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用药的快速出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1801发布日期:2019-03-30 09:0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救用药的快速出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急救药瓶。



背景技术:

心脏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包括上述所有组织器官的疾病,在内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病,其中以心脏病最为多见,能显著地影响患者的劳动力。为保证在心脏病突发时能及时得到药物治疗,不少心脏病患者都随身携带有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病人可以在具备行动能力的情况下,自救服药。

通常的急救药品,如速效救心丸等,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的功效,可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病的症状缓解,如果出现心绞痛,可以及时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以缓解不适。速效救心丸主要成分为川芎、冰片等,长期使用冰片之类的药物会耗气伤阳,致使心脏功能减退。因此,速效救心丸需定量服用,患者平常服用4-6粒,当心绞痛急性发作时需一次性服用速效救心丸10-15粒,若服用量过少会影响治疗效果,服用量过多会使心速过快,甚至会造成低血压、脑供血不足等后果。因此,使用时要注意用量不要过大,用药时间也不要过长,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其他急救药物,一般也需要按一定剂量服用,如硝苯地平等,其服用剂量应视患者的耐受性和对心绞痛的控制情况逐渐调整,也存在过量服用可导致低血压等副作用。

常规的药瓶需要旋开瓶盖,再倒出一定量药物,进行服用。心脏病等疾病发病时,病人行动受限,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按上述步骤取用药品,还可能使药品散落,达不到急救、缓解症状的目的。因此,基于上述心脏病急救药物的服用要求,结合患者的发病时的行动能力,需要一种能够快速取用药品的装置,以便于患者及时服用,避免意外状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快速取用药品的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无需开关盖子等步骤,能够保证患者在需要的第一时间内将药服入口中,达到紧急自救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急救用药的快速出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储药部、出药部,储药部位于出药部上部,二者通过密封连接套相活动连接;

储药部底部具有开口,出药部顶部具有开口,两开口相连通,储药部能够向下运动进入到出药部内;

储药部底部和出药部顶部两个开口的位置设有对开式的仓门;

储药部用于存储药物,其顶部开口,可放入药品,开口部具有旋盖;

出药部用于接收储药部释放的药品,其侧部设有出药口,出药口设有一次性的密封盖,密封盖通过卡扣或螺纹活动地连接在出药口上。

所述仓门一端分别通过枢轴连接在出药部的两侧内壁,另一端相抵、对齐;

储药部下沿活动地铰接在仓门上,储药部下移时,储药部下沿推动仓门向下打开。

所述密封连接套和/或仓门与出药部枢轴连接处和/或仓门与储药部下沿活动铰接处设有回位弹簧或回位扭簧(图中未示出),用于在储药部下移后将其回归原位,同时将仓门关闭。

所述仓门呈V字形倾斜。

所述密封连接套设有限位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限制储药部的下移距离。

所述密封盖的盖口位置设有密封膜或密封挡板,密封挡板倾斜地设置在盖口内壁,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挡块固定。

所述密封盖的盖口位置设有V字形或弧形易断板,其V字或弧形的顶部向外;易断板中间位置具有划沟,两端铰接在盖口内壁,铰接部设有扭簧(图中未示出);易断板两端受挤压时,从中间的划沟位置断裂,扭簧将断开的两部分易断板压迫、贴服在盖口内壁。

所述密封盖的外壁设有弧形凹槽。

所述出药部设有储水部,储水部与出药部活动连接;所述密封盖设有水道,储水部与水道通过导管连通;水道出口位置设有阀门,密封盖内壁设有凹坑,阀门的触发机关伸入密封盖内壁的凹坑内;所述易断板上与凹坑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凸起在易断板断裂、贴服在盖口内壁时,可触碰阀门的触发机关,打开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简单快捷,无需其他操作,直接服药;

2、病人在危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同时打开储药部和储水部,实现快速服药,达到自救的目的,有效地保证了病人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密封盖(A部)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

1储药部 11旋盖

2出药部 21出药口

3密封连接套

4仓门

5密封盖 51密封挡板 52挡块 53易断板 54弧形凹槽 55水道 56阀门 57凹坑 58凸起

6储水部

7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本实施例所述一种急救用药的快速出药装置,包括储药部、出药部,储药部位于出药部上部,二者通过密封连接套相活动连接;储药部底部具有开口,出药部顶部具有开口,两开口相连通,储药部能够向下运动进入到出药部内;上述密封连接套的目的是在保证储药部与出药部间密封连接的基础上,使储药部能够自由上下移动,因此,该密封连接套可以是任何已知的现在技术。另外,储药部与出药部可以采用圆柱形、方形、圆角方形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圆柱形为最佳。

