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099发布日期:2019-03-30 09:21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在需要驱血或止血的外科四肢手术中,经常用到驱血带。现有的驱血带在使用前,需要先将驱血带对折成7cm左右,双层,再将其卷成卷状。将患者患肢消毒后,将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片刻后即可。先用驱血带一端由肢体末逐圈拉紧驱血带向近心端缠绕,每圈之间不许嵌夹软组织,直至缠绕到肢体根部,即可将手术肢体软组织内的血液驱离肢体。在缠绕最末圈时,先将局部皮肤用无菌纱布垫好,再用另一止血带缠绕其上打结,可避免软组织损伤,最后将驱血带由近心端端逐圈松开。

然而上述驱血带的驱血效果主要取决于医护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如果在缠绕过程中出现失误,则需要重新缠绕,对于分秒必争的手术来说耗时耗力。而完成驱血后将驱血带取下时需要逐圈松开,也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需要驱血止血的外科四肢手术的驱止血装置,使用简单,效果稳定。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驱止血装置,包括弹性收缩环、弹性织套和两条色带,所述弹性织套为与所述弹性收缩环配合的筒状结构,所述弹性织套将所述弹性收缩环卷绕在内从而形成环状结构,所述色带分别设置在所述弹性织套两侧,所述色带两端随着所述弹性织套一同卷绕在所述弹性收缩环上。

所述色带未卷入所述弹性收缩环的部分套接有手柄。色带根据具体情况需要使用不同的长度,避免出现色带过短导致弹性收缩环还未拉到位的情况。在对上肢使用时,总长度为1600mm的色带适用于止血部位到指尖距离小于等于60厘米的情况,总长度为1700mm的色带适用于止血部位到指尖距离小于等于65厘米的情况,总长度为1800mm的色带适用于止血部位到指尖距离小于等于70厘米的情况;在对下肢使用时,总长度为2400mm的色带适用于止血部位到趾尖距离小于等于100厘米的情况,总长度为2500mm的色带适用于止血部位到趾尖距离小于等于105厘米的情况,总长度为2600mm的色带适用于止血部位到趾尖距离小于等于110厘米的情况

所述弹性织套两端开口,一端被卷绕在内部,另一端外侧捆绑有扎带,从而包覆所述弹性收缩环中空的部位。被扎带捆绑的一端可以保证弹性织套包覆在肢体上时不会向上滑,增加了稳定性。

所述弹性织套为一端闭合的袜状结构,所述弹性织套开口的一端被卷绕在内部,闭合的一端包覆所述弹性收缩环中空的部位。

还包括塑料垫片,所述塑料垫片一端为圆头,可以插入肢体与所述弹性收缩环之间。塑料垫片面与面之间均设有倒角,倒角的直径等于塑料垫片的厚度,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肢体的作用。

所述弹性收缩环的外径在70毫米到130毫米之间,所述弹性收缩环的厚度在10毫米到35毫米之间,所述弹性收缩环在拉伸至250毫米长度时,产生的弹力在170牛到240牛之间。弹性收缩环由硅胶组成。为了产生足够作用力对抗血管里的血压,同时,又不能产生过大的作用力损伤肢体组织,弹性收缩环材料必须合理选择。所述弹性收缩环在周长为24厘米到40厘米的人体上肢产生的压强在21kpa到40kpa之间,在周长为30厘米到60厘米的人体下肢产生的压强在30kpa到59kpa和61kpa到80kpa两个区域之内。

所述弹性织套的宽度在70毫米到140毫米之间,所述弹性织套采用针织的编织方式,一圈的针数在100针到180针之间,所述弹性织套的横向拉伸率在2到3倍之间。

所述弹性织套由纯棉纱和橡筋组成,其中纯棉纱作为经线,橡筋作为纬线。弹性织套随着弹性收缩环的移动包覆在肢体上,由于弹性织套内有橡筋,作为纬线的橡筋像弹性收缩环一样套接在肢体上,也起到挤压肢体的作用,保证了驱止血效果。

