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1350发布日期:2019-03-22 22:1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检测诊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



背景技术:

医务人员在对心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日常病况监测时,需要用到很多种心内科监测仪器进行日常病况的监测,以往各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进行日常病况检测时,通常需要利用多种心内科检测仪器来进行互相配合,以达到共同完成监测的目的。

经检索,授权公告号cn106725578a公开了一种心内科应急监测诊治装置,包括一上端设有硅胶软垫的躺板,所述躺板底部设有滚动轮,所述躺板底端设有一智能分药系统;所述躺板上端设有移动式智能检测系统;同时躺板上端还设有一智能按压系统;采用智能分药系统、移动式智能检测系统以及智能按压系统,在使用时会对病人的多种护理监测行为进行自动完成,无须医务人员频繁进行手工操作,并且各个装置均相邻设置,无须重新拿取进行繁琐的切换,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也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上述专利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其躺板的高度不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且在调节的过程中不便于缓冲,使得不能适应不同的患者,舒适感较差,不能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包括诊治装置本体,所述诊治装置本体包括躺板以及位于躺板下方的底座,底座上滑动安装有u形移动框,躺板位于u形移动框内,底座的底部转动安装有多个滚动轮,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躺板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底端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套设有竖杆,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槽内并与竖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所述支撑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外圈外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横杆,第一轴承的上方设有固定套设在支撑杆上的第一伞形齿轮,所述横杆上滑动套设有支撑板,且支撑板靠近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方孔,方孔与对应的横杆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靠近竖杆的一侧铰接有两个倾斜设置的连接杆,位于同一个支撑板上的两个连接杆对称设置,横杆位于对应的两个连接杆之间,位于同一个支撑板上的两个连接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分别与躺板的底部和安装槽的底部内壁相铰接,横杆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孔,且矩形孔靠近支撑杆的一侧设有开设在对应的横杆顶部的第一通孔,矩形孔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螺杆,且螺杆靠近支撑杆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第一通孔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二伞形齿轮,所述第二伞形齿轮的上方延伸至对应的横杆的上方,两个第二伞形齿轮均与第一伞形齿轮相啮合,所述螺杆上螺纹套设有与对应的矩形孔滑动安装的滑动座,且滑动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对应的方孔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所述矩形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槽,且第一槽远离其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三角板,矩形槽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槽,且第二槽远离其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定位杆,两个定位杆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竖板,且竖板远离竖杆的一侧与第二槽远离其开口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所述竖杆的一侧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竖板靠近竖杆的一侧滑动安装有顶杆,且顶杆远离竖板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延伸至第一槽内并嵌套有滚珠,滚珠与三角板靠近竖杆的一侧滚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靠近对应的矩形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螺杆的外侧固定套装。

优选的,所述滑动座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对应的螺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矩形孔远离竖杆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螺杆的外侧固定套装。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与顶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竖板靠近竖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轨,顶杆的顶部开设有一侧为开口设置的滑孔,且滑孔与滑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竖板靠近竖杆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三圆孔,且第三圆孔与对应的定位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的顶部设有第四圆孔,且第四圆孔与支撑杆固定套装。

优选的,所述躺板的底部开设有圆形槽,且圆形槽内固定套设有第四轴承,第四轴承的内圈与支撑杆的外侧固定套装。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五圆孔,且第五圆孔的侧壁与伺服电机输出轴的外侧活动接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伺服电机、竖杆、支撑杆、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螺杆、螺纹孔、滑动座、支撑板、连接杆、安装槽和躺板相配合,正向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竖杆转动,竖杆带动支撑杆转动,支撑杆带动第一伞形齿轮转动,第一伞形齿轮转动能带动两个第二伞形齿轮转动,第二伞形齿轮带动对应的螺杆转动,在螺纹孔的作用下,螺杆转动带动对应的滑动座移动,滑动座通过对应的支撑板带动两个连接杆分别对安装槽的底部内壁和躺板的底部挤压,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板和躺板向上移动;

通过躺板、支撑杆、三角板、定位杆、竖板、滑轨、滚珠、顶杆与弹簧相配合,躺板通过支撑杆带动三角板、定位杆和竖板向上移动,竖板带动滑轨在滑孔内向上移动,三角板向上移动的同时并对滚珠挤压,使得滚珠滚动并移动,滚珠通过顶杆带动滑轨向远离三角板的方向移动,滑轨带动竖板在两个定位杆上滑动并对多个弹簧进行压缩,弹簧的反作用力对竖板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对顶杆缓冲,顶杆通过滚珠对三角板缓冲,三角板通过支撑杆对躺板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在躺板向上移动的同时进行缓冲。