储药部底部和出药部顶部两个开口的位置设有对开式的仓门;储药部用于存储药物,其顶部开口,可放入药品,开口部具有旋盖;出药部用于接收储药部释放的药品,其侧部设有出药口,出药口设有一次性的密封盖,密封盖通过卡扣或螺纹活动地连接在出药口上。

使用时,先将药品放入到储药部,需要服药时,向下按动储药部,储药部下移、顶开仓门,药品从对开式仓门的空隙中下落到出药部;使储药部回位,仓门关闭,即可在出药部内分离出一定剂量的药品用于服用。常规药瓶通常要先旋开瓶盖,或拔出瓶塞,再取药服用,操作时要求病人意识清醒、手指灵活,才能顺利、快速地打开药瓶;本实施例的取药操作较常规药瓶简便许多,且通过按压动作进行取药,该按压动作较旋扭、提拔动作更易实现,即使在病人危急、行动不便情况下,也能成功地取药服药。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仓门一端分别通过枢轴连接在出药部的两侧内壁,另一端相抵、对齐;储药部下沿活动地铰接在仓门上,储药部下移时,储药部下沿推动仓门向下打开。储药部在向下移动时,其下沿需要在仓门上滑动,以使仓门转动打开,因此在以相应位置设置轨道,可使得储药部下沿活动顺畅。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密封连接套和/或仓门与出药部枢轴连接处和/或仓门与储药部下沿活动铰接处设有回位弹簧或回位扭簧(图中未示出),用于在储药部下移后将其回归原位,同时将仓门关闭。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仓门呈V字形倾斜。相比较于一字形设计的对开式仓门,V字形仓门形成锥形出口,在储药部下移相同距离情况下,V字形仓门的开口大于一字形仓门的开口,开口快速,可使药品下落快速、顺畅。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密封连接套设有可调的限位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限制储药部的下移距离,由此控制仓门的开口大小,从而控制出药量。另外,还可将出药部、储药部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可观察出药情况,以便调整限位装置、仓门开口的变量。

实施例二:

如图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密封盖的盖口位置设有密封膜或密封挡板,密封挡板倾斜地设置在盖口内壁,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挡块固定。上述密封膜和密封挡板的作用是封闭出药口,避免药品失效,但在使用时,应将其快速打开。因此,当使用密封膜时,可直接将其捅破,取用药品,该方案要求密封膜即具有一定强度,以避免无意情况下破坏其密封性,但强度又不能过高,以防打开困难;当使用密封挡板时,且其倾斜设置,可方便地通过按、压、捏等动作顺利打开。

实施例三:

如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密封盖的盖口位置设有V字形或弧形易断板,其V字或弧形的顶部向外;易断板中间位置具有划沟,两端铰接在盖口内壁,铰接部设有扭簧(图中未示出);易断板两端受挤压时,从中间的划沟位置断裂,扭簧将断开的两部分易断板压迫、贴服在盖口内壁。

使用时,先将一定量的药品从储药部分离到出药部,病人再口含密封盖,上下咬动、挤压施力,将易断板挤断,药品可顺利倒入口中。

本实施例进一步将病人的取药操作步骤简化,并通过口咬方式打开出药口,以便于病人在危急、行动不便情况下,也能成功地取药服药。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密封盖的外壁设有弧形凹槽,这样,病人在口咬密封盖时,可通过凹槽准确的咬动易断板位置,打开迅速。

实施例四:

如图3、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出药部设有储水部,储水部与出药部活动连接;所述密封盖设有水道,储水部与水道通过导管连通;水道出口位置设有阀门,密封盖内壁设有凹坑,阀门的触发机关伸入密封盖内壁的凹坑内;所述易断板上与凹坑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凸起,凸起在易断板断裂、贴服在盖口内壁时,可触碰阀门的触发机关,打开阀门。由此,当病人在打开密封盖的出口,取药服用时,可同时打开储水部的出水阀门,以方便病人喝水服药。

上述方案中,储水部和密封盖均与出药部活动连接,便于更换部件,该活动连接方式可以是任何已知的现有技术。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