还包括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刀体和刀座,所述刀座通过刀座弹簧滑动连接在所述刀体上,所述刀体下端设有与所述弹性收缩环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底部开口一端为圆角,所述圆角可卡入所述弹性收缩环与肢体之间,从而使所述弹性收缩环移动至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刀体一侧滑动连接有可通过斜面推动所述刀座向所述限位槽内移动的主推板,所述刀座下端固定有可切割所述弹性收缩环的切环刀,所述刀座靠近所述限位槽开口一端固定有可切割所述弹性织套的切布刀。所述切割装置可以代替塑料垫片来完成弹性收缩环的切割。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患者肢体止血位置测量相对部位的周长,止血位置为上臂、前臂、大腿或小腿,当止血位置为上臂或前臂时,确认上臂中上部周长在24-40cm之间,当止血位置为大腿或小腿时,确认大腿中部周长在28-60cm之间,如果测得周长超出上述范围,则使用其他方法止血;

第二步:按手术室无菌操作流程将驱止血装置取出,置于手术台上,保证塑料垫片在手术结束时可用;

第三步:根据手术位置消毒到上臂中上部或大腿中部以上,使用灭菌透明铺布覆盖消毒区域的边缘;

第四步:在上肢使用时,如果患者清醒,让患者将拇指和四指聚在一起,如果患者不清醒,戴灭菌手套的辅助人员将患者的拇指和其它四指握在一起,将患者的手指尖插入弹性收缩环之间并使手柄背向患者,抓住两个手柄紧贴患者的手臂向近心端牵拉,同时另一助手抓住肢体末端对抗牵引,使弹性收缩环在手臂上向近心端滚动;在下肢使用时,辅助人员将患者的足趾插入弹性收缩环之间并使手柄背向患者,抓住两个手柄紧贴患者的下肢向近心端牵拉,同时另一助手抓住肢体末端对抗牵引,使弹性收缩环在下肢上向近心端滚动;

第五步:拉手柄,直至将弹性收缩环拉至止血位置,弹性收缩环应保持在肢体消毒区域范围内;

第六步:用灭菌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浸润手术部位上的弹性织套,然后剪开,剪开前润湿弹性织套可以使碎片达到最小化,手术部位可以用灭菌透明铺布覆盖;

第七步:当手术结束后,将塑料垫片插入弹性收缩环与肢体之间,用手术刀割断弹性收缩环,用剪刀剪开弹性织套并将之从患者的肢体上取下,此时患者肢体恢复血液循环,应关注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及时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弹性收缩环的收缩直径要小于肢体的最小尺寸,包括肢体末端,因此在套进肢体时,由于肢体对弹性收缩环的膨胀作用,弹性收缩环被肢体膨胀挤压,产生拉伸作用力,反过来,弹性收缩环则对肢体产生反作用,会挤压肢体,由此挤压作用力传导到血管,挤出血管里的血液。弹性收缩环、弹性织套和色带之间通过卷绕的方式连接,在弹性织套彻底展开后即可相互脱离,便于根据材料分类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塑料垫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切割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7是切割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切割装置中主推板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弹性收缩环;11.弹性织套;12.色带;13.手柄;14.扎带;15.塑料垫片;2.刀体;21.限位槽;22.定位槽;23.定位壁;24.定位块;25.圆角;3.刀座;31.切环刀;32.切布刀;33.定位孔;34.刀座弹簧;4.主推板;41.副推板;42.卡紧块;5.挡板;51.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实施例一包括弹性收缩环1、弹性织套11和两条色带12,所述弹性织套11为与所述弹性收缩环1配合的筒状结构,所述弹性织套11将所述弹性收缩环1卷绕在内从而形成环状结构,所述色带12分别设置在所述弹性织套11两侧,所述色带12两端随着所述弹性织套11一同卷绕在所述弹性收缩环1上。

