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3379发布日期:2019-03-27 11:01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放疗常常伴随着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包括皮肤损伤、黏膜损伤和毛发损伤等,是由于治疗过程中的高能粒子或射线(包括高能电子、质子、中子、gamma射线、x-射线等)直接辐射组织而引起的。鼻咽癌是头颈部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在中国南部以及两广地区发病率最高,目前调强放射治疗是鼻咽癌首选治疗方法。由于鼻咽解剖位置邻近口咽及口腔,在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是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为85-100%,其原因是射线作用于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一定时间和累计剂量后,导致粘膜微血管受损及粘膜基底层细胞有丝分裂性死亡,主要表现为粘膜充血,口腔粘膜糜烂或溃疡,口干、咽痛,影响进食及睡眠。口腔黏膜炎的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起始阶段、高峰阶段和持续阶段。不同的患者起始症状不同,可出现口腔内某种刺痛感、味觉的改变、喉咙的隐痛等症状。随着进一步发展至高峰期,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溃疡,主要表现为口腔内自发性灼痛,遇刺激疼痛影响患者说话;有的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阻塞感以致不能吞咽进食;有的患者出现病变区勃膜充血,散在微凸质软的白色小点,随后白点融合,形成白色斑,并有口干、灼热感。几乎所有的患者都经历高峰期,只是时间和程度不同。某些患者口腔黏膜炎有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甚至转为慢性,表现为长时间味觉的改变、吞咽困难、口腔发干和食欲减退等。另外由于口腔黏膜受损和放化疗引起的免疫力下降,也使口腔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3级或3级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高达28-35%。此外,口腔黏膜炎常常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最明显的是不能进食往往使患者感到沮丧,甚至自尊心受损,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把进食能力的恢复与疾病的康复等同看待。严重的生理影响是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许多患者往往用口腔黏膜炎症的转归来为他们疾病的治疗效果定位,由于口腔钻膜炎症持续时间长,造成的痛苦大,往往使患者对本身疾病的治疗产生怀疑而影响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食欲、情绪及睡眠等,减低放疗耐受性,从而降低了放疗的总剂量,并可导致放疗中断,甚至放弃继续治疗,导致肿瘤复发转移,降低患者远期生存率。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措施包括: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口,地塞米松、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抗感染,止痛等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专利申请:cn106692201a公开了一种防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包括贻贝软组织提取物和真菌多糖。

中国专利申请:cn102210817b公开了一种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为:沙参6~9g、玄参8~10g、天门冬6~9g、熟地6~9g、竹叶6~9g、白薇4~6g、盐黄柏6~8g、栀子6~8g、苦参6~9g、当归6~9g、赤芍6~9g、鸡血藤6~8g、乳香4~6g、五灵脂6~9g、丹参6~9g、紫草6~8g、甘草4~6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但是关于本发明一种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如上药物组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如上药物组合物的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成:20%甘露醇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所述各药物的重量配比依次为:20%甘露醇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250ml:0.1-0.3g:5-15mg:2-8mg:5-15mg。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成:20%甘露醇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所述各药物的重量配比依次为:20%甘露醇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250ml:0.15-0.25g:7.5-12.5mg:3.5-6.5mg:7.5-12.5mg。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成:20%甘露醇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所述各药物的重量配比依次为:20%甘露醇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250ml:0.2g:10mg:5mg:10mg。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包括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和慢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导致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放射线包括x线、镭射线、同位素射线、中子射线。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如上任一所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包括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和慢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导致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放射线包括x线、镭射线、同位素射线、中子射线。

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如上任一所述药物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按照比例取原料药,将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依次加入20%甘露醇注射液中,并将其混合均匀即得。

本发明优点在于:

1、与传统的临床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药物相比,本发明能显著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损伤程度,显著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者放疗过程的生存质量。

2、本发明配方配制过程简单,无需特殊工艺及条件,配方组合所需药物均为临床最常用药物,药源充分,价格低廉,制作方便,便于贮存、运输,患者经济负担轻,可很好地应用于临床上。

3、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及其之间的配比经过试验筛选,具有效果显著的优点,有效地治疗了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导致的口腔黏膜炎,对患者的健康增加了一道防线,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放疗开始后第1-6周(a)以及放疗结束后第1-6周(b),对照组(a)及试验组(b)患者口腔黏膜溃疡评分结果图。*:p<0.05。

