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1010发布日期:2019-09-06 20:1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呼吸道气管以软骨、肌肉、结缔组织和粘膜构成。软骨为“C”字形的软骨环,缺口向后,各软骨环以韧带连接起来,环后方缺口处由平滑肌和致密结缔组织连接,保持了持续张开状态。管腔衬以粘膜,表面覆盖纤毛上皮,粘膜分泌的粘液可粘附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纤毛不断向咽部摆动将粘液与灰尘排出,以净化吸入的气体。因为气管内壁有病变组织,有异物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所以对于气管的净化工作尤为重要。

现有的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上没有装配黏液吸附装置,在进行气管净化时,鼻腔中常常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使用者需要将净化护理装置取下,将鼻腔中的黏液清除再进行气管净化,操作麻烦,对气管净化所需时间长,此外,现有的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携带不便,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增加了功能性,提高了携带的便捷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包括进管、便携组件以及功能组件,所述进管安装在便携组件上端,所述便携组件右端装配有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安装在进管上,所述便携组件包括绑带、挂带、箱体以及把手,所述绑带安装在箱体左端,所述箱体外端安装有挂带,所述挂带装配在绑带右侧,所述挂带右侧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安装在箱体外端,所述箱体上端连接有进管,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导管、气囊、固定板、集液瓶以及吸液罩,所述气囊安装在固定板上端,所述固定板下端设置有集液瓶,所述集液瓶内部装配有导管,所述导管安装在固定板内部,且延伸至固定板上端,所述导管上端装配有吸液罩,所述吸液罩安装在进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转轴,且两个转轴均设置在把手内部,所述箱体通过两个转轴与把手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药液箱、氧气箱、加热管一以及加热管二,药液箱装配在氧气箱前端,且药液箱内部底端装配有加热管一,且氧气箱内部顶端装配有加热管二,且药液箱上端安装有连管一,且连管一装配在进管下端,且氧气箱上端装配有连管二,且连管二装配在进管下端,且连管二上装配有调节阀一,且连管二后端安装有空气管,且空气管上安装有调节阀二,且空气管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且药液箱以及氧气箱上端均装配有加料管,且加料管上端均装配有密封塞,且加热管一以及加热管二均通过电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左端对称安装有两个绑带,所述挂带上装配有锁扣,两个所述绑带内端均装配有海绵垫。

进一步地,固定板下端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外端加工有外螺纹,所述集液瓶内壁上装配有内螺纹,且连接板通过内螺纹以及外螺纹与集液瓶相连接,所述固定板通过连接板与集液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罩上安装有橡胶环,所述气囊下端装配有抽气管,且抽气管上装配有单向阀一,且抽气管安装在固定板内部,且抽气管装配在集液瓶内部,且延伸至集液瓶内部,所述气囊上端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本实用新型因增加绑带、挂带、箱体以及把手,该设计便于对箱体进行固定,提高了携带的便捷性,使用效果好,解决了现有的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携带不便,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导管、气囊、固定板、集液瓶以及吸液罩,该设计实现了黏液清除的功能,增加了功能性,提高了气管净化的效率,解决了现有的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上没有装配黏液吸附装置,在进行气管净化时,鼻腔中常常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使用者需要将净化护理装置取下,将鼻腔中的黏液清除再进行气管净化,操作麻烦,对气管净化所需时间长的弊端。

因增加转轴,该设计便于调节把手的角度,因箱体包括药液箱、氧气箱、加热管一以及加热管二,该设计实现了对气管净化功能,因增加海绵垫,该设计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因增加连接板、外螺纹以及内螺纹,该设计便于固定板与集液瓶的组装以及拆卸,因增加橡胶环,该设计便于将进管固定在使用者的鼻腔中,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增加了功能性,提高了携带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中便携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中便携组件中箱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中功能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中功能组件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进管、2-便携组件、3-功能组件、21-绑带、22-挂带、23-箱体、24-把手、31-导管、32-气囊、33-固定板、34-集液瓶、35-吸液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科气管净化护理装置,包括进管1、便携组件2以及功能组件3,进管1安装在便携组件2上端,便携组件2右端装配有功能组件3,功能组件3安装在进管1上。

便携组件2包括绑带21、挂带22、箱体23以及把手24,绑带21安装在箱体23左端,箱体23外端安装有挂带22,挂带22装配在绑带21右侧,挂带22右侧安装有把手24,把手24安装在箱体23外端,箱体23上端连接有进管1,该设计便于对箱体23进行固定,提高了携带的便捷性。

功能组件3包括导管31、气囊32、固定板33、集液瓶34以及吸液罩35,气囊32安装在固定板33上端,固定板33下端设置有集液瓶34,集液瓶34内部装配有导管31,导管31安装在固定板33内部,且延伸至固定板33上端,导管31上端装配有吸液罩35,吸液罩35安装在进管1上,该设计实现了黏液清除的功能,增加了功能性。

箱体23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转轴,且两个转轴均设置在把手24内部,箱体23通过两个转轴与把手24相连接,箱体23包括药液箱、氧气箱、加热管一以及加热管二,药液箱装配在氧气箱前端,且药液箱内部底端装配有加热管一,且氧气箱内部顶端装配有加热管二,且药液箱上端安装有连管一,且连管一装配在进管1下端,且氧气箱上端装配有连管二,且连管二装配在进管1下端,且连管二上装配有调节阀一,且连管二后端安装有空气管,且空气管上安装有调节阀二,且空气管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且药液箱以及氧气箱上端均装配有加料管,且加料管上端均装配有密封塞,且加热管一以及加热管二均通过电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箱体23左端对称安装有两个绑带21,挂带22上装配有锁扣,两个绑带21内端均装配有海绵垫,固定板33下端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外端加工有外螺纹,集液瓶34内壁上装配有内螺纹,且连接板通过内螺纹以及外螺纹与集液瓶34相连接,固定板33通过连接板与集液瓶34相连接,吸液罩35上安装有橡胶环,气囊32下端装配有抽气管,且抽气管上装配有单向阀一,且抽气管安装在固定板33内部,且抽气管装配在集液瓶34内部,且延伸至集液瓶34内部,气囊32上端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二。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携带时,使用者通过把手2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提拉,使用时,使用者将挂带22悬挂在脖子上,然后绑带21捆绑在背部,实现将箱体23固定在使用者的身体前端,该设计提高了携带的便捷性,使用效果好。

使用者将橡胶环进行挤压,然后将挤压后的橡胶环送入鼻腔中,然后松开橡胶环,橡胶环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形,并对使用者的鼻腔内壁进行挤压,实现将进管1以及吸液罩35固定在患者的鼻腔中,然后使用者再同时启动加热管一以及加热管二,加热管一工作对药液进行加热,使药液形成药液雾气沿着连管一进入到进管1中,加热管二工作对箱体23内部的氧气进行加热,经过加热后的氧气沿着连管二进入到进管1中,氧气以及药液雾气沿着进管1进入到使用者的鼻腔中,进而实现对使用者的气管进行净化,当使用者的鼻腔中出现较多黏液时,使用者按压气囊32,由于气囊32上端装配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二,气囊32下端安装有抽气管,且抽气管上装配有单向阀一,故气囊32被按压时,气囊32内部的气体沿着出气管排出,然后使用者松开气囊32,集液瓶34内部形成负压,使用者鼻腔中的黏液在负压作用下沿着吸液罩35进入到导管31中,然后从导管31中进入到集液瓶34内部,重复上述动作,实现对使用者鼻腔中的黏液进行清除,该设计增加了功能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