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8783发布日期:2019-01-29 18:1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血管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入动脉瘤或血管分叉部位的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动脉系统中多发的疾病,表现为动脉局部膨大,管壁力学性能下降。动脉瘤的破裂将非常危险,甚至威胁生命。临床中常见的且危险性较大的两类动脉瘤分别是主动脉瘤和颅内动脉瘤。主动脉瘤多发于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多呈梭状。颅内动脉瘤发生在颅内动脉,多为一侧膨大的囊性动脉瘤。介入方法是手术降低动脉瘤内压力、防止其增大和破裂的主要方法之一。动脉瘤部位介入支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动脉内压力对瘤体的作用,但是有时效果不明显。

血管介入还有一种难以处理的情况,就是介入部位存在分叉血管的情况。当血管支架植入主血管后,一方面支架丝会对分叉血管入口形成一定程度的遮蔽,另一方面,支架撑开过程中会改变分叉血管入口的形状。这两方面均有可能影响分叉血管的供血,进而影响分叉血管下游的器官/组织正常生理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动脉瘤支架不能有效隔离动脉瘤腔内压力或者分叉血管介入支架后阻碍分支血管供血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血管支架,所述的血管支架既可以降低动脉瘤内的压力值,又可以提高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并且针对血管支架介入后介入部位分叉血管血供减少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支架,可以增加分叉血管入口处的压力进而增加分叉血管供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管支架,所述的血管支架是一种靠近中间部分局部径向截面相对于支架本体径向截面变小或变大的血管支架,具有支撑血管壁、降低或增加局部血管压力的作用。所述的局部径向截面变小部分称为局部狭窄段,所述的局部径向截面变大部分称为局部膨大段。所述局部狭窄段的长度a与囊性动脉瘤沿血管轴向的开口长度b之间满足:0.8b<a<1.2b;所述的局部狭窄段的长度a与梭型动脉瘤沿血管轴向的瘤体长度c满足:0.8c<a<1.2c;所述的局部膨大段的轴向长度为植入处分叉血管管径的0.8-3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支架,在针对动脉瘤治疗时,所述血管支架局部直径小于支架本体直径。在针对血管分叉部位介入治疗时,血管支架局部直径大于支架本体直径。为了适应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动脉瘤,可以设计不同的本体直径、不同的本体与狭窄或膨大部位直径比、不同的狭窄或膨大段长度。也可以设计不同尺寸系列的血管支架,供临床选择使用,以满足临床需要。

优选地,所述的血管支架材料可以是金属,如不锈钢、镍钛合金、镁基合金、铁基合金等,也可以是非金属,如聚乳酸等,所述血管支架可以是裸支架,也可以是药物涂层血管支架或可降解血管支架。

优选地,所述的血管支架可以通过激光雕刻方法制得,也可以是编织方法制得或者3D打印方法获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支架,可以通过改变血管支架局部直径的办法来改变血管内局部部位的压力值。

2、不会增加血管支架现有植入技术的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局部狭窄段的血管支架的形状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局部膨大段的血管支架的形状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支架放入梭型动脉瘤部位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支架放入囊性动脉瘤部位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支架放入分叉血管部位示意图。

图中:

1.血管壁;2.血管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根据伯努利方程,在高度因素忽略的情况下,管道内流体流动速度和流动压力呈此消彼长的变化规律(即动能与压力势能相互转化)。

伯努利方程(Bernoulli equation),或称伯努利原理(Bernoulli principle)是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方程和原理。该原理描述了对于理想流体,即非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在重力场中做稳定流动时,理想流体的功能关系。公式表达为:

其中:p为局部压力,ρ为流体密度,v为流体线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位置高度值,脚标1、2分别表示位置1和2。

可理解为理想流体做稳定流动时,同一流管的任意截面处,该处压势能(压强)和单位体积中的动能、重力势能之和为一常量。

本实用新型将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动近似为满足伯努利方程,对于血管支架介入的血管局部,重力势能项(ρgh)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于是公式中只剩前两项之和为常量。在血流管径变细的时候,流动速度(v)会上升,沿流动方向单位体积血液的动能增加,压强(p)就会随之下降。同理,当流动管径增大的时候,压力就会随之上升。

对于具有局部狭窄段的血管支架2,如图1A所示,在局部直径d变小的部位,根据流体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该部位内流速会升高,压力随之下降。当血管壁1适应性生长贴合到血管支架外表面,或血管支架外侧形成血栓后,这种伯努利效应会更加明显。当把血管支架狭窄段放置在对应动脉瘤部位时,瘤体内压力也会随之降低,起到保护动脉瘤,抑制其增大或破裂的趋势。该局部狭窄类型的血管支架可用于梭型动脉瘤,也可用于囊性动脉瘤,可以利用血管支架阻挡血流对动脉瘤造成冲击的同时,进一步利用伯努利方程原理降低动脉瘤内压力,降低动脉瘤增大和破裂的风险。

对于具有局部膨大段的血管支架2,如图1B所示,在血管支架的局部膨大段,同样根据流体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该部位内流速会降低,压力随之升高。这样可以将具有局部膨大段的血管支架用于分叉血管处,有利于该处分叉血管的供血。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通过常规的血管支架介入方法,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局部狭窄段的血管支架2放置到囊性动脉瘤部位,局部狭窄段位于动脉瘤入口处,血管支架2的常规段外壁与血管壁1贴合。理想状态为:所述的局部狭窄段的长度a与动脉瘤沿血管轴向的开口长度b相等,或0.8b<a<1.2b,也可设定a为系列尺寸,以便于临床选择使用。所述局部狭窄段的狭窄截面积不大于该部位正常血管内腔截面积的30%。通常设计的血管支架本体直径与所需血管支架部位的血管内径相等,或略大于血管内径。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通过常规的血管支架介入方法,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局部狭窄段的血管支架放置到梭形动脉瘤部位,所述的局部狭窄段位于动脉瘤部位,血管支架2的常规段外壁与血管壁1贴合。理想状态为:血管支架上局部狭窄段的长度a与动脉瘤沿血管轴向的瘤体长度c相等,或0.8c<a<1.2c,也可设定a为系列尺寸,以便于临床选择使用。局部狭窄段的狭窄截面积不大于该部位正常血管内腔截面积的30%。通常设计的血管支架本体直径与所需血管支架部位的血管内径相等,或略大于血管内径。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通过常规的血管支架介入方法,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局部膨大段的血管支架放置到分叉血管部位,血管支架2的常规段外壁与血管壁1贴合。理想状态为:局部膨大段放置在分叉血管入口处,局部膨大段的膨大截面积不大于分叉处主血管截面积的30%,局部膨大段的轴向长度a为植入处分叉血管管径d的0.8-3倍,也可设定a为系列尺寸,以便于临床选择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