附图2是放疗前后,对照组(a)与试验组(b)体重减轻比较。*:p<0.05。

附图3是放疗开始后第1-6周(a)以及放疗结束后第1-6周(b),对照组(a)及试验组(b)患者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p<0.05。

附图4是放疗开始后第1-6周(a)以及放疗结束后第1-6周(b),对照组(a)及试验组(b)患者口腔及咽喉疼痛nrs评分。*:p<0.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药物组合物(一)

按照比例取原料药: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内依次加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2g、维生素b12注射液10m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5mg、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10mg,充分混合均匀。

实施例2药物组合物(二)

按照比例取原料药: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内依次加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1g、维生素b12注射液15m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2mg、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15mg,充分混合均匀。

实施例3药物组合物(三)

按照比例取原料药: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内依次加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3g、维生素b12注射液5m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8mg、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5mg,充分混合均匀。

实施例4药物组合物(四)

按照比例取原料药: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内依次加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1g、维生素b12注射液5m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8mg、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15mg,充分混合均匀。

实施例5药物组合物(五)

按照比例取原料药: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内依次加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3g、维生素b12注射液15m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2mg、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5g,充分混合均匀。

实施例6药物组合物(六)

按照比例取原料药: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内依次加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15g、维生素b12注射液12.5m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3.5mg、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12.5mg,充分混合均匀。

实施例7药物组合物(七)

按照比例取原料药: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内依次加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25g、维生素b12注射液7.5m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6.5mg、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7.5mg,充分混合均匀。

实施例8药物组合物(八)

按照比例取原料药: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内依次加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15g、维生素b12注射液7.5m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6.5mg、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12.5mg,充分混合均匀。

实施例9药物组合物(九)

按照比例取原料药: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内依次加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25g、维生素b12注射液12.5m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3.5mg、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7.5mg,充分混合均匀。

实施例10药物组合物(十)

按照比例取原料药: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内依次加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2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5mg、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10mg,充分混合均匀。

实施例11临床试验(一)

1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7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

1.2诊断标准

按who粘膜反应标准分度:1度:粘膜充血;2度:斑点状粘膜炎;3度:片状粘膜炎占照射区范围<50%,或有明显疼痛;4度:片状粘膜炎占照射区范围>50%,重度疼痛。

1.3纳入标准

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鼻咽癌,病理类型为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分类中的ii型;年龄18-80岁;全身功能状态(kps)评分≥70分;接受鼻咽癌放疗,放疗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70x109/l,白细胞≥3.0x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x109/l;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已患有口腔黏膜炎症或其他口腔内疾病的患者;已知对本研究中使用药物中任何成分过敏或有严重过敏体质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1.5终止和撤除临床试验标准:在试验中出现其他疾病,影响试验进行者;不可预见的其他情况。

2方法

2.1分组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groupa)和试验组(groupb)各35例,治疗过程中无患者退出试验。按2009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ajcc)第7版分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研究对象的群体特征

2.2放射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采用调强技术。两组患者均采用仰卧位,头颈肩热塑膜固定体位。ct增强扫描范围:头顶至锁骨头下2cm,扫描厚度为3mm。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atrisk,oar)勾画按照“2010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计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执行,主要依据ct图像为基础勾画。在eclipse10.0计划系统上应用美国瓦里安执行加速器6(mv)x线分别对70例患者采用相同剂量限制条件设计调强放疗计划,采用9个照射野均匀分布共面照射,鼻咽癌原发肿瘤靶区总剂量66-74gy(分次剂量2.1-2.3gy),阳性淋巴结靶区总剂量60-70gy(分次剂量2.0-2.2gy),高危临床靶区总剂量60-66gy(分次剂量1.8-2.0gy),低危临床靶区总剂量54-60gy(分次剂量1.8-2.0gy),颈部淋巴引流区总剂量50gy(分次剂量1.8-2.0gy),每周照射5天,休息2天。剂量限制参照rtog0225和rtog0615的标准。

