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移动定位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0147发布日期:2019-07-03 03:4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全方位移动定位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方位移动定位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床。



背景技术:

据统计,目前欧洲每年进行的人工关节手术近60万例,美国3亿多人口,每年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约40万例,膝关节置换约50万例。我国目前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仅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已经达到5000万人,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将逐年增加。据推算,我国每年潜在的初次人工关节置换加上翻修手术总数应该在120万-170万例左右。

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存在切口长、手术创伤大、出血多需要切除部分关节囊,切断外旋肌群,术后髋关节活动受限,容易脱位及恢复时间长、患者心理负担重等问题。因此,旨在减少软组织损伤加速术后康复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逐渐得到推广。为此,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应运而生。SuperPATH入路(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美国阿灵顿微创骨科公司开发的一种组织保护外科技术,关节置换术中通过该技术无需切断肌腱和肌肉即可进入关节囊,对软组织损伤小,临床研究表明该技术能缩短住院时间。

在全髋关节置换微创手术过程中,需要将患者以一定的姿势固定,而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移动腿部的位置和角度,便于手术操作,而现有技术中是采用各种垫子垫在患者的各个部位,移动时需要助手辅助,按照医生的要求移动一定位置,因此目前的病床不便于该手术操作。而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在髋关节切口处充分显露切口,打开一个通道并看到内部的髋关节,因此需要很多工具将外部肌肉撑开,并将股骨头取出并放入人工关节,因此需要很多步骤,并使用很多工具将肌肉撑开,目前都是需要多名医务工作人员辅助,工作量非常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全方位移动定位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床,合理定位患者便于手术的姿势,在手术中便于移动患者局部位置,便于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全方位移动定位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床,包括床体,床体上安装有头部支撑垫、手部定位装置、身体定位装置、手术器械固定装置和待手术腿定位牵引装置;

所述手部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床体侧边的手部支撑板,手部支撑板上设有正好放置手部的手部固定槽,手部支撑板上方放置有一组的软垫;这样一只手正好放置在手部固定槽中,另一只手放在软垫上,软垫的高度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来叠放。

所述身体定位装置包括一组固定杆,所述床垫上间隔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插在固定孔上;这样固定住患者的位置,避免患者乱动。

其中手术器械固定装置包括支座和凹槽,所述支座的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设有转杆,所述转杆通过轴承与支座活动相连,所述转杆的上端设有支架,所述转杆的上端与支架焊接相连,所述支架的内侧设有外框,所述支架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支架与外框相连,所述外框的内部设有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的上方设有第一圆弧卡件,所述第一圆弧卡件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的外侧表面均设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贯穿第二垫片与金属条相连,所述金属条的左右两侧内部均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上下两端均与外框相连,所述金属条的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外框的上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下方设有第二弧形卡件,所述第二弧形卡件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的外侧表面均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贯穿第一垫片与凸块相连,所述外框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有金属支杆,所述金属支杆的内侧顶端设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下端与金属条焊接相连。

其中待手术腿定位牵引装置包括横向滑动安装在床体侧边的侧滑动座,侧滑动座通过丝杆螺母连接有驱动其滑动的侧驱动电机,侧滑动座上设有移动支撑板,移动支撑板与侧滑动座之间安装有升降气缸,移动支撑板上安装有纵向滑动的腿部固定座,腿部固定座通过丝杆螺母连接有纵向驱动电机,纵向驱动电机安装在移动支撑板上,腿部固定座上安装有腿部绑带;该结构对进行手术的腿部进行定位,同时可以进行横向、纵向和升降的多个方向移动,调节手术时所需的角度和位置。

所述脚部移动装置包括安装在床体尾部的支撑气缸,支撑气缸安装有脚部定位座,脚部定位座上安装有纵向滑动的脚部滑动座,脚部滑动座底部安装有驱动其纵向滑动的丝杆和脚部驱动电机,脚部滑动座上安装有横向设置的脚部横向导轨,脚部横向导轨上安装有脚部固定座,脚部固定座上安装有脚部绑带。该结构配合待手术腿定位牵引装置的移动,调节脚部的位置和角度,便于手术操作。

为了进一步完善,支架的右侧下表面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圆筒,所述支架的右侧下表面设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表面设有橡胶顶块,所述滑块的前侧表面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有按块。

进一步完善,所述支座的下表面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完善,所述金属支杆的外表面圆周设有橡胶套。

进一步完善,所述金属条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套筒,套筒与滑杆活动相连。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各个装置对患者的头部、手部、身体和两条腿部进行分别定位,使患者侧卧在病床上,且保持舒适的姿势,避免对手术操作的影响,对进行手术的腿部可以进行多方位移动,可以连接操作面板来控制其移动,医生更容易操作,且采用手术器械固定装置辅助固定工具,提高手术效率,且减小手术的并发症,有利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手部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待手术腿定位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脚部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术器械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支架、第一螺栓和外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底座、轴承和转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a、头部支撑垫,b、手部定位装置,c、身体定位装置,d、手术器械固定装置,e、待手术腿定位牵引装置,f、脚部移动装置,1、床体,2、定位装置,201、按块,202、橡胶顶块,203、连接杆,204、滑块,205、第二弹簧,206、圆筒,3、第一弹簧,4、第一螺栓,5、套筒,6、金属支杆,7、第一圆弧卡件,8、外框,9、第二圆弧卡件,10、第一垫片,11、第二螺栓,12、凸块,13、滑杆,14、第三螺栓,15、金属片,16、橡胶套,17、金属条,18、第二垫片,19、支架,20、转杆,21、橡胶垫,22、滑槽,23、凹槽,24、轴承,25、支座,手部支撑板27,手部固定槽27-1,28、软垫,29、固定杆,30、床垫,固定孔30-1、31、侧滑动座,32、侧驱动电机,33、移动支撑板,34、升降气缸,35、腿部固定座,36、纵向驱动电机,37、腿部绑带,38、支撑气缸,39、脚部定位座,40、脚部滑动座,42、脚部横向导轨,43、脚部固定座,44、脚部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全方位移动定位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床,包括床体1,床体1上安装有头部支撑垫a、手部定位装置b、身体定位装置c、手术器械固定装置d、待手术腿定位牵引装置e和脚部移动装置f;