所述色带12未卷入所述弹性收缩环1的部分套接有手柄13。

所述弹性织套11两端开口,一端被卷绕在内部,另一端外侧捆绑有扎带14,从而包覆所述弹性收缩环1中空的部位。

还包括塑料垫片15,所述塑料垫片15一端为圆头,可以插入肢体与所述弹性收缩环1之间。

所述弹性收缩环1的外径在70毫米到130毫米之间,所述弹性收缩环1的厚度在10毫米到35毫米之间,所述弹性收缩环1在拉伸至250毫米长度时,产生的弹力在170牛到240牛之间。所述弹性收缩环1在周长为24厘米到40厘米的人体上肢产生的压强在21kpa到40kpa之间,在周长为30厘米到60厘米的人体下肢产生的压强在30kpa到59kpa和61kpa到80kpa两个区域之内

所述弹性织套11的宽度在70毫米到140毫米之间,所述弹性织套11采用针织的编织方式,一圈的针数在100针到180针之间,所述弹性织套11的横向拉伸率在2到3倍之间。

所述弹性织套11由纯棉纱和橡筋组成,其中纯棉纱作为经线,橡筋作为纬线。

实施例一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患者肢体止血位置测量相对部位的周长,止血位置为上臂、前臂、大腿或小腿,当止血位置为上臂或前臂时,确认上臂中上部周长在24-40cm之间,当止血位置为大腿或小腿时,确认大腿中部周长在28-60cm之间,如果测得周长超出上述范围,则使用其他方法止血;

第二步:按手术室无菌操作流程将驱止血装置取出,置于手术台上,保证塑料垫片在手术结束时可用;

第三步:根据手术位置消毒到上臂中上部或大腿中部以上,使用灭菌透明铺布覆盖消毒区域的边缘;

第四步:在上肢使用时,如果患者清醒,让患者将拇指和四指聚在一起,如果患者不清醒,戴灭菌手套的辅助人员将患者的拇指和其它四指握在一起,将患者的手指尖插入弹性收缩环之间并使手柄背向患者,抓住两个手柄紧贴患者的手臂向近心端牵拉,同时另一助手抓住肢体末端对抗牵引,使弹性收缩环在手臂上向近心端滚动;在下肢使用时,辅助人员将患者的足趾插入弹性收缩环之间并使手柄背向患者,抓住两个手柄紧贴患者的下肢向近心端牵拉,同时另一助手抓住肢体末端对抗牵引,使弹性收缩环在下肢上向近心端滚动;

第五步:拉手柄,直至将弹性收缩环拉至止血位置,弹性收缩环应保持在肢体消毒区域范围内;

第六步:用灭菌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浸润手术部位上的弹性织套,然后剪开,剪开前润湿弹性织套可以使碎片达到最小化,手术部位可以用灭菌透明铺布覆盖;

第七步:当手术结束后,将塑料垫片插入弹性收缩环与肢体之间,用手术刀割断弹性收缩环,用剪刀剪开弹性织套并将之从患者的肢体上取下,此时患者肢体恢复血液循环,应关注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及时处理。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弹性织套11为一端闭合的袜状结构,所述弹性织套11开口的一端被卷绕在内部,闭合的一端包覆所述弹性收缩环1中空的部位。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塑料垫片15替换为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刀体2和刀座3,所述刀座3通过刀座弹簧34滑动连接在所述刀体2上,所述刀体2下端设有与所述弹性收缩环1配合的限位槽21,所述限位槽21底部开口一端为圆角25,所述圆角25可卡入所述弹性收缩环1与肢体之间,从而使所述弹性收缩环1移动至所述限位槽21内,所述刀体2一侧滑动连接有可通过斜面推动所述刀座3向所述限位槽21内移动的主推板4,所述刀座3下端固定有可切割所述弹性收缩环1的切环刀31,所述刀座3靠近所述限位槽21开口一端固定有可切割所述弹性织套11的切布刀32。