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躺板的高度,且在升高躺板的过程中便于对躺板缓冲,使得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提高舒适感,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的a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的b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的c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的d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躺板、3u形移动框、4滚动轮、5安装槽、6伺服电机、7竖杆、8支撑杆、9第一轴承、10横杆、11第一伞形齿轮、12支撑板、13方孔、14矩形孔、15螺杆、16滑动座、17连接杆、18第一通孔、19第二伞形齿轮、20第一槽、21三角板、22第二通孔、23顶杆、24第二槽、25定位杆、26竖板、27滑轨、28弹簧、29滚珠、30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参照图1-5,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心内科应急检测诊治装置,包括诊治装置本体,诊治装置本体包括躺板2以及位于躺板2下方的底座1,底座1上滑动安装有u形移动框3,躺板2位于u形移动框3内,底座1的底部转动安装有多个滚动轮4,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5,躺板2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支撑杆8,且支撑杆8的底端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滑动套设有竖杆7,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6,且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延伸至安装槽5内并与竖杆7的底端固定安装,支撑杆8上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9,且第一轴承9的外圈外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横杆10,第一轴承9的上方设有固定套设在支撑杆8上的第一伞形齿轮11,横杆10上滑动套设有支撑板12,且支撑板12靠近支撑杆8的一侧开设有方孔13,方孔13与对应的横杆10滑动连接,支撑板12靠近竖杆7的一侧铰接有两个倾斜设置的连接杆17,位于同一个支撑板12上的两个连接杆17对称设置,横杆10位于对应的两个连接杆17之间,位于同一个支撑板12上的两个连接杆17远离支撑板12的一端分别与躺板2的底部和安装槽5的底部内壁相铰接,横杆10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孔14,且矩形孔14靠近支撑杆8的一侧设有开设在对应的横杆10顶部的第一通孔18,矩形孔14远离支撑杆8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螺杆15,且螺杆15靠近支撑杆8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第一通孔18内并固定安装有第二伞形齿轮19,第二伞形齿轮19的上方延伸至对应的横杆10的上方,两个第二伞形齿轮19均与第一伞形齿轮11相啮合,螺杆15上螺纹套设有与对应的矩形孔14滑动安装的滑动座16,且滑动座1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对应的方孔13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安装,矩形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槽20,且第一槽20远离其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三角板21,矩形槽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槽24,且第二槽24远离其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定位杆25,两个定位杆25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竖板26,且竖板26远离竖杆7的一侧与第二槽24远离其开口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28,竖杆7的一侧顶部开设有第二通孔22,竖板26靠近竖杆7的一侧滑动安装有顶杆23,且顶杆23远离竖板26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22延伸至第一槽20内并嵌套有滚珠29,滚珠29与三角板21靠近竖杆7的一侧滚动接触,通过伺服电机6、竖杆7、支撑杆8、第一伞形齿轮11、第二伞形齿轮19、螺杆15、螺纹孔30、滑动座16、支撑板12、连接杆17、安装槽5和躺板2相配合,正向启动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竖杆7转动,竖杆7带动支撑杆8转动,支撑杆8带动第一伞形齿轮11转动,第一伞形齿轮11转动能带动两个第二伞形齿轮19转动,第二伞形齿轮19带动对应的螺杆15转动,在螺纹孔30的作用下,螺杆15转动带动对应的滑动座16移动,滑动座16通过对应的支撑板12带动两个连接杆17分别对安装槽5的底部内壁和躺板2的底部挤压,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板12和躺板2向上移动,通过躺板2、支撑杆8、三角板21、定位杆25、竖板26、滑轨27、滚珠29、顶杆23与弹簧28相配合,躺板2通过支撑杆8带动三角板21、定位杆25和竖板26向上移动,竖板26带动滑轨27在滑孔内向上移动,三角板21向上移动的同时并对滚珠29挤压,使得滚珠29滚动并移动,滚珠29通过顶杆23带动滑轨27向远离三角板21的方向移动,滑轨27带动竖板26在两个定位杆25上滑动并对多个弹簧28进行压缩,弹簧28的反作用力对竖板26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对顶杆23缓冲,顶杆23通过滚珠29对三角板21缓冲,三角板21通过支撑杆8对躺板2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在躺板2向上移动的同时进行缓冲,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躺板2的高度,且在升高躺板2的过程中便于对躺板2缓冲,使得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提高舒适感,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8靠近对应的矩形孔14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螺杆15的外侧固定套装,滑动座16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30,且螺纹孔30与对应的螺杆15螺纹连接,矩形孔14远离竖杆7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螺杆15的外侧固定套装,第二通孔22的侧壁与顶杆23的外侧滑动连接,竖板26靠近竖杆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轨27,顶杆23的顶部开设有一侧为开口设置的滑孔,且滑孔与滑轨滑动连接,竖板26靠近竖杆7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三圆孔,且第三圆孔与对应的定位杆25滑动连接,第一伞形齿轮11的顶部设有第四圆孔,且第四圆孔与支撑杆8固定套装,躺板2的底部开设有圆形槽,且圆形槽内固定套设有第四轴承,第四轴承的内圈与支撑杆8的外侧固定套装,安装槽5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五圆孔,且第五圆孔的侧壁与伺服电机6输出轴的外侧活动接触,通过伺服电机6、竖杆7、支撑杆8、第一伞形齿轮11、第二伞形齿轮19、螺杆15、螺纹孔30、滑动座16、支撑板12、连接杆17、安装槽5和躺板2相配合,正向启动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竖杆7转动,竖杆7带动支撑杆8转动,支撑杆8带动第一伞形齿轮11转动,第一伞形齿轮11转动能带动两个第二伞形齿轮19转动,第二伞形齿轮19带动对应的螺杆15转动,在螺纹孔30的作用下,螺杆15转动带动对应的滑动座16移动,滑动座16通过对应的支撑板12带动两个连接杆17分别对安装槽5的底部内壁和躺板2的底部挤压,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板12和躺板2向上移动,通过躺板2、支撑杆8、三角板21、定位杆25、竖板26、滑轨27、滚珠29、顶杆23与弹簧28相配合,躺板2通过支撑杆8带动三角板21、定位杆25和竖板26向上移动,竖板26带动滑轨27在滑孔内向上移动,三角板21向上移动的同时并对滚珠29挤压,使得滚珠29滚动并移动,滚珠29通过顶杆23带动滑轨27向远离三角板21的方向移动,滑轨27带动竖板26在两个定位杆25上滑动并对多个弹簧28进行压缩,弹簧28的反作用力对竖板26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对顶杆23缓冲,顶杆23通过滚珠29对三角板21缓冲,三角板21通过支撑杆8对躺板2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在躺板2向上移动的同时进行缓冲,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躺板2的高度,且在升高躺板2的过程中便于对躺板2缓冲,使得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提高舒适感,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