所述手部定位装置b包括固定在床体1侧边的手部支撑板27,手部支撑板27上设有正好放置手部的手部固定槽27-1,手部支撑板27上方放置有一组的软垫28;

所述身体定位装置c包括一组固定杆29,所述床体1上安装有床垫30,床垫30上间隔设置有固定孔30-1,所述固定杆29插在固定孔30-1上;

所述手术器械固定装置包括支座25和凹槽23,支座25的上表面设有凹槽23,支座25的下表面设有橡胶垫21,凹槽23的内部设有轴承24,轴承24的内部设有转杆20,转杆20通过轴承24与支座25活动相连,转杆20可以围绕轴承24进行转动,转杆20的上端设有支架19,支架19的右侧下表面设有定位装置2,定位装置2可以帮助支架19进行定位避免支架19产生左右转动,定位装置2包括圆筒206,支架19的右侧下表面设有圆筒206,圆筒206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205,第二弹簧205的下端设有滑块204,第二弹簧205向下推动滑块204向下进行运动,滑块204的下表面设有橡胶顶块202,橡胶顶块202与底座1相邻,通过滑块204的推动可以使橡胶顶块202与底座相接触通过橡胶顶块202与底座1产生的巨大摩擦力可以将支架19固定在支座25的上方避免支架19发生转动,滑块204的前侧表面设有连接杆203,连接杆203的顶端设有按块201,转杆20的上端与支架19焊接相连,支架19的内侧设有外框8,支架19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第一螺栓4,第一螺栓4贯穿支架19与外框8相连,外框8的内部设有金属条17,金属条17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套筒5,套筒5与滑杆13活动相连,金属条17的上方设有第一圆弧卡件7,第一圆弧卡件7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垫片18,第二垫片18的外侧表面均设有第三螺栓14,第三螺栓14贯穿第二垫片18与金属条17相连,第三螺栓14用来进行固定第一圆弧卡件7,金属条17的左右两侧内部均设有滑杆13,滑杆13的上下两端均与外框8相连,金属条17的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弹簧3,外框8的上部设有凸块12,凸块12的下方设有第二弧形卡件9,第二弧形卡件9的上表面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垫片10,第一垫片10的外侧表面均设有第二螺栓11,第二螺栓11贯穿第一垫片10与凸块12相连,第二螺栓11用来固定第二圆弧卡件9,外框8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滑槽22,滑槽22的内部设有金属支杆6,金属支杆6的外表面圆周设有橡胶套16,金属支杆6的内侧顶端设有金属片15,金属片15的下端与金属条17焊接相连,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向下推动金属支杆6,通过金属支杆6带动金属条17向下进行运动,通过金属条17向下进行运动可以使第一圆弧卡件7和第二圆弧卡件9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使用者可以将无菌的导向套筒放在第二圆弧卡件9的下方,此时使用者松开金属支杆6,通过第一弹簧3向上推动金属条17向上进行运动,通过金属条17向上进行运动可以推动第一圆弧卡件7向上进行运动,通过第一圆弧卡件7和第二圆弧卡件9可以将导向套筒夹紧固定,支架19可以围绕轴承24进行转动,从而调整导向套筒的方向,在使用后使用者可以转动第二螺栓11和第三螺栓14,从而可以将第一圆弧卡件7和第二圆弧卡件9进行拆卸,拆卸后使用者可以对第一圆弧卡件7和第二圆弧卡件进行消毒,从而方便使用者对第一圆弧卡件7和第二圆弧卡件9进行消毒从而使第一圆弧卡件7和第二圆弧卡件9可以重复利用从而节省了成本。

所述待手术腿定位牵引装置e包括横向滑动安装在床体1侧边的侧滑动座31,侧滑动座31通过丝杆螺母连接有驱动其滑动的侧驱动电机32,侧滑动座31上设有移动支撑板33,移动支撑板33与侧滑动座31之间安装有升降气缸34,移动支撑板33上安装有纵向滑动的腿部固定座35,腿部固定座35通过丝杆螺母连接有纵向驱动电机36,纵向驱动电机36安装在移动支撑板33上,腿部固定座35上安装有腿部绑带37;

所述脚部移动装置f包括安装在床体1尾部的支撑气缸38,支撑气缸38安装有脚部定位座39,脚部定位座39上安装有纵向滑动的脚部滑动座40,脚部滑动座40底部安装有驱动其纵向滑动的丝杆和脚部驱动电机41,脚部滑动座40上安装有横向设置的脚部横向导轨42,脚部横向导轨42上安装有脚部固定座43,脚部固定座43上安装有脚部绑带44。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