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剂推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2492发布日期:2019-02-01 20:2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灌肠剂推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灌肠剂推送装置。



背景技术:

当患者使用甘油灌肠剂自己进行操作时,需要首先将灌肠剂容器的管体经由肛门插入肠内,然后再挤压灌肠剂容器,使得甘油自灌肠剂容器流入肠内。这种灌肠剂容器患者操作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灌肠剂推送装置,其能够帮助使用者推送灌肠剂,而无需使用者自己挤压灌肠剂。

本实用新型的灌肠剂推送装置,其包括:筒体、压缩弹簧、顶头、两个侧钩、按钮;

筒体形成为圆筒形,上端封闭,下端形成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筒体上部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通孔;

压缩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筒体的上端的下表面;

顶头固定在压缩弹簧的下端;顶头的外周形成有自下而上向筒体的中心轴线倾斜的第二引导面;

侧钩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钩本体;侧钩的第一段可枢转地固定在筒体上端的上侧面,第一段的第一端下侧支撑有复位弹簧,第一段的第二端与第二段的第一端连接且第二段与第一段垂直,钩本体形成在第二段的第二端;钩本体的下表面朝向筒体的中心向上倾斜地形成有第一引导面;钩本体对应地插入通孔中;

筒体上部进一步形成有外壳,外壳包围所述通孔、侧钩;外壳上端形成有第二开口,按键上端自第二开口延伸到外部,按键的下端延伸到壳体内部并抵靠在侧钩的第一段的第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两个侧钩彼此正对而设置。

优选地,按键的下端的直径大于按键的中部的直径。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灌肠剂推送装置,使用者只需在灌肠剂容器加载后按下按键即可实现灌肠剂自动推送,无需人工挤压,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灌肠剂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灌肠剂推送装置的按钮被按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灌肠剂推送装置的压缩弹簧被释放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与本实用新型的灌肠剂推送装置配合使用的灌肠剂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灌肠剂推送装置与灌肠剂容器结合在一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灌肠剂推送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灌肠剂推送装置,其包括:筒体1、压缩弹簧7、顶头10、两个侧钩3、按钮6。

筒体1形成为圆筒形,上端封闭,下端形成有第一开口9,第一开口9的内周形成有内螺纹;筒体1上部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通孔2。

压缩弹簧7的上端固定在筒体1的上端的下表面。

顶头10固定在压缩弹簧7的下端;顶头10的外周形成有自下而上向筒体1的中心轴线倾斜的第二引导面。

侧钩3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钩本体;侧钩3的第一段可枢转地固定在筒体1上端的上侧面(例如与设置在筒体上端的支柱4通过枢轴结合在一起),第一段的第一端下侧支撑有复位弹簧5,第一段的第二端与第二段的第一端连接且第二段与第一段垂直,钩本体形成在第二段的第二端;钩本体的下表面朝向筒体1的中心向上倾斜地形成有第一引导面;钩本体对应地插入通孔2中。

筒体1上部进一步形成有外壳8,外壳8包围所述通孔2、侧钩3;外壳8上端形成有第二开口,按键6上端自第二开口延伸到外部,按键6的下端延伸到壳体8内部并抵靠在侧钩的第一段的第一端上。

两个侧钩3彼此正对而设置,呈180度分布。按键6的下端的直径大于按键的中部的直径,以防止按键6自壳体8脱出。

与本实用新型配合使用的灌肠剂容器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包括圆柱形的灌肠剂容纳筒21,灌肠剂容纳筒上端开口,活塞23可滑动地设置在灌肠剂容纳筒21内;灌肠剂容纳筒21下端连通地形成有管体22,管体22底端通过塞子24封闭。灌肠剂容纳筒21外周上形成有外螺纹。

使用时,首先通过筒体1下端的第一开口9将灌肠剂容器加载进去,此时第一开口9的内螺纹与灌肠剂容纳筒21外周的外螺纹啮合。灌肠剂容器的上端不断向上运动,顶着顶头10向上运动,在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的帮助下,顶头10运动超过钩本体后被侧钩3的钩本体卡持住,此时加载完成,如图5所示。按下按键6后,侧钩3的钩本体向外旋转,由此顶头10被释放,在压缩弹簧7的作用下推动活塞23向下运动,由此挤出灌肠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