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可调节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6691发布日期:2019-02-19 18:2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向可调节拉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向可调节拉钩。



背景技术:

内窥镜诞生50多年来,经历了从疾病诊断到疾病治疗的阶段,对一些消化疾病的治疗已经十分有效和可靠甚至成为一些疾病治疗的首选疗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活检术、emr(内镜粘膜切除术)、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技术的发展,其对消化道的息肉和早癌症的治疗,正逐渐成为一种首选诊疗手段。尤其对早癌的发现、诊断和切除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已研发出一些内镜下的专用器械,然而,与其它内镜下治疗技术相比仍显得操难度较大。现阶段操作中,常用网篮及五爪钳来拉扯、拖拽组织,手术操作过程中,工具动作机构仍然是受镜头控制方向,并不能自行改变操作方向,往往需要反复多次进退镜头来操作,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并且视野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有效保障软管部前端弯曲的多向可调节拉钩。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多向可调节拉钩,包括手柄部、与手柄部连接的软管部、设于软管部端部的拉钩部,拉钩部连接推拉部;所述软管部外套设有变螺距弹簧,其中变螺距弹簧包括靠近软管部端部的低密度弹簧段和远离软管部端部的高密度弹簧段;在软管部内穿有两对引导线,各引导线一端分别固定在软管部一端;手柄部内设置两个可沿手柄前后移动的控制按钮,各对引导线穿出软管部后分别连接一控制按钮,位于软管部内的两对引导线各自所在平面在软管部中心轴线处交叉且相互垂直,各个控制按钮分别向不同方向转动时,能够分别牵引各引导线,带动软管端部连同拉钩部向不同方向弯曲转动。

其中,所述低密度弹簧段的长度大于0,小于变螺距弹簧整体长度的1/2。

优选的,所述手柄部内设有穿线板,在穿线板上设置有两对穿线孔,两对穿线孔以软管部内垂直于控制按钮中心轴线的一对引导线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两对引导线分别穿过这两对穿线孔,并连接于最接近的控制按钮上。

再者,其中,手柄部内设有分线板,在分线板上设有两对分线珠,两对分线珠分别与各对引导线所在平面共面,各引导线分别穿过与其共面的分线珠。

进一步,所述控制按钮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弹簧与手柄部内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软管部内其中一对引导线所在平面垂直于控制按钮的中心轴线,另一对引导线所在平面平行于控制按钮的中心轴线。

再者,所述变螺距弹簧外包覆有包塑层。

优选的,所述软管部端部设有固定座,拉钩部包括设于固定座上的转轴一,转轴一上交叉设有两个钳爪;各个钳爪后端分别连接拉杆,两个拉杆另一端共同连接于转轴二,转轴二与推拉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推拉部包括推拉按钮以及穿过软管和手柄部并与推拉按钮连接的推拉丝,转轴二上设有与推拉丝连接的连杆;推拉按钮与手柄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多向可调节拉钩,在内镜下手术进行emr、esd或其他的复杂操作时,让镜头专司观察功能,拉钩可以控制方向并抓取、拖拽组织,使手术操作难度降低,并能降低手术风险;其次本发明的变螺距弹簧可有效保障近刀头部软管弯曲,避免拉线操作导致的软管部其他部分弯曲造成的电刀切割方向有误问题;能够有效的阻止软管部的扭曲及其形变,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其头端的形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变螺距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穿线板及穿线孔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分线板及分线珠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软管部与变螺距弹簧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拉钩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软管部引导线连接及运动方向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手柄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多向可调节拉钩,包括手柄部1、与手柄部1连接的软管部2、连接于软管部2端部的拉钩部3,拉钩部3连接设置在手柄部1上的推拉部,拉钩部3连接电源,其中,软管部2为实心软管。

