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髋关节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9284发布日期:2019-05-15 22:5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髋关节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儿髋关节固定架。



背景技术:

小儿髋关节脱位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脱位多见,出生时即存在,主要由于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异常,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此外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常,髋关节过度屈曲,也易致本病。新生儿和婴儿临床表现较轻,症状常常不明显,有以下症状一般可视为先天性关节脱位:1、两侧大腿内侧皮肤皱褶部队称,患侧皮皱加深增多;2、患儿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更为明显;3、患者髋关节活动少,活动时受限,蹬踩力量较健侧弱,常处于屈曲位,不能伸直;4、患者肢体短缩;5、牵拉患者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有时患者会哭闹。

目前小儿的髋关节脱位后医生会采用髋关节固定架,然而现有的固定架调节精度不高,过度矫正会加大小儿恢复过程中的痛苦,同时影响了小儿恢复,因此亟需一种直观可见、且有较高精度的小儿髋关节固定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儿髋关节固定架。

具体技术方案实现如下:一种小儿髋关节固定架,包括有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粘扣、第一固定块、球铰链、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二固定块和观察窗,所述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上均固接有粘扣,所述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球铰链与第一调节杆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右端与第二调节杆左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通过球铰链与第二固定块连接,且第二调节杆沿轴线方向上开有矩形观察窗,观察窗下方设有刻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杆右端为螺纹轴,第二调节杆左端为与第一调节杆右端相配合的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为L形。

本实用新型的小儿髋关节固定架,采用关节外固定,患儿躯干、小腿和髋关节可在一定范围内做微小运动,同时调节方便,直观,且有较高精度,降低过度矫正几率,减轻患儿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固定套,2-第二固定套,3-粘扣,4-第一固定块,5-球铰链,6-第一调节杆,7-第二调节杆,8-第二固定块,9-观察窗,91-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见图1所示:一种小儿髋关节固定架,包括有第一固定套1、第二固定套2、粘扣3、第一固定块4、球铰链5、第一调节杆6、第二调节杆7、第二固定块8和观察窗9,所述第一固定套1和第二固定套2上均固接有粘扣3,所述第一固定套1和第二固定套2下部分别固接有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2,所述第一固定块4通过球铰链5与第一调节杆6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6右端与第二调节杆7左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7通过球铰链5与第二固定块8连接,且第二调节杆7沿轴线方向上开有矩形观察窗9,观察窗9下方设有刻度91。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杆6右端为螺纹轴,第二调节杆7左端为与第一调节杆6右端相配合的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块4和第二固定块8均为L形。

具体地,在手法复位成功后佩戴该固定架,用粘扣3固定,并根绝患儿髋关节脱位程度,采用不同体位:Ⅰ度脱位先将髋关节固定在曲屈70°、外展60°固定三个月,然后,将髋外展45°,完全伸直位固定三个月即可;Ⅱ~Ⅲ度脱位,髋关节首先在屈曲90°、外展70°固定三个月,然后将架调至曲屈70°、外展60°固定三个月,最后髋关节伸直位,外展45°固定三个月,调节时,可通过第一调节杆6与第二调节杆7旋拧螺纹长度进行调节,直观可见,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