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喉源性咳嗽的内服和贴敷结合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1960发布日期:2019-03-22 22:2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药品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喉源性咳嗽的内服和贴敷结合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喉源性咳嗽,其特点是往往先因咽喉内奇痒难忍,咳嗽呈阵发性、痉挛性,不咳则已,一旦咳嗽,则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咳时涕泪皆出,伴有咽干,咽部灼热,痰无或痰少粘腻难出,病程数月甚至经年不愈。目前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西医用抗生素无效,中医单纯用止咳药,大部分治疗效果不显著。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喉源性咳嗽的内服和贴敷结合的中药组合物,旨在提高喉源性咳嗽的治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治疗喉源性咳嗽的内服和贴敷结合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内服中药和贴敷中药,内服中药由下列原料药物组成:青果、桔梗、甘草、金银花、四数九里香、陈皮、干姜、五味子;贴敷中药由下列原料药物组成:射干、麻黄、细辛、白芥子、苏子、青黛、四数九里香。优选地,所述内服中药由下列重量份数量药物组成:青果10-20、桔梗10-20、甘草10-15,金银花10-20g、四数九里香10-15,陈皮10-15,干姜10-20、五味子10-30;所述贴敷中药由下列重量份数量药物组成:射干10-30,麻黄10-30、细辛10-30,白芥子10-30,苏子10-30、青黛10-15,四数九里香10-30。优选地,所述内服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将所述青果、桔梗、甘草、金银花、四数九里香、陈皮、干姜、五味子分别用清水洗净,并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清水浸泡40min-50min;3)步骤2)中浸泡后的中药放依次放入煎锅,加入一定量的清水,使用武火煎服20min-30min,再转文火煎服20min-30min后,筛网过滤得滤液i和中药滤渣,将所述滤液i静置至常温备用后,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得浓度为20%-35%浓缩液i;4)将步骤3)中的所述中药滤渣再次放入煎锅中并加入定量的清水,加热至沸腾后转文火煎服20min-30min,筛网过滤得滤液ii,将滤液ii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制得浓度为35%-55%的浓缩液ii;5)将步骤3)与步骤4)中制得的浓缩液i与浓缩液ii混合并使用搅拌机搅拌10min-20min得内服中药;所述贴敷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将所述射干、麻黄、细辛、白芥子、苏子、青黛、四数九里香分别用清水洗净,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2)在步骤1)的中药表面均匀喷洒45%-65%的白酒,并放至蒸锅中蒸制30min-50min后,置于阴凉处风干;3)步骤2)中蒸制后的中药置于铁锅中炒至20min-30min后静置室温;4)将步骤3)中经过炒制的中药使用粉碎机粉碎至100-120目的中药粉末混合物;5)将步骤4)中所述的中药粉末混合物加入蜂蜜以及透皮剂氮酮,并充分搅拌得含水量为30%-45%的中药混合物,并将所述中药混合物放入模具中成型,得贴敷中药。优选地,所述内服中药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和步骤4)中清水与中药的比例分别为1:15以及1:10。优选地,所述贴敷中药的制备方法中步骤5)中模具的为圆形,且直径为2cm-3cm,厚度为1.5mm-2.0mm。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通过采用内服中药组合物和贴敷药组合物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的提高喉源性咳嗽的治愈率,并且达到无副作用的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目的,本发明的内服中药组合物具有祛风散邪、利咽祛痰、宣肺止咳之功效,贴敷药组合物具有能清咽利肺、止咳祛痰之功效;不仅如此本发明的配方合理,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喉源性咳嗽的内服和贴敷结合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内服中药和贴敷中药。