所述限位槽21底部正对所述刀座3位置开设有可容纳切环刀的定位槽22,所述定位槽22远离所述圆角25一端上方延伸有定位壁23,所述定位壁23不会占据所述限位槽21内弹性收缩环1的位置,所述定位槽22两侧通过弹簧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定位壁23上的定位块24,所述刀座3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块24配合的定位孔33,所述定位块24上端面为与所述切环刀31配合的斜面,当刀座3向下移动时,切环刀31通过斜面推动定位块24向两侧移动,直至定位孔33移动至定位块24位置处时,定位块24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至定位孔33内,从而限制刀座3移动。

所述刀座3两侧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刀体2上的卡紧块42,所述主推板4两侧固定有与所述卡紧块42配合的副推板41,当主推板4推动刀座3向下移动切割弹性收缩环1时,副推板41通过斜面推动卡紧块42向下移动,从而压住弹性收缩环1,避免切环刀31切割弹性收缩环1时发生滑移。

所述刀体2位于所述限位槽21开口一侧铰接有挡板5,所述挡板5向靠近所述刀体2方向旋转时会推动所述主推板4向刀体2内移动,从而推动刀座3向限位槽21内移动,所述挡板5下端固定有与所述限位槽21配合的挡块51,当所述挡板5与所述刀体2贴合时,所述挡块51可将弹性收缩环1推动至所述切环刀31正下方。

两块卡紧块42压紧弹性收缩环1时位于限位槽21内的高度不同,当松开对弹性收缩环1的压紧作用时,其中一块卡紧块42比另一块先脱离弹性收缩环1,使被切断的弹性收缩环1向还未脱离的卡紧块42方向收缩,不会弹飞。

完成手术后需要取下弹性收缩环1和弹性织套11时,若使用弹性垫片和手术刀的配合,则需要两只手进行操作,还要用剪刀剪开弹性织套11,并且要特别注意不伤到患者,操作较为复杂。若使用切割装置,则只需要一只手,即可连续完成对弹性收缩环1和弹性织套11的切割。

使用切割装置时,先握着刀体2,使圆角25卡入弹性收缩环1和肢体之间,从而使弹性收缩环1移动至限位槽21内,限位槽21三面侧壁均与弹性收缩环1相切。然后握住挡板5,使挡板5向刀体2方向旋转,挡板5推动主推板4向刀体2内移动,主推板4通过斜面推动刀座3向下移动,从而使切环刀31切割弹性收缩环1,同时副推板41通过斜面推动卡紧块42向下移动压紧弹性收缩环1。当挡板5与刀体2贴合时,挡块51移动至限位槽21内与弹性收缩环1相切,切环刀31移动至定位槽22内完全切断弹性收缩环1,定位块24移动至定位孔33内限制刀座3移动。此时卡紧块42压紧弹性收缩环1,使被切断的弹性收缩环1不会弹飞,然后缓缓松开对挡板5的压力,卡紧块42在弹性收缩环1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由于副推板41对卡紧块42的限位作用相同,然而两侧卡紧块42的高度不同,所以一侧的卡紧块42会先松开对弹性收缩环1的控制,从而保证弹性收缩环1向另一侧的卡紧块42收缩而不会弹飞。当卡紧块42向上移动时,会通过斜面推动副推板41复位,从而使主推板4向刀体2外移动,推动挡板5使其与刀体2相隔一定距离,挡块51与圆角25之间的间隔可以使弹性织套11通过,此时握持刀体2向弹性织套11方向移动,圆角25卡入弹性织套11和肢体之间,使弹性织套11向限位槽21内移动,从而通过刀座3侧边的切布刀32切割弹性织套11。由于切割装置为一次性医疗用品,通过定位块24使刀座3无法复位,可以避免切割装置被重复利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