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肠通便颗粒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8509发布日期:2019-01-14 20:00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润肠通便颗粒剂。
背景技术
:随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便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便秘伴发于各个年龄,尽管不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但却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便秘的危害很多,不仅可加重原发病,同时也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结肠癌、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等。市场上通便中药或保健食品成分种类中所选用的原料基本上以大黄、芦荟、番泻叶、决明子等居多。此类含有蒽醌类物质的强力泻药,对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时间长了会造成肠道黏膜病理性改变,临床上叫结肠黑病变。结肠黑病变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可引起结肠癌。慢性习惯性便秘人群长期使用含大黄、芦荟或番泻叶的药品,会养成依赖性,而且随着用量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无效。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含大黄、芦荟、番泻叶、决明子等含有蒽醌类物质且起效迅速、疗效好的润肠通便颗粒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肠通便颗粒剂,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火麻仁1-18份、槐米1-15份、罗汉果1-8份、枸杞1-12份、陈皮1-15份、杭白菊1-7份、淡竹叶1-17份、山楂1-7份、抗性糊精1-9份、麦芽糖醇1-12份、菊粉1-12份、花茶提取物1-12份。为进一步提高润肠通便效果,本发明优选的原料重量份数为:火麻仁15份、槐米12份、罗汉果5份、枸杞8份、陈皮10份、杭白菊5份、淡竹叶9份、山楂3份、抗性糊精3份、麦芽糖醇8份、菊粉6份、花茶提取物2份。上述润肠通便颗粒剂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的:1)取火麻仁、槐米、罗汉果、枸杞、陈皮、杭白菊、淡竹叶、山楂,加水进行煎煮提取,过滤后收集提取液;2)向提取液中加入复合酶,在35-60℃的条件下酶解1-5h,然后加热煮沸使酶灭活后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清膏;3)向清膏中加入乙醇,使乙醇重量含量达到40-70%,搅拌后静置过夜;4)取醇沉后的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取抗性糊精、麦芽糖醇、菊粉、花茶提取物,置于喷雾制粒机中,用稠膏进行喷雾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本发明通过添加复合酶对提取液进行酶解,将中药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实现了活性成分的转化,不仅有效促进了药物的吸收利用,提高了药物疗效,而且使颗粒剂冲服时溶解速度更快,更加澄清,口感更好,从而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其中,复合酶的种类、比例、酶解的温度、时间对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物的疗效和性质有关键影响,本发明优选的复合酶由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组成,其用量分别为提取液重量的0.8-1.5%、0.2-0.6%、0.2-0.6%、0.1-0.5%。最佳的,所述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的用量分别为提取液重量的1.2%、0.5%、0.5%、0.3%。最佳的酶解参数是:45℃的条件下酶解3h。另外,煎煮提取的时间、次数、加水量以及醇沉的浓度对药物的活性成分含量、疗效和溶解性等也有重要影响,其中醇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清膏中的蛋白质、鞣质、多糖以及被灭活的酶等杂质。本发明最佳的煎煮提取是加6倍重量水进行煎煮提取2次,每次2小时。醇沉时,最佳的乙醇浓度为6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药材以补为通,从本治秘,不含有蒽醌类物质,作用更加缓和,对肠道黏膜不会产生刺激,不仅预防了结肠黑病变的发生,而且不会产生依赖性,停药后不会复发。因此本发明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润肠通便中药。本发明组方严谨、制法科学。方中火麻仁甘平油润,可治虚性和实性便秘;罗汉果甘润凉血,清肺润肠,此两味既清导实热,又润养兼顾,均为君药。淡竹叶甘淡,性寒清利,善泻下清热;杭白菊苦寒泄降,善泻火凉肝;槐米清泄导滞,清热凉血,三味共助君药清泻肠胃湿热积滞,故为臣药;枸杞甘平,养阴生津,增液润燥,善滋养肝肾阴津以润肠道,亦为臣药。陈皮芳香健脾温中,善行胃肠滞气,促进津液疏布;山楂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行气,二药合用,以增君臣药润肠通便之力,又温中,以防苦寒太过而伤脾胃,共为佐药。全方配伍,主清缓泻兼润养,共奏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之功,故善治热结津伤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皆宜。同时,配方中含抗性糊精和菊粉膳食纤维,在小肠内不被吸收,可直接进入大肠,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是一种双歧杆菌增殖因子,调整肠道菌群,具有促进胃肠运动,改善胃肠道动力障碍的功能。膳食纤维吸水膨胀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对于便秘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根椐色、香、味要求,本发明添加花茶提取物和麦芽糖醇,制得的颗粒剂香气宜人,清新自然,汤色清澈亮丽,口感甜润鲜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不同中药处方对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实施例1-10的中药处方见下表1。表1中药处方表(g)取实施例1-10的中药处方,研磨成细粉备用,作为受试样品。选用成年雄性icr小鼠144只,体重18-22g,随机分为12组(实施例1-10组、空白组、模型组),每组12只。实施例1-10组按6.5g/kg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蒸馏水,连续灌胃15d。15d后,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24h。空白组给予蒸馏水,模型组和10个试验组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10mg/kg·bw)。给复方地芬诺酯0.5h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用墨汁灌胃,试验组给予含受试样品的墨汁,动物均单笼饲养,正常饮水进食。