工作原理:使用时,正向启动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竖杆7转动,竖杆7通过矩形槽带动支撑杆8在躺板2的底部转动,支撑杆8带动第一轴承9的内圈转动,同时支撑杆8带动第一伞形齿轮11转动,由于两个第二伞形齿轮19均与第一伞形齿轮11相啮合,第一伞形齿轮11转动带动两个第二伞形齿轮19转动,第二伞形齿轮19带动对应的螺杆15转动,在螺纹孔30的作用下,螺杆15转动带动对应的滑动座16在矩形孔14内向靠近竖杆7的方向移动,滑动座16带动对应的支撑板12在横杆10上滑动,支撑板12带动对应的两个连接杆17分别对安装槽5的底部内壁和躺板2的底部挤压,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板12和躺板2向上移动,躺板2通过第四轴承带动支撑杆8向上移动,支撑杆8带动三角板21向上移动,同时支撑板12带动定位杆25和竖板26向上移动,竖板26带动滑轨27在滑孔内向上移动,三角板21向上移动的同时并对滚珠29挤压,使得滚珠29滚动并向远离三角板21的方向移动,滚珠29带动顶杆23在第二通孔22内滑动,顶杆23带动滑轨27向远离三角板21的方向移动,滑轨27带动竖板26在两个定位杆25上滑动并对多个弹簧28进行压缩,使得弹簧28发生形变,发生形变的弹簧28对竖板26进行缓冲,并通过竖板26对顶杆23缓冲,顶杆23通过滚珠29对三角板21缓冲,三角板21通过支撑杆8对躺板2进行缓冲,从而达到在躺板2向上移动的同时进行缓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