2.3治疗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健康教育,口腔护理,抗感染、止痛治疗等;出现感染征象时,及时予以相应抗感染治疗;对于口腔及咽部疼痛,按照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予以止痛药物治疗;出现>3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时,暂停放疗,同时予静脉抗感染治疗。试验组除以上常规处理外,给予本发明药物组合含漱口溶液治疗,该药物培养包括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内依次加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2g、维生素b12注射液10mg、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5mg、盐酸消旋山崀菪碱注射液10mg,充分混合均匀,本品为粉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口感舒适。用法:50ml/次漱口,5次/天,至放疗结束后10天。对照组除以上常规处理外,予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口,每次含漱15-20ml,每日3-5次,至放疗结束后10天。

2.4评估指标

主要评价指标: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客观分级,按rtog1350黏膜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分级:0级,无变化;1级,充血/可有轻度疼痛,无需镇痛药;2级,片状黏膜炎,或有炎性血清血液分泌物/或有中度疼痛,需镇痛药;3级,融合的纤维性黏膜炎/可伴重度疼痛,需麻醉药;4级,溃疡,出血坏死。口腔黏膜评估量表(omas)溃疡评分。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评分。次要评价指标:口腔及咽喉疼痛评分;放疗前后体重变化;放疗结束至口腔黏膜反应愈合时间。出院后每周通过返院复查或电话回访等方式记录每位患者从放疗结束至口腔黏膜反应消失(或至患者死亡)的时间。

2.5统计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标准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口腔黏膜评估量表溃疡评分比较

试验组2、3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例%)

从放疗开始后第3-6周以及放疗结束后第1-5周,试验组(groupb)口腔黏膜评估量表溃疡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roupa),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3.2两组体重下降评分比较

分别测定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放疗前1天体重,及放疗结束当天体重,计算两组患者体重下降,单位为kg,试验组患者体重下降较对照组患者体重下降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3.3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比较

从放疗开始后第3-6周以及放疗结束后第1-3周,试验组(groupb)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groupa),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3.4口腔及咽喉疼痛量表评分比较

从放疗开始后第3-6周以及放疗结束后第1-2周,试验组(groupb)患者口腔及咽喉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groupa),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

3.5安全性比较

试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除外放化疗引起的其他不良事件。

4讨论

放疗是鼻咽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是由放射治疗所导致的口腔黏膜充血、变薄、破损、感染等一系列反应,是鼻咽癌患者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于局部晚期的患者,同步放化疗使得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食欲、情绪及睡眠等,减低放疗耐受性,从而降低放疗总剂量,并可导致放疗中断,甚至放弃继续治疗,导致肿瘤复发转移,降低患者远期生存率。

本实施例通过多个量表对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生活质量、口腔及咽喉疼痛等进行了评估,证实药物组合含漱口溶液能有效的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减轻口腔及咽喉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实验未发现药物组合含漱口溶液的不良反应。

实施例12临床试验(二)

1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18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

1.2放射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采用调强技术。所有患者均采用仰卧位,头颈肩热塑膜固定体位。ct增强扫描范围:头顶至锁骨头下2cm,扫描厚度为3mm。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atrisk,oar)勾画按照“2010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计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执行,主要依据ct图像为基础勾画。在eclipse10.0计划系统上应用美国瓦里安执行加速器6(mv)x线分别对70例患者采用相同剂量限制条件设计调强放疗计划,采用9个照射野均匀分布共面照射,鼻咽癌原发肿瘤靶区总剂量66-74gy(分次剂量2.1-2.3gy),阳性淋巴结靶区总剂量60-70gy(分次剂量2.0-2.2gy),高危临床靶区总剂量60-66gy(分次剂量1.8-2.0gy),低危临床靶区总剂量54-60gy(分次剂量1.8-2.0gy),颈部淋巴引流区总剂量50gy(分次剂量1.8-2.0gy),每周照射5天,休息2天。剂量限制参照rtog0225和rtog0615的标准。

1.3诊断标准

按who粘膜反应标准分度:1度:粘膜充血;2度:斑点状粘膜炎;3度:片状粘膜炎占照射区范围<50%,或有明显疼痛;4度:片状粘膜炎占照射区范围>50%,重度疼痛。