该内服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取青果15份、桔梗15份、甘草10份、金银花15份、四数九里香10份、陈皮10份、干姜15份、五味子20份并将以上中药分别用清水洗净,并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清水浸泡40min-50min;3)步骤2)中浸泡后的中药放依次放入煎锅,加入15倍份的清水,使用武火煎服20min-30min,再转文火煎服20min-30min后,筛网过滤得滤液i和中药滤渣,将所述滤液i静置至常温备用后,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得浓度为20%-35%浓缩液i;4)将步骤3)中的所述中药滤渣再次放入煎锅中并加入10倍份的清水,加热至沸腾后转文火煎服20min-30min,筛网过滤得滤液ii,将滤液ii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制得浓度为35%-55%的浓缩液ii;5)将步骤3)与步骤4)中制得的浓缩液i与浓缩液ii混合并使用搅拌机搅拌10min-20min得内服中药;该贴敷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取射干30份、麻黄30份、细辛30份、白芥子30份、苏子30份、青黛15份、四数九里香30份分别用清水洗净,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2)在步骤1)的中药表面均匀喷洒45%-65%的白酒,并放至蒸锅中蒸制30min-50min后,置于阴凉处风干;3)步骤2)中蒸制后的中药置于铁锅中炒至20min-30min后静置室温;4)将步骤3)中经过炒制的中药使用粉碎机粉碎至100-120目的中药粉末混合物;5)将步骤4)中所述的中药粉末混合物加入蜂蜜以及透皮剂氮酮,并充分搅拌得含水量为30%-45%的中药混合物,并将所述中药混合物放入模具中成型,该模具为圆形,且直径为2cm-3cm,厚度为1.5mm-2.0mm,得贴敷中药。本发明内服中药及贴敷中药各组分的功能分别为:青果:性平,味甘、涩、酸,入肺、胃经,具有清肺利咽止咳、生津解毒之功,主治咽喉肿痛,烦渴,咳嗽吐血,菌痢,癫痫,解河肠毒及酒毒。《本草再新》云:“平肝开胃、润肺滋阴、清痰理气治咳嗽”。并且青果具有没食子酸、东莨菪内酯和滨蒿内酯等主要成分,可以清热利咽,对急、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症有较好疗效。桔梗:性平,味苦、辛,入肺经,具有宣肺、利咽、法痰、排脓功效,主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雷公炮制药性赋解》曰:"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诸舟辑;一为肺部之引经。《本草汇言》:"枯梗主利肺气,通咽膈,宽中理气,开郁行痰之药也。凡咳嗽痰喘,非此不除,以其有顺气豁痰之功。转引自[中华本草]。"《本草通玄》:"枯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经,肺为主气之脏,故能使诸气下降,世俗泥为上升之剂不能下行,失其用矣。转引自[中华本草]。"生甘草,性微寒、味甘、平,具有清热解毒,清火利咽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味甘平而润,有润肺止咳之功。在《药品化义》中记载:"甘草:专入脾经。取性气缓,缓可去急,同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使补不至骤,而泻不至于迅,有调和相协之义,故称曰"国老"。其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痴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力也。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但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隔不思食也。"本病以"喉源"命名,病变部位发生在咽喉,故枯梗与甘草伍用,即是《伤寒论》著名之枯梗汤。二者能利咽法痰,宣肺止咳,且枯梗入肺经,作为引经报使药能引药上行直达病所。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其功效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本品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之症。四数九里香:又称千里香、满山香、过山香、千只眼等,为芸香科九里香属植物,是一种落叶乔木,具有祛风解表、行气止痛、活血散淤、抗炎、镇痛、解热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哮喘,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瘀血肿痛,皮肤瘙痒,湿疹,毒蛇咬伤,疟疾,胃痛,水肿等。并且四数九里香中含有补骨脂素等化合物,补骨脂素(psoralen,pso)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及药理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等。陈皮:性温,具有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辛香而行,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陈皮既能燥湿化瘦,还能温化寒褒,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干姜:辛温,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温,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其所治病证中以病位在肺,症状有咳为显著特点。干姜辛散,五味子酸收,二者一散一收,一开一敛,正合肺司开阖、吐故纳新之机宜。二则干姜、五味子合用,有温中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温中可绝生痰之源,是治咳之来路;温肺能荡贮痰之器,是清痰之去路,气道清畅,咳嗽自止。射干:性寒,味苦,归肺经,本品苦寒泄降、清热解毒,主入肺经,有清肺泻火、利咽消肿之功,为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其尤善清肺火,降气消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细辛:性温,味辛,归肺、肾经,具有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细辛芳香气浓,性善走窜,其治疗咳嗽其主要作用为能温化肺中之寒饮,解肺中之寒凝。