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8762发布日期:2019-04-13 01:01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胸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病患在进行胸腔镜手术后,需要在胸腔外接入胸管,插入患者体内的胸管,根据患者的不同,插入的长度也不同,需要将胸管位置固定在患者体内,2~3天需要拆开换药一次,而现有技术中人体外部并无能够固定胸管的装置,这样使得插管患者翻身移动等大幅度动作,胸管极易掉落出患者体内,危害患者健康,增加患者感染风险,加大医疗人员工作量。因此,在病患移动过程中保证胸管的固定不动具有积极的医疗作用和效果。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胸管固定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胸管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两所述连接座相远离的一侧面均设置有固定机构,两所述固定机构相远离的一侧面均设置有定位座,所述连接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缠绕带,所述第一缠绕带两端均对应贯穿所述定位座且延伸至所述定位座外部,并通过位于所述定位座上的第一调节螺栓固定。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中部通孔内匹配设置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两侧且位于所述基座顶部对称设置有螺纹孔,两所述螺纹孔内匹配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栓,两所述螺纹孔之间且位于所述基座顶部滑槽内匹配设置有顶箱,所述顶箱顶部匹配设置有通孔,且所述顶箱底部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匹配设置有若干呈环形排列的定位孔,且两所述第二调节螺栓匹配贯穿所述定位孔并延伸至所述定位孔上方,所述顶箱内部且位于所述基座顶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顶面且位于所述顶箱内部匹配设置有若干呈环形排列的转轴,若干所述转轴顶部和底部均匹配设置有夹持架,且两所述夹持架之间并位于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内啮合有主动齿轮环,所述主动齿轮环外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箱内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带上设置有O型定位槽,且所述连接带重叠穿插于所述O型定位槽内槽,并通过位于所述O型定位槽一侧面上的第三调节螺栓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缠绕带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缠绕带,所述第二缠绕带顶端设置有圆盘,所述圆盘圆周面对称设置有第三缠绕带,两所述第三缠绕带一侧端设置有紧固座,两所述紧固座对应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顶部,且所述圆盘靠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侧面设置有消毒透气棉层。

进一步,所述基座靠近所述圆盘的一侧面匹配设置有第一消毒透气棉纸。

进一步,所述顶箱顶部且位于所述通孔处匹配设置有第二消毒透气棉纸,且所述第二消毒透气棉纸底面与所述顶箱顶面通过医用双面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缠绕带将固定机构安装在患者插管部位,并通过将胸管经顶箱上的通孔插入患者体内,并通过医护人员转动顶箱,使得转轴两端的夹持架夹紧胸管,且通过第二调节螺栓对顶箱的位置固定,从而实现了对胸管的固定,使胸管固定在患者体内不易脱落,进而方便医护人员换药监护,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避免因胸管脱落对患者带来的一系列危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胸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胸管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胸管固定装置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胸管固定装置的固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中:

1、连接带;2、连接座;3、固定机构;4、定位座;5、第一缠绕带;6、第一调节螺栓;7、基座;8、橡胶环;9、螺纹孔;10、第二调节螺栓;11、顶箱;12、通孔;13、定位环;14、定位孔;15、固定环;16、转轴;17、夹持架;18、从动齿轮;19、主动齿轮环;20、O型定位槽;21、第三调节螺栓;22、第二缠绕带;23、圆盘;24、第三缠绕带;25、紧固座;26、消毒透气棉层;27、第一消毒透气棉纸;28、第二消毒透气棉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胸管固定装置。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胸管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带1,所述连接带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两所述连接座2相远离的一侧面均设置有固定机构3,两所述固定机构3相远离的一侧面均设置有定位座4,所述连接带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缠绕带5,所述第一缠绕带5两端均对应贯穿所述定位座4且延伸至所述定位座4外部,并通过位于所述定位座4上的第一调节螺栓6固定。

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基座7,所述基座7中部通孔内匹配设置有橡胶环8,所述橡胶环8两侧且位于所述基座7顶部对称设置有螺纹孔9,两所述螺纹孔9内匹配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栓10,两所述螺纹孔9之间且位于所述基座7顶部滑槽内匹配设置有顶箱11,所述顶箱11顶部匹配设置有通孔12,且所述顶箱11底部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定位环13,所述定位环13上匹配设置有若干呈环形排列的定位孔14,且两所述第二调节螺栓10匹配贯穿所述定位孔14并延伸至所述定位孔14上方,所述顶箱11内部且位于所述基座7顶部设置有固定环15,所述固定环15顶面且位于所述顶箱11内部匹配设置有若干呈环形排列的转轴16,若干所述转轴16顶部和底部均匹配设置有夹持架17,且两所述夹持架17之间并位于所述转轴16上设置有从动齿轮18,所述从动齿轮18内啮合有主动齿轮环19,所述主动齿轮环19外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箱11内侧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连接带1来说,所述连接带1上设置有O型定位槽20,且所述连接带1重叠穿插于所述O型定位槽20内槽,并通过位于所述O型定位槽20一侧面上的第三调节螺栓21固定,通过O型定位槽20来调节连接带1的有效长度,可以使得该胸管固定装置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从而保证了该胸管固定装置的实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缠绕带5来说,所述第一缠绕带5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缠绕带22,所述第二缠绕带22顶端设置有圆盘23,所述圆盘23圆周面对称设置有第三缠绕带24,两所述第三缠绕带24一侧端设置有紧固座25,两所述紧固座25对应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3顶部,且所述圆盘23靠近所述固定机构3的一侧面设置有消毒透气棉层26,通过在第一缠绕带5上设置第二缠绕带22和第三缠绕带24,可以进一步防止患者使用时发生胸管脱落现象,从而提高了该胸管固定装置的应用价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基座7来说,所述基座7靠近所述圆盘23的一侧面匹配设置有第一消毒透气棉纸27,可以防止患者胸管固定部位发生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顶箱11来说,所述顶箱11顶部且位于所述通孔12处匹配设置有第二消毒透气棉纸28,且所述第二消毒透气棉纸28底面与所述顶箱11顶面通过医用双面胶连接,可以有效防止该胸管固定装置的插管部位发生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该胸管固定装置的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缠绕带5将固定机构3安装在患者插管部位,并通过将胸管经顶箱11上的通孔12插入患者体内,并通过医护人员转动顶箱11,使得转轴16两端的夹持架17夹紧胸管,且通过第二调节螺栓10对顶箱11的位置固定,从而实现了对胸管的固定,使胸管固定在患者体内不易脱落,进而方便医护人员换药监护,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避免因胸管脱落对患者带来的一系列危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