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5098发布日期:2019-08-13 21:0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心电图检查领域,涉及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



背景技术: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心电图仪是用于心电图检查的仪器,具有若干个电极,通过电极贴附在病人身体表面的相关区域上实现检测,通过仪器的显示屏进行观察,大致过程如上所述。其中,目前贴附用的电极由两部分组件,一是电极本体,二是吸附贴片,吸附贴片一般由柔性的材料制成且具有起到导电用的金属导头,在其下端面上具有粘胶层,使用时通过粘胶层粘帖在病人身体上,金属导头内壁接触电极本体的端部,金属导头外壁贴合在病人的皮肤上。上述这种电极结构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吸附贴片是柔性材料制成,一般是与纱布材料相同,使用若干次就需要进行更换,并且粘胶层使用久后粘性降低并且携带细菌增多,也需进行更换,频率较高,且引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高。另外目前的电极本体与吸附贴片采用内固定的方式实现连接,拆卸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有利于减少部件更换频率,增强卫生性能,有利于部件的更换,解决了目前电极组件更换频率高,卫生性能差,部件装卸麻烦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

本体组件,所述本体组件包括电极体和绝缘外套,所述电极体呈圆柱形,所述绝缘外套呈圆管形,所述绝缘外套内壁紧配合套设在所述电极体的外壁上;

贴附组件,所述贴附组件包括金属导电筒和贴附吸盘,所述金属导电筒呈筒形且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绝缘外套的下端外壁上,所述金属导电筒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电极体的下端端部接触的部分,所述贴附吸盘上端至下端呈扩口形,所述贴附吸盘上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绝缘外套上;

其中,所述金属导电筒位于所述贴附吸盘内,当向下挤压所述贴附吸盘使所述金属导电筒的下端外壁接触病人皮肤时,所述贴附吸盘的下端吸附在病人皮肤上。

上述的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中,所述电极体的下端端部伸出所述绝缘外套的下端端部且所述电极体的下端端部呈半球形,所述金属导电筒的下端端部呈半球形罩状,所述金属导电筒下端端部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呈球形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接触所述电极体的下端端部。

上述的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中,所述导电部位于所述金属导向筒下端端部内壁上的中心处。

上述的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中,所述金属导电筒的内壁螺纹连接在所述绝缘外套的下端外壁上。

上述的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中,所述贴附吸盘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呈圆筒形且两端为开口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贴附吸盘为一体,所述连接部螺纹连接在所述绝缘外套的外壁上。

上述的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中,所述连接部的内壁上固连有呈圆筒形的不锈钢筒,所述不锈钢筒的外壁固连在所述连接部的内壁上,所述不锈钢筒的内壁螺纹连接在所述绝缘外套的外壁上。

上述的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中,所述绝缘外套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呈圆环形的密封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密封部下端面之间具有O型密封圈。

上述的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中,所述金属导电筒由铜制成。

上述的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中,所述贴附吸盘由聚氯乙烯制成。

上述的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中,初始状态下,所述金属导电筒的下端端部距离所述贴附吸盘的底部不大于5mm且不小于2mm。

本电极组件具体如下:使用时,在病人身体相关区域涂抹消毒酒精(含水)或导电膏后,将吸附吸盘下压在该区域使金属导电筒的下端外壁接触皮肤即可,此时贴附吸盘下端发生变形吸附在病人的皮肤上。电极体的上端联接各导线至仪器本体上,而各导线均位于绝缘外套内,具体连接不作赘述,为现有技术。本组件中,金属导电筒和贴附吸盘均为可拆卸结构,在使用多次后首先将金属导电筒卸下,再将贴附吸盘卸下即可进行两者的更换,十分的方便。且贴附吸盘使用的次数远远大于采用棉材料制成的贴片,减少了部件的更换频率。且不存在粘胶层,减少了病菌的附着,增加了卫生性能。电极体的下端面为球面,通过导电部接触电极体的下端实现电极体和金属导电筒的电性接触。通过螺纹连接实现金属导电筒和绝缘外套的可拆卸连接。连接部与贴附吸盘为一体式结构,通过连接部实现贴附吸盘与绝缘外套的可拆卸连接。不锈钢筒的作用是增强连接部的连接强度,使下压贴附吸盘时连接部不会发生螺纹脱离现象。连接部与不锈钢筒的固定方式为烫接。O型密封圈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贴附吸盘下压变形后从上方漏气。金属导电筒下端端部与贴附吸盘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导致金属导电筒无法与皮肤接触,过小导致贴附吸盘无法吸附在皮肤上。