白芥子:性温,味辛,无毒,入肺、胃二经,辛能入肺,温能散表,故有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白芥子含黑芥子甙,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是三九贴及三伏贴的主药。苏子,性温,味辛,归肺、脾经,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等功效,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青黛:性寒、味咸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能,主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实施例2该内服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取青果10份、桔梗10份、甘草10份、金银花10份、四数九里香10份、陈皮10份、干姜10份、五味子10份并将以上中药分别用清水洗净,并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清水浸泡40min-50min;3)步骤2)中浸泡后的中药放依次放入煎锅,加入15倍份的清水,使用武火煎服20min-30min,再转文火煎服20min-30min后,筛网过滤得滤液i和中药滤渣,将所述滤液i静置至常温备用后,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得浓度为20%-35%浓缩液i;4)将步骤3)中的所述中药滤渣再次放入煎锅中并加入10倍份的清水,加热至沸腾后转文火煎服20min-30min,筛网过滤得滤液ii,将滤液ii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制得浓度为35%-55%的浓缩液ii;5)将步骤3)与步骤4)中制得的浓缩液i与浓缩液ii混合并使用搅拌机搅拌10min-20min得内服中药;该贴敷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取射干30份、麻黄30份、细辛30份、白芥子30份、苏子30份、青黛15份、四数九里香30份分别用清水洗净,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2)在步骤1)的中药表面均匀喷洒45%-65%的白酒,并放至蒸锅中蒸制30min-50min后,置于阴凉处风干;3)步骤2)中蒸制后的中药置于铁锅中炒至20min-30min后静置室温;4)将步骤3)中经过炒制的中药使用粉碎机粉碎至100-120目的中药粉末混合物;5)将步骤4)中所述的中药粉末混合物加入蜂蜜以及透皮剂氮酮,并充分搅拌得含水量为30%-45%的中药混合物,并将所述中药混合物放入模具中成型,该模具为圆形,且直径为2cm-3cm,厚度为1.5mm-2.0mm,得贴敷中药。实施例3该内服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取青果20份、桔梗15份、甘草12份、金银花10份、四数九里香10份、陈皮10份、干姜20份、五味子20份并将以上中药分别用清水洗净,并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清水浸泡40min-50min;3)步骤2)中浸泡后的中药放依次放入煎锅,加入15倍份的清水,使用武火煎服20min-30min,再转文火煎服20min-30min后,筛网过滤得滤液i和中药滤渣,将所述滤液i静置至常温备用后,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得浓度为20%-35%浓缩液i;4)将步骤3)中的所述中药滤渣再次放入煎锅中并加入10倍份的清水,加热至沸腾后转文火煎服20min-30min,筛网过滤得滤液ii,将滤液ii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制得浓度为35%-55%的浓缩液ii;5)将步骤3)与步骤4)中制得的浓缩液i与浓缩液ii混合并使用搅拌机搅拌10min-20min得内服中药;该贴敷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取射干30份、麻黄30份、细辛30份、白芥子30份、苏子30份、青黛20份、四数九里香20份分别用清水洗净,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2)在步骤1)的中药表面均匀喷洒45%-65%的白酒,并放至蒸锅中蒸制30min-50min后,置于阴凉处风干;3)步骤2)中蒸制后的中药置于铁锅中炒至20min-30min后静置室温;4)将步骤3)中经过炒制的中药使用粉碎机粉碎至100-120目的中药粉末混合物;5)将步骤4)中所述的中药粉末混合物加入蜂蜜以及透皮剂氮酮,并充分搅拌得含水量为30%-45%的中药混合物,并将所述中药混合物放入模具中成型,该模具为圆形,且直径为2cm-3cm,厚度为1.5mm-2.0mm,得贴敷中药。实施例4该内服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取青果15份、桔梗15份、甘草12份、金银花10份、四数九里香10份、陈皮10份、干姜20份、五味子20份并将以上中药分别用清水洗净,并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清水浸泡40min-50min;3)步骤2)中浸泡后的中药放依次放入煎锅,加入15倍份的清水,使用武火煎服20min-30min,再转文火煎服20min-30min后,筛网过滤得滤液i和中药滤渣,将所述滤液i静置至常温备用后,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得浓度为20%-35%浓缩液i;4)将步骤3)中的所述中药滤渣再次放入煎锅中并加入10倍份的清水,加热至沸腾后转文火煎服20min-30min,筛网过滤得滤液ii,将滤液ii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