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7156发布日期:2019-03-30 08:52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快速方便调节松紧及解锁的止血带。



背景技术:

作为现场急救必不可少的止血器材,止血带主要有橡胶止血带、卡扣式止血带和旋压式止血带三种。橡胶止血带不易控制压力且局部损伤较重,卡扣式止血带效果(特别是对下肢出血)欠佳且存在意外松带的风险,旋压式止血带也存在操作不够便捷、不便微调压力等不足。因此现有技术的止血带在操作便捷性、功能性、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控制、能够随时调节松紧以及快速解锁的止血带。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止血带,包括长条状的带体、插扣开关和设置在带体上调节带体形成的环形口径大小的微调开关;所述插扣开关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设置在带体的一端;所述带体的一面沿带体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所述微调开关和母扣固定连接,两者之间设置有带体穿过的通槽;所述带体上的齿条通过与通槽一侧的微调开关配合实现固定与微调,所述母扣与公扣相配合实现止血带的开关。

进一步,所述微调开关上设置有与齿条上的齿相互啮合并可开合的止动爪。通过止动爪和齿条上的齿相互啮合,可调节带体形成的环形口径大小,从而调节压力,达到刚好止血的程度。

进一步,所述微调开关上的止动爪有两个,所述齿条与两个止动爪啮合。两个止动爪必须同时与齿条分离才能实现微调,通过设置两个止动爪,可形成双保险,降低了意外松带的风险。

进一步,所述插扣开关为单键式插扣开关或双点式插扣开关。

优选的,插扣开关为双点式插扣开关,通过设置双点式插扣开关,可形成双保险,降低了意外松带的风险。

进一步,在带体上与齿条相对的另一面上设置有棉垫层。通过设置棉垫层,可减少止血带对肢体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止血带在使用时,首先将止血带的带体绕肢体一圈,再将公扣与母扣扣合,最后拉紧带体的自由端即可实现止血的功能。如需略松止血带,可一手拉住带体的自由端,另一手通过微调开关使止动爪与齿条分离,即可进行调整。如需彻底松开止血带,则直接将公扣与母扣解锁即可。

本实用新型止血带不仅携带方便、操作便捷、对局部损伤小,且结构简单、易于控制、能够随时调节松紧以及快速解锁。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止血带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止血带的后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母扣和微调开关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一止血带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其中:1、带体;11、齿条;111、齿;12、棉垫层;2、插扣开关;21、公扣;22、母扣;3、微调开关;31、止动爪;4、通槽;5、棉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一个非限定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实施例一

如附图1、2、3、4、5、6所示,止血带,包括长条状的带体1、插扣开关2和设置在插扣开关2下方用以调节带体1形成的环形口径大小的微调开关3。插扣开关2包括公扣21和母扣22,公扣21设置在带体1的一端,带体1的一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11,另一面设置有棉垫层5。微调开关3和母扣22固定连接,两者之间设置有带体1穿过的通槽4。带体1上的齿条11通过与通槽4一侧的微调开关3配合实现固定和微调,母扣22与公扣21相配合实现止血带的开关。微调开关3上设置有与齿条上的齿111相互啮合并可开合的止动爪31,止动爪31有两个,齿条11与两个止动爪31啮合。

如图5、6所示,操作时,先将止血带的带体1绕肢体一圈,再将公扣21插进母扣22中,最后拉紧带体1的自由端即可完成操作。微调开关3上的止动爪31与齿条11上的齿111相互啮合后可有效防止止血带反向松动,如需略松止血带,可一手拉住带体1的自由端,另一手通过微调开关3使止动爪31脱离齿条11上的齿111槽,即可进行调整。如需彻底松开止血带,则直接将公扣21与母扣22解锁即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止动爪31为一个,插扣开关2为单键式插扣开关2。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止动爪31为两个,插扣开关2为双点式插扣开关2。

本实用新型的止血带结构简单、易于控制、能够随时调节松紧以及快速解锁。

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