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储存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1588发布日期:2019-03-30 09:0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储存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药储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储存袋。



背景技术:

中药储存袋形式有很多种有布袋式、胶袋式和塑袋式,用于承装不同类型的中药,在医疗中大量使用,内装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传统中药储存袋多用于不同药物的储存,大多数中药储存袋透气性差,夏季由于温度高,容易出现霉变、虫蛀、变形等,影响中药的售卖与储存,使中药失去原有的药效,且中药需要经常通风防止腐烂和变色,每次拿出放回中药进行通风晾晒都易损伤中药,且费时费力,影响中药的完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储存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中药储存袋透气性差,夏季由于温度高,容易出现霉变、虫蛀、变形等,影响中药的售卖与储存,使中药失去原有的药效,且不利于晾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储存袋,包括外壳组件、存储组件和干燥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布袋、提手、凸扣、凹槽、通风袋、滑槽和卡扣,所述提手位于所述布袋前表面顶部,且与所述布袋固定连接,所述凸扣位于所述布袋内部前表面靠近所述提手的下方,所述凸扣与所述布袋固定连接,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布袋内部后表面靠近所述凸扣的后方,所述凹槽与所述布袋固定连接,所述通风袋位于所述布袋左侧壁,且与所述布袋固定连接,所述滑槽位于所述通风袋前表面,且与所述通风袋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前表面设有所述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存储组件包括干燥袋、储药袋、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所述干燥袋位于所述布袋内部下表面,且与所述布袋固定连接,所述储药袋位于所述干燥袋上表面,且与所述干燥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隔板位于所述储药袋内部下表面,且与所述储药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板位于所述储药袋内部下表面靠近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前方,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储药袋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分隔板位于所述储药袋内部下表面靠近所述第二分隔板的前方,所述第三分隔板与所述储药袋固定连接,所述干燥组件包括石灰层、花椒层、谷糠层和透气孔,所述石灰层设于所述干燥袋内部下表面,所述花椒层设于所述石灰层上表面,所述谷糠层设于所述花椒层上表面,所述干燥袋上表面开设有所述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干燥袋内部一共分为三层,分别为所述石灰层、所述花椒层和所述谷糠层。

优选的,所述干燥袋内部设有无纺布,所述石灰层与所述花椒层之间和所述花椒层与所述谷糠层之间均由所述无纺布分隔。

优选的,所述通风袋与所述卡扣之间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布袋上方设有储药口,所述储药口通过所述凸扣与所述凹槽卡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通风袋的数量为两个,设于所述布袋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与所述布袋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药储存袋,通过设置干燥袋内置石灰层、花椒层和谷糠层,使中药储存更久,通过石灰层吸收内部空气中的水分使中药更加干燥,通过花椒层的挥发性减少蛀虫对中药的损害,通过谷糠层的软柔透气性减少拿出放回中药对中药的损伤,减少因潮湿蛀虫带来的药效缩减,通过在布袋左侧壁与右侧壁设置通风袋,由卡扣滑动打开进行通风或者关上储存,使储存袋里的中药方便通风减少大量人力,使中药的储存时间更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干燥袋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外壳组件、11-布袋、12-提手、13-凸扣、14-凹槽、15-通风袋、16-滑槽、17-卡扣、20-存储组件、21-干燥袋、22-储药袋、23-第一分隔板、24-第二分隔板、25-第三分隔板、30-干燥组件、31-石灰层、32-花椒层、33-谷糠层、34-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储存袋,包括外壳组件10、存储组件20和干燥组件30,外壳组件10包括布袋11、提手12、凸扣13、凹槽14、通风袋15、滑槽16和卡扣17,提手12位于布袋11前表面顶部,且与布袋11固定连接,凸扣13位于布袋11内部前表面靠近提手12的下方,凸扣13与布袋11固定连接,凹槽14位于布袋11内部后表面靠近凸扣13的后方,凹槽14与布袋11固定连接,通风袋15位于布袋11左侧壁,且与布袋11固定连接,滑槽16位于通风袋15前表面,且与通风袋15固定连接,滑槽16前表面设有卡扣17,卡扣17与滑槽16滑动连接,存储组件20包括干燥袋21、储药袋22、第一分隔板23、第二分隔板24和第三分隔板25,干燥袋21位于布袋11内部下表面,且与布袋11固定连接,储药袋22位于干燥袋21上表面,且与干燥袋21固定连接,第一分隔板23位于储药袋22内部下表面,且与储药袋22固定连接,第二分隔板24位于储药袋22内部下表面靠近第一分隔板23的前方,第二分隔板24与储药袋22固定连接,第三分隔板25位于储药袋22内部下表面靠近第二分隔板24的前方,第三分隔板25与储药袋22固定连接,干燥组件30包括石灰层31、花椒层32、谷糠层33和透气孔34,石灰层31设于干燥袋21内部下表面,花椒层32设于石灰层31上表面,谷糠层33设于花椒层32上表面,干燥袋21上表面开设有透气孔34。

