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氧气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3459发布日期:2019-06-26 01:32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氧气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氧气袋。



背景技术:

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而言,持续的低流量吸氧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而目前最常见的便携式供氧装置就是氧气袋。但对于COPD、Ⅱ型呼衰的患者而言,持续稳定的低流量氧气供给尤为关键。目前生产的大部分氧气袋只有开关阀门,缺少流量调节阀门以及压力显示装置。而且,现存氧气袋还存在供氧可控性差,流量变化幅度大且不均匀,供氧量少使用时间短,与临床使用的氧气管接口不吻合等缺点。对于Ⅱ型呼衰患者而言,过高的氧流量会导致CO2对呼吸中枢的兴奋减弱,从而抑制呼吸,严重者更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氧可控性高、供氧压力均匀、方便供氧及使用的便携式氧气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氧气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上安装有压力表和氧气导流管,所述氧气导流管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氧气流量的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采用弹性纤维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外侧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袋体内压力的弹性绑缚带。所述弹性绑缚带可以采用弹性纤维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氧气导流管上还设置有总开关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表的读数包括压力读数和剩余氧气使用时间读数。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表靠近所述氧气导流管与袋体的连接处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氧气导流管的出口端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氧气管的通用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为旋钮式阀门,所述旋钮式阀门上设置有刻度线。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氧流量的阀门控制氧气流量,通过压力表显示氧气袋内的压力,可以实时监控氧气袋内的压力情况并及时调整氧流量,提高供氧的可控性;

(2)本实用新型的氧气袋连接弹性绑缚带或者氧气袋采用弹性纤维材质,不仅增加了单次使用的供氧量与供氧时间,也使得供氧压力更为均匀,避免因为压力降低而需要人工挤压的情况;且本实用新型选用与临床上使用的吸氧管统一规格的通用接头,方便充氧及使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供氧可控性差,流量变化幅度大且不均匀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氧气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氧气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氧气袋,如图1、图2所示,包括袋体1,袋体1上安装有压力表2和氧气导流管3,氧气导流管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氧气流量的阀门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旋钮式阀门调节氧流量,通过压力表显示氧气袋内的压力,可以实时监控氧气袋内的压力情况并及时调整氧流量,提高供氧的可控性。袋体可以为普通袋体也可以为弹性袋体。

作为一种替代方案,袋体1可以采用弹性纤维材质。弹性袋体不仅增加了单次使用的供氧量与供氧时间,也使得供氧压力更为均匀,避免因为压力降低而需要人工挤压的情况

作为一种改进,袋体1外侧可以连接有用于调节袋体1内压力的绑缚带11。绑缚带11可以采用弹性纤维材质。绑缚带11可以与袋体一体成型,也可以捆绑在袋体外侧,例如橡胶绳或其他弹性材料。绑缚带的作用是在袋体内的氧气逐渐变少压力降低时压缩袋体恢复袋体内的压力,使得供氧压力更为均匀,避免因为压力降低而需要人工挤压的情况。

进一步地,袋体氧气导流管3上还设置有总开关阀门5。

优选地,压力表2的读数包括压力读数和剩余氧气使用时间读数。

通过实验测定氧气袋内当前气压和一定范围内的氧流量使用情况下(例如2~4L/mi n之间),可以计算得出剩余使用时间,与气压一起标识在气压表的刻度上。

进一步地,压力表2靠近氧气导流管3与袋体1的连接处安装。

进一步地,氧气导流管3的出口端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氧气管的通用接头6,通用接头为临床所使用的统一规格的接头。

进一步地,阀门4为旋钮式阀门,旋钮式阀门上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氧流量的阀门控制氧气流量,通过压力表显示氧气袋内的压力,可以实时监控氧气袋内的压力情况并及时调整氧流量,提高供氧的可控性;本实用新型的氧气袋采用弹性纤维材质,不仅增加了单次使用的供氧量与供氧时间,也使得供氧压力更为均匀,避免因为压力降低而需要人工挤压的情况;且本实用新型选用与临床上使用的吸氧管统一规格的接头,方便充氧及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