制得浓度为35%-55%的浓缩液ii;5)将步骤3)与步骤4)中制得的浓缩液i与浓缩液ii混合并使用搅拌机搅拌10min-20min得内服中药;该贴敷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取射干30份、麻黄30份、细辛30份、白芥子30份、苏子30份、青黛20份、四数九里香20份分别用清水洗净,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2)在步骤1)的中药表面均匀喷洒45%-65%的白酒,并放至蒸锅中蒸制30min-50min后,置于阴凉处风干;3)步骤2)中蒸制后的中药置于铁锅中炒至20min-30min后静置室温;4)将步骤3)中经过炒制的中药使用粉碎机粉碎至100-120目的中药粉末混合物;5)将步骤4)中所述的中药粉末混合物加入蜂蜜以及透皮剂氮酮,并充分搅拌得含水量为30%-45%的中药混合物,并将所述中药混合物放入模具中成型,该模具为圆形,且直径为2cm-3cm,厚度为1.5mm-2.0mm,得贴敷中药。实施例5该内服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取青果20份、桔梗15份、甘草15份、金银花20份、四数九里香10份、陈皮10份、干姜10份、五味子25份并将以上中药分别用清水洗净,并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2)将步骤1)中的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清水浸泡40min-50min;3)步骤2)中浸泡后的中药放依次放入煎锅,加入15倍份的清水,使用武火煎服20min-30min,再转文火煎服20min-30min后,筛网过滤得滤液i和中药滤渣,将所述滤液i静置至常温备用后,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得浓度为20%-35%浓缩液i;4)将步骤3)中的所述中药滤渣再次放入煎锅中并加入10倍份的清水,加热至沸腾后转文火煎服20min-30min,筛网过滤得滤液ii,将滤液ii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制得浓度为35%-55%的浓缩液ii;5)将步骤3)与步骤4)中制得的浓缩液i与浓缩液ii混合并使用搅拌机搅拌10min-20min得内服中药;该贴敷中药的制备方法为:1)取射干30份、麻黄30份、细辛30份、白芥子25份、苏子30份、青黛15份、四数九里香20份分别用清水洗净,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2)在步骤1)的中药表面均匀喷洒45%-65%的白酒,并放至蒸锅中蒸制30min-50min后,置于阴凉处风干;3)步骤2)中蒸制后的中药置于铁锅中炒至20min-30min后静置室温;4)将步骤3)中经过炒制的中药使用粉碎机粉碎至100-120目的中药粉末混合物;5)将步骤4)中所述的中药粉末混合物加入蜂蜜以及透皮剂氮酮,并充分搅拌得含水量为30%-45%的中药混合物,并将所述中药混合物放入模具中成型,该模具为圆形,且直径为2cm-3cm,厚度为1.5mm-2.0mm,得贴敷中药。实验例: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有效性,发明人于2018年将本发明的内服中药和贴敷中药应用于临床,以诊断标准为:1)临床表现以干咳无痰或少痰,突然和反复之咽痒咳嗽,或如异物阻塞,甚者咳而作呕为主要特征,咽部黏膜检查无异常,或可见咽部或喉部黏膜轻度肿胀,微红;2)肺部听诊无异常,胸片、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等检查均无异常表现;3)排除下呼吸道感染、结核、肿瘤等。选取100名病人作为志愿者,其中男性44例,女56例,年龄11~50岁,分为两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为对照组,采用本发明的为实验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以及本发明的药物进行治疗持续治疗观察5个月,其中本发明的内服中药10剂为一疗程,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600ml,代茶饮;贴敷中药10天一疗程,每次贴敷4-6小时。疗效标准为:治愈:咽干痒、咳嗽和咽部体征全部消失;有效:咽干痒、咳嗽和咽部体征明显减轻;无效:咽干痒、咳嗽和咽部体征未改善。得表1如下:男性治愈人数(人)女性治愈人数(人)总治愈人数(人)治愈率(%)对照组12203264%实验组19264590%由上表可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内服中药以及贴敷中药相结合的治疗喉源性咳嗽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并且通过对治愈病患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发现治愈的病患无复发病例,证明本发明可提高喉源性咳嗽的治愈率,并且无副作用。典型病例1、陈某,女,11岁,患者咽干即咳,无痰,咽微痛、有灼热感,遇冷风则咳嗽加剧,用本发明的内服中药及贴敷中药贴敷2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再无复发。2、张某,女,25岁,患者咽干喉痒,无痰,咳嗽严重时伴引胸痛,呕恶,遇到异味刺激更加痒咳,曾服用消炎、止咳、化痰药,效果不佳。后用本发明的内服中药及贴敷中药贴敷4个疗程,痒、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内未见复发。3、邹某,男,46岁,患者5个月前出现咽痒咳嗽,有少量痰,有时干咳,自行服用止咳化痰药,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一周前咳嗽加重,刺激性干咳阵作,夜间尤甚,严重影响睡眠,后用本发明的内服中药及贴敷中药贴敷3个疗程,咳嗽停止,临床各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