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手臂放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326发布日期:2019-04-20 03:0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采血手臂放置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站设备领域,尤其是采血手臂放置器。



背景技术:

采血主要是指因检验或相关需要,由医务人员向带采血人员的静脉、动脉采取血液标本的过程。采血一般是在采血站或者是医院的采血窗口进行,为了保证采血位置的准确性和采血的安全性,采血人员必须是进过训练的专业的医护人员,采血时对采血的手法和方法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采血时一般是待采血者将手臂上的衣服脱下或向上卷起来将需要抽血的手臂裸露出来,当需要采血的量相对较多时,其抽血的位置一般在肘部内侧的血管处,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在抽血时方便寻找血管,抽血时待抽血者必须握拳,同时需要将上臂处进行捆扎,操作步骤相繁琐,当实习的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抽血时往往会因其熟练程度不够造成抽血时间较长,同时还会导致被抽血的患者长时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造成不适,因此现在对患者进行抽血时需要得到一定的改进来改善目前抽血时的效率,同时可以协助工作初期的医护人员使其尽量加快抽血的速度,缓解抽血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手臂放置器,结构设计合理,抽血时患者能够快速的将手臂放置合适,同时本装置能够快速的对患者的手臂进行紧固,同时能够有效地协助患者发力,便于医护人员寻找抽血位置的血管,更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血手臂放置器,包括一底座,在底座中部设有一肘部缓冲部件,在肘部缓冲部件的前侧的底座上设有一前臂调节装置,在前臂调节装置的前端上部设有一发力辅助装置,在肘部缓冲部件的后侧的底座上设有一上臂支撑调节装置;所述前臂调节装置包括一前臂旋转板,在前臂旋转板的后端两侧的底座上分别设有一前耳板,所述前臂旋转板的后端通过转轴活动配合插装在两前耳板的转孔内,在前臂旋转板的后段的下方设有一调节部件。

所述调节部件包括若干个固连在底座上的前侧弹簧,所述各前侧弹簧的顶部均固连在前臂旋转板的底部,在各前侧弹簧之间的底座上固连一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的顶部与所述前臂旋转板的底部相固连,所述充气气囊的一侧设有一导气管,在导气管的外部设有一带阀门的升降橡胶气泵。

所述发力辅助装置包括一设置在前臂旋转板上方的抓握柱,所述抓握柱的两端分别通过立杆固连在前臂旋转板上,在抓握柱的外侧壁上设有弹性橡胶套。

所述肘部缓冲部件包括一固连在底座上的橡胶垫,在橡胶垫的顶部设有一记忆海绵,在记忆海绵的顶部设有防滑软垫。

所述上臂支撑调节装置包括一前端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底座上的两后耳板上的后支撑板,在后支撑板的后侧设有一支撑调节部件。

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包括一设置在后支撑板下方的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两固定在底座上的两固定耳板的转孔内;在支撑螺杆上旋合一调节螺管,所述调节螺管的上端与后支撑板底部进行球副连接。

所述的后支撑板的截面为中部向下凹陷、两侧向上弯曲的弧形。

在后支撑板的后上段的凹槽内设有一下弧形捆扎气囊;在与下弧形捆扎气囊相对的后支撑板上方设有一弧形卡紧环,所述弧形卡紧环的一侧通过合页、转轴与后支撑板活动相连,所述弧形卡紧环另一侧通过旋合紧固螺栓紧固旋合在后支撑板的螺纹孔内,在弧形卡紧环的内侧壁上固连一与下弧形捆扎气囊相对的上弧形捆扎气囊;所述下弧形捆扎气囊、上弧形捆扎气囊分别通过多通管与一气管相连,在气管的端部连接一按压橡胶手泵。

在底座底部设有若干个防滑条。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抽血时患者能够根据肘部缓冲部件对肘部进行支撑,从而能够快速的将手臂放置合适,同时本装置能够通过上臂支撑调节装置通过下弧形捆扎气囊与上弧形捆扎气囊相互配合充气后能够快速的对患者的手臂进行紧固、控制,同时通过患者握住发力辅助装置能够有效地协助患者发力,便于医护人员寻找抽血位置的血管,更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 2、前臂旋转板;3、前耳板; 4、前侧弹簧; 5、充气气囊;6、导气管;7、升降橡胶气泵;8、抓握柱;9、立杆;10、弹性橡胶套;11、橡胶垫;12、记忆海绵;13、防滑软垫;14、后耳板;15、后支撑板;16、支撑螺杆;17、固定耳板;18、旋转调节螺管;19、下弧形捆扎气囊;20、弧形卡紧环;21、旋合紧固螺栓;22、螺纹孔;23、上弧形捆扎气囊;24、压握按压橡胶手泵;25、防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4中所示,采血手臂放置器,包括一底座1,在底座1中部设有一肘部缓冲部件,通过肘部缓冲部件对患者提高肘部支撑,从而能够使在使用本装置时能够快速的找到定位点,同时又能够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舒适、减震作用,在肘部缓冲部件的前侧的底座1上设有一前臂调节装置,抽血时能够通过用手按压来控制充气气囊5的大小,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前臂旋转的不同角度,调节方便快捷,在前臂调节装置的前端上部设有一发力辅助装置,当采血时都多数时候需要患者用力握拳来达到血管线路清晰度的作用,但是当患者身体较弱时通过单纯的进行握拳时无法用力,因此设置发力辅助装置能够使患者便于抓握物体、便于发力,保证患者的握拳效果,在肘部缓冲部件的后侧的底座1上设有一上臂支撑调节装置,上臂支撑调节装置能够为后壁提供较好的支撑,当实习医生采血时间较长时,患者通过上臂支撑调节装置的固定支撑作用能够保证后壁的稳定性;所述前臂调节装置包括一前臂旋转板2,在前臂旋转板2的后端两侧的底座1上分别设有一前耳板3,所述前臂旋转板2的后端通过转轴活动配合插装在两前耳板3的转孔内,在前臂旋转板2的后段的下方设有一调节部件;调节部件可以快速的调节前臂旋转板2的旋转和倾斜角度。

