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制剂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3722发布日期:2019-03-16 00:05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学领域,涉及一种中药滴丸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六味地黄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六味地黄滴丸为一种已经上市的中成药,是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提取而成的干膏粉和挥发油加适量辅料制成,如:将干膏粉,加入peg4000,于80℃加热熔化,加入挥发油,混合均匀,滴入冷却的二甲硅油,制成1000丸或200丸,除去表面二甲硅油,包装,即得。六味地黄滴丸具有滋阴补肾功效。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本发明人在研究现有方法的过程中发现,酒萸肉的主要成份马钱苷和泽泻主要成份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常常不稳定,有时不达标,而现有检测方法大都忽略这两种成分的检测,为此,本发明提供同时检测这两种成分的方法,为使这两种成分含量稳定,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制备方法,通过改变提取工艺,有效提高泽泻有效成份含量,和酒萸肉中马钱苷提取转移率,从而提高六味地黄滴丸的功效和质量。本发明制备工艺方便实用,且易于控制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味地黄滴丸制备的新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本发明的六味地黄滴丸,其制备方法为:

(1)牡丹皮挥发油的制备:取牡丹皮,加水蒸馏,得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2)干膏粉的制备:取酒萸肉,加乙醇回流,滤过,滤液备用;取熟地黄、山药,加水煎煮,煎煮液滤过,滤液加入牡丹皮蒸馏后的水溶液,浓缩,醇沉,醇沉上清液与酒萸肉回流液合并浓缩至无醇味,备用;取茯苓、泽泻,加水煮沸,滤过,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3)干膏粉,加入peg4000,加热熔化,加入挥发油,混合均匀,滴入冷却的二甲硅油,即得本发明滴丸剂。

优选的,本发明的六味地黄滴丸,制备方法如下:

(1)牡丹皮挥发油的制备:取牡丹皮,加15倍量水蒸馏2小时,得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2)干膏粉的制备:取酒萸肉,加80%乙醇回流2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取熟地黄、山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10倍量水,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煮液滤过,滤液加入牡丹皮蒸馏后的水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与酒萸肉回流液合并浓缩至无醇味,备用;取茯苓、泽泻,加水煮沸后,80℃温浸二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60℃减压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3)干膏粉,加入peg4000,于80℃加热熔化,加入挥发油,混合均匀,滴入冷却的二甲硅油,即得本发明滴丸剂。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相对于现有的六味地黄滴丸的制备方法,泽泻与茯苓煎煮,不醇沉;酒萸肉回流乙醇浓度由70%提高至80%,这两点改进,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用改进方法制成的干膏粉,其成份23-乙酰泽泻醇b和马钱苷提取转移率比原方法分别提高一倍以上和50%以上,六味地黄滴丸留样观察24个月23-乙酰泽泻醇b和马钱苷含量稳定。

发明工艺与原工艺干膏粉23-乙酰泽泻醇b和马钱苷含量对比试验结果:

注:提取转移率=干粉量*干粉含量/(药材量*药材含量)

从上表可得出,本发明工艺23-乙酰泽泻醇b平均提取转移率为60.7%,马钱苷平均提取转移率为81.4%;原工艺23-乙酰泽泻醇b平均提取转移率为25.6%,马钱苷平均提取转移率为54.0%。

六味地黄滴丸采用发明工艺与原工艺对比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140701

从上表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发明专利加速6个月含量稳定,且各项检测指标合格,原工艺生产的样品加速6个月后马钱苷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1.7mg/g)。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制法:

(1)牡丹皮挥发油的制备:取牡丹皮,加15倍量水蒸馏2小时,得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2)干膏粉的制备:取酒萸肉,加80%乙醇回流2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取熟地黄、山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10倍量水,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煮液滤过,滤液加入牡丹皮蒸馏后的水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与酒萸肉回流液合并浓缩至无醇味,备用;取茯苓、泽泻,加8倍量水煮沸后,80℃温浸二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60℃减压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3)干膏粉,加入peg4000,于80℃加热熔化,加入挥发油,混合均匀,滴入冷却的二甲硅油,即得本发明滴丸剂。

实施例二:

制法:

(1)牡丹皮挥发油的制备:取牡丹皮,加15倍量水蒸馏2小时,得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2)干膏粉的制备:取酒萸肉,加85%乙醇回流2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取熟地黄、山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10倍量水,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煮液滤过,滤液加入牡丹皮蒸馏后的水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与酒萸肉回流液合并浓缩至无醇味,备用;取茯苓、泽泻,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60℃减压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3)干膏粉,加入peg4000,于80℃加热熔化,加入挥发油,混合均匀,滴入冷却的二甲硅油,即得本发明滴丸剂。

实施例三:

制法:

(1)牡丹皮挥发油的制备:取牡丹皮,加15倍量水蒸馏2小时,得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2)干膏粉的制备:取酒萸肉,加90%乙醇回流2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取熟地黄、山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10倍量水,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煮液滤过,滤液加入牡丹皮蒸馏后的水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与酒萸肉回流液合并浓缩至无醇味,备用;取茯苓、泽泻,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60℃减压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3)干膏粉,加入peg4000,于80℃加热熔化,加入挥发油,混合均匀,滴入冷却的二甲硅油,即得本发明滴丸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