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肝治疗颈内静脉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8780发布日期:2019-04-13 01:01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肝治疗颈内静脉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涉及一种人工肝治疗颈内静脉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人工肝支持系统可清除因重症肝炎患者,肝衰竭而产生的多种代谢产物,部分代偿肝脏的代谢与合成功能,帮助重型肝炎患者渡过危险期而获得新生。目前临床根据患者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治疗重型肝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通常根据病情在治疗第1-2周为每周2-3次,以后每周1-2次,直至病情稳定。这过程,需要在患者颈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一种临时性血管通路。由于在整个人工肝治疗期间患者均需带管度过,手术时患者处于制动状态,但手术结束后会不自觉的放松身体,这样就增加穿刺点的活动度,加之患者自由活动时,有时候是平卧位,有时候为侧卧位,甚至下床活动,体位频繁更换,增加了颈部的活动量,都有可能动及导管,影响伤口的愈合,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会引起出血、脱管等并发症。目前临床采用粘膏固定,其缺陷是,受局部位置限制,无合适粘贴位置,且粘膏易脱落松动,同时粘膏刺激皮肤,加大患者痛苦。此外,中心静脉导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外露,容易造成感染,引发其他疾病,因此,如何有效固定并遮盖导管,使患者减少术后出血、脱管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心理放松度,并避免感染,实现更人性化的治疗,成为业界关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人工肝治疗颈内静脉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使中心静脉导管稳定固定并遮盖外露部分,从而有效防止出血、脱管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精神放松度,保证清洁防止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工肝治疗颈内静脉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容所述中心静脉导管输入管、输出管的透明材质壳体和与其活动连接的套耳勾;所述壳体由两个半壳体扣合锁定构成,在所述壳体底部对应所述中心静脉导管的针翼上方部位设有过孔;所述壳体通过长度可调系带与套耳勾活动连接。

所述壳体的两个半壳体一侧边铰接连接,另一侧边通过分别设置的卡舌和卡槽卡接锁定。

在两个半壳体对应卡舌和卡槽部位的侧边外表面分别设置防滑层。

在所述壳体中的一个半壳体的板面下部沿纵向间隔设置系带环。

在所述套耳勾前端设有穿带孔,所述系带在其带体上一端设有子扣,另一端间隔设置用于调长度的多个母扣,系带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壳体上选择的系带环和所述套耳勾的穿带孔,通过子扣和依带体长度要求选择的母扣扣合形成闭合连接。

所述壳体与其上设置的的卡舌、卡槽、铰链、防滑层及系带环为注塑一体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携带的中心静脉导管装放在壳体中并通过套耳勾与耳朵连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粘膏既占位、刺激皮肤,又易脱落的弊端,由于系带为柔性材质,长度可调,可确保患者有一定活动范围,不会造成因患者体位更换,活动造成创口出血、以至脱管并产生严重并发症,提高舒适性、安全性;尤其外露部分的输入管、输出管用透明壳体包容,有效防止感染,还可随时观察,保证装置的安全、正常使用。本装置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心理放松度,提高治疗效果,实现更人性化的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中心静脉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壳体装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壳体的后视图;

图5是闭合状态壳体的仰视图;

图6是闭合状态壳体的侧视图;

图7是长度可调系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静脉导管,11输入管,12输出管,13管夹,14针翼,15体内管,2壳体,21-22半壳体,23卡槽,24防滑层,25过孔,25a-25b豁口,26防滑层,27卡舌,28铰链,29系带环,3系带,30带体,31子扣,32母扣,4套耳勾,41穿带孔。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种人工肝治疗颈内静脉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图3-7示出其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图2则示出目前常用的中心静脉导管1,主要由输入管11、输出管12、管夹13、位于下部的针翼14及底部进入颈内的体内管15构成。该颈内静脉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包容所述中心静脉导管输入管11、输出管12的透明材质壳体2和与其活动连接的套耳勾4。所述壳体2由两个半壳体21、22扣合锁定构成,在所述壳体2底部对应所述中心静脉导管的针翼14上方部位设有过孔25;在实际制作中,过孔25是由分别设置在半壳体21、22底部的豁口25a、25b对合形成。

所述壳体2通过长度可调系带3与套耳勾4活动连接。

在具体制作中,上述壳体2的两个半壳体21、22分别由带环周垂直折边的板面构成,两板面垂直折边对扣构成壳体。两个半壳体21、22一侧边铰接连接,另一侧边通过分别设置的卡舌27和卡槽23卡接锁定。如图3-4所示,两个半壳体21、22一侧边通过两个铰链28铰接连接,半壳体21另一侧边设置了卡舌27,半壳体22另一侧边设置了卡槽23,扣合时,卡舌27插入卡槽23中锁定。

此外,所述壳体为透明硬质塑料材质,为克服表面光滑不易操作的弊端,本实用新型在两个半壳体对应卡舌和卡槽部位的侧边外表面分别设置了防滑层,为条纹型防滑层。如图3所示,在半壳体21对应卡舌27部位的侧边外表面设置了防滑层26,半壳体22对应卡槽23部位的侧边外表面设置了防滑层24。这样更易打开壳体。采用透明材质,可以清楚观察内部器械状况,保证安全、正常。

为在使用中,连接壳体2和套耳勾4、在壳体2中的一个半壳体的板面下部沿纵向间隔设置系带环29,如图4、图6所示,本例中,在半壳体22的板面下部沿纵向间隔设置了三个系带环29。

用于套在耳朵上的套耳勾4前端设有穿带孔41,如图7所示,所述系带3在其带体30上一端设有子扣31,另一端间隔设置用于调长度的多个母扣32,系带时,系带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壳体上选择的系带环29和套耳勾4的穿带孔41,通过子扣31和依带体长度要求选择的母扣32扣合形成闭合连接。

在实际制作中,系带3采用棉布带或棉线带。上述壳体2与其上设置的的卡舌27、卡槽23、铰链28、防滑层24、26及系带环29为注塑一体件。

应用时,如图2所示,将中心静脉导管1置入分壳体21内,并以豁口25a位于针翼14上方定位,然后通过卡舌27、卡槽23扣合锁定壳体2。此时豁口25a、25b对合形成封闭过孔25。然后,将系带3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壳体上依手术区域状况选择的系带环29和所述套耳勾的穿带孔41,将系带3通过子扣31和依带体长度要求选择的母扣32扣合形成闭合连接,即完成中心静脉导管1的固定。这里系带环29和母扣32均采用多个,连接时,更便于调整系带有效长度,达到最佳位置。在临床应用中,体内管15完全插入颈内,通过针翼14的孔,用缝线与身体组织固定缝合,并在针翼上方覆盖医用纱布。

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携带的中心静脉导管1装放在壳体2中,并通过套耳勾4与患者耳朵连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粘膏既占位、刺激皮肤不舒适,又易脱落的弊病,由于系带为柔性材质,长度可调,可确保患者有一定活动范围,不会造成因患者体位更换,活动造成创口出血、甚至脱管,带来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尤其外露部分的输入管、输出管用透明壳体2包容,有效防止感染,还可随时观察,保证装置的安全、正常使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心理放松度,提高治疗效果,实现更人性化的治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形状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