所述调节部件包括若干个固连在底座1上的前侧弹簧4,所述各前侧弹簧4的顶部均固连在前臂旋转板2的底部,在各前侧弹簧4之间的底座1上固连一充气气囊5,所述充气气囊5的顶部与所述前臂旋转板2的底部相固连,所述充气气囊5的一侧设有一导气管6,在导气管6的外部设有一带阀门的升降橡胶气泵7;采血时患者为了调整至舒适的角度或者调节至便于护士扎针的角度时,需要将前臂旋转板2向上抬起时,通过按压升降橡胶气泵7向充气气囊5充气,使其体积变大,然后克服前侧弹簧4的弹力后使前臂旋转板2的前端升起。

所述发力辅助装置包括一设置在前臂旋转板2上方的抓握柱8,所述抓握柱8的两端分别通过立杆9固连在前臂旋转板2上,在抓握柱8的外侧壁上设有弹性橡胶套10;当患者身体较弱时通过单纯的进行握拳时无法用力,因此设置发力辅助装置能够使患者便于抓握物体、便于发力,保证患者的握拳效果,设置弹性橡胶套10可以使抓握时更加舒适。

所述肘部缓冲部件包括一固连在底座1上的橡胶垫11,在橡胶垫11的顶部设有一记忆海绵12,在记忆海绵12的顶部设有防滑软垫13;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肘部放置时的不适感。

所述上臂支撑调节装置包括一前端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底座1上的两后耳板14上的后支撑板15,在后支撑板15的后侧设有一支撑调节部件;可以实现对后支撑板15的支撑调节,从而能够满足其对患者上臂的不同角度的支撑。

所述支撑调节部件包括一设置在后支撑板15下方的支撑螺杆16,所述支撑螺杆16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两固定在底座1上的两固定耳板17的转孔内;在支撑螺杆16上旋合一调节螺管18,所述调节螺管18的上端与后支撑板15底部进行球副连接;当需要调节后支撑板15的倾斜角度时,通过旋转调节螺管18可以实现对后支撑板15的调节。

所述的后支撑板15的截面为中部向下凹陷、两侧向上弯曲的弧形,将其设置成弧形便于与患者的上臂进行较好的贴合,提高舒适度。

在后支撑板15的后上段的凹槽内设有一下弧形捆扎气囊19;在与下弧形捆扎气囊19相对的后支撑板15上方设有一弧形卡紧环20,所述弧形卡紧环20的一侧通过合页、转轴与后支撑板15活动相连,所述弧形卡紧环20另一侧通过旋合紧固螺栓21紧固旋合在后支撑板15的螺纹孔22内,在弧形卡紧环20的内侧壁上固连一与下弧形捆扎气囊19相对的上弧形捆扎气囊23;所述下弧形捆扎气囊19、上弧形捆扎气囊23分别通过多通管与一气管相连,在气管的端部连接一按压橡胶手泵24;当抽血前,患者直接将上臂放置在后支撑板15上,然后将弧形卡紧环20盖合并通过旋合紧固螺栓21进行固定,此时快速的压握按压橡胶手泵24使下弧形捆扎气囊19、上弧形捆扎气囊23充气,从而实现对上臂进行挤压,类似于捆扎上臂,从而使护士人员便于寻找血管。

在底座1底部设有若干个防滑条25,能够有效地对整个装置进行固定,防止在患者用力时本装置不稳定造成的影响,用来尽可能的提高使用中的安全性。

使用时,患者先将肘部放置在肘部缓冲部件上,通过调节上臂支撑调节装置使上臂调整时最为舒适的位置,然后通过下弧形捆扎气囊19、上弧形捆扎气囊23将上臂固定,在通过前臂调节装置将前臂调整到位,手部抓握发力辅助装置,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抽血。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抽血时患者能够根据肘部缓冲部件对肘部进行支撑,从而能够快速的将手臂放置合适,同时本装置能够通过上臂支撑调节装置通过下弧形捆扎气囊19与上弧形捆扎气囊23相互配合充气后能够快速的对患者的手臂进行紧固、控制,同时通过患者握住发力辅助装置能够有效地协助患者发力,便于医护人员寻找抽血位置的血管,更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