1.4纳入标准

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鼻咽癌,病理类型为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分类中的ii型;年龄18-80岁;全身功能状态(kps)评分≥70分;接受鼻咽癌放疗,放疗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70x109/l,白细胞≥3.0x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x109/l;签署知情同意书。

1.5排除标准

已患有口腔黏膜炎症或其他口腔内疾病的患者;已知对本研究中使用药物中任何成分过敏或有严重过敏体质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1.6终止和撤除临床试验标准:在试验中出现其他疾病,影响试验进行者;不可预见的其他情况。

2方法

2.1分组

所有经过放射治疗后的180例患者中,分别有79例、96例及5例出现2度、3度、4度放射性口腔炎。将该1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治疗三组、治疗四组、治疗五组、治疗六组,治疗过程中无患者退出试验。六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黏膜炎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

2.2治疗方法

六组患者均予常规健康教育,口腔护理,抗感染、止痛治疗等;出现感染征象时,及时予以相应抗感染治疗;对于口腔及咽部疼痛,按照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予以止痛药物治疗;出现>3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时,暂停放疗,同时予静脉抗感染治疗。治疗一组除以上常规处理外,给予实施例1的药物组合物含漱口溶液进行治疗,用法:50ml/次漱口,5次/天,10天为一疗程,共用2个疗程。治疗二组除以上常规处理外,给予实施例2的药物组合物含漱口溶液进行治疗,用法:50ml/次漱口,5次/天,10天为一疗程,共用2个疗程。治疗三组除以上常规处理外,给予实施例10的药物组合物含漱口溶液进行治疗,用法:50ml/次漱口,5次/天,10天为一疗程,共用2个疗程。治疗四组除以上常规处理外,给予口炎清颗粒进行治疗,按照其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10天为一疗程,共用2个疗程。治疗五组除以上常规处理外,给予如下治疗方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2%利多卡因针20ml,硫酸阿米卡星针0.4g,地塞米检针5mg均匀混合,用法:于饭前半小时含服,1次15-20ml,每日3-4次,每次停留口腔约15-20min后缓慢吞入,10天为一疗程,共用2个疗程。治疗六组除以上常规处理外,给予如下治疗方案:生理盐水10ml、维生素b120.05mg,地塞米松2.5mg混合液含服,每次含30分钟以上,每天3次,10天为一疗程,共用2个疗程。

六组患者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血糖、肝功、测血压。

2.3疗效判断标准

自觉疼痛消失,3天内粘膜放射反应降低1度,或3天后溃疡愈合为痊愈;自觉疼痛消失,3天内粘膜放射反应降低1度,或7天后溃疡愈合为显效;自觉疼痛好转,7天内粘膜放射反应降低1度或10天后溃疡愈合为有效;自觉疼痛无好转,15天后溃疡愈合为无效。

3结果

治疗结果如表3所示,治疗一组痊愈5例,显效2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5%;治疗二组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10%,治疗三组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8%;治疗四组痊愈2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1.48%。治疗五组痊愈2例,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76%。治疗六组痊愈3例,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25%。治疗一组、治疗二组、治疗三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四组、治疗五组、治疗六组,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显著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治疗一组与治疗二组比较,治疗一组的总有效率优于治疗二组,说明本方的药物在一定的配比内具有显著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治疗一组与治疗三组比较,治疗一组的总有效率优于治疗三组,说明本方的维生素b12在制备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疾病的药物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表3六组患者在治疗两个疗程后疗效比较

放疗是鼻咽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是由放射治疗所导致的口腔黏膜充血、变薄、破损、感染等一系列反应,是鼻咽癌患者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于局部晚期的患者,同步放化疗使得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食欲、情绪及睡眠等,减低放疗耐受性,从而降低放疗总剂量,并可导致放疗中断,甚至放弃继续治疗,导致肿瘤复发转移,降低患者远期生存率。

与传统的临床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药物相比,本发明能明显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损伤程度,明显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者放疗过程的生存质量。本发明配方配制过程简单,无需特殊工艺及条件,配方组合所需药物均为临床最常用药物,药源充分,价格低廉,制作方便,便于贮存、运输,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可很好地应用于临床上。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各原料药及其之间的配比经过试验筛选,具有效果显著的优点,有效地治疗了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导致的口腔黏膜炎,对患者的健康增加了一道防线,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