从灌墨汁开始,记录每只动物首粒排黑便时间、6h内排黑便粒数及质量,同时观察粪便性状。结果见表2。表2本发明中药对小鼠排便的影响组别首次排便时间(min)粪便粒数(粒)粪便重量(g)空白组14318.70.77模型组2678.60.38实施例122111.50.45实施例219413.40.56实施例320512.30.51实施例418814.60.59实施例520911.70.57实施例619513.10.52实施例717614.20.62实施例821511.30.49实施例920612.50.58实施例1019013.30.60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首次排便时间延长,粪便粒数和重量均减少,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便秘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实施例1-10都能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增加粪便粒数和重量,说明本发明的中药配方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其中实施例7都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可促进便秘模型小鼠小肠蠕动,软化大便,缩短其首次排便时间,增加粪便粒数和粪便质量,因此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其中实施例7的起效速度最快,排便质量最好。实施例11火麻仁15kg、槐米12kg、罗汉果5kg、枸杞8kg、陈皮10kg、杭白菊5kg、淡竹叶9kg、山楂3kg、抗性糊精3kg、麦芽糖醇8kg、菊粉6kg、花茶提取物2kg。1)取火麻仁、槐米、罗汉果、枸杞、陈皮、杭白菊、淡竹叶、山楂,加6倍重量水进行煎煮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后收集提取液(共850kg);2)向提取液中加入由10.2kg纤维素酶、4.25kg果胶酶、4.25kg淀粉酶和2.55kg中性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在45℃的条件下酶解3h,然后加热煮沸15分钟使酶灭活,将酶解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3)向清膏中加入无水乙醇,使乙醇重量含量达到65%,搅拌后静置过夜;4)取醇沉后的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的稠膏;取抗性糊精、麦芽糖醇、菊粉、花茶提取物,置于喷雾制粒机中,用稠膏进行喷雾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经高效液相检测,颗粒剂中陈皮苷含量为0.16mg/g。实施例12原料处方与实施例11相同。1)取火麻仁、槐米、罗汉果、枸杞、陈皮、杭白菊、淡竹叶、山楂,加12倍重量水进行煎煮提取1次,时间3小时,过滤后收集提取液(共900kg);2)向提取液中加入由13.5kg纤维素酶、2.7kg果胶酶、2.7kg淀粉酶和4.5kg中性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在60℃的条件下酶解1h,然后加热煮沸使酶灭活,将酶解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5的清膏;3)向清膏中加入无水乙醇,使乙醇重量含量达到40%,搅拌后静置过夜;4)取醇沉后的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取抗性糊精、麦芽糖醇、菊粉、花茶提取物,置于喷雾制粒机中,用稠膏进行喷雾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经高效液相检测,颗粒剂中陈皮苷含量为0.13mg/g。实施例13原料处方与实施例11相同。1)取火麻仁、槐米、罗汉果、枸杞、陈皮、杭白菊、淡竹叶、山楂,加4倍重量水进行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时,过滤后收集提取液(共800kg);2)向提取液中加入由8kg纤维素酶、4.8kg果胶酶、2.4kg淀粉酶和1.6kg中性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在35℃的条件下酶解5h,然后加热煮沸使酶灭活,将酶解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3)向清膏中加入乙醇,使乙醇重量含量达到70%,搅拌后静置过夜;4)取醇沉后的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的稠膏;取抗性糊精、麦芽糖醇、菊粉、花茶提取物,置于喷雾制粒机中,用稠膏进行喷雾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经高效液相检测,颗粒剂中陈皮苷含量为0.11mg/g。实施例14选用成年雄性icr小鼠48只,体重18-22g,随机分为4组(实施例11-13组和对比例组),每组12只。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均按6.5g/kg(折算成生药材)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灌胃15d。15d后,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24h。3个试验组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10mg/kg·bw),0.5h后,试验组给予含受试样品的墨汁,记录每只动物首粒排黑便时间、6h内排黑便粒数及质量,同时观察粪便性状。其中对比例是将中药材按照常规的水煎煮提取工艺制备,没有将提取液进行酶解处理。试验结果见表3。表3中药制备方法对小鼠排便的影响组别首次排便时间(min)粪便粒数(粒)粪便重量(g)实施例1115816.80.71实施例1216715.70.67实施例1317015.10.65对比例17314.60.64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制备工艺,能进一步缩短排便时间,增加粪便粒数和重量,从而提高中药润肠通便效果。而采用常规工艺制得的颗粒疗效增加不明显。实施例15选择健康、亚健康人群为受试者,观察本发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有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每次一小袋(2g),一天两袋(4g),连续食用7天。2、观察项目:(1)排便次数:试食者服用试食样品前6天及试食7天每天的排便情况。(2)排便状况:根据排便困难程度分为i-ⅳ级,统计试食前后积分值。i级(0分):排便正常;ii级(1分):仅有下坠感,不适感;ⅲ级(2分):下坠感,不适感明显;或有便频但排便困难而量少,较少出现腹痛或肛门烧灼感,影响排便。ⅳ级(3分):经常出现腹痛或肛门灼感。(3)粪便性状:根据布里斯托(bristol)粪便性状分类法为i-ⅲ级。i级(0分):像香肠或蛇,平滑而且软;像香肠,但它的表面有裂痕;软的团块,有明显的边缘(容易排出)。ii级(1分):香肠形状,但有团块;松散的块状,边缘粗糙,像泥浆状的粪便。iii级(2分):分离的硬团,像果核(不易排出)。3、结果判定试食前后试食组自身比较,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二项指标中一项指标积分下降,可判定该受试食品具有通便功能作用。4、调查结果共调查有便秘症状人群31例,年龄32-57岁,31例大便次数增加,26例排便状态改善,23例粪便性状改善,有效人数26例,总有效率83%。患者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停药2周后复查未见复发。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