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37059发布日期:2019-02-22 20:4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膏,具体为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肋软骨炎比较常见,惯发于中老年,女性较多。症状表现是肋软骨单发或多发性增粗隆起,外形粗大,表面光滑规则,皮肤正常,触之伴有明显疼痛及压痛。病程长短不一,可迀延数月,甚至1年,或更长时间。以第2一5肋软骨发生较多,病发时同侧上肢活动,咳嗽或侧身,均可使疼痛加剧。患者非常痛苦。

西医治疗,多采用镇痛药物内服,不少患者认为,只能止痛当时。药效过后仍痛如故。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解除肋软骨炎患者痛苦,弥补治疗此病不足,在临床中研究出一种有较好疗效的中药膏外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膏,是由下述重量配比原料组成:无名异100一10份,防风100一10份,松节100一10份,青风藤100一10份,虎杖100一10份,姜黄100一10份,鹅不食草100一10份,凡士林2200一210份。

本发明所述药膏的最佳配比范围是:无名异10份,防风10份,松节10份,青风藤10份,虎杖10份,姜黄10份,鹅不食草10份,凡士林210份。

本发明所述药膏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凡士林加热化开,再将无名异、防风、松节、青风藤、虎杖、姜黄、鹅不食草,入凡士林中浸泡7天。然后加热炸枯,温度100一130℃时,捞出药渣,药油待凝后,即成药膏,分装塑料盒中备用。

本发明的用药依据是:无名异,味甘、咸,性微寒。功可消肿止痛,化瘀,治筋骨折伤;防风,味辛、甘,微温。现代研究,有明显的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鎮痛消炎功效显著;松节,味苦,性温。含挥发油,功可祛风燥湿,通络止痛。尤其对筋骨间病变,疗效最佳;青风藤,味苦、辛,性平。含多种生物碱、青藤碱。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抗炎功效显著;虎杖,味苦,性寒。散瘀止痛,具良好镇痛效果;姜黄,味苦、辛,性温。含挥发油,功能活血通经络,行气止痛;鹅不食草,味辛,性温。具活血散瘀消肿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889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选中药膏治疗肋软骨炎,组方合理,诸药互用,直至病变部位。用后能较快发挥续筋骨,活血消瘀,通络止痛,消炎功效。因药症相符,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据患者反应,确能显示出良好效果。使患处增粗隆起症状消失,肋软骨恢复正常。

药膏的使用的使用方法:每日2次涂于患处,纱布包敷,至疼痛消失。

临床疗效观察:临床治疗32例,男7例,女25例。年龄41一7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肋软骨炎诊断标准。

治疗结果:痊愈:患处增粗隆起及疼痛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患处增粗隆起明显消退,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均在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统计。

结果:痊愈27例,显效5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实施例一:无名异10g,防风10g,松节10g,青风藤10g,虎杖10g,姜黄10g,鹅不食草10g,凡士林210g。

该药膏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凡士林加热化开,再将无名异、防风、松节、青风藤、虎杖、姜黄、鹅不食草,入凡士林中浸泡7天,然后加热炸枯,温度100一130℃时,捞出药渣,药油待凝后,即成药膏,分装塑料盒中。

实施例二:无名异30g,防风30g,松节30g,青风藤30g,虎杖30g,姜黄30g,鹅不食草30g,凡士林800g。

该药膏的制备方法按上述实施例一制备工艺加工即可。

实施例三:无名异70g,防风70g,松节70g,青风藤70g,虎杖70g,姜黄70g,鹅不食草70g,凡士林1750g。

该药膏的制备方法按上述实施例一制备方法加工即可。

从实践中对三个实施例方案进行了疗效比较,认为实施例一疗效优于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临床治疗效果好,所以实施例一为最佳实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该药膏是由下述重量配比原料组成:无名异100一10份,防风100一10份,松节100一10份,青风藤100一10份,虎杖100一10份,姜黄100一10份,鹅不食草100一10份,凡士林2200一210份。制备方法是:先将凡士林加热化开,再将无名异、防风、松节、青风藤、虎杖、姜黄、鹅不食草,入凡士林中浸泡7天。然后加热炸枯,温度100一130℃时,捞出药渣,药油待凝后,即成药膏。有益效果是:该药膏治疗肋软骨炎,用后能较快发挥续筋骨,活血消瘀,通络止痛,消炎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国;马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建国
技术研发日:2018.12.17
技术公布日:2019.0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