本实施例中,石灰层31材质为白石灰,形态为粉末状,花椒层32材质为花椒,形态为粉末状,谷糠层33材质为谷糠,形状为颗粒状,透气孔34为圆形透气孔,表面设有无纺布,通过石灰层31、花椒层32和谷糠层33组合使用通过透气孔34作用于储药袋22,减少因潮湿蛀虫带来的药效缩减,使中药储存更久,通风袋15材质为无纺布,滑槽16材质为塑胶,卡扣17为PVC塑胶,通过通风袋15由卡扣17在滑槽16上滑动打开或关上通风袋15,方便对储药袋22的通风换气。

本实施方案中,石灰层31用于吸收内部空气中的水分使中药更加干燥,花椒层32用于挥发气味减少蛀虫对中药的损害,谷糠层33用于减少拿出放回中药对中药的损伤,透气孔34用于连通干燥袋21和储药袋22,方便干燥袋21作用于储药袋22内部中药,通风袋15用于对储药袋22的通风换气,卡扣17通过滑槽16滑动打开或关上通风袋15,方便对储药袋22内部中药通风换气,使中药的储存时间更久。

进一步的,干燥袋21内部一共分为三层,分别为石灰层31、花椒层32和谷糠层33。

本实施例中,在干燥袋21内部设置石灰层31、花椒层32和谷糠层33,组合作用于储药袋22,减少因潮湿蛀虫带来的药效缩减,使中药存储更久。

进一步的,干燥袋21内部设有无纺布,石灰层31与花椒层32之间和花椒层32与谷糠层33之间均由无纺布分隔。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无纺布分隔石灰层31、花椒层32和谷糠层33,防止不同功能物料混淆,有利于功能物料的更换,且利于之间透气,方便共同作用于储药层22,使中药存储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通风袋15与卡扣17之间通过滑槽16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滑槽16滑动连接通风袋15与卡扣17,方便打开或关上通风袋15,方便对储药袋22内部中药通风换气,使中药的储存时间更久。

进一步的,布袋11上方设有储药口,储药口通过凸扣13与凹槽14卡合固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布袋11储药口位置设置凸扣13与凹槽14卡合固定,关闭或打开中药储存袋,有利于保持中药储存袋内部的干燥,减少外界空气对内部中药的影响。

进一步的,通风袋15的数量为两个,设于布袋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与布袋1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布袋1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各设置一个通风袋15,方便对储药袋22的通风换气,使通风效率更高,通风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打开中药储存袋顶部的凸扣13与凹槽14,在干燥袋21内部的石灰层31放入适量白石灰,在花椒层32放入适量花椒粉末,在谷糠层33放入适量谷糠,关好干燥袋21,在储药袋22内部第一分隔板23,第二分隔板24和第三分隔板25之间放置不同中药,卡合上中药储存袋顶部的凸扣13与凹槽14,储存中药,需要通风散热时,通过滑动滑槽16上的卡扣17打开布袋11左侧壁与右侧壁的通风袋15,对储药袋22里的中药进行通风换气,不用换气时滑动滑槽16上的卡扣17关闭布袋11左侧壁与右侧壁的通风袋15,中药存储结束,将中药储存袋放置合适通风位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