天服用三次,每次取饮片10g,加150ml~200ml温水冲服。2组病例治疗20天,疗效结果见表2。表2组别有效无效有效率组125583.3%组1201066.7%红芪自古以来就是宫廷御用药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以及敛疮生肌,常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气虚水肿以及内热消渴等;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以及祛痰止咳的功效,用甘草汁制红芪饮片,可增加红芪补益脾气的效果;蜂蜜可补中、润燥,炙红芪就是用红芪和蜂蜜炒制而得,偏重补益中气。而本发明以甘草汁和蜂蜜作为药汁来制备红芪饮片,使得红芪饮片含有蜂蜜和甘草汁的有效成分,增强红芪的补中益气的功效,同时使红芪具有祛痰止咳、润燥的作用,并且对人体无副作用。红芪饮片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以及敛疮生肌的功效,但是其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差异较大。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