在软管部2内穿有两对引导线4,引导线4之间相互平行,软管部1内有供各条引导线4穿过的孔。各引导线4一端固定于软管部2端部。手柄部1内设置有同轴的两个可沿手柄部来回移动的控制按钮5,各对引导线4穿出软管部2后分别连接一控制按钮5,位于软管部2内的两对引导线4各自所在平面在软管部2中心轴线处交叉且相互垂直,各个控制按钮5分别向不同方向移动时,能够分别牵引各引导线4,带动拉钩部3向不同方向弯曲。在软管部2外套设有变螺距弹簧8,其中变螺距弹簧8包括靠近软管部端部的低密度弹簧段801和远离软管部端部的高密度弹簧段802,低密度弹簧段801的长度大于0,小于变螺距弹簧8整体长度的1/2;其中变螺距弹簧8外包覆有包塑层10。变螺距弹簧能够有效的阻止软管部的扭曲及其形变,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其头端的形变。

手柄部1内还安装有穿线板6,穿线板6垂直于手柄部1的中心轴线设置,在穿线板6上设置有两对穿线孔61,两对穿线孔61以软管部2内垂直于控制按钮5中心轴线的一对引导线4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两对引导线4分别穿过这两对穿线孔61,并连接于最接近的控制按钮5上。在手柄部1内还设置与穿线板6平行的分线板7,在分线板7上开两对分线珠701,两对分线珠701分别与各对引导线4所在平面共面,各引导线4分别穿过与其共面的分线珠701。软管部2内其中一对引导线4所在平面垂直于两个控制按钮5的中心轴线,另一对引导线4所在平面平行于控制按钮5的中心轴线。控制按钮5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弹簧9与手柄部内壁相连接。

如图6、图7和图9所示,软管部2端部还连接有固定座31,拉钩部3包括安装在固定座31的轴孔32上的转轴一33,转轴一33上交叉安装有两个钳爪34;各个钳爪34后端分别连接拉杆35,两个拉杆35另一端共同连接于转轴二36,转轴二36与推拉部连接,推拉部包括推拉按钮11以及穿过软管2和手柄部1并与推拉按钮11连接的推拉丝13,转轴二36上设置有与推拉丝13连接的连杆37;推拉按钮11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复位弹簧12与手柄部1相连接,在自然状态下,推拉按钮11处于中间位置,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两个钳爪34处于开口状态;当操作人员向后牵拉推拉按钮11,使推拉按钮11拉动推拉丝13,此时拉钩部3的两个钳爪34闭合。

如图1所示,位于软管部2内的引导线4之间为相互平行设置,引导线4穿出软管部2进入手柄部1内后,无法继续保持相对平行的状态,并且由于控制按钮5与引导线4、软管部2存在相对位置差,所以在无穿线板6与分线板7的情况下,引导线4无法精准有效地控制软管部2弯曲的方向及幅度,而设置了分线板7及穿线板6之后,两板上分别设置了四个位置绝对固定的穿线孔61,这样就通过穿线孔61的引导及固定,限制了引导线4的位移,能够使引导线4带动软管部2,精准转向;同时变螺距弹簧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阻止软管部的扭曲及其形变,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其头端的形变。

结合附图8,对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将拉钩部3及软管部2通过内窥镜钳道或其他辅助通道输送到手术部位进行手术,手持手柄部1进行操作,通过向前移动其中一个控制按钮,拉动a处的引导线4,使软管部2带动拉钩部3向x+方向弯曲,复位后弯曲恢复,同理通过逆时针转动该控制按钮,拉动与拉钩部3的b处连接或接触的引导线4,软管部2带动拉钩部3向x-方向弯曲,复位后弯曲恢复,此描述适用于单一控制按钮控制情况下x方向轴x+、x-两方向的弯曲,同理增加一个控制按钮,通过分别拉动c、d处的引导线4,能够控制y轴方向轴y+、y-两方向的弯曲,通过转向盘间的相互配合,能够组合出x、y轴平面上的任意弯曲角度,在手术过程中固定角度及方向操作,并且加以内窥镜钳道或辅助通道来辅助进行移动操作,达到更好的施术效果。

施术者将拉钩部3放置于需要操作的手术组织处,将推拉按钮11后拉,带动推拉丝13的外拉,从而使得两个钳爪34闭合,抓取组织,再通过调节控制按钮5,或者通过内窥镜钳道或辅助通道来辅助移动,达到抓取组织移动或固定抓取的目的,为施术者提供简便的操作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