现有技术相比,本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有以下优点:

1、本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有利于减少部件更换频率,增强卫生性能。

2、本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各部件装卸方便,利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中金属导电筒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A-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B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电极体;2、绝缘外套;2a、密封部;3、金属导电筒;3a、导电部;4、贴附吸盘;4a、连接部;5、不锈钢筒;6、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心电图检查中新型电极组件包括本体组件,本体组件包括电极体1和绝缘外套2,电极体1呈圆柱形,绝缘外套2呈圆管形,绝缘外套2内壁紧配合套设在电极体1的外壁上;贴附组件,贴附组件包括金属导电筒3和贴附吸盘4,金属导电筒3呈筒形且可拆卸连接在绝缘外套2的下端外壁上,金属导电筒3的内壁上具有与电极体1的下端端部接触的部分,贴附吸盘4上端至下端呈扩口形,贴附吸盘4上端可拆卸连接在绝缘外套2上;其中,金属导电筒3位于贴附吸盘4内,当向下挤压贴附吸盘4使金属导电筒3的下端外壁接触病人皮肤时,贴附吸盘4的下端吸附在病人皮肤上。本电极组件具体如下:使用时,在病人身体相关区域涂抹消毒酒精(含水)或导电膏后,将吸附吸盘下压在该区域使金属导电筒3的下端外壁接触皮肤即可,此时贴附吸盘4下端发生变形吸附在病人的皮肤上。电极体1的上端联接各导线至仪器本体上,而各导线均位于绝缘外套2内,具体连接不作赘述,为现有技术。本组件中,金属导电筒3和贴附吸盘4均为可拆卸结构,在使用多次后首先将金属导电筒3卸下,再将贴附吸盘4卸下即可进行两者的更换,十分的方便。且贴附吸盘4使用的次数远远大于采用棉材料制成的贴片,减少了部件的更换频率。且不存在粘胶层,减少了病菌的附着,增加了卫生性能。

电极体1的下端端部伸出绝缘外套2的下端端部且电极体1的下端端部呈半球形,金属导电筒3的下端端部呈半球形罩状,金属导电筒3下端端部内壁上一体成型有呈球形的导电部3a,导电部3a接触电极体1的下端端部。电极体1的下端面为球面,通过导电部3a接触电极体1的下端实现电极体1和金属导电筒3的电性接触。导电部3a位于金属导向筒下端端部内壁上的中心处。金属导电筒3的内壁螺纹连接在绝缘外套2的下端外壁上。通过螺纹连接实现金属导电筒3和绝缘外套2的可拆卸连接。贴附吸盘4的上端一体成型有呈圆筒形且两端为开口的连接部4a,连接部4a的下端与贴附吸盘4为一体,连接部4a螺纹连接在绝缘外套2的外壁上。连接部4a与贴附吸盘4为一体式结构,通过连接部4a实现贴附吸盘4与绝缘外套2的可拆卸连接。连接部4a的内壁上固连有呈圆筒形的不锈钢筒5,不锈钢筒5的外壁固连在连接部4a的内壁上,不锈钢筒5的内壁螺纹连接在绝缘外套2的外壁上。不锈钢筒5的作用是增强连接部4a的连接强度,使下压贴附吸盘4时连接部4a不会发生螺纹脱离现象。连接部4a与不锈钢筒5的固定方式为烫接。绝缘外套2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呈圆环形的密封部2a,连接部4a的上端与密封部2a下端面之间具有O型密封圈6。O型密封圈6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贴附吸盘4下压变形后从上方漏气。金属导电筒3由铜制成。贴附吸盘4由聚氯乙烯制成。初始状态下,金属导电筒3的下端端部距离贴附吸盘4的底部不大于5mm且不小于2mm。金属导电筒3下端端部与贴附吸盘4底部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导致金属导电筒3无法与皮肤接触,过小导致贴附吸盘4无法吸附在皮肤上。

本申请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