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呼吸科用应急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5083发布日期:2019-02-22 22:2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呼吸科用应急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呼吸科用应急呼吸器。



背景技术:

在呼吸科,经常会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障碍,所以经常需要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抢救。但是,如果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时,医护人员在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面临很大的风险。

相关技术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采用应急呼吸器,应急呼吸器包括连通的两个呼吸罩,其中一个呼吸罩用于患者的口部,另一个呼吸罩供医护人员吹气使用。由于两个呼吸罩之间的距离加大,所以相比人工呼吸,此种方式需要更大的肺活量,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精力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呼吸科用应急呼吸器,包括:压杆、支撑架、底座、支撑柱、弹簧、气瓶及活塞,其中,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贯穿所述支撑架的通孔以及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与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延伸出所述通孔,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气瓶内,并与所述气瓶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气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支撑柱上设置限位环以及所述限位环以下的部分套设于所述弹簧内,所述限位环及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弹簧槽内,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压杆上设置半圆形凸起,所述半圆形凸起与所述支撑柱对应,用于压杆向下压时,所述半圆形凸起向下压支撑柱;

所述气瓶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导气管和呼吸罩,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设置单向阀,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呼吸罩连通。

优选地,所述呼吸罩设置为硅胶结构。

优选地,所述呼吸罩上设置出液口。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呼吸科用应急呼吸器包括:压杆、支撑架、底座、支撑柱、弹簧、气瓶及活塞,其中,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贯穿所述支撑架的通孔以及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延伸出所述通孔,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气瓶内,并与所述气瓶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气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柱上设置限位环以及所述限位环以下的部分套设于所述弹簧内,所述限位环及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弹簧槽内,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压杆上设置半圆形凸起,所述半圆形凸起与所述支撑柱对应,用于压杆向下压时,所述半圆形凸起向下压支撑柱;所述气瓶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导气管和呼吸罩,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设置单向阀,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呼吸罩连通。压杆、支撑柱和弹簧之间的杠杆结构,可方便医护人员通过压动压杆将气瓶内的气体输送至人体呼吸道,从而替代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省时省力,也可以避免口对口的传染隐患。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呼吸科用应急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瓶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表示:

1-压杆,2-支撑架,21-通孔,3-底座,4-支撑柱,41-限位环,5-弹簧,6-气瓶,61-进气口,62-出气口,63-导气管,64-呼吸罩,65-单向阀,7-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呼吸科用应急呼吸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医疗呼吸科用应急呼吸器,包括:压杆1、支撑架2、底座3、支撑柱4、弹簧5、气瓶6及活塞7,其中,支撑架2设置在底座3上,支撑架2上设置贯穿支撑架2的通孔21以及弹簧槽,弹簧槽与通孔21连通。通孔21贯穿支撑架2,并于底座3垂直。支撑架2设置为类L型结构,L型支撑架2的一端设置在底座3上,优选地,可将支撑架2与底座3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和组装,同时方便携带。在L型支撑架2的另一端设置支点,该支点与压杆1之间铰接,使压杆1可绕着该支点转动。

支撑住4活动套接在通孔21内,支撑柱4的顶端延伸出通孔21,支撑柱4的底端固定连接活塞7,活塞7设置在气瓶6内,并与气瓶6的内壁紧密贴合,气瓶6设置在底座3上,使气瓶6内形成密闭空间。压杆1上设置半圆形凸起,半圆形凸起与支撑柱4对应,用于压杆1向下压时,半圆形凸起向下压支撑柱4。当向下压压杆1时,压杆1与支撑柱4接触位置处的半圆形凸起向下压支撑柱4,从而使支撑柱4带动活塞7向下压。

支撑柱4上设置限位环41以及限位环41以下的部分套设于弹簧5内,限位环41及弹簧5位于弹簧5槽内。当向下压动压杆1时,支撑柱4上的限位环41在支撑柱4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并压缩弹簧5,当松开压杆1后,支撑柱4能够在弹簧5的作用下自动向上弹起,无需人力向上拉动压杆1。当弹簧5弹开至自然状态时,限位环41限定住支撑柱4的位置,防止支撑柱4向上弹起后脱离通孔21,从而可保证支撑柱4在向上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和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瓶6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气瓶6包括进气口61、出气口62、导气管63和呼吸罩64,进气口61和出气口62上设置单向阀65,导气管63的一端与出气口62连通,另一端与呼吸罩64连通。单向阀65的作用,使进气口61只能进气,而出气口62只能出气,当向下压动压杆1时,活塞7在气瓶6内向下运动,从而使出气口62内出气,进而在导气管63的作用下,将气体通过呼吸罩64吹至人体的口腔内,起到人工呼吸的作用。

当支撑柱4回到原来的位置,或者向上拉动压杆1时,活塞7向上运动,空气从气瓶6的进气口61进气。在不断向下压动压杆1和向上拉动拉杆的过程中,可不断使空气进入气瓶6,并将空气输送至人体内,从而实现应急呼吸器的作用。

本申请提供的医疗呼吸科用应急呼吸器可制造成体积小、占地面积小的小型设备,从而方便携带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两只手操作即可,一只手将呼吸罩64放置在人体的口部,另一只手不断压动压杆1即可。在压动压杆1时,将呼吸罩64罩在口部,当压杆1回位时,将呼吸罩64离开口部,这样不断的动作,可实现患者的人工呼吸。为了增加用户体验,可将呼吸罩64设置为硅胶结构,更加亲近人体皮肤。另外,在呼吸罩64上设置出液口,可将呼吸罩64内的口水,或者呼吸水珠排出呼吸罩64。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呼吸科用应急呼吸器,辅助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利用杠杆原理压缩气瓶6,从而实现抢救,利用机械原理压缩气瓶6,替代人工呼吸,有效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并避免医护人员与病患口对口带来的传染隐患。医疗呼吸科用应急呼吸器的体积小,并且可将支撑架2从底座3上拆下下来,当需要使用时可快速安装,省时省力。另外,拆下下来的支撑架2,以及气瓶6均